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宝鸡峡灌区多水库优化调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宝鸡峡灌区缺水现状,从充分利用水资源的角度出发,对宝鸡峡林家村枢纽工程和4个灌区水库、魏家堡渠首进行优化调度研究,通过优化配水,充分发挥蓄水工程的调蓄功能,使水资源的利用量最大。基于大系统分解协调技术中的目标规划法,用模拟技术生成子系统非劣解集,提出目标规划模拟方法,建立以供水量最大为目标的多水库供水系统目标规划模型,进行了灌区多水库优化调度计算,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联合调度模型在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日趋缺水的额济纳绿洲,进行河水与地下水进行联合运用的目的是:减少水资源浪费,恢复生态水位,保护绿洲。按照国家水利部(1997)496号文件:《现状工程条件下黑河干流水量分配方案》(简称“97甘蒙分水方案),不同保证率下分配给内蒙古的水量。根据狼心山水文断面入境水量丰枯变化的分析结果,建立水资源联合调度模型,对四种不同来水方案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执行“甘蒙分水”,采用内蒙长衬砌渠道输水,当保证率P=50%时,入境狼心山水量为7.527×108m3,到2020年地下水位埋深回升到2.35m,相应绿洲面积将扩大到5005.01km2,绿洲植被总盖度可达到58%。基本满足天然非灌溉林草的需水,逐步回补到生态要求的限定水位,使绿洲逐步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3.
宁夏扬黄新灌区春小麦灌溉定额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气候考察和田间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农田水分平衡方程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最新公布的计算机作物蒸散量的方程,结合春小麦发育期及其需水规律、新灌区气象、土壤参数,并参考我国目前几种节水灌溉模式,订制了宁夏扬黄新灌区春小麦灌溉量及灌溉时次,为新灌区灌溉制度的制定和节水农业的实施提供农业气象依据。  相似文献   

4.
关中灌区农业水资源调控问题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于对关中灌区农业水资源自然-人工复合循环转化系统的分析,辩证地论述了人为水事活动对“四水”转化及其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而指出实行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聚合运用、强化农业水资源的地下蓄调是关中灌区农业水资源综合调节、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于田县昆仑灌区水资源利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于田县灌区由于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使有限的水资源不能合理利用。本文 在分析灌区水资源利用现状、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工程措 施,探讨了灌区的发展规模,并指出节水是灌区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黄土原灌区地下水动态机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田间观测试验资料为基础,通过黄土原灌区地下水系统的水量均衡分析,认为降水,灌溉,开采是灌区地下水动态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黄土原区的地形,地貌条件及地层结构特征就春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灌区地下水动态合理调控的可作途径。  相似文献   

7.
陕西关中灌区管理体制改革与水资源合理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对陕西关中九大灌区800位农户与120位斗渠经营人4a来的调查资料,就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末级渠道的水费计收方式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进行了讨论。对斗渠不同经营模式条件下年单位面积平均水费与收入情况进行的分析表明关中九大灌区体制改革是成功的。针对各灌区目前所实行的3种主要水费计收方式,即“按量计费”、“按面积计费”以及“合同供水”中存在的问题、适用的条件以及各自的利弊等进行了分析,对目前灌溉用水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8.
<正> 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能资源梯级开发工程之一。它位于黄河黑山峡出口处,距宁夏中卫县城31km。具有发电、防洪、灌溉、供水、航运多种功能,设计年发电能力192万kw,近期灌溉面积约134万ha,远景总计可达到近400万ha,这对促进中国北干旱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灌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我国灌区农业水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短缺与水资源浪费共存、现行体制和政策难以促进有效的节水机制形成、灌溉工程老化、设施薄弱、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论述了水价政策对灌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提出改革水价以促进灌区节水农业发展的思路;探讨了我国节水农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节水农业技术不普及,理论认识上存在偏差,注重单项技术,缺乏深入的节水技术综合集成,节水农业创新水平不高,农业节水投资力度不足;提出了我国灌区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出路是树立可持续利用观念、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改革现有管理体制,建立高效有序的水资源管理模式,拉动经济杠杆,建立节水灌溉经济激励机制,建立用户参与管理决策的民主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水价体系,促进地表、地下及降水联调,加强宣传和教育,充分认识水资源危机的紧迫性,为水价改革奠定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论渭北黄土台原灌区地下水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渭北黄土台原灌区地下水资源形成及赋存特点,提出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采量的概念,评价原则并对评价方法作了分析,对典型灌域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前景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略。  相似文献   

11.
再生水灌溉是缓解水资源矛盾的有效途径,为表征再生水灌溉后土壤粒度分布(Soil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PSD)特性,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设置生活污水(W1)、再生水1(W2)和再生水2(W3)共计3种灌溉水质,并以自来水(W4)作为对照,采用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测定灌溉1 a后各处理土壤颗粒百分比,运用分形理论分析了4种水质处理下土壤PSD的分形特征。结果表明:(1)4种水质处理下土壤PSD呈单峰分布;与W4处理相比,W1、W2、W3处理下土壤黏粒含量增加0.40%~6.38%,砂粒含量降低1.58%~13.80%,土壤非均匀性增强,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再生水灌溉下土壤颗粒呈细粒化趋势,土壤PSD多重分形参数增大,土壤PSD趋于不均匀。在0~10 cm土层,W3处理下土壤PSD多重分形参数容量维数D(0)、信息维数D(1)、相关维数D(2)和多重分形奇异谱宽Δα(q)最大,分别为0.943、0.837、0.823和1.035;在10~20 cm土层,W2处理下D(0)、D(1)、D(2)和Δα(q)最大,分别为0.943、0.851、0.852和...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河套灌区在实施节水灌溉下的水盐平衡机制,在河套灌区永济灌域选择1个典型研究区,通过观测耕地和盐荒地土壤含水率及含盐量、地下水位埋深及矿化度,分析耕、荒地水盐动态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探讨盐荒地对耕地的"旱排"作用。结果表明:在灌溉和降雨的影响下,耕地土壤含水率比盐荒地土壤含水率变化更剧烈,耕地土壤含水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灌溉及降雨、作物生长、地下水位埋深和土壤质地,盐荒地土壤含水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耕地灌溉和地下水位埋深;耕地土壤含盐量在3.5 g·kg-1以下,为轻度盐碱化土壤,盐荒地土壤含盐量较高,其中心区域的土壤含盐量在4.0~10.0 g·kg-1,为重度盐碱化土壤,耕地土壤含盐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灌溉和作物生长,盐荒地土壤含盐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地貌和地下水位埋深;盐荒地地下水位埋深低于耕地地下水位埋深,耕地地下水矿化度在3.0 g·L-1以下,为微咸水,盐荒地中心区域地下水矿化度平均在8.5 g·L-1左右,为重度咸水。在无地表排水措施条件下,分布于耕地之间的盐荒地是耕地水盐的排泄区...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尾菜再生水灌溉对土壤酶活性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采用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分别以尾菜再生水(VW)和自来水(TW)为灌溉水,设置充分灌溉(90%田间持水量,09FC)和非充分灌溉(70%田间持水量,07FC)2个灌水水平,以18 d为1个灌水周期,累计灌溉16期,分别在第72、144、216、288 d进行分层取样,测定土壤过氧化氢酶(CAT)、脲酶(UE)、蔗糖酶(IA)、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重金属(Pb、Zn、Cr、Cd、Cu)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对各处理进行相关性分析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与TW-07FC处理相比,长期再生水非充分灌溉0~20 cm土层土壤UE、IA活性分别显著提高了31.36%和6.55%;与TW-09FC处理相比,再生水充分灌溉ALP活性显著提高了15.63%,CAT活性无显著性变化;随着灌溉次数的增加,再生水2个灌水水平均会增加土壤Pb、Cr、Zn含量,但增加效果不显著,土壤Cd含量与自来水灌溉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土壤Cu含量有降低的趋势;由相关性分析可知,CAT活性与Cu、Z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  相似文献   

14.
微咸水滴灌条件下土壤水盐分布特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微咸水水质及灌水量对当地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充分利用新疆库尔勒水管处重点灌溉实验站的水质,进行了棉田不同灌水矿化度(0.74、2.65、3.54、.41 g/L)及灌水量(6、8、10 L)下滴灌入渗试验,着重分析了淡水(矿化度0.74 g/L)和3.5 g/L矿化度微咸水及不同灌水量下的湿润体内的水盐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微咸水可以增加土壤水平方向含水量,但脱盐效果低于淡水滴灌条件;3.5 g/L微咸水滴灌在0~40 cm垂直土层盐分均值比平均初始值稍有增加,而10~40 cm土层内没有盐分积累,可满足耕作层内棉花的生长;由试验灌水量折合成灌水定额为23 m3/667m2,所以在当地土质下采用3.5 g/L微咸水进行膜下滴灌在≥23 m3/667m2灌水定额下可行;微咸水滴头正下方纵向的脱盐系数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两者呈直线关系,由该关系式可大致推求一定脱盐系数下的灌水量。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灌区渠系布置结构和渠系水利用效率之间关系,更合理指导灌区进行渠系节水改造和灌溉管理,应用分形理论对察尔森灌区各灌域渠系布置结构与渠系水分利用效率进行评价,根据察尔森灌区现状渠系资料,采用Horton河系定律计算了各灌域的分形维数(好田1.3,义勒力特3.6,乌兰哈达2.5,斯力很1.6,国光1.7,哈达那拉1.8),在此基础上,结合2013—3014年实际测算数据,分析了各灌域的分维数和渠系水利用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各灌域渠系水利用效率与分维数之间基本呈大开口抛物线,随分维数(D)增大,渠系水利用效率先减小后增大;察尔森灌区各灌域可通过适当降低分维值以提高渠系水利用效率;未来通过减少斗渠长度同时增加支渠数目与长度的措施是察尔森灌区提高渠系水利用效率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6.
灌溉频率对滴灌小麦土壤水分分布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频率对滴灌小麦农田土壤水分分布及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整个生育期来看,在灌水量375 mm条件下,高频灌溉(每4天1次)处理0~40 cm土层含水率和土壤贮水量较高,而深层(40~100 cm)土壤较低;低频灌溉(每10天1次)处理有利于水分的下渗和侧渗,深层土壤含水率和土壤贮水量较高,但水分补给不及时,表层土壤含水率和贮水量偏低;总体上中频灌溉(每7天1次)处理有利于水分在土壤剖面中的均匀分配,有利于作物生长。中频灌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都最高,分别比高频灌溉和低频灌溉产量增加7.6%和13.5%,水分利用效率增加2.6%和9.9%。在当地自然气候条件下,滴灌小麦采用375 mm灌溉量和每7 d 1次的灌溉频率是较适宜的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17.
依据实地考察实测资料,分析渭干河-库车河灌区的水量平衡、盐量平衡、引水和排水矿化度的变化特征、排盐效率及排水的主要盐分离子.结果显示: (1) 受灌区上游大型水库的调蓄作用,灌区引入地表水的年际变化不大,年内引水出现双峰,排灌比例在8.79%~18.65%,引水利用量为22.53~30.05亿m~3,主要用于农业灌溉用水,农田园林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75.26%. (2) 随着灌排系统的完善,渭干河-库车河灌区整体处于脱盐过程,年均脱盐量为86.64万t,灌区非盐化土地面积扩大,盐渍化土地面积缩小,灌区内耕地的土壤含盐量减少.(3) 由于大型水库的调蓄作用,灌区引入地表水的矿化度年变幅也较小,1993~1996年平均为0.38 g/L,1997~2001年平均为0.42 g/L,在年内洪水期水量大,矿化度相应偏小.年均排盐量为99.77~275.40万t,排水量和排盐量总体变化趋势相一致,呈略微上升趋势.排水盐分离子中,阴离子主要以Cl~-为主,其次是SO_4~(2-);阳离子主要以Na~+为主,Mg~(2+)出现的机会较小.保持灌区水盐持续均衡所需达到的水量排引比为0.09:1.  相似文献   

18.
19.
采用负压计法和双环入渗法在田间分别测定了阿瓦提丰收灌区砂壤土土壤含水率及其对应的土壤水吸力和土壤饱和导水率,采用Sigmaplot软件拟合了Van Genuchten水分特征曲线公式.根据Mualem提出的非饱和土壤导水率公式,建立了该灌区砂壤土非饱和土壤导水率的计算公式,并间接推导了非饱和土壤扩散率和比水容量两个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