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能源消费模式不仅受技术效率的制约,也是生活方式与社会文化等因素影响的结果。为掌握牧民定居后家庭能源消费模式的演变规律及环境影响,该文在对甘南牧区20个乡镇259个牧民家庭用能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游牧、半定居、定居3种生活方式下能源消费模式的差异,以及主要温室气体及污染物的排放情况。结果表明:牧民定居后,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并对牧区家庭能源消费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消费总量上,人均能耗水平显著下降,从1 738.85减少到734.19 kgce(千克标准煤)。在消费结构上,商品能源的消费比例逐渐提高,生物质能消费数量明显减少,且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太阳能的使用量有所下降。因为消费了较多的商品能源,综合热效率从15.74%、16.81%提高到19.96%,节能效应逐渐凸显。环境影响发生变化,CO2、N2O、CH4、NOx、TSP(总悬浮颗粒物)等主要温室气体及污染物的排放量都在显著减少,而因煤炭等商品能源消费产生的SO2排放量有所增加。家庭能源消费模式变化后产生了新的环境问题,牧区能源建设需进行系统规划。研究结果可为推动牧区节能减排和实现牧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前对中国北方地区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演变的研究较少。该文根据实地调查数据,从能源品种和最终用能类型两个角度对桓台县农村(北方典型小康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演变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在能源品种上,表现为煤炭消耗大量增加,持续占据统治地位,电、汽油、液化气消费快速提升,秸秆等生物质能用量减少;在最终用能类型上,炊事用能由占主导地位演变为与取暖用能并驾齐驱,生活享受用能快速增加。短期内,除了液化气用量将有所减少外,其余能源品种消费都将保持上述演变特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桓台县可以作为北方地区农村家庭能源消费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前对中国北方地区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演变的研究较少.该文根据实地调查数据,从能源品种和最终用能类型两个角度对桓台县农村(北方典型小康农村)家庭能源消费结构演变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在能源品种上,表现为煤炭消耗大量增加,持续占据统治地位,电、汽油、液化气消费快速提升,秸秆等生物质能用量减少;在最终用能类型上,炊事用能由占主导地位演变为与取暖用能并驾齐驱,生活享受用能快速增加.短期内,除了液化气用量将有所减少外,其余能源品种消费都将保持上述演变特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桓台县可以作为北方地区农村家庭能源消费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研究安徽省阜南县农业资金、劳动力及技术进步率在各业的流向结果表明,渔业资金的边际效益最大,畜牧业为劳动力边际产值最大的行业,技术进步迫切解决的问题是农业技术进步率;若稳步提高农业总产值,有限资金需向林业流动,剩余劳动力需向畜牧业转移,技术进步需注重提高种植业技术进步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向家坝水电站工程区7种不同基材边坡土壤在2005—2014年的肥力进行测定和分析,并预测未来肥力变化趋势,旨在为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区边坡植被重建及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方法]运用灰色理论研究各肥力因子间的灰色关联度,以此确立主要肥力因子来表征土壤肥力,而后建立Logistic预测模型探讨土壤肥力未来25a的变化情况。[结果]微生物量与其他肥力因子间的灰色关联度均大于其他肥力因子相互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可作为主要肥力因子来表征土壤的肥力水平;2005—2040年上述边坡土壤微生物量(肥力水平)总体表现为:天然林天然次生林植被混凝土边坡厚层基材框格梁回填土客土喷播弃渣地。[结论]随着时间的推移,各边坡土壤的微生物量(肥力水平)将最终趋向稳定,在人工营造的边坡植被生境中,植被混凝土边坡的土壤肥力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6.
耕地空间优化配置研究——以常州市新北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通过配置耕地的空间布局,缓解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是国土资源利用过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研究以常州市新北区为例,首先,从耕地的自然禀赋、质量条件、空间形态、区位条件和规划预测五个方面入手,共选取18个指标因子,构建了耕地资源保护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S型模糊隶属度函数标准化指标数值,并综合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和理想点逼近法,以实际地块为单元,对评价结果进行优劣排序;最后,根据最大相似性原理,将研究区内的耕地分为五级,以预测模拟的目标年份耕地需求量为基准,确定耕地空间上的最优分布位置。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新北区耕地需求量的模拟值为10 679.93hm~2,前四级耕地总量能够满足其要求,故将相应耕地划入最优区域。春江镇和孟河镇分别以其广大的区位优势和优良的耕地质量成为耕地保护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7.
利用兰州市1997~2006年土地利用变化调查数据,采用改进的TOPSIS方法以及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兰州市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7~2006年期间兰州市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总体上较高,均在45%以上,在时间上呈波动上升趋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性影响不同,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与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度的关联度最高;合理加快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增长,保护林地,调整牧草地比例,加快牧草地的增长速度,对优化兰州市土地利用结构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改进的TOPSIS法,结果令人满意,适合于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性评价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构建了一个全面评价土地利用规模与结构调整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模型体系,包括多样性指数模型、动态度模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模型、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并以兰州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市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增加了3.90×108元,生态赤字减少了14m2/人,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合理,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效益。研究结果也显示出该模型体系能够比较客观地评价土地利用规模和结构调整的相关环境影响,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福建省长汀河田花岗岩侵蚀区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对侵蚀区的土壤进行了营养成分等系统测试,选择其中的有机质、全N、全P、全K、碱解N、速效P、速效K、pH值等项目作为评价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本地区的土壤进行综合评价,并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种评价方法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以长江河口区为研究区域,选取与作物生长密切相关的理化性质作为土壤质量指标,根据作物效应和河口地区的实际情况,采用了抛物线型隶属度函数、生长指数型曲线隶属度函数(S型)和戒下型隶属度函数(Z型)三种方法确定各指标隶属度值,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法确定权重系数,应用综合指数法对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土层浅薄,大部分地方土壤或地下水还含有较高盐分,土壤pH值普遍较高,土壤养分含量低且不均,比例失调。主成分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度法两种评价方法相关性很好,评价结果具有相当一致性。土壤质量综合评价分级图表明,这一地区土壤质量状况总体偏低,大多处于中下水平,且研究区不同部位土壤质量状况差异非常明显。该结果为河口地区土壤质量改良及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研究区概况 乌海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地处黄河流域,乌兰布和、库布其、毛乌素三大沙漠边缘,东邻鄂尔多斯高原,西接阿拉善荒漠,南连银川平原,北靠河套沃野,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9°02′30″~39°54′55″、东经106°36′25″-107°08′05″之间,东西相距约45公里,南北距离约100公里,总面积1754平方公里。地处黄河上游下端和华北、西北两个经济区的结合部,属沿黄经济带的中部。现辖海勃湾、乌达、海南3个区,  相似文献   

12.
基于遥感、GIS技术、景观生态学及层次分析方法,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干旱带为研究区,利用1978年MSS以及1987,1996,2007年的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对该区域近30a来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环境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0a来该区耕地和建设用地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新增耕地主要来自未利用土地和草地,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主要来源于耕地和未利用土地;耕地和未利用土地向林地、草地转化是林地和草地面积增加的主要来源。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干扰,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产生了景观破碎化,景观异质性增加,生态环境退化等生态效应。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在以还林还草、禁牧及水利等综合治理工程为核心的生态环境治理措施调控下,土地利用结构得以调整,植被覆盖增加,区域生态环境质量逐步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3.
选取北京市密云县8条典型生态清洁小流域,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林草覆盖度、水源涵养地位、防风固沙地位、地形起伏度、人均水资源量、小流域出口地表水质量、人均山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旅游资源量、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值、人均旅游文化产值、人均自然观光产值、人均农地产值等因子与小流域分类评价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生态清洁小流域影响因子主要是小流域出口地表水质量、林草覆盖度和防风固沙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为揭示黄土丘陵山区土地利用空间自相关格局与自然和人文因素的耦合关系,以晋城市长河流域为研究区,分析流域土地利用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格局,利用GIS、灰色系统关联分析软件定量了各类用地与高程、坡度、坡向、有效土层厚度、与水域距离、人口密度、路网密度、距居民点距离的关联度及相关性。结果表明:距离权重为0.5 km时,流域内各土地利用类型整体呈现空间聚集性特征,表现出全局空间正自相关特性;空间正自相关性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耕地、草地的用地分布呈明显的H-H,L-L聚集趋势,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呈明显的H-H聚集趋势。各格网耕地占比与有效土层厚度因子之间的关联排序最高;各格网林地占比与距居民点距离因子之间的关联排序最高;各格网草地占比与距水系距离因子之间的关联排序最高;各格网水域占比与距居民点的距离因子之间的关联排序最高;各格网建设用地占比与人口密度因子之间的关联排序最高。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用灰色关联度法评价森林涵养水源生态效益的理由和步骤,以辽东山区主要森林类型的评价为例,选取的指标包括:平均树冠截留量、枯落物含水量、土壤非毛管孔隙最大含水量、蒸发散量、渗透速率,根据关联度大小,对各森林类型的涵养水源生态效益和各个指标重要程度进行对比,在辽东山区的森林中,落叶松中龄林的涵养水源生态效益最佳,其次为杂木林、红松中龄林、红松幼龄林、落叶松幼龄林和柞树林;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由大至小依次为土壤非毛管孔隙最大含水量、蒸发散量、平均树冠截留量、枯落物含水量和土壤渗透速率.  相似文献   

16.
土地开发整理投资估算分析方法探析——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飞  李闽  陈江龙  周生路 《土壤》2004,36(4):359-364
本研究建立单位面积标准投资估算法和重点项目投资估算法来估算区域土地开发整理总投资量和重点项目、重点工程的投资额。分析了土地开发整理投资影响因素,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确定其权重,据此计算出重点项目估算法巾参数n。根据上述方法估算了江苏省规划期内(2001—2010年)土地开发整理总投资量和各重点项目的投资额。  相似文献   

17.
鉴于目前没有一套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对环境贡献的计算方法,文章以北方“四位一体”能源模式为例,通过大量的调查和深入的研究,得出一套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对环境贡献的计算方法,并根据此方法计算出北方“四位一体”能源模式建设对环境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以县为单元的农村能源综合建设是中国农村能源建设的必由之路:(1)国民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日趋成熟的单项农村能源技术之间有密切的关系,综合开发方可发挥最佳效益;(2)农村能源综合建设的特点及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应以县为单元开展工作;(3)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在项目选择、规划、管理与实施等均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及现代管理方法;(4)已鉴定的18个县级农村能源综合建设试点,其能源、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9.
20.
农村可再生能源项目是近年来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重点推广的发展项目之一,项目的社会评价是对经济评价和环境评价的补充,有利于全面衡量项目的实施效果,从而对项目的决策和推广起促进作用。本文以茶园村“三位一体”模式项目为例,对项目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了系统评价,全面衡量了项目的实施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可再生能源项目社会评价领域的空白。同时,为研究其他模式的农村可再生能源项目的社会影响评价提供借鉴和研究思路,提出的评价成果可供有关专家、学者和政府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