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采用“L16(45)”正交设计,5因素4水平,以燕麦推广种“川燕1号”、“白燕2号”、“白燕11号”、“阿坝都”4个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播期、播种密度、尿素施肥量、过磷酸钙施肥量的最佳组合.试验得出在本试验土壤肥力下,燕麦的最适种植密度在30万~36万苗/亩之间,最适尿素施用量为6 kg/亩,最适过磷酸钙施用量为10 kg/亩.  相似文献   

2.
本田间试验探讨苦荞不同品种、播种方式、播种密度和施肥量对荞麦生长、倒伏以及产量的影响,以形成荞麦抗倒伏栽培技术应用于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方式、过磷酸钙施用量对倒伏和产量影响不显著;各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播种密度和尿素施用量对产量影响达极显著水平;不同品种中以西荞2号和KQ2008-07表现较好,苦荞秋播密度20万~24万苗/亩(用种量5~6 kg/亩),施5~7.5 kg/亩尿素作追肥产量较高;本次试验处理4(品种KQ2008-07、24万苗/亩播种量、开沟穴播、施用45 kg/亩过磷酸钙作底肥、7.5 kg/亩尿素作追肥)产量最高,折亩产136.5 kg,为最优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3.
本田间试验探讨苦荞不同品种、播种方式、播种密度和施肥量对荞麦生长、倒伏以及产量的影响,以形成荞麦抗倒伏栽培技术应用于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品种、播种方式、播种密度和施肥量对产量影响达极显著水平;不同品种中以川荞2号表现较好,春苦荞秋播密度12万苗/亩或24万苗/亩,施45 kg/亩复合肥作底肥,7.5 kg/亩尿素作追肥产量较高;本次试验处理6(川荞2号、开沟条播、12万苗、45 kg复合肥作底肥、5 kg尿素作追肥)产量最高,折亩产171.8 kg,为最优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4.
在马铃薯收获后进行秋荞栽培试验,探讨苦荞不同品种、播种密度和施肥量对荞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以形成马铃薯后茬秋荞栽培技术应用于生产。本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复合肥施用量、尿素施用各水平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播种密度各水平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品种中以西荞2号表现较好,在不施复合肥、尿素情况下产量较高;本次试验处理8(西荞2号、20万苗、0复合肥、10 kg尿素)产量最高,折亩产212.2kg,为最优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高产稳产优质油菜新品种玉油4号的最佳栽培因子组合,以便于在云南省适宜区域推广应用。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研究玉油4号在玉溪市中海拔区域最适宜的播期、密度和尿素施用量及其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3个栽培因子对产量影响大小依次为播种期、密度、尿素施用量,播种期对产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性水平,种植密度与尿素施用量对产量影响不显著;播种期对生育期、单株有效角果、角粒数及千粒重均有显著影响,种植密度及施肥量对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不明显。玉油4号在中海拔油菜种植区域的最适宜播种期应选择在10月20日,密度为1.6万株/亩、种肥及苗肥共施用尿素30 kg/亩。  相似文献   

6.
黔油29号育苗移栽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加快油菜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实现良种良法配套,提高品种综合生产水平,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试验设计,对高产优质杂交油菜黔油29号育苗移栽的栽培模式(移栽密度及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施用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移栽密度有利于提高产量,随着氮、磷、钾施用量的增加,产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以过磷酸钙与氯化钾之间的交互作用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当移栽密度在9 000株/667m2,施用尿素40kg/667m2、过磷酸钙70kg/667m2、氯化钾30kg/667m2左右时,黔油29号的产量达280kg/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7.
种植密度和施肥对燕麦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燕选1号"和"保罗"2个品种、3种密度、3种施肥水平多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不明显,但施肥有显著增产作用。2个品种亩播种量5kg、施复合肥40kg(底肥)+5kg尿素(追肥)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四因子五水平的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氮、磷、钾、硼肥施用量与华油杂9号油菜品种产量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的优化数学模型,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各因素对华油杂9号油菜产量影响的顺序为:钾肥硼肥氮肥磷肥,产量超过141.59 kg/亩的最优施肥区间为:尿素28.585~29.91 kg/亩;过磷酸钙33.185~34.765 kg/亩;氯化钾18.905~20.415 kg/亩;硼砂0.882 5~1.042 kg/亩。  相似文献   

9.
苦荞麦氮磷钾“3414”肥料效应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3414"完全实施方案,以目前生产推广的苦荞品种"川荞2号"为试验材料,进行氮磷钾肥料效应田间试验,观察不同施肥水平对荞麦生长的影响,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掌握优化荞麦生产的N、P、K施肥量。结果显示,在本试验土壤肥力基础上,亩施过磷酸钙50 kg、硫酸钾4 kg,产量为123.56 kg,增产值74.8元,此为经济有效施肥量。  相似文献   

10.
黔油16号高产综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研究双低优质杂交油菜黔油16号对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以及移栽密度的需求规律,建立一套比较完整,适用的数学模型,指导大田生产,有效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黔油16号在贵州省海拔800m左右的地区,中等肥力田块的高产栽培中,要获得200 kg/667m^2的高产,其密度在7 000~8 000株/667m^2,尿素施用量为20 kg/667m^2左右,过磷酸钙施用量为40 kg/667m^2左右,氯化钾施用量为10 kg/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11.
张黔娥 《农技服务》2011,28(8):1135+1150-1135,1150
进行了水稻不同种植密度与钾肥不同施用量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施用钾肥可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最佳施用肥量为施有机肥1.5万kg/hm2、过磷酸钙750 kg/hm2、尿素315 kg/hm2、锌肥15 kg/hm2、氯化钾150 kg/hm2;水稻合理的栽培密度为19.5万穴/hm2。  相似文献   

12.
为了给黔油28号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采用4因子5水平通用旋转回归设计研究了氮、磷、钾及密度栽培因子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因子对黔油28号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x1(尿素)>x4(密度)>x2(过磷酸钙)>x3(氯化钾),该品种产量达210kg/667m2以上的优化栽培措施为尿素40.28~44.34kg/667m2、过磷酸钙61.4~70.68kg/667m2、氯化钾26.34~33.66kg/667m2、密度6 920~7 530株/667m2。  相似文献   

13.
山西雁门关生态区甜高粱高产优质栽培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在雁门关地区最适宜种植的甜高粱品种以及配套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试验采用方差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综合评价大力士、晋甜杂2号、晋甜杂3号3个甜高粱品种在不同密度和肥料条件下的产量和饲草品质。结果表明,3个甜高粱品种均在密度11.25万株/hm2、复合肥750 kg/hm2、尿素150 kg/hm2栽培模式下,农艺性状最优;晋甜杂3号在密度11.25万株/hm2、复合肥1 125 kg/hm2、尿素225 kg/hm2和密度11.25万株/hm2、复合肥750 kg/hm2、尿素150 kg/hm2栽培模式下品质均较佳。综合分析,鉴选出适宜在雁门关生态区种植的甜高粱品种为晋甜杂3号,密度为11.25万株/hm2,施肥量为复合肥750 kg/hm2、尿素150 kg/hm2,其产量及品质综合效益值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4.
设计播期、密度、施肥量3个因素各3个水平正交试验,对山地食粒豌豆云豌18号产量等进行综合分析,探索其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旨在根据云豌18号品种特性大力挖掘增产潜力,以便在华宁县乃至云南省内适宜区域推广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合亩产量依次为处理8>处理9>处理5>处理2>处理4>处理6>处理1>处理7>处理3。通过对豌豆产量的方差分析,A因素(播期)、B因素(种植密度)、C因素(尿素施用量)及3个因素的主效应误差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效应大小排序为B因素>A因素> C因素>模型误差,即种植密度>播期>尿素施用量。综合比较后得出,在华宁县海拔1 900 m左右的食粒豌豆种植区,品种云豌18号最佳播种期为10月10日、最佳种植密度为37.5万株/hm2、最佳尿素施用量为112.5 kg/hm2,在此条件下豌豆产量最高为943.5 kg。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云南省山地专用优质油菜品种云花油早熟1号的最佳播期、密度和施肥量组合,实现良种与高产栽培技术配套应用,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2014年8月至2016年4月,在4个不同海拔区域研究云花油早熟1号最适宜的播种期、种植密度及尿素施用量及其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3个因子对产量影响大小依次为A(播种期) B(种植密度) C(尿素施用量),播种期与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性水平;播种期对生育期、倒伏指数、白粉病病情指数、单株有效角果、角粒数、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有显著影响,单株有效角果数、千粒重及单株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少,而尿素施用量对生育期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不明显。云花油早熟1号在玉溪油菜种植山区最适宜的播种期应选择在8月25~30日、每667 m2种植密度为1.6万~2.0万株、种肥及苗肥共施30~35 kg尿素。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出适宜德宏冬作区马铃薯种植的基肥施用量,本试验以丽薯六号为材料,在冬作高垄双行条件下采用田间试验、统计分析方法,研究N、P、K不同施用量对马铃薯丽薯6号生育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尿素20kg~过磷酸钙45kg~硫酸钾40kg处理产量最高,折合亩产达2201.7kg/亩。在处理基肥施用梯度内,增施N、P、K基肥用量均能有效提高马铃薯产量,且K、N不同施用量对冬马铃薯生育性状及产量性状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菜用马铃薯新品种中薯3号高产栽培主要农艺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马铃薯主产区龙海,采用4因素5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种植密度及不同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施用量对优质菜用马铃薯品种中薯3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为种植密度、N肥、K肥、P肥.经计算机上模拟寻优,获得了该品种高产栽培数学模型.产量高于35 832.75kg·hm-2的优良组合方...  相似文献   

18.
张金帮  孙本普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816-5818
[目的]为滨州市小麦产量由中产向高产过渡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研究品种、行距、播量、尿素和过磷酸钙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在该试验条件下,各因素对小麦产量影响的主次顺序为:尿素>过磷酸钙>品种>播量>行距,最优处理组合为品种辐63,行距16.7 cm,播量90.0 kg/hm2,尿素360 kg/hm2,过磷酸钙1 500 kg/hm2,产量达7 413.0 kg/hm2。方差分析表明氮肥是影响小麦产量高低的主要因素。单因素试验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尿素以450kg/hm2为宜,播量以82.5~105.0kg/hm2即基本苗165万~210万株/hm2为宜。[结论]低产薄地施过磷酸钙1 500 kg/hm2、尿素525~600 kg/hm2,肥地施尿素450 kg/hm2,过磷酸钙750 kg/hm2,基本苗120~180万株/hm2,行距20~25 cm,小麦产量才能达到7 500 kg/hm2。  相似文献   

19.
设计品种、密度、施肥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探寻影响花生产量的主效因子。结果表明:优良品种是稳产的基础,推广普及良种才能大面积提高单产;栽培技术是高产的保障,在施用氮、磷、钾肥的基础上,硼、钼、锌肥配合使用,花生增产效果显著。本试验的最优组合为:冀优4号施用尿素75 kg/hm2+过磷酸钙675 kg/hm2+氯化钾225 kg/hm2+B、Mo、Zn复合微肥,密度为28.5万株/hm2,此时产量可达4 219 kg/hm2。  相似文献   

20.
超级稻甬优12号移栽密度与氮肥用量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移栽密度与氮肥施用量对甬优12号产量及有关性状的影响,试验设4个密度,4个氮肥水平,按单裂区试验处理排列。结果表明,甬优12号在椒江区种植的最佳移栽密度为10 000丛/亩单本,氮肥施用量为8~12 kg/亩,此时产量、植株性状、穗粒结构均较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