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等林业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无论是对教师自身综合能力的发展,还是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隐性教学知识是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经意、下意识使用的教学知识。实现隐性教学知识向显性教学知识的转化,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为此,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重点项目课题组以西南林业大学公共基础课教师为调查对象,开展了高等林业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队伍现状和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情况的问卷调查,并基于公共基础课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开展教学研究的热情不高但是对提升复合型教学能力有强烈的需求的调查结果,从隐性教学知识的视角对高等林业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途径进行了探讨,提出公共基础课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升和发展教学能力:一是通过自学、交流学习和教学反思等把隐性教学知识内化并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二是依托教研室和课程建设,实现隐性教学知识的显性化、传递和共享;三是通过转变课程教学方式提高隐性教学知识的传递质量;四是在教学研究和学科研究过程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现状,探究了《高等数学》课程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提升教师自身育人能力,推动课程思政改革步伐。提出了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及课程改革的主要举措。通过将课程思政贯穿到高职《高等数学》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3.
高等林业院校课程建设与评估的探讨福建林学院许丽英,林振民各门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是高等林业院校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也是高等林业院校教学工作的重点,为此,福建林学院把课程建设作为一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几年来各系、重点课程教研室及教务处等单位...  相似文献   

4.
"慕课"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或教学形式、学习形式),为高等林业院校加强通识课程教学、宣传和推广特色课程、加强课程管理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对高等林业院校教师的角色职责、教学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学生的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慕课"背景下,高等林业院校的课程建设应注重教育理念的创新,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教学理念;应注重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推进课堂教学信息化进程;注重课堂教学内容的创新,不断丰富课程内容。  相似文献   

5.
在高职院校《分析化学》教学中进行了课程思政建设实践探索,将思政教育渗透在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继而对学生思想观念的确立发挥出积极作用。概述了高职院校《分析化学》教学情况,分析了高职院校《分析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并阐述了《分析化学》和思政理论同行可以构成协同效应,探索了高职院校《分析化学》课程思政建设实践。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的出现给统计学带来了挑战,大数据的不确定性和大数据量对统计学专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较之于综合性高校和财经类高校,高等林业院校统计学本科专业有其自身面临的一些特殊情况:一是因不是林业行业院校的主流专业而难以获得充足的教学资源;二是专业教师的专业背景以林业经济或林业统计专业为主;三是课程设置并轨后课程教学工作量分配不合理;四是课程学时和教学内容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五是尚未处理好课程设置并轨与保持林业行业院校自身优势的关系。所以在面临更大的压力下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是大数据时代高等林业院校统计学本科专业需要认真思考的命题。为此,立足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统计学本科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借鉴美国统计学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教学改革、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对我国高等林业院校统计学本科专业教育的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7.
"水工艺仪表与控制"是给排水工程、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针对目前高等林业院校"水工艺仪表与控制"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学生缺少对林业生态环境的认知、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探讨了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的高等林业院校"水工艺仪表与控制"课程案例式教学的实施方法:一是选取与"林"相关的教学案例;二是通过典型教学案例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三是采取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开展案例教学。课程教学结束后,针对北京林业大学环境学院给排水专业已完成"水工艺仪表与控制"课程学习的大三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3%的学生对案例式教学表示肯定;50%的学生认为案例式教学提高了他们对课程知识的理解程度,激发了他们对课程学习的热情;通过林业工程相关案例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了高等林业院校学生的专业使命感。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汽车电器设备构造与维修》是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但是常规的教学使得学生考试时靠背诵,而从事相关行业时理论知识全忘、无从下手。因此,要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模式的改变、考核方式改革、教学资料库的建设,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实行考出实际水平的考试,实现共享资源化教学。  相似文献   

9.
森林食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使许多林业院校设立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从林业院校中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优势、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特色、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就业等方面,阐述了如何优化林业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林业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能力,满足社会对不同特色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我省高教自考林业生态环境管理专业从2000年起将执行调整后的公共政治课课程设置方案。调整后的公共政治课由2门课程增至3门,整个必修课程由15门调至16门,调整前后总学分不变。现行的公共政治课为:《01哲学》(4学分)、  相似文献   

11.
考试制度的改革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华北地区高等农林院校近几年举行了统一命题考试,对考试本身质量的科学评价是改革考试的依据,考试命题的研究及考卷的分析探讨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对河北林学院91级的《高等数学》试卷进行了分析,用考试的效度、信度、区分度和难易度等4个质量指标来评估考试的质量。同时认为通过统考与兄弟院校交流了信息和经验,从而激励和促进了该课程的教学工作,使4年统考成绩呈上升趋势,实际上反映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在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美国林业人才培养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层次林业人才培养是林业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美国高等林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形成了较完备的教育体系.然而最近几十年来, 美国林业人才教育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趋势, 一是某些早期的林业人才项目宣告提前结束或主动放弃认证资格; 二是研究型或具备博士学位授权的院校在逐渐收缩林业人才培养项目, 而科研力量相对较弱的大学却在逐渐增加林业教育项目.文中简述美国林业人才培养概况, 介绍美国林业人才培养项目的发展趋势, 分析美国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挑战并探讨美国涉林院校对林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 提出我国林业人才教育培养的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世界林业推广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总结了世界林业推广的发展趋势,介绍了林业推广所包括的内容,认为世界林业推广在概念、推广策略、推广方式和推广教育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简要介绍了8种常见的林业推广方式,论述了林业推广对策和林业推广教育,并对如何改进我国的林业推广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吴智华 《绿色科技》2020,(3):229-230,247
指出了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相关学科的主干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培养自身科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当前高校对于绿色植物叶绿体DNA提取的实验,从丰富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改进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以期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强化实验技能及综合能力培养,为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新林科建设背景下,“动物学”作为高等农林院校生物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实践教学在其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分析动物学课程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学生对动物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动物学实践教学与日常生活相脱节;动物学实践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不够紧密;动物学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不够完善等。针对以上问题,近年来,在动物学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包括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动物学思维;改变实验课的授课方式;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开展课程实践教学;结合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改革动物学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等。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动物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增进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6.
王希  顾祎  陈瑾  李晓峰 《绿色科技》2022,(1):230-232,239
从高校教学因材施教、人才培养的扶持政策、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出发,剖析了当前国内高校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对比国外高校提出了需要完善和提高的地方.针对湖北武汉及周边区域球会的岗位需求调查,以《高尔夫场地管理与维护》课程设计改革为例,阐明了多学科交叉融合对全面提升高尔夫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何艳洁  山楠 《绿色科技》2020,(5):215-216,219
指出了高校全面推行“课程思政”建设,中心要求是高校所有教学科目和教育活动都应渗透和贯穿思政教育,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以《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为例,深入阐述了“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以充分挖掘和深化环境工程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8.
姜书纳  刘福林 《绿色科技》2019,(17):286-287
分析了针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景观设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面向城乡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方案,针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思路梳理了景观设计探究式教学改革框架,并综合从教案、课件、课程网站建设等多方面探索了具体实践方案,以期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我国高校文献课出现的滑坡现象,对文献的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认为改变这一现状的关键是提高文献课的教育质量。应以《知识交流学》和《文献学》为基础,重新设计教学内容及其体系结构,增设一次性文献的直接检索与利用内容和信息环境的知识,并向专科文献学方向深化和延伸;实习教学应以整个图书馆为基地进行,而不是仅仅局限在文献检索室或专用实习室;应根据文献课的特点,加强教材,尤其是实习教材的配套建设。文章还就文献课的教学时数,开学时期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开展安全风险评估是管控实验室风险、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农林高校的实验室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需要根据其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文中分析农林高校实验室分类分级管理和项目风险评估的现状,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介绍其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的探索与实践:根据危险源类型将实验室分为化学类、生物类、机械电子类和其他类4个类型,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将安全风险水平划分为4个级别,依托分类分级结果进行精细化管控,在科研项目申报和立项阶段开展项目安全风险评估与识别,对实验教学项目进行分类分级安全评估等,其经验可为农林高校实验室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