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并存和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中,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我国改革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之一.只有坚持这一原则,才能保持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才能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行共同富裕.但如何理解以公有制主体,如何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却存在较大的分歧,有必要在理论上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2.
科学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实现了政治经济学根本革命的《资本论》中蕴含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正应用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新境界,同时也为世界社会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商品经济,在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关系上,按劳分配成为社会的主体价值分配方式.由于社会仍处于商品经济社会形态,按劳动力价值同按劳分配在公有制内部相互渗透和并存.这种公有制下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价值分配形式是公有制与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的反映,也是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分配特色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已经明确,社会主义社会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即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体制实行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全民所有制经济为主导力量的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  相似文献   

5.
《农技服务》2016,(18):163-164
农村集体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的重要经济基础。发展壮大与市场经济和农业现代化相适应的农村集体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路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多数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们党关心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基本问题。集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1],体现了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是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经济基础。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农业发展、农民致富的正确方向,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空想社会主义者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揭露和批判以及对未来新社会的设想不乏真知灼见和天才猜想,如社会主义公有制问题。这些见解对探讨“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理论和实践不无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空想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揭露和批判以及对未来新社会的设想不乏真知灼见和天才猜想,如社会主义公有制问题。这些见解对探讨“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理论和实践不无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劳动性质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马克思说:“劳动作为生产劳动的特性只表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6卷Ⅰ第149页)因此,“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特定范畴的不是劳动,而只是劳动的社会形式,劳动的社会结构,换句话说,是人们在参加社会劳动方向彼此的关系。”(《社会革命党人所复活的庸俗社会主义和民粹主义》《列宁全集》第6卷,第234页)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劳动性质。  相似文献   

9.
从农业土地问题看我国古代三大改革上海万安中学钟庆梁在《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等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指出过:考察社会形态、进程和发展,最根本的是社会生产方式的演变及生产力的发展。它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正如列宁指出:社会“物质...  相似文献   

10.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是以劳动者各自付出的劳动量为基础分配个人消费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个别劳动不能直接转化为社会劳动 ,按劳分配只能通过市场机制和价值形式来间接地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产品质量安全是企业的生命,竞争力的源泉;它事关质量兴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美丽中国伟大复兴的成败。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公共管理学、应急管理学和邓小平理论等视角出发,探讨了中国特色产品质量管理与监督制度的动力机制的根源在于商品是具有价值的劳动产品,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和流通的前提。剖析了目前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根本问题是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总任务"相适应。推演出政府职能部门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路径选择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2.
何林 《甘肃农业》2010,(2):13-14
主要论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兼容性。先从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市场经济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关系、国有制经济对市场经济的推动作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实践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存在的可能性,然后论述了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兼容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集体经济是农村公有制的主要形式,以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成分并存的农村所有制结构。从各地的实践经验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应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下发的《关于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意见》首次从中央和国家层面全面部署这项战略任务。这无疑是"服务小农户、提高小农户、富裕小农户","促进传统小农户向现代小农户转变"的福音。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农村而言,必须做好两篇大文章,一是市场经济背景下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马克思创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在传统观念里,公有制就是计划经济,私有制就是市场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对于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使唯物史观由假设变为科学。并科学地论证了科学社会主义。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将为我们研究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问题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晚年的社会主义发展理想模式是一个消灭社会分工,消灭商品制度,实行全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在意识形态上实行"斗、批、改’的社会。形成这一思想的主要因素是:中国的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欠发达,对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的误解,把民主革命时期的成功经验绝对化。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和恩格斯以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即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作为划分人类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准。但在传统社会主义模式下,生产关系的不同,成为区别不同社会形态的最根本的标准,忽视了社会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片面强调生产关系对社会主义社会形态性质的本质规定。要纠正传统社会主义模式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必须重新回到马克思。  相似文献   

18.
姜艳 《农业与技术》2005,25(5):180-181
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依据党和政府方针政策,我省民营企业作为公有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优化社会经济结构的作用,而民营企业档案管理,以往是个空白。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加强对我省民营企业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以求为政府部门如何加强管理服务.提供第一手资料,使其健康发展,政府监督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者创立、丰富和发展了社会发展动力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毛泽东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状况; 邓小平强调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学发展观”又极大地丰富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共同富裕是建设“够格”的社会主义的“中心课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推进共同富裕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正;有利于推动制度创新,促进政治民主;有利于构建共同理想,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