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白细胞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基因编码序列(coding sequence,CDS)的分子特征以及在不同病原微生物胁迫下IL-22的响应情况,以斑点叉尾鮰为(Ictalurus punctatus)研究对象,采用PCR扩增技术对该序列进行克隆,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分析各组织分布以及不同诱导模式下IL-22mRNA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该序列CDS长度为534 bp,编码177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分析发现IL-22在鱼类进化中与脊椎动物保守性较高。qRT-PCR结果显示,IL-22广泛分布在斑点叉尾鮰的10个组织中,表达量在后肠中最高,心脏中最低。Poly(I:C)、LPS、PHA、PMA刺激斑点叉尾鮰肾细胞24~48 h后,Poly(I:C)和LPS刺激下IL-22呈上调反应,PHA、PMA刺激下IL-22呈下调反应;细菌、病毒注射实验以及溴氰菊酯浸泡鱼体的攻毒实验结果显示,鳃、皮肤、后肠、脾脏、中肾和头肾组织中IL-22表达量整体上调。上述结果表明,不同刺激下不同组织中IL-22表达模式具差异性,该基因可能参与...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跨膜Bax抑制剂母体6(transmembrane Bax inhibitor motif containing 6, TMBIM 6)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病原体感染中的作用,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Tmbim 6基因进行克隆与鉴定,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Tmbim 6在健康尼罗罗非鱼(体质量为80~100 g)的组织分布模式及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Poly I:C模拟病毒刺激后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Tmbim 6开放阅读框为714 bp,可编码237个氨基酸,包含6个跨膜结构域和1个C-末端基序;亚细胞定位显示,尼罗罗非鱼TMBIM 6定位于细胞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发现,Tmbim 6在HEK-293T细胞中过表达后极显著抑制NF-κB通路(P<0.01);qPCR分析显示,Tmbim 6基因在所检测的组织中广泛分布,在肝脏和肌肉中的表达量最高;经无乳链球菌感染和Poly I:C刺激后,Tmbim 6在肝脏、脾脏、头肾、脑和肠道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  相似文献   

3.
从形态学、生化特性、分子生物学水平对2种海洋弧菌进行菌种鉴定,将这2株菌制作成混合菌液,对大黄鱼进行攻毒试验。对2菌株16S r DNA进行PCR扩增,产物长度分别为1 389、1 477 bp。利用BLAST进行比对,结果显示菌株090625的序列与哈维氏弧菌的同源性高达99%;而菌株070925的序列与副溶血弧菌同源性高达99%。攻毒试验发现,大黄鱼体亲鱼表皮下出血和肝脏、脾脏等组织都出现了典型的弧菌感染病症,大黄鱼幼鱼则未出现感染现象。菌株090625为哈维氏弧菌,菌株070925为副溶血弧菌。大黄鱼亲鱼比幼鱼更容易感染细菌。  相似文献   

4.
翁婷婷  夏立群  黄瑜 《南方农业学报》2022,53(12):3548-3557
【目的】探索干扰素诱导蛋白44基因(ifi44)在尼罗罗非鱼各组织的分布特征及其响应无乳链球菌感染和聚肌胞苷酸[Poly(I:C)]刺激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为进一步揭示ifi44基因在鱼类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机制打下基础。【方法】克隆On-ifi44基因开放阅读框(ORF),通过ExPASy、TMHMM-2.0、Euk-mPLoc 2.0、SOPMA和SWISS-MODEL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结果分析On-ifi44基因在细胞层面的分布情况,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On-ifi44基因在尼罗罗非鱼各组织中的表达分布特征及在无乳链球菌感染和Poly(I:C)刺激后的时序表达情况。【结果】 On-ifi44基因ORF序列全长1437 bp,编码478个氨基酸残基,其编码蛋白分子量为52.7 kD,理论等电点(pI)为4.97。On-ifi44含有1个TLDc_dom结构域(1~157 aa)和1个GTP-bd结构域(197~322 aa),不含跨膜结构域。On-ifi44氨基酸序列与奥利亚罗非鱼ifi44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为97.94%;基于ifi44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也显示On-ifi44氨基酸序列与奥利亚罗罗非鱼ifi44氨基酸序列聚为一支,二者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On-ifi44基因在尼罗罗非鱼的肠道、肝脏、鳃、皮肤、脾脏、体肾、胸腺、脑、头肾、肌肉、心脏等11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且主要在T细胞亚群表达;经无乳链球菌感染和Poly (I:C)刺激后,On-ifi44基因在尼罗罗非鱼脾脏、肾脏、头肾和肠道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均发生变化,且存在明显的时间依赖性。【结论】 On-ifi44含有1个TLDc_dom结构域和1个GTP-bd结构域,进化保守且在不同物种间具有相似的生物学功能; On-ifi44基因在无乳链球菌感染和Poly(I:C)刺激后呈时间依赖性上调表达,表明ifi44基因作为重要的调节因子,参与了尼罗罗非鱼抗细菌感染、抗病毒增殖的免疫应答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聚肌胞(Poly I:C)是聚肌苷酸和聚胞苷酸的共聚物,能够模拟病毒感染后所形成的dsRNA,刺激机体产生抗病毒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利用Poly I:C作为免疫刺激剂对猪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的免疫刺激试验中Poly I:C的最佳作用浓度和体外免疫刺激培养时间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研究探讨不同的Poly I:C免疫剂量和免疫刺激时间对猪PBMC各细胞因子和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确定Poly I:C进行免疫试验的最佳作用浓度和体外免疫刺激培养时间,为利用Poly I:C进行RNA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调控机理研究提供试验依据。【方法】以长白仔猪为研究对象,利用分离的PBMC和1﹕5稀释的EDTA-抗凝血,设置Poly I:C浓度梯度(0、10、20和40 μg·mL-1)和不同的体外免疫刺激培养时间(4、8、12和24 h),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Poly I:C免疫刺激下机体激活或者诱导表达的主要细胞因子(IL6,IL8,TNFα,IL10,IRF3,IFNαIFNγ)和模式识别受体(TLR3TLR4)的相对表达量,分析利用Poly I:C对猪全血和PBMC进行免疫刺激试验的最佳作用浓度和时间。【结果】猪PBMC中细胞因子和受体基因的表达量受Poly I:C浓度和免疫刺激时间的影响。各基因具有特征性的表达量变化曲线,达到最高表达变化倍数的浓度和体外培养时间各不相同。对于两个干扰素基因IFNαIFNγ,最高表达量出现在Poly I:C免疫刺激培养4 h,而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渐降低,而其他5个细胞因子(IL6,IL8,TNFα,IL10IRF3)和2个模式识别受体(TLR3TLR4)基因随着Poly I:C浓度的增加和免疫刺激时间的延长变化倍数逐渐增加,在Poly I:C浓度为20-40 μg·mL-1,免疫刺激时间为12-24 h达到最高表达量。但是,对于最高表达量出现在浓度20 μg·mL-1和培养时间12 h的基因,其在浓度为40 μg·mL-1和培养时间24 h表达变化量只有小幅下降。另外本研究还对比检测了1﹕5稀释血在Poly I:C免疫刺激下主要细胞因子和受体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全血中各细胞因子和受体的整体表达变化倍数比PBMC低很多,特别是对于IL6IL8这两个PBMC中表达变化很大的基因,全血中表达变化量不仅很小,而且变化趋势相反。相对于PBMC,稀释全血完整地保存了机体的原始状态,但是利用全血进行免疫试验的主要缺点是抗凝剂保留在全血中。研究中EDTAK2抗凝剂能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成为螯合物,从而阻止血液凝固,但是钙离子是细胞的重要信号分子,钙离子与EDTA的结合对后续的细胞功能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全血中的某些化合物与血浆蛋白的等成分可能参与免疫细胞对Poly I:C免疫刺激的调节,减少了对Poly I:C免疫刺激的应答。【结论】(1)综合分析所检测的细胞因子和受体的变化趋势,利用Poly I:C进行猪PBMC免疫刺激试验的最佳浓度和体外培养时间分别为20 μg·mL-1和24 h。(2)1﹕5稀释的EDTA-抗凝血对Poly I:C免疫反应反应小,与PBMC对Poly I:C免疫应答有不同的应答反应趋势。  相似文献   

6.
通过同源克隆和RACE PCR技术从红笛鲷脾脏中鉴定得到了脂多糖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LITAF)基因,命名为Ls-LITAF。该基因c DNA全长815 bp,开放阅读框为447 bp,编码148个氨基酸,理论分子量为15.7 ku。序列分析显示Ls-LITAF蛋白具有保守的LITAF结构域,其中包含一个CXXC基序与一个(H)x Cxx C基序。Ls-LITAF蛋白与其他鱼类LITAF蛋白相似度较高,在系统进化树中也与其他鱼类该蛋白聚为一支。Ls-LITAF基因在健康鱼体多种组织均有表达,其中鳃、脾脏、皮肤与头肾的表达量较高;且哈氏弧菌刺激鱼体后,Ls-LITAF在脾脏和头肾中的表达量显著上调。以上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Ls-LITAF在红笛鲷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克隆鸭血清白蛋白(duck serum albumin,DSA)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mRNA表达规律研究。【方法】以前期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筛选的白蛋白(albumin,ALB)基因为候选基因,通过构建雏鸭肝炎病毒和聚肌苷酸胞苷酸(polyinosinic polycytidylic acid,Poly(I:C))感染模型,利用RT-PCR、RACE技术和基因组步移技术分别克隆ALB基因cDNA序列和5′侧翼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利用RT-qPCR检测ALB基因各组织时空表达量。【结果】①ALB cDNA全序列长为2 107 bp,包括47 bp的 5′UTR、212 bp的 3′UTR和1 848 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其5′侧翼序列具有典型的TAAT box、CAAT box以及HSF、HNF、C/EBP等多个肝脏富含的潜在转录因子结合位点;②RT-qPCR显示,ALB mRNA 呈肝脏组织特异性表达,且在雏鸭肝炎病毒和Poly(I:C)等抗原刺激后,肝脏组织ALB mRNA表达量总体表现水平为先上升后下降,24 h后保持在稳定水平。【结论】成功克隆了鸭ALB基因cDNA和5′侧翼序列,该基因在不同禽类(鸡、鸭、火鸡)中表现为相当保守,主要在肝脏组织中表达,且在雏鸭肝炎病毒和Poly(I:C)感染下,ALB mRNA表现水平为先上升后下降。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补体因子Bf和C2(complement factor B/C2,Bf/C2)的可能功能,在转录组数据基础上,采用RT-PCR克隆得到Bf/C2A和Bf/C2B基因的cDNA序列;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了两基因在团头鲂早期发育过程、健康成鱼及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各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Bf/C2AcDNA全长2 520bp,包含5′UTR 42bp、ORF 2 298bp、3′UTR 180bp,编码765个氨基酸。Bf/C2B基因ORF全长2 130bp,编码710个氨基酸。两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分别与鲤B/C2-A2及草鱼Bf/C2B相似性最高。在早期发育阶段Bf/C2A和Bf/C2B均在在出膜后1d表达量最高,肠管形成期次之,其他时期的表达量相对较低;两基因在健康成鱼10个组织中均有表达,肝脏中表达量最高,肾脏、头肾、脾脏次之,其他组织表达量相对较低;在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两基因在免疫相关组织如肝脏和脾脏中的表达均显著上升。上述结果表明Bf/C2在应对细菌感染的免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β-肌动蛋白(β-actin)的表达量作为内标,应用半定量RT-PCR技术,对健康养殖条件下点带石斑鱼不同组织(头肾、心脏、肝脏、脾脏、胃、肠和鳃)中3种非特异性免疫相关基因:c型溶菌酶(CTL)、白细胞介素8(IL8)、toll样受体5(TLR5)的mRNA表达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CTL、IL8、TLR5基因在点带石斑鱼的7种组织中均有表达,CTL基因表达量最高的组织为脾脏,IL8和TLR5基因在头肾中表达量最高;CTL、IL8、TLR5分别在肠、鳃和心脏中的表达量最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青蛤(Cyclina sinensis) ERK基因的克隆及在Poly I:C刺激下的表达情况。[方法]在已建立的青蛤转录组文库中筛选得到青蛤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基因类似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在线对该基因进行结构分析。采用PCR技术克隆基因,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克隆得到Cs ERK基因在青蛤5个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在干扰素诱导剂PolyI:C的刺激下ERK基因在青蛤血淋巴中的时序性表达情况。[结果]ERK基因序列全长为2 407 bp,开放阅读框长1 338 bp,共编码445个氨基酸。ERK基因在青蛤的血淋巴、外套膜、闭壳肌、肝脏和鳃5个组织中均表达,在血淋巴中表达量最高,闭壳肌中表达量最低。青蛤ERK基因在Poly I:C胁迫下表达量在6 h时达到最大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ERK基因所指导合成的蛋白是青蛤重要的免疫信号通路蛋白。  相似文献   

11.
两种弧菌感染大黄鱼免疫相关基因的SNP位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免疫相关基因的SNP与弧菌抗性关系,分别利用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和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人工感染大黄鱼。对感染前后抗感群体的转录组进行高通量测序、筛选并分析其抗病差异:(1)筛选氨基酸的非同义突变SNP位点在抗鳗弧菌组有17个,而抗副溶血弧菌组的有28个;(2)一代测序验证结果发现,染色体NW_011323507.1上白细胞介素6受体基因(IL-6R)第91 196位碱基G突变为C,导致缬氨酸突变为亮氨酸,该位点G/C在抗鳗弧菌组、对照组样本之间突变基因型CC频率分别为12.5%和0,呈显著性差异(P0.05);(3)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基因在染色体NW_011323975.1上的35 665位碱基突变(A-G),在副溶血弧菌抗感易感群体中突变位点基因型GG频率分别为37.5%和0,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IL-6R-91196-G/C位点突变与大黄鱼抗鳗弧菌有关联,CTRP9-35665-A/G位点突变与大黄鱼抗副溶血弧菌有关联,这为大黄鱼抗弧菌群体的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RT-PCR的方法对健康黄鳝(Monopterus albus)不同组织Ⅰ型抗菌肽hepcidin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受脂多糖(LPS)注射、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该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正常黄鳝各组织中,该基因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肾脏,在心脏、皮肤、脑、血液、小肠、脾脏和胃中的表达量较低,而在肌肉中没有检测到该基因的转录本;LPS注射24h后,各组织里的hepcidin基因表达量都有明显升高;当受到病原菌感染后,在所检测的肝脏、肾脏、皮肤、脑、心脏和脾脏等6个组织中该基因的转录本都在感染后24h后急剧上升。这些结果表明黄鳝的Ⅰ型抗菌肽hepcidin基因可能在黄鳝抵抗外界病原物侵染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福建省漳州市盛明养殖场鲈鱼的致病菌及其与鲈鱼免疫信号通路的相互关系,从而可以预防和治疗该疾病。解剖患病鲈鱼肝脏组织后划线培养分离纯化了致病菌VP-5。显微镜观察该致病菌VP-5形态为球杆状,弧形,有单鞭毛,运动活跃,革兰阴性菌。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后,该致病菌对酪氨酸、葡萄糖、甘露醇等反应阳性,对蔗糖,阿拉伯糖和棉子糖等反应阴性。分析了该致病菌16SrRNA和tdh1基因序列,发现其与副溶血弧菌的亲缘关系非常接近。综合后鉴定致病菌VP-5为副溶血弧菌。并研究了副溶血弧菌VP-5侵染鲈鱼后寄主免疫信号通路基因cd63/cxcr4/il-8的表达水平差异。鲈鱼腹腔注射感染副溶血弧菌VP-5,感染后0-96h解剖鲈鱼肝脏组织和表皮组织。采用Trizol试剂盒抽提鲈鱼总RNA,反转录后生成cD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鲈鱼免疫信号通路基因cd63/cxcr4/il-8表达水平进行测定。鲈鱼受到副溶血弧菌VP-5感染后,免疫信号通路基因cd63/cxcr4/il-8在鲈鱼肝脏组织的表达量12h和24h时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表皮组织的表达量在24h和36h时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证实鲈鱼肝脏组织免疫信号通路基因的表达与副溶血弧菌VP-5的感染正相关,相对于表皮组织反应更快。因此鲈鱼的免疫信号通路基因cd63/cxcr4/il-8积极反应于致病菌,这些基因的快速表达会引发鲈鱼自身免疫应答,增强其抵抗致病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创伤弧菌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本研究将实验室保存的创伤弧菌菌株EPL0201经0.3%甲醛灭活,采用海藻酸钠包裹灭活菌液制备了创伤弧菌微球疫苗,通过口服途径免疫健康的珍珠龙胆石斑鱼(Pearl gentian grouper),在免疫后第28天用1×107 cfu/mL创伤弧菌腹腔注射珍珠龙胆石斑鱼,检测了免疫后珍珠龙胆石斑鱼部分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趋势和攻毒后的免疫保护率。创伤弧菌微球口服疫苗的粒径为(34.55±5.33)μm,包覆率为90.5%。测其安全性良好。实时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 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免疫基因先后出现不同的表达变化。TLR信号通路上的基因TLR1、TLR2、TLR3、TLR5和M y D88及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12p40和TNF-α在肾脏、脾脏、肝脏和肠组织中都参与免疫应答。TGF-β只在脾脏中有表达。免疫基因在各个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不同,其中,表达量最高的是IL-1β在脾脏中,最高值为对照组的72.37倍。同一种免疫基因在鱼体不同器官和组织中的峰值表达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进一步研究大黄鱼抗刺激隐核虫的免疫防御奠定基础,也为海水鱼类养殖的免疫预防提供参考.[方法]用孵化2h内的刺激隐核虫感染大黄鱼,并运用Real-time PCR检测MHC ⅡB基因在各组织(鳃、皮肤、脾和头肾)中表达量的变化.[结果]MHCⅡB基因在鳃、皮肤和脾脏中的表达水平呈现先上调后逐渐下降的趋势,在感染6和12 h后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在头肾中,MHCⅡB基因在感染后6和12 h的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在感染2d后显著上升(P<0.05).[结论]大黄鱼MHC ⅡB基因在刺激隐核虫的免疫应答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黄鳝抗菌肽hepcidin基因cDNA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已知鱼类抗菌肽hepcidin的同源性设计简并引物,利用同源克隆结合RACE法从黄鳝(Monopterus albus)肝脏中扩增得到了黄鳝hepcidin基因全长cDNA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umber FJ436808).结果表明,黄鳝hepcidin基因cDNA全长712 bp,5′端非翻译区有133 bp,3′端非翻译区有306 bp,包含1个273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个长90氨基酸的前体肽.同源性分析表明,黄鳝hepcidin推测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鱼类报道的hepcidin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并具有8个半胱氨酸这一典型特征,是hepcidin家族的1个新成员.采用半定量PCR法对该基因在健康成体不同组织的转录本和脂多糖(LPS)对该基因表达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该基因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肾脏,在心脏、皮肤、脑、血液、小肠、脾脏和胃中的表达量较低,而在肌肉中没有检测到该基因的转录本;LPS注射24 h后,各组织的hepcidin基因表达量都有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7.
黄颡鱼免疫球蛋白M基因的克隆与组织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免疫球蛋白M(IgM)基因编码氨基酸的保守序列以及鱼类密码子的偏好性设计简并引物,提取黄颡鱼Peltebagrus fulvidraco脾脏总RNA,经RT-PCR扩增首次获得了黄颡鱼IgM的部分序列(675 bp)。以β-actin为内参基因,通过Real-time PCR法分析了黄颡鱼IgM基因的组织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在黄颡鱼肝胰脏、脾脏、头肾、中肾、鳃、肌肉、皮肤和肠道中均检测到IgM基因的表达,头肾和脾脏是IgM表达的主要部位,肾脏、鳃、皮肤、肠道和肝胰脏等组织中表达量居中,肌肉中表达量最低。经鮰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ictaluri胞外产物免疫后,头肾、脾脏和肝胰脏中IgM基因表达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陕西省紫阳县(富硒地区)山羊各组织中Fas和Bcl-2基因表达的情况,探讨微量元素硒对Fas和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将年龄相仿、体质量相近,分别来自紫阳县双安镇(高硒区,n=7)和高滩镇(低硒区,n=7)的山羊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肾周脂肪、背最长肌、股二头肌和淋巴组织中Fas和Bcl-2基因mRNA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双安镇山羊各组织Fas基因mRNA表达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肝脏心脏肺脏肾脏肾周脂肪脾脏股二头肌淋巴背最长肌;高滩镇心脏和肝脏中mRNA的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肾周脂肪、肾脏、背最长肌、股二头肌、肺脏、淋巴、脾脏(P0.05),肝脏、肺脏(P0.01)和肾脏(P0.05)中的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双安镇。双安镇山羊肺脏中Bcl-2基因mRNA表达量最高,与脾脏和肾周脂肪组织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而高滩镇山羊Bcl-2基因mRNA表达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肾周脂肪肺脏心脏脾脏肾脏淋巴股二头肌肝脏背最长肌,且心脏、脾脏、肾周脂肪(P0.01)和肺脏(P0.05)均高于双安镇山羊。由此可见,Fas和Bcl-2基因mRNA在紫阳县山羊各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且微量元素硒上调了山羊组织中Fas基因的表达,抑制Bcl-2基因,但是硒对Fas和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存在组织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凡纳滨对虾Crustin-like基因(即CL基因)的结构和功能,探明CL基因是否参与副溶血弧菌侵染条件下的免疫应答,为进一步研究凡纳滨对虾的免疫机制和抗病育种奠定基础。【方法】采用RT-PCR技术克隆凡纳滨对虾CL基因;用DNAstar、Clustalx、MEGA 5.0、PROSITE、TMpred和SignalP软件,分析CL基因序列及其蛋白结构,并预测蛋白功能;利用副溶血弧菌进行攻毒试验和实时定量PCR,检测CL基因在病原侵染条件下的表达情况。【结果】克隆获得了凡纳滨对虾CL基因(登录号:JQ824114)的cDNA,全长为501bp,含有33bp的5′非翻译区(1~33bp)和24bp的3′非翻译区(478~501bp),编码区为444bp,共编码147个氨基酸;对CL蛋白结构及功能的分析表明,该蛋白编码蛋白质含有1个信号肽、1个跨膜螺旋和1个WAP结构域;攻毒试验表明,副溶血弧菌刺激可导致CL基因表达量的明显变化,总体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结论】克隆了凡纳滨对虾CL基因的全长,发现其与副溶血弧菌侵入后引发的免疫反应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副溶血弧菌感染前期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开展青鱼γ-干扰素(IFN-γ)基因的克隆、结构特征与表达谱分析研究。【方法】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获得了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IFN-γ基因cDNA的5′和3′末端序列,然后根据其末端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得到青鱼IFN-γ基因cDNA全长序列,对其序列和编码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同源性比较及系统进化树分析,同时对其在青鱼各组织中的表达进行分析。通过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染青鱼鳍条组织细胞进行表达分析。【结果】青鱼IFN-γcDNA全长为895bp,其开放阅读框大小为549bp,编码182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青鱼IFN-γ与人、鸡、鼠IFN-γ的序列相似性仅为1.5%~7.7%,与其他鱼类IFN-γ序列相似性较高,为16.3%~92.9%。青鱼IFN-γ分子N末端包含1个信号肽序列、C末端有IFN-γ特征序列([I/V]-QX-[K/Q]-A-X2-E-[L/F]-X2-[I/V])以及核定位基序(RRRR)。青鱼IFN-γ蛋白二级结构与高等脊椎动物IFN-γ类似,包含7个α螺旋结构。经Poly I:C诱导后发现,IFN-γ在青鱼头肾、肾、脾、皮肤和鳃组织中表达显著上调,最高的为头肾,其次为脾、皮肤、鳃和肾,而在心脏和脑组织中无显著变化。青鱼γ-干扰素真核表达质粒在青鱼鳍条组织细胞中成功表达IFN-γ。【结论】成功克隆了青鱼IFN-γ基因cDNA,经Poly I:C诱导后,该基因在头肾中上调倍数最为显著,青鱼γ-干扰素在体外获得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