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探明炒青绿茶香气品质形成过程中香气物质的变化规律,选取福鼎大白茶和黔茶1号1芽2叶制炒青绿茶加工过程样,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富集香气物质,GC-MS检测分析香气成分。结果表明:鲜叶中香气物质种类单一,香气物质数量较少,芳樟醇、香叶醇等醇类香气物质占比超70%,随着加工工序的展开,茶样中香气物质种类愈加丰富;摊青过程伴随着一定程度的失水和茶叶内部物质的转化,醇类、醛类物质含量降低,酯类、酮类芳香物质含量上升;揉捻过程中福鼎大白茶和黔茶1号的戊醛、青叶醇含量达最高,分别为6.03%、4.14%和4.07%、6.65%;在热作用下,以顺-茉莉酮、吲哚、(E)-4,8-二甲基-1,3,7-壬三烯为代表的高沸点物质在杀青、炒青和烘干过程中含量呈现上升趋势。烘干过程中福鼎大白茶和黔茶1号产生大量的二甲基硫醚,其含量分别为14.08%和19.39%,该物质与青叶醇等一起构成炒青绿茶的新茶香。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花香和清香绿茶的香气组分特征及与品种的相关性,以福云品系730408,鸠坑品系730206和香菇寮品系XGL16-12为材料,分别采制了其花香和清香茶样,测定香气组分,并进行聚类分析,以探索同一茶树品种采制的绿茶呈现清香和花香两种不同香气类型时的香气特征及其与品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花香型绿茶茶样的酯类物质含量高,而醇类物质和烯烃类物质含量低,清香型绿茶茶样的醇类物质和烯烃类物质含量高,酯类物质含量相对较低。清香型和花香型茶样中存在显著差异的香气物质有顺-己酸-3-己烯酯、β-紫罗酮、苯甲醛、萘、3,5-辛二烯-2-酮、α-雪松烯、吲哚和茉莉内酯共8种成分。同一品种采制的不同香型茶样香气组分和相对含量相差较远,不同品种采制的相同香型的茶样,其香气组分及相对含量比较相近,聚类分析没有按照茶树品种来源聚类,而是按照感官审评的香气香型聚类。  相似文献   

3.
发芽及挤压膨化对糙米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分析糙米经发芽和挤压膨化前后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变化,探讨发芽及挤压膨化处理对糙米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影响效应,为评价和提升糙米挥发性风味提供参考。【方法】以糙米及其经发芽、挤压膨化和发芽-挤压膨化处理的样品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的分析方法,通过NIST14质谱数据库比对以及保留指数(RI)分析对挥发性风味化合物进行鉴定,以内标法测定其含量,通过气相色谱-嗅闻法(GC-O)明确糙米样品气味活性化合物构成谱,分析其整体风味轮廓,评价糙米样品的挥发性风味特征。【结果】共鉴定出挥发性风味化合物28种,主要为醛类、醇类、萜烯类、酯类、杂环及芳香烃化合物。糙米经挤压膨化,醛类、杂环及芳香烃等化合物含量显著增加,醇类和萜烯类含量显著减少,新检出酯类物质;糙米经发芽处理,醇类含量有所增加,醛类、萜烯类、杂环及芳香烃化合物含量减少,未检出酯类物质;发芽糙米经挤压膨化,醛类、萜烯类、杂环及芳香烃化合物含量增加,醇类化合物的含量减少,新检出酯类物质,且发芽糙米经挤压膨化后,醛类、萜烯类、酯类和杂环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糙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庚醛...  相似文献   

4.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SPME–GC–MS)对自然发酵剁辣椒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3种剁辣椒(食盐添加比率为10%的朝天椒、食盐添加比率为8%的朝天椒、食盐添加比率为10%的线椒,分别记为剁椒A、剁椒B、剁椒C)中共检测出了93种成分,其中24种为3种剁辣椒共有;剁椒A、剁椒B、剁椒C中的挥发性物质分别为74、53、36种;剁椒A中的主要香气成分是烯烃类、酯类、醛类,剁椒C中的主要香气成分是醇类、烯烃类、酮类、酯类;剁辣椒中挥发性成分的化合物数量、相对含量与辣椒品种有关;同一原料不同食盐添加比率制作的剁辣椒,其挥发性成分的化合物数量与相对含量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5.
烘青茶坯香气成分的SPME/GC-MS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首次使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PME/GC-MS)技术分析烘青茶坯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在烘青茶坯中共鉴定出30种主要挥发性化合物,以醇类和碳氢化合物为主,包括芳樟醇、顺-茉莉酮、β-紫罗酮、二氢海癸内酯、橙花叔醇、茉莉酮酸甲酯等绿茶中常见的香气成分.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经过精制的烘青茶坯以高沸点挥发性化合物为主,含量较高的有2-丁基-1-辛醇、2-己基-1-癸醇、石竹烯+雪松烯、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杜松烯、二氢海癸内酯、3,7,11,15-四甲基-1-十六烷醇、乙酸-3,7,11,15-四甲基-十六酯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都匀毛尖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都匀毛尖茶叶的香气成分特点,以不同产地的毛尖茶为材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7个贵州毛尖茶样品中的香气成分进行测定,用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1)都匀毛尖共检出香气成分132种,相同成分42种,其中,醇类13种,酸类8种,酯类4种,醛类3种,酮类2种,杂环类5种,碳氢化合物7种,醇类和酸类物质中,大于1%的有叶绿醇(27.85%)、沈香醇(2.90%)、苯乙醇(2.81%)、苄醇(2.48%)、橙花醇(1.76%)、棕榈酸(23.07%)、亚油酸(4.08%)、9,12,15-烯十九酸(2.02%)、亚麻酸甲酯(4.72%)和咖啡因(2.75%)。2)都匀毛尖与遵义毛尖茶的香气成分比较相似,而与安顺毛尖茶香气成分的差异较大。结论:都匀毛尖茶叶的主要香气成分为醇类及酸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挥发性萜类化合物是茶叶香气的重要成分,大多数具有手性结构,存在香气特性完全不同的对映异构体。查明不同茶类中挥发性萜类化合物的立体构型分布特征,为深入研究茶叶香气的形成机理及提高茶叶的香气品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结合手性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Supelcoβ-DEX110为手性气相色谱柱,以萜类化合物的不同手性异构体标准品为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依据,建立茶叶中挥发性萜类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分析方法,并对代表性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及黑茶样品中萜类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了9种萜类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的检测方法,发现所有茶样中均能检测到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B的对映异构体:大部分茶样中芳樟醇的主导构型为S型,但英德红茶、云南滇红和印尼白茶中以罕见的R-(-)-芳樟醇为主;芳樟醇氧化物B在绿茶、红茶、白茶及黑茶中的构型完全一致,而部分乌龙茶(岭头单枞、文山包种)中该物质的主导构型与之相反。芳樟醇氧化物A在绿茶及黑茶中主导构型一致,而在祁门红茶、印度大吉岭红茶、水仙乌岽单枞及铁观音中构型相反;芳樟醇氧化物C和D在所有茶样中的构型均保持一致,且大部分仅检测到单一构型。其他重要萜类化合物在茶样中分布情况各异:α-蒎烯仅在正山小种红茶中以高比例的S-(-)-α-蒎烯被检测出;α-松油醇的主导构型及对映异构体过量值在不同种类的茶叶中各不相同;4-萜品醇在所有可测得的茶样中均以R构型为主导,且除六堡茶(黑茶)外,其他茶样中均未检测到S-(+)-4-萜品醇;α-紫罗兰酮在除了绿茶以外的茶样中均能被检测到,且均以单一的R构型存在。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芳樟醇在大部分茶样中都具有最高的含量,平均含量白茶红茶乌龙茶绿茶黑茶;芳樟醇氧化物B的含量在茶叶中往往仅次于芳樟醇,呈现红茶白茶乌龙茶黑茶绿茶的规律性;而其他萜类化合物在茶样中的含量普遍低于100ng·g~(-1),且在不同茶类中含量分布迥异。【结论】明确了不同种类茶叶中9种重要挥发性萜类化合物对映异构体的变化情况,有助于从更深层次上了解茶叶香气品质的化学实质,为今后茶叶香气品质调控、茶叶品种、产地判别以及质量认证等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以2014年、2012年及1984年3个不同年份生产的安化茯砖茶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茯砖茶中的挥发性香气物质,进行GC-MS测定,并结合感官审评结果对不同年份安化茯砖茶的典型香气成分进行筛选。结果表明,3个不同年份的茯砖茶共有44个挥发性香气物质,其中醇类7个、醛类10个、酮类7个、酸1个、酯类4个、烷烃11个及其他类4个,主要以醇类、醛类、酮类和烷烃类为主;不同年份的茯砖茶香气物质差异较大,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醇类物质含量呈增加趋势,烷烃类和醛类物质含量呈降低趋势;有典型木香的1984年产茯砖茶,其醇类物质明显高于其他年份茶,尤其是α-雪松醇、α-萜品醇,以及烷烃类的α-雪松烯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年份茶。  相似文献   

9.
春秋季节不同品种茶鲜叶芳香物质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象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分析了10个不同品种春茶及秋茶鲜叶中的芳香物质组分及含量。结果表明,在10个不同品种的春、秋茶鲜叶中均检测出70余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包含酯类、醇类、烯类、烷烃类、酮类、醛类,其中酯类及醇类为主要物质。同时对春、秋茶鲜叶中主要芳香物质成分及含量做了比较,酯类及醇类(芳樟醇)是茶鲜叶香气成分的主要来源,且春茶鲜叶中具有花香的芳香物质含量要比秋茶中的含量高。  相似文献   

10.
为开发毛尖茶资源,采用SPME/GC-MS方法分析茶样中香气成分。结果表明:茶样Ⅰ中鉴定出92种香气物质,烷烃类27种、酯类17种、醛类12种、烯烃类11种、酮类10种、醇类7种、杂环类5种、苯类3种;茶样Ⅱ中鉴定出89种香气物质,烷烃类27种、酯类13种、烯烃类12种、醛类11种、酮类10种、醇类8种、杂环类6种、苯类2种。茶样Ⅰ和茶样Ⅱ中共有香气成分78种,特有香气成分分别有14种和11种。茶样Ⅰ和茶样Ⅱ的萜烯指数分别为0.950 8和0.785 3。  相似文献   

11.
香气是桂花茶感官品质评价的核心因子,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及含量决定着桂花茶的香气质量。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2020年和2019年桂花茶的挥发性物质,研究桂花茶挥发性成分的组成特征。结果表明,桂花茶可检出42种挥发性成分,酸类化合物的含量最高,醇类化合物的种类最多。不同年份桂花茶的挥发性成分存在明显差异,2019年样挥发性成分总量比2020年样高;共有挥发性成分中十六烷酸、亚麻酸、(Z)-吡喃型芳樟醇氧化物1、脱氢二氢-3-环氧-紫罗兰醇和十六烷酸甲酯等含量较高;2019年样的十六烷酸含量最高,酚酞二丁酯、植醇、磷酸三乙酯等化合物未检出。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信阳著名产地车云山信阳毛尖香气成分,以当地群体种为原料,按手工制法加工成信阳毛尖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茶叶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共检测出香气成分37种,其中醇类13种(占芳香油总量46.23%)、酯类5种(16.57%)、醛类5种(10.51%)、酸类5种(9.30%)、碳氢化合物4种(5.16%)、含氮化合物2种(4.85%)、酮类2种(2.06%)、酚类1种(2.59%)。芳香物质中主要包括顺-3-己烯-1-醇、顺-己酸-3-己稀酯、庚醛、反-氧化芳樟醇、橙花叔醇、反-香叶醇、苯乙醇、芳樟醇、苯甲醇、苯酚、水杨酸甲酯、顺-氧化芳樟醇等。车云山信阳毛尖茶香气成分种类丰富,以醇类含量高,具有花香、果香芳香族醇、萜烯族醇类及萜烯类物质,是车云山茶叶香气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检测鸭肉挥发性风味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eadspacesolidphasemicroextractioncombinedwithgaschromatgraphymassspectrometry,HS-SPME-GC-MS)分析检测了生鸭肉、烘烤鸭肉、水煮鸭脯肉和鸭腿肉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共检测到55种风味化合物,其中烃类10种、酮类8种、醇类8种、醛类12种、酸类5种、酯类2种、含硫含氮及杂环化合物10种。  相似文献   

14.
不同品种白葡萄成熟果实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不同品种白葡萄果实香气成分及含量差异。[方法]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水晶葡萄、白香蕉葡萄和阳光玫瑰3个品种成熟果实香气物质进行检测,分析不同品种白葡萄果实香气成分及含量差异。[结果]水晶葡萄和白香蕉葡萄分别检查出36、33种香气物质,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酯类、烯烃、烷烃及少量其他化合物,酯类物质含量最多,所占比重较大,水晶葡萄中氨茴酸甲酯和β-紫罗兰酮为特殊致香物质,白香蕉葡萄则以大马酮为主。阳光玫瑰仅含有醇类、醛类、酯类、烷烃和烯烃5类,共29种香气物质,其主要致香成分除主要几种单萜醇类,还有月桂烯、罗勒烯和柠檬烯。[结论]不同品种白葡萄果实香气成分及含量差异明显,特征香气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5.
以贺兰山东麓赤霞珠葡萄为试验材料,在葡萄转色期到成熟期用不同遮光率的遮阳网进行遮光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不同光照条件的赤霞珠葡萄酒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鉴定和定量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分析葡萄酒的关键香气物质,探讨不同光照条件对葡萄酒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自然光照、40%遮光、50%遮光、60%遮光处理下的葡萄酒样品中,分别鉴定出52、56、55、55个香气成分,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主要为醇类、酯类、酸类、烃类.从组分上看,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香气成分中醇类物质含量最高,其次是酯类.对检测出的68个香气成分进行PCA分析,确定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100%,从中筛选出12个不同的特征性香气成分,主要是醇类、酯类,说明光照对葡萄酒发酵香气的影响较大.光照度对赤霞珠葡萄香气成分组成及含量均有影响,适度遮光可以促进酯类、萜烯类香气物质的释放,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和谐酸类的积累,进而影响葡萄酒的感官质量.  相似文献   

16.
《天津农业科学》2015,(9):64-71
以绿茶为原料,采取直接加热和沸水浸泡两种方式萃取其中的香气成分,旨在分析不同萃取方法对绿茶中的香气在成分和含量上的差别。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检测出的香气成分种类及含量不同,沸水浸泡的萃取方式较直接加热的萃取方式种类丰富。两种萃取方式所检测出的萜烯类成分的总含量大致相同,但沸水浸泡的种类较直接加热丰富。萜醇类是绿茶芳香物质的主要成分,其中最重要的两种为芳樟醇和香叶醇,两种萃取方式所检测出的萜醇类成分的总含量和种类大致相同,但沸水浸泡方式检测出芳樟醇含量高达15%以上。由此认为,在对绿茶香气成分的分析研究中,可优先考虑沸水浸泡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不同生长期花椒叶挥发性风味成分相对含量及其随生长期变化的规律,为花椒叶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芽期(4月)、生长期(7月)和成熟期(10月)3个不同时期的茂县花椒叶为试验材料,通过电子鼻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SPME-GC-MS),结合主成分分析法(PCA)对花椒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电子鼻分析表明成熟期花椒叶与芽期和生长期的花椒叶在香味上存在明显差异,从芽期到生长期花椒叶香气变化较小;GC-MS共检测到111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烯烃类、醇类、酯类、醛类、酮类、烷烃、酸类及其他共8类;其中4、7和10月分别检测出74、62和57种挥发性化合物,相对含量分别为87.828%、90.292%和94.286%;3个时期共有成分27种.挥发性化合物在数量和含量上均以烯烃类、醇类和酯类为主.在生长期和成熟期花椒叶中检测到大量乙酸芳樟酯.[结论]不同生长期花椒叶的挥发性化合物各不相同,随着花椒叶的成熟,挥发性化合物种类呈递减趋势;可考虑对生长期和成熟期花椒叶中检出的大量乙酸芳樟酯进行提取利用.  相似文献   

18.
果实香气是重要的果实性状之一,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比较了红肉型耶四季桃爷和白肉型耶珍珠桃爷番石榴果实中的挥发性组分差异。在不同果肉类型的番石榴果实中检测到40种挥发性物质袁其中酯类物质种类最多,其次为醛类和醇类物质。红肉型耶四季桃爷番石榴果实挥发性物质种类要多于白肉型耶珍珠桃爷果实,尤其酯类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均较白肉型果实高。白肉型番石榴果实中主要以醇醛类挥发性物质为主(84%),而红肉型番石榴果实中醇醛类物质含量为69%,酯类物质相对含量为24.37%遥己醛和2原己烯醛为两种果肉类型番石榴果实中重要的醛类物质,乙酸-3-己烯酯则是重要的酯类物质。酯类挥发性物质在不同品种果实中相对含量的不同是导致果实香气类型不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以宁夏贺兰山东麓威代尔白葡萄为材料,在自然冷冻、低温压榨、控温发酵等标准工艺条件下酿造冰葡萄酒,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的方法分析冰酒的香气成分种类和相对数量.结果表明:初步确定贺兰山东麓威代尔冰酒含有50种挥发性香气物质,其中,醇类物质15种(13.06%),酯类物质20种(22.7%),有机酸类物质8种(4...  相似文献   

2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法分析了缬草根提取物中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表明,优化确定的试验条件为0.5 g缬草根提取物样品,80℃下用红色萃取头萃取20 min,解吸3 min后进GC/MS分析.缬草根提取物样品中检出127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包括醇类28种、酯类22种、烯烃类21种、酮类15种、酸类8种、酚类5种、醛类6种、烷烃类4种和其他18种.缬草根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是醇类(46.177%)和酸类(26.082%),其中(-)-桉油烯醇(13.630%)和异戊酸(24.540%)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