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小麦、大豆等粮食作物比较效益低、收益水平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提升单位面积粮食产出综合经济效益,近年来湖北省潜江市进行了小麦_______ 大豆轮作模式下套种半夏、散养豆天蛾幼虫的适用性研究,形成了一套旱地麦豆轮作模式下的高效种养技术,综合种养产值56600~111000元/公顷,是传统麦豆模式产值的2.1~4.1倍。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长葛市由典型的小麦—玉米轮作模式逐步转变为小麦—蔬菜、小麦—大豆、小麦—红薯等种植模式。长葛市农技推广中心经过近5年的跟踪调查,全市小麦套种尖椒面积日益扩大,2017年该种植模式占套种模式的91.4%,为长葛市粮食连年增收增效,为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整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一、经济效益小麦—尖椒种植模式每667 m~2总产值4074元,其中,小麦折合产  相似文献   

3.
为了评估成都平原常规粮油种植模式下的重金属镉污染风险和经济效益,寻求稳定、高产且利于推广的安全种植模式。选取成都平原最常见的6种粮油作物,设置了小麦-玉米轮作、油菜-玉米轮作、小麦-红苕轮作、油菜-红苕轮作、小麦-大豆轮作、油菜-大豆轮作、小麦-水稻轮作、油菜-水稻轮作8种种植模式,在轻中度污染农田开展了两年田间试验,对各个种植模式的产量、经济产出,以及收获物、秸秆和土壤的重金属镉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当前试验区最广泛使用的小麦-水稻种植模式下的小麦和水稻籽粒镉含量均超标,存在极大的生产风险。玉米-油菜种植模式的籽粒镉含量最低,均未超标,能够实现安全生产,但经济产出较小麦-水稻轮作模式显著降低。油菜-水稻轮作模式的农田产出效益最大。相比种植小麦,种植油菜后,后茬水稻对应的重金属镉含量降低70.2%。综合生产和环境效益,将小麦-水稻种植模式更换为油菜-水稻模式是目前既能保证农民收益又能有效降低重金属镉污染风险的最佳措施。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河北省曲周县大河道乡后老营村村民普遍采用的高效耕作模式——小麦-西瓜-玉米间套轮作模式。该模式在原小麦-玉米轮作的基础上可多收一季西瓜而小麦减产不多,玉米几乎不减产,产值较传统的小麦-玉米轮作模式增收17 385元/hm2。该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养分综合利用效率和减轻重茬病害,既能增加经济效益,又能保证粮食基本产量,可在黄淮海平原相似气候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轮作方式对烤烟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适宜安顺地区烤烟的轮作方式,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轮作方式对烤烟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小麦、油菜、马铃薯轮作的烤烟现蕾期长势明显好于对照(烤烟—休闲),其中与油菜轮作的烤烟株高比对照增加7.4 cm,茎围增加1.0 cm,最大叶面积增加69.7 cm2;成熟期,烤烟—油菜处理烟叶的SPAD值显著低于烤烟—小麦、烤烟—马铃薯处理,烟叶落黄较好。轮作有利于改善烟叶品质,使烟叶内在化学成分更加协调,其中与小麦、油菜、马铃薯轮作的烟叶总糖含量比对照分别提高1.12、2.08、0.89个百分点。与小麦、油菜轮作的烤烟产量、产值、均价、上中等烟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产量分别提高1.8%、8.1%,产值分别提高4.0%、15.3%。综合来看,在安顺地区可以推广应用油菜—烤烟轮作模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灌云县夏大豆豆丹综合种养模式面积逐年扩大,但存在大豆重茬、病虫害加重等问题.该文介绍了"龙虾—大豆+豆丹"综合种养模式,包括龙虾养殖、夏大豆、豆丹综合种养、茬口安排分类等技术要点,并分析了该模式的技术优势和产生效益,在有效解决种养问题的同时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显著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7.
四川轮套作体系的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玉米/大豆"、"小麦/玉米/甘薯"2种三熟套作体系和"小麦-大豆"、"小麦-甘薯"、"蚕豆-玉米"3种两熟轮作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2011和2012年2年的田间试验,探讨了不同种植模式下小麦、玉米干物质积累分配、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和体系产量产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套作小麦各时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从拔节期后均显著高于单作小麦,套作玉米各时期干物质积累量与对应单作相比略有降低,但差异不显著;2种三熟套作模式中小麦/玉米、玉米/大豆和玉米/甘薯套作体系的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与相应单作相比,玉米/大豆套作提高了体系的氮素利用效率(ΔNUEms>0),平均提高38.5%,玉米/甘薯套作降低了体系的氮素利用效率(ΔNUEms<0),平均降低46.0%;全年总收益2年平均以三熟套作"麦/玉/薯"体系最高,比三熟套作"麦/玉/豆"体系高13.1%,比两熟轮作体系小麦-甘薯、小麦-大豆和蚕豆-玉米分别高14.7%、2.4%和41.2%。综上,三熟套作相对两熟轮作能提高体系产量和产值,与大豆套作能提高体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灌云县开展反季节大豆-豆丹综合种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进一步提高效益,灌云县开展了“芦蒿-大豆+豆丹”、“草莓-大豆+豆丹”种植模式。这两种高效种植模式充分利用温光资源优势,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是高效模式下的一种产值和效益较为突出的种植方式,值得借鉴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浙江省安吉县推广水旱轮作、种养结合、粮经轮作等生态高效新型农作模式,既能提高土壤质量,改良生态环境,又能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实现稳粮增效、优质高产,成效明显。该文介绍了"菜稻"轮作、"西瓜-水稻"轮作、"鲜食大豆-水稻"轮作、种养结合等种植模式,并具体介绍了越冬甘蓝-水稻轮作栽培模式的茬口安排和越冬甘蓝与水稻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洪湖市以种植"油-稻"或"麦-稻"模式为主,由于小麦、油菜等作物产量低、品质差,效益低,近几年洪湖市推广再生稻及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效益明显提高.既保证了粮食增产,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因此,贯彻国家粮食安全发展战略,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势必要调整种植结构.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有机水稻田土壤质量,更好地发展有机水稻,在有机水稻生产区实行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有机水稻—小麦轮作种植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下水稻株高、穗长分别比有机水稻—小麦轮作模式高5.7%、7.5%,有效穗增加83.54万穗/hm2,饱满率提高19.80百分点,千粒质量增加0.32 g,稻谷产量增加3 206.88 kg/hm2,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年增加5.24 g/kg,高于有机水稻—小麦轮作模式;但可能是因为有机水稻长势好、产量高,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下的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年增幅均低于有机水稻—小麦轮作模式。有机水稻—红花草轮作模式下有机稻产量及土壤肥力持续稳定增长,是有机生产培肥地力的重要模式之一。  相似文献   

12.
花椒不同间作模式栽培技术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调查花椒与玉米、小麦、大豆、油菜、燕麦、蚕豆、马铃薯等不同作物的间作模式,分析在不同间作条件下花椒和各种作物的经济效益、花椒黑胫病发生状况,总结出既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产值,又有利于减轻花椒黑胫病危害的间作模式。结果表明:可选择大豆、蚕豆、油菜、马铃薯、小麦作为间种作物,要进行轮作换茬,且灌水次数宜少不宜多,才能达到提高椒园经济效益、减少花椒黑胫病危害的间作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 我省淮北地区有砂姜黑土2100万亩,占黄淮海平原砂姜黑土面积的44.7%。土壤比较瘠薄,耕作粗放,历史上有广种薄收习惯。五十年代初期,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和高粱、大豆、山芋成为淮北四大作物。轮作方式以小麦—大豆(或山芋)—春高粱(或春山芋)的两年三熟制和小麦—大豆(或山芋)的一年两熟制为主体,部分田地实行小麦—夏季休闲的一年一熟制。这样的复种轮作方式,由于当时的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限制,在生产量低的情况下,基本上符合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耕作制度。但到五十年代中后期,盲目追求高产,扩大山芋面积和改种水稻,压缩了高粱、小麦、大豆面积。据宿  相似文献   

14.
对小麦-玉米、小麦-大豆两种轮作制下钾的分配及其施用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玉米轮作施钾肥年产量、年净收益高于小麦-大豆轮作;小麦-玉米轮作,以两季均衡分配施用钾肥,年产量高,经济效益优;小麦-大豆轮作则以钾肥全部施于小麦上产量高,效益佳;轮作制下的年收益很大程度依赖于两季作物的价格比。  相似文献   

15.
<正> 目前在豫西丘陵旱区以小麦为主的一年两熟制中多为小麦—谷子,年年麦谷连作,造成地力减退,影响小麦产量的提高。这些地区历史上很少种植大豆,没有把养地作物大豆列入轮作制内,只种很小面积的黑豆。黑豆生长期长,产量低,腾茬晚,影响小麦适时播种。为把大豆列入轮作制内,找出适宜的轮作方式,于1983年在伊川县丘陵旱区引种大豆,並进行不同轮作方式的培肥增产效  相似文献   

16.
根据湖北省气候条件,小麦—水稻轮作种植模式分布在全省大部分区域。本文对湖北省小麦—水稻轮作种植模式下机械化收割、整田等操作要点以及秸秆还田后小麦、水稻栽培技术进行了梳理总结,以期指导农民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7.
不同轮作体系土壤残留硒锌对小麦产量与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盆栽试验,通过玉米-小麦和大豆-小麦轮作,探讨了不同种植模式中,土壤残留硒锌对小麦产量与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残留硒锌对小麦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与作物轮作体系有关。玉米-小麦轮作,土壤残留硒锌并没有表现出增加小麦产量的趋势,而大豆-小麦轮作,土壤残留硒锌对小麦生物量和产量呈增加趋势。土壤残留硒锌可改变作物体内元素组成。玉米-小麦轮作,土壤残留硒锌有利于小麦籽粒对氮、钾、硫、钙、铁、锌、硒、铜元素的吸收累积。大豆-小麦轮作,土壤残留硒锌促进小麦对钾、硫、镁、铁、锌、硒、铜、锰、硼的吸收,而氮、磷、钙吸收减少。  相似文献   

18.
松嫩平原黑土区用养结合高产高效轮作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应用科学施肥、耕作配套技术的前提下,研究以用养结合、高产、高效为主要目标,通过玉米、大豆、小麦、甜菜、亚麻不同结构、不同前茬对比试验,研究松嫩平原黑土区用养结合高产高效轮作制。结果表明,玉米—大豆—(甜菜、亚麻)—大豆、玉米—大豆—小麦—甜菜两种轮作体系,既高产高效适合在该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芡实—鱼高效轮作种养主要是利用芡实(茎杆)收获后池塘空闲期来进行鱼类养殖,最大程度发挥水体综合应用效率,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总结了芡实—鱼高效轮作种养技术,以供广大农户借鉴。  相似文献   

20.
稻—再生稻—鱼综合种养技术模式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和生态资源,提高稻田生产综合效益。本文介绍了该模式下水稻、鱼的种养关键技术,以期为当地种植户发展稻—再生稻—鱼综合种养、提高稻田综合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