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农19号和中农29号这2个品种的最佳采收期。[方法]选取中农19号、中农29号2个黄瓜品种,研究其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纵径、横径及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变化,确定这2个品种的最佳采收期。[结果]中农19号、中农29号第5~10天生长最快,果实纵径、横径随时间延长逐渐变长、变粗;可溶性蛋白及维生素C含量变化:中农19号在第8天达到最高,随后又下降并趋于稳定;中农29号则是在第8天达到最高,后先下降又升高。中农9号可溶性糖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而中农29号则出现2次高峰。[结论]综合考虑生理指标和形态指标,确定中农19号、中农29号均在开花后第8天为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农19号和中农29号这2个品种的最佳采收期.[方法]选取中农19号、中农29号两个黄瓜品种,研究其在果实发育期间果实的纵、横径及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变化,以此为依据确定这两个品种的最佳采收期.[结果]中农19号、中农29号第5~10 d生长速度最快,果实纵、横径随时间增加逐渐变长变粗;瓜果内的蛋白质及维生素C含量变化为:中农19号在第8d达到最高,随后又下降并趋于稳定;中农29号则是在第8d达到最高,后先下降又升高.中农19号可溶性糖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而中农20号则出现2次高峰.[结论]综合考虑生理指标和形态指标,确定中农19号、中农29号均是在开花后8d为最佳的鲜食果实采收期.  相似文献   

3.
火龙果不同发育期果实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火龙果果实的合理采收及优质丰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测定了火龙果果实不同时期总糖、总酸、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和花色苷的含量。结果表明:火龙果果实在发育期总糖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先升高后下降,总酸、维生素C和花色苷的含量在发育期不断升高并于成熟期前后达最高值;采摘后总糖、维生素C和花色苷均逐渐下降,总酸先下降后上升;火龙果果实的最佳采收期为谢花后25~30d,其常温保质期约9d。  相似文献   

4.
草莓果实成熟过程中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桂霞  王英超  石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6995-6996
[目的]探索草莓的最佳采收期。[方法]以盆栽草莓果实为试验材料,研究草莓成熟过程中果肉硬度、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随着草莓果实的成熟,果肉硬度逐渐下降,维生素C含量逐渐上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论]随着草莓果实的成熟,果肉硬度下降,内在品质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明贵州柿地方品种果实和品质生长发育动态,鉴选优良柿地方品种。【方法】以惠水盘柿等9个贵州地方柿品种为材料,分析其果实外观(单果质量、可食率、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果实形状、果皮颜色)和内在品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糖酸比、维生素C、总单宁、缩合单宁和可溶性单宁含量),参照《柿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利用"合理满意度"方法,对贵州柿地方品种进行优选与评价;并以惠水盘柿为例,研究果实发育过程中各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1)贵州柿地方品种外观类型多样,单果质量较大,水城牛心柿、水城磨盘柿、兴义磨盘柿和关岭盘柿单果质量都在200g以上,达到特级果标准;惠水盘柿为一级果。(2)贵州柿地方品种内在品质优良,岑巩糯柿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分别为23.54%和11.51%,适合用作加工柿饼。脱涩后,各柿果的可滴定酸、维生素C、总单宁、可溶性单宁含量均下降,可溶性总糖、缩合单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上升。(3)惠水盘柿、兴义磨盘柿、岑巩糯柿、水城牛心柿和关岭盘柿的"合理满意度"均高于0.56,属于表现优异的类型。(4)惠水盘柿的果实纵径、果实横径与单果质量生长发育动态呈"双S"曲线,具有同步增长的趋势;维生素C含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总糖含量随果实的生长而增加;总单宁含量呈不断下降趋势;缩合单宁含量则不断上升。【结论】惠水盘柿、兴义磨盘柿、岑巩糯柿、水城牛心柿和关岭盘柿为贵州优良地方柿品种;惠水盘柿的果实发育呈现双"S"型曲线,其最佳采收期为花谢后140d。  相似文献   

6.
[目的]'奉黄1号'为江西省自主选育的一个黄肉猕猴桃新品种,不同采收时间对猕猴桃果实品质有重要影响.本文对9个不同采收期的'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品质进行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品质指标进行评价,以便科学准确地判断其最佳采收期,从而为该品种今后的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以盛花后(DAFB)133,140,147,154,161,168,175,182,189 d共9个时期采收的'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为试验材料,对各采摘期及其软熟期果实的果肉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糖、抗坏血酸、干物质、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等10多个指标进行测定,并结合不同采收期猕猴桃的贮藏时间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奉黄1号'猕猴桃各项品质指标随采收期的推迟呈不同的规律性变化.采摘期的可溶性固形物随采收期的推迟,呈上升趋势.果实达到软熟状态时,140、175 DAFB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采摘期的干物质含量在147 DAFB达到最大值.果实硬度随采收期的推迟而呈下降趋势,猕猴桃果皮硬度于175 DAFB后迅速下降.154 DAFB采收果实软熟期的可滴定酸含量最低.可溶性糖含量随采收期的延迟而呈上升趋势,于189 DAFB达到最大值,随后下降.随采收时间的推迟,抗坏血酸含量呈'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161 DAFB软熟期的抗坏血酸含量最高.叶绿素含量随着采收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叶绿素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均在140 DAFB时达到最大值.[结论]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161 DAFB采摘的果实综合得分最高,其达到软熟状态后,各项指标均达到较高水平,且果实贮藏时间长达10 d.本研究表明盛花期后161 d是'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的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奉黄1号'为江西省自主选育的一个黄肉猕猴桃新品种,不同采收时间对猕猴桃果实品质有重要影响.本文对9个不同采收期的'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品质进行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品质指标进行评价,以便科学准确地判断其最佳采收期,从而为该品种今后的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以盛花后(DAFB)133,140,147,154,161,168,175,182,189 d共9个时期采收的'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为试验材料,对各采摘期及其软熟期果实的果肉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糖、抗坏血酸、干物质、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等10多个指标进行测定,并结合不同采收期猕猴桃的贮藏时间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奉黄1号'猕猴桃各项品质指标随采收期的推迟呈不同的规律性变化.采摘期的可溶性固形物随采收期的推迟,呈上升趋势.果实达到软熟状态时,140、175 DAFB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采摘期的干物质含量在147 DAFB达到最大值.果实硬度随采收期的推迟而呈下降趋势,猕猴桃果皮硬度于175 DAFB后迅速下降.154 DAFB采收果实软熟期的可滴定酸含量最低.可溶性糖含量随采收期的延迟而呈上升趋势,于189 DAFB达到最大值,随后下降.随采收时间的推迟,抗坏血酸含量呈'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161 DAFB软熟期的抗坏血酸含量最高.叶绿素含量随着采收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叶绿素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均在140 DAFB时达到最大值.[结论]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161 DAFB采摘的果实综合得分最高,其达到软熟状态后,各项指标均达到较高水平,且果实贮藏时间长达10 d.本研究表明盛花期后161 d是'奉黄1号'猕猴桃果实的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8.
运用多维价值理论评价引种黄金果猕猴桃果实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引种黄金果猕猴桃的果实品质差异,为黄金果猕猴桃的品种改良和优良品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引种黄金果猕猴桃果实的单果重以及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和VC含量等指标作为评价目标,采用"合理-满意度"和多维价值理论合并规则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试验表明,黄金果猕猴桃果实品质差异明显,供试品种编号15的果实VC和可滴定酸含量最高;编号5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编号19的果实单果重最大,总糖含量最高,糖酸比最大。合成合理满意度最高的是19号品种,最低的是11号品种。[结论]引种的黄金果猕猴桃中19号品质最好,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引进的9个葡萄品种果实品质,为筛选适宜重庆栽培且综合表现好的葡萄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电子天平称取穗重和单粒重,用游标卡尺测定果粒纵、横径等果实的外观品质,用化学方法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Vc)和总糖含量等内在品质,并进行多重比较.[结果]外观品质上表现较好的有大宝、户太8号、红瑞宝和红伊豆,这些品种不仅单粒重超过10.00 g,且单穗重达505.48~573.75 g,均比其他品种重;夏黑果粒最小,单粒重6.49 g,单穗重最轻,仅382.51 g.在内在品质上,除夏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57%)最高外,大宝、户太8号、红瑞宝和红伊豆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总糖含量均比其他品种高,维多利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27%)、可滴定酸含量(0.24 g/100 mL)和总糖含量(14.45 g/100 mL)均最低,大宝Vc含量最高,达1.05 mg/100 mL.[结论]9个葡萄品种果实品质表现差异较大,大宝、户太8号、红瑞宝和红伊豆在重庆整体表现良好,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毛花猕猴桃‘赣猕6号’果实在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可滴定酸、抗坏血酸(AsA)的变化规律。[方法]从盛花后20d至盛花后170 d每隔15 d随机采集‘赣猕6号’果实用于研究。[结果]结果表明:"赣猕6号"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溶性总糖含量呈现上升趋势,前期(盛花后95d之前)保持相对平稳,而后开始上升至最大值(10.35%);可滴定酸含量呈上升-下降-上升变化趋势,采收期时含量为1.10%;从糖酸比值来看,盛花后95d之前下降,之后上升至最大值(9.39);AsA含量变化曲线呈双"S"形,先迅速上升之后下降,在采收前期略上升后又下降。[结论]该研究可为探索调控果实营养成分的科学栽培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不同藜麦苗菜的适宜采收期,采用三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大棚种植、大田种植两种模式,副区为忻藜1号、忻藜6号,JLSP三个品系,裂区为22 d、30 d、38 d、46 d四个采收期,比较两种种植模式下不同采收期藜麦苗菜生物量及营养品质,结果显示,随着采收期延迟,藜麦苗菜株高、鲜质量、纤维束含量呈上升趋势,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呈下降趋势,维生素C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先降低升高;大棚藜麦苗菜株高、鲜质量、维生素C含量高于大田种植,蛋白质、纤维素、脂肪、可溶性糖含量低于大田种植,忻藜1号营养品质优,忻藜6号鲜质量高,因此,本地区大棚藜麦苗菜采收期为30~38 d,大田藜麦苗菜采收期为30 d。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授粉方式对苦瓜果实膨大的影响,为其设施栽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桂农6号苦瓜为试验材料,在设施大棚内分别进行人工授粉(套袋处理)和蜜蜂授粉,连续授粉5d,每天统计坐果率;于授粉后第1、4、7、10和14 d测量果实的横径、纵径、周径和单瓜重量,计算日相对生长率;在成熟期测定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结果]人工授粉的苦瓜横径和周径在整个生育期均较蜜蜂授粉苦瓜大,蜜蜂授粉苦瓜纵径在授粉后第14 d大于人工授粉苦瓜,两种授粉方式的苦瓜横径、纵径和周径相对生长率均呈下降趋势;授粉后第1~4d人工授粉的苦瓜横径和周径相对生长率显著高于蜜蜂授粉苦瓜(P<0.05,下同),授粉后第5~7 d则显著低于蜜蜂授粉苦瓜.蜜蜂授粉的苦瓜单瓜重在发育后期增重明显,单瓜重相对生长率在授粉后第5~7d迅速下降,此时人工授粉的苦瓜单瓜重相对生长率显著高于蜜蜂授粉苦瓜,在授粉后第10 d有小幅度上升.蜜蜂授粉的苦瓜坐果率较人工授粉低,但果实果型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高于人工授粉.[结论]人工授粉苦瓜前中期发育快,蜜蜂授粉苦瓜在后期发育较快,蜜蜂授粉可提高苦瓜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3.
庞观胜  袁晓丽  杜丽清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196-6196,6212
[目的]研究果实发育前期喷施低浓度乙烯利对菠萝[Ananas comosus(L.)Merr.]果实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方法]每株叶面喷施40μg/L乙烯利溶液,测量菠萝果实的单果重、横径、纵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有机酸含量。[结果]在花后喷施40μg/L乙烯利溶液,对果实的纵径、横径、单果重、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对可滴定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作用。[结论]该研究可为科学合理地使用乙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设施黄瓜果实发育过程中品质及形态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设施早熟栽培条件下黄瓜果实的品质及形态指标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为设施栽培产品品质优化提供依据,指导生产合理采收。研究结果表明大棚早熟栽培随着黄瓜果实的发育,果长和横径在开花后0~9 d迅速增加,随后增加幅度变得缓慢;单果重在开花后6~9 d和11~21 d为迅速增加期;含水量和维生素C含量在0~9 d迅速增加,随后趋于稳定;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双峰型的变化趋势,其中开花后12 d和17d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开花后6 d含量最高,随后有所降低。综合形态、品质及口感,大棚早熟栽培黄瓜在开花后9~12 d为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冬春反季节设施栽培辣椒果实绿熟到转色阶段的品质及形态指标在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4个辣椒品种和2个甜椒品种为研究对象,对授粉后果实不同生长发育阶段辣椒果实单果重、果长、果肩宽等形态指标及可溶性糖含量和维生素C等品质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辣椒授粉后7~27 d为辣椒果实快速增长期,辣椒果实开花后37~42 d为最佳采收期,此时水分含量较高,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单果重基本都达到了整个生长发育阶段的峰值。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实形态指标与单果重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维生素C含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与单果重及大部分果实形态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果实含水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桃果实品质,该研究选取了9种新疆优良桃单株,分析测定了单果重,果核重,果核规格,鲜果皮厚度,果实含水量,果实承压力,可溶性固形物,果胶,黄酮,可溶性糖含量,总含酸量,维生素C含量。结果表明9种新疆优良桃单株果实的果重,果实纵径,横径,果实含水量,果核规格,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存在差异显著性,果形指数,果胶有显著差异,黄酮无差异。黄毛桃,黄光11号,绿光4号的果实重,果核重,可溶性固形物,果实纵径,横径,耐储性普遍高于其他品种,黄毛桃,黄光11号,绿光4号桃果形较好,黄光11号的果胶,青毛桃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风味口感明显高于其他品种,甜而微酸,更符合大众的口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明广西北部地区高湿度、寡日照气候条件下,影响油桃果实中后期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的主要气象因子。【方法】以晚熟油桃中油7号为试材,于盛花后41 d(5月8日)至成熟(7月7日)期这段时间内,每10 d采集一次果实样品,进行理化分析。【结果】在盛花后61 d内果实质量、果实纵径、横径增长开始加速,横向增长幅度大于纵向生长;可溶性总糖含量及糖酸比下降,蔗糖含量逐渐增加,总酸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在果实成熟后含量最小。【结论】降雨量、日照时数的多寡对果实大小的影响不大,但对蔗糖、可溶性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明广西北部地区高湿度、寡日照气候条件下,影响油桃果实中后期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的主要气象因子。【方法】以晚熟油桃中油7号为试材,于盛花后41 d(5月8日)至成熟(7月7日)期这段时间内,每10 d采集一次果实样品,进行理化分析。【结果】在盛花后61 d内果实质量、果实纵径、横径增长开始加速,横向增长幅度大于纵向生长;可溶性总糖含量及糖酸比下降,蔗糖含量逐渐增加,总酸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在果实成熟后含量最小。【结论】降雨量、日照时数的多寡对果实大小的影响不大,但对蔗糖、可溶性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黑珍珠、黑金星、早生黑、密穗、布劳德、寒丰6个黑穗醋栗品种采收期间的果实营养成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采收期间,除维生素C呈下降趋势外,可滴定酸和色价在果实90%着色后的12~16 d出现最高值,而可溶性糖的高峰值在果实90%着色后的8~20 d均有分布。果实腐烂率和震动落果率随采收期的推迟而上升。果实90%着色后的第8~16 d为适宜采收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枸杞幼苗的耐盐性,为枸杞栽培奠定基础。[方法]以黑果枸杞和红果枸杞的盆栽苗为试材,用Na Cl溶液进行浇灌处理,测定两个枸杞品种叶片的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含量4个抗性生理指标,并分析其生理响应差异。[结果]Na Cl对枸杞的生理指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两个枸杞品种的生理指标总体变化趋势一致,但变化程度不同。‘黑杞1号’的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均呈先升高在下降的趋势,细胞膜透性和脯氨酸(Pro)含量在第45天时达到最高,丙二醛(MDA)含量在第30天时达到最高,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宁杞7号’的细胞膜透性呈升高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呈下降再升高趋势,在第30天时达到最高,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升高再下降趋势,在第45天时均达到最高。[结论]‘黑杞1号’和‘宁杞7号’对不同浓度Na Cl溶液均具有积极的盐分生理响应方式,且两品种间生理响应方式存在差异,‘黑杞1号’对Na Cl的适应性优于‘宁杞7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