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湘尖茶品质,采用~(60)Co-γ射线对湘尖茶进行不同剂量(0~10kGy)的辐照处理,研究了处理后湘尖茶主要化学组分含量和微生物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辐照处理对湘尖茶中水浸出物总量、咖啡碱和茶碱影响不显著;茶多酚、儿茶素总量、游离氨基酸总量、茶氨酸和可可碱含量分别在辐照剂量为4、6、4、2和10 kGy时达到最大值;2 kGy辐照剂量可以控制湘尖茶中菌落总数和霉菌数均在103以内。因此,综合考虑辐照成本和茶叶质量,可以采用2~6 kGy辐照处理来提高湘尖茶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辐照可可粉的杀菌效果及对可可粉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有害微生物对可可粉的污染,探讨了60Co-γ射线辐照可可粉的杀菌效果及对可可粉蛋白质、可可脂、总糖、粗纤维、氨基酸含量、可可碱、咖啡因等营养活性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剂量为3 kGy时可可粉中微生物指标基本符合国标要求,剂量为5 kGy时微生物指标均达到食品卫生国家标准;剂量为3~9 kGy辐照时对可可粉中蛋白质、可可脂、总糖及粗纤维含量影响不明显;与对照相比,3~7 kGy辐照时可可粉中的氨基酸总量虽然较低,但差异不显著;可可碱的含量有所增加,但差异也不显著;咖啡因含量随辐照剂量的增加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957 8*);与对照相比,3~5 kGy辐照后,可可粉粉色、汤色、气味无明显改变。综合试验结果,确定可可粉辐照杀菌的适宜剂量为3~5 kGy。  相似文献   

3.
电子束辐照对蛋黄粉品质及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电子束辐照对蛋黄粉品质和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为蛋黄粉杀菌方法的确定提供参考。【方法】以蛋黄粉为原料,分别用0,1,2,3,4,6和8kGy电子束进行辐照处理,比较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对蛋黄粉乳化性能、脂质氧化性能、色泽的影响,并分析辐照后贮藏30d蛋黄粉中微生物的变化,综合不同辐照剂量对蛋黄粉品质及微生物变化的影响,确定蛋黄粉电子束辐照处理的适宜加工工艺。【结果】蛋黄粉在辐照剂量为1~4kGy时,其乳化能力、乳化稳定性及脂质过氧化值分别为392.4~351.4mL/g,27.8~24.7min和1.80~1.98mmol/kg,与CK组(0kGy)乳化能力(40.6 mL/g)、乳化稳定性(28.3 min)和脂质过氧化值(1.80 mmol/kg)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辐照剂量为6kGy时,其酸价(0.14mg/g)和色泽L*与CK组比较无显著变化;3~4kGy的辐照剂量可以有效控制蛋黄粉中微生物的变化,并可有效防止产品贮藏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结论】电子束辐照剂量控制在4kGy内,对蛋黄粉理化及感官品质影响不大,并能有效杀灭产品中的微生物,4kGy是蛋黄粉适宜的电子束辐照剂量。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60Coγ射线辐照香菇复合调味品的杀菌效果以及其对感官品质和主要理化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可有效地杀灭香菇复合调味品中的杂菌和霉菌。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调味品中的含菌量呈下降趋势,辐照对霉菌的杀灭效率高于杂菌,2.8 kGy辐照剂量处理后霉菌的存活率仅为0.67%,杂菌的存活率为10.95%,杂菌的D10值为2.63 kGy。与对照相比,经2.8 kGy辐照处理的香菇复合调味品,其主要理化品质指标(氨基酸态氮、呈味核苷酸二钠、总氮、粗多糖)无显著变化,感官品质亦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5.
以60Co γ射线辐照酱鸭真空包装制品,研究辐照对酱鸭杀菌效果及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对酱鸭灭菌效果明显,综合考虑辐照后酱鸭的外观、口感及营养品质等因素,采用6 kGy剂量对酱鸭真空包装制品进行辐照最佳,不仅能有效控制酱鸭中的细菌数,而且对酱鸭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指标影响很小,色、香、味等感官性状良好,辐照后于(25±0.5)℃下贮藏的产品保质期可达90d.  相似文献   

6.
核桃粉辐照杀菌剂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核桃粉为材料,通过研究辐照对核桃粉中各营养成分及感官质量的影响,确定了核桃粉辐照杀菌剂量.结果表明:辐照前2种供试核桃粉中的菌落总数均超过了固体饮料国家标准中对菌落总数的限值;辐照对核桃粉的杀菌效果显著,本试验范围内2.6 kGy的辐照即日可使核桃粉中菌落总数的含量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且当辐照剂量为8.7 kGy时2种核桃粉中的耐热芽孢杆菌可以被完全杀灭;2种核桃粉中菌落总数的D_(10)值分别为2.79kGy与2.99 kGy,耐热芽孢杆菌的D_(10)值分别为3.32 kGy与3.48 kGy;辐照处理对核桃粉中氨基酸、水分和灰分含量及感官品质的影响都不显著,对锰、钙、铁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辐照剂量超过5.0 kGy时,V_B_2含量超过对照中的含量.综合试验结果,确定核桃粉辐照杀菌的适宜剂量为4-8 kGy.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辐照技术在肉鸭产品中的应用,研究了辐照处理对肉鸭产品的杀菌效果,以及对鸭肉颜色、氨基酸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处理对盐水鸭、烤鸭的杀菌效果明显;4~10kGy辐照处理对盐水鸭和烤鸭的a*值、b*值、L*值没有明显影响;辐照处理对肉鸭产品氨基酸含量存在影响,所测氨基酸大部分含量降低,但4kGy辐照时鸭肉中氨基酸降低不超过7%,且在生产加工中要充分控制产品的含菌量。  相似文献   

8.
为制订乌龙茶提取物的辐照杀菌工艺,采用60Co-γ对乌龙茶提取物进行了辐照处理,结果表明:乌龙茶提取物中污染微生物的D10值为2 kGy;吸收剂量10 kGy以下(含)辐照对乌龙茶提取物的感观品质无明显影响,对其中的氨基酸和茶黄素含量的影响也不明显;辐照对乌龙茶提取物中的茶多酚、咖啡碱和茶红素、茶褐素的含量均存在一定影响。综合以上因素,推荐乌龙茶提取物辐照杀菌的最低有效剂量为4 kGy,最高耐受剂量为6 kGy。  相似文献   

9.
采用~(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单宁酶、脂肪酶、α-半乳糖苷酶、葡萄糖氧化酶和氨肽酶5种工业酶制剂,研究不同辐照剂量的杀菌效果及对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宁酶、脂肪酶、葡萄糖氧化酶和氨肽酶在剂量达11.93 kGy时酶活均能保持在对照组85%以上,当辐照剂量达6.17 kGy时,α-半乳糖苷酶酶活减少到对照组89%;辐照处理杀菌效果明显,5种酶制剂的细菌D10值分别从1.30~2.87 kGy不等,D值2.18~6.30 kGy不等。因此,5种工业酶制剂分别在7、3、3、4和5 kGy的辐照剂量下能有效提高产品卫生安全,保证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以无锡产水蜜桃为材料进行辐照处理,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贮藏,定期观察和测定水蜜桃的感官指标及卫生指标,研究辐照处理对水蜜桃感官品质和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0 kGy辐照处理的水蜜桃贮藏好果率高于对照组;辐照可以显著降低水蜜桃表面污染的微生物,大肠菌群D10值(杀灭90%微生物所需辐射剂量)为0.21 kGy,菌落总数D10值为1.94 kGy;0.5 kGy辐照处理对水蜜桃的感官品质影响最小;4℃低温储存对水蜜桃的感官品质保持最好。辐照技术在水蜜桃保鲜上存在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湖南安化红茶的品质,研究用60Co-γ不同辐照剂量处理对提高安化红茶品质的效果。结果表明:60Co-γ辐照处理可改善安化红茶品质,辐照剂量在0~4 kGy时,安化红茶中茶黄素和茶氨酸的含量增加显著;辐照剂量在0~10 kGy时,茶红素含量先降低后升高,茶红素/茶黄素(TRS/TFS)的比值先增高后降低;辐照剂量在10 kGy以下时,辐照处理对安化红茶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生物碱及水浸出物总量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饲料辐照杀菌技术规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饲料辐照杀菌技术,确定了各项技术指标与辐照工艺剂量,制定了技术规范。结果表明,无菌动物饲料和悉生动物饲料辐照杀菌的最低有效剂量为25.0 kGy,最高耐受剂量为50.0 kGy;SPF清洁动物饲料辐照杀菌的最低有效剂量为10.0 kGy,SPF动物饲料辐照杀菌的最低有效剂量可达15.0 kGy,最高耐受剂量为25.0 kGy;普通实验动物饲料和宠物饲料辐照杀菌的最低有效剂量为4.0 kGy,最高耐受剂量为10.0 kGy;猪禽水产饲料辐照杀菌的最低有效剂量为3.0 kGy,最高耐受剂量为6.0 kGy;辐照对饲料中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总磷、总能量无显著影响;常温下贮存,普通实验动物、宠物饲料及猪禽水产饲料的保质期为9个月,无菌动物饲料、悉生动物饲料、SPF动物饲料、清洁动物饲料的保质期为12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3.
利用60Co-γ射线对藕粉进行杀菌技术研究,确定了辐照杀菌适宜剂量为6 kGy。经测定分析,γ射线能有效地杀灭产品中的微生物,且对品质无显著影响,但淀粉粘滞性随剂量增大而下降。  相似文献   

14.
以干制鸭肉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辐照对干制鸭肉品质的影响,检测了辐照前后鸭肉中蛋白质、脂肪、粗纤维、碳水化合物、水分、灰分及氨基酸的含量,同时检测了辐照对鸭肉的杀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干制鸭肉的卫生质量较好,剂量为4 kGy的辐照处理足以杀灭其中的微生物;剂量为10 kGy以下的辐照处理对上述所测指标的影响不显著,大部分氨基酸的含量在辐照后都高于对照,辐照后的氨基酸总量也都高于对照,剂量为4 kGy时达到最大值,此后随辐照剂量的增加又逐渐降低.剂量为10 kGy以下的辐照处理不影响干制鸭肉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桂花酱的辐照灭菌效果及保质期,采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0~6.11 kGy)辐照桂花酱,研究不同剂量对桂花酱的感观品质、微生物存活率及保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辐照剂量为2.96 kGy时,桂花酱中的微生物含量达到企业卫生标准;当辐照剂量为0.96~6.11 kGy时,桂花酱的颜色、气味、滋味、黏稠度和可接受性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变化;菌落总数不超过7.1×10~2CFU/g的桂花酱辐照杀菌的适宜剂量为2.97~6.11 kGy,经该辐照剂量处理后,桂花酱的保质率达100%,保质期达360 d以上。该研究为桂花酱的辐照灭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食用藕粉辐照杀菌与贮藏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结果表明 ,食用藕粉经60 Coγ射线辐照杀菌 ,杀菌效果随剂量增加而显著。辐照对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和脂肪无明显影响 ,氨基酸总量有减少趋势 ,淀粉粘滞性随剂量增加而下降 ,商业化加工辐照杀菌剂量控制在4~ 6kGy为宜。  相似文献   

17.
茶叶辐照杀菌工艺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茶类辐照杀菌的最低有效剂量为4 kGy,最高耐受剂量为9 kGy;花茶、速溶茶和保健茶等再加工茶辐照杀菌的最低有效剂量为4 kGy,最高耐受剂量为8 kGy;绿茶辐照保鲜最低有效剂量为3 kGy,最高耐受剂量为5 kGy。以推荐的辐照杀菌工艺剂量对茶叶进行辐照处理,细菌总数低于1 000 cfu/g,大肠杆菌低于30 MPN/100g,霉菌低于25 cfu/g。辐照对绿茶中粗蛋白、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总量无显著影响,可溶糖有一定变化。5kGy以下辐照对绿茶色泽、汤色、滋味、香气无明显改变,在常温下可以贮存650 d以上,保鲜期比对照延长12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8.
大豆蛋白粉辐照杀菌技术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大豆蛋白粉辐照杀菌技术,确定了各项技术指标与辐照工艺剂量,制定了技术规范.结果表明:经6.0 kGy辐照处理后,大豆蛋白粉样品中微生物指标均达到食品卫生国家标准;剂量为2.0~8.0 kGy时,辐照对大豆蛋白粉中蛋白质、粗纤维、总糖含量的影响不明显;与对照相比,辐照处理后大豆蛋白粉中的粗脂肪及卵磷脂的含量有极显著变化,卵磷脂的含量显著增加,辐照处理后异黄酮的含量显著降低;6.0 kGy以下辐照对大豆蛋白粉色泽、气味、口感无明显影响.根据品质指标因素综合分析,确定大豆蛋白粉辐照杀菌的最低有效剂量为3.0 kGy,最高耐受剂量为7.0 kGy,适宜工艺剂量为3.0~5.0 kGy.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电子束辐照对罗非鱼片冷藏期间相关生物学指标和感官品质的影响,为冰鲜罗非鱼片物理冷杀菌保鲜提供参考。【方法】鲜活宰杀的罗非鱼片经0,2,4,8 kGy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后于4℃冷藏18 d,于0,4,11,18 d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挥发性盐基氮(TVBN)、色泽、鱼肉硬度、嗅感、pH值。同时对10 kGy电子束辐照灭菌的罗非鱼肉糜接种病原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检测0,0.4,0.8,1.2,1.6,2 kGy电子束辐照后病原菌的存活率,确定电子束辐照D_(10)值。【结果】鲜活宰杀的罗非鱼片带菌量较高,菌落总数达1.6×10~6 CFU/g,且大肠菌群、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都有检出。电子束辐照杀灭病原菌效果良好,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的D_(10)值均小于0.5 kGy。电子束辐照可显著抑制鱼片冷藏期间菌落总数增幅,减缓鱼肉硬度降幅。综合考虑感官品质因素,以4 kGy辐照保鲜罗非鱼片效果最佳。4 kGy辐照结合4℃冷藏,11 d时罗非鱼片无大肠菌群、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TVBN含量为20.91 mg/hg,嗅感显著优于未辐照处理和8 kGy辐照处理。【结论】用4 kGy电子束辐照可有效延长罗非鱼片冷藏时间,提高冷藏品质,4℃下可保鲜11 d。  相似文献   

20.
辐照杀菌对猪肉脯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猪肉脯为材料,研究了辐照处理对肉脯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所用猪肉脯的卫生质量较好,霉菌、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均未检出,剂量为6 kGy的辐照处理足以杀灭其中的微生物;该剂量下的辐照处理对猪肉脯中各营养成分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但感官指标不受影响.经剂量为10 kGy的辐照处理后,猪肉脯的颜色由深棕色变为棕黄色,但其他感官指标不受影响,感官品质总体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