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验证马铃薯不同覆膜时期和密度二因素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我们进行了此试验,以期确定该区域马铃薯种植的最佳覆膜时期和最佳种植密度。结果表明,采用秋覆膜、顶凌覆膜、播前覆膜,马铃薯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在不同密度间马铃薯产量差异极显著,亩播种密度4000株,产量最高,亩播种密度3500株,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2.
大豆不同覆膜时期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不同覆膜时期产量的构成因素株数、分枝数、株荚数、荚粒数、千粒重之间的差异。处理间株高、分枝数、株荚数、荚粒数、百粒重均以顶凌覆膜的顶凌覆膜、全膜双垄沟播,顶凌覆膜、全膜覆土穴播,顶凌覆膜、全膜垄作沟播,三个处理为最好,分枝数则以秋覆膜的秋覆膜、全膜双垄沟播为最多。株高则以秋覆膜、全膜垄作沟播最高,秋覆膜、全膜双垄沟播次之,对照最低。总的来看,不论产量还是产量因素均以顶凌覆膜的三个处理最高和最好,播前覆膜次之,秋覆膜最差。播前覆膜、全膜覆土穴播产量为4 797 kg/hm2,居第1位;播前覆膜、全膜垄作沟播产量4 012.5 kg/hm2,居第2位。顶凌覆膜、全膜覆土穴播,秋覆膜、全膜覆土穴播,秋覆膜、全膜垄作沟播,分别居3~5位对照处理露地条播最差。  相似文献   

3.
采用秋覆膜、顶凌覆膜、春覆膜、露地4种方式,研究不同覆膜时期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秋覆膜垄侧穴播增产效果最佳,产量为46 568.81 kg/hm~2,较露地垄侧穴播增产64.73%;商品率为86.8%,较露地垄侧穴播提高16.7个百分点,适宜在旱作区马铃薯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旱地粮用豇豆高产栽培技术,2015年在山西省旱作节水农业——阳曲县河村示范基地,采用裂区设计开展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种植方式和密度对旱地粮用豇豆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种植出苗率较露地种植增加10.5%,且明显加快粮用豇豆的生育进程,出苗期提前1d,分枝抽蔓期平均提前2d,开花结荚期平均提前3d。其中覆膜种植和露地种植对豇豆生长影响的最大差异在分枝抽蔓期,株高、复叶数和分枝数显著大于露地种植,为取得高产奠定基础,实收产量和理论产量分别较露地种植增加27.4%和20.5%。覆膜种植获得最高产量的密度为11.3万株/hm~2,且随密度增加产量的变化呈倒抛物线型,而露地种植获得最高产量的密度仅为7.5万株/hm~2,且随着密度增加,产量显著降低。该区域旱地粮用豇豆采用覆膜种植,播种密度为11.3万株/hm~2时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5.
以2017年审定的油春1204大豆(Glycine max)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播期与种植密度(播期5月18日、5月25日和6月1日,密度40万、25万和20万株/hm~2)的裂区试验。结果表明,主区处理间(不同播种时间)油春1204大豆产量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副区处理间(不同保苗密度)大豆产量差异也达到极显著水平,但播期与密度间的互作对油春1204大豆产量差异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荆门市种植油春1204大豆的最佳播期与密度组合为5月18日播种、保苗密度为25万株/hm~2。  相似文献   

6.
陇东旱塬区大豆全膜种植模式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陇东旱塬区以露地条播为对照,对秋覆膜、顶凌覆膜、播前覆膜3个覆膜时期的全膜双垄沟播、全膜覆土穴播、全膜微垄沟播3种播种方式进行了试验比较。结果表明,秋覆膜的保墒能力优于顶凌覆膜及播前覆膜,对促进大豆出苗,提高大豆产量作用明显。其中以秋覆膜全膜双垄沟播处理的大豆折合产量最高,为 2 503.5 kg/hm2,较露地条播增产1 322.9 kg/hm2,增产率达112.1%。  相似文献   

7.
中棉所50在鄂东棉区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中棉所50在鄂东棉区的适宜播期和种植密度,分别设置6个播期和6个密度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短季棉中棉所50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为确保获得较高水平的产量,应在6月上旬之前完成播种,适宜种植密度为7.50万~9.00万株/hm~2,最适种植密度为8.25万株/hm~2,当播期为5月25日,种植密度为8.25万株/hm~2时,其皮棉产量最高为1 445.29 kg/hm~2。  相似文献   

8.
《山西农业科学》2016,(6):769-771
通过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强盛51号玉米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确定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农业生产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时,产量达到最高(13 117.5 kg/hm~2),密度在6.00万~6.75万株/hm~2时产量差异不显著,确定6.00万~6.75万株/hm~2为大田种植的适宜密度;高水肥条件下以6.75万株/hm~2种植密度为最佳。  相似文献   

9.
麦后夏直播花生单粒精播适宜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麦后夏直播花生的最佳密度,试验采用裂区设计进行,其中主处理为垄作(LZ)和平作(PZ)两种种植方式,副处理为5个单粒精播密度[(19.5~25.5)万穴/hm~2],对照采用双粒播种,密度为15.0万穴/hm~2。垄作、平作均采用覆膜双行种植。结果表明,垄作的主茎高、侧枝长分别比平作高2.3、1.1 cm,两种种植方式的主茎高、侧枝长都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加,但是不同密度处理间的主茎高、侧枝长没有显著差异;总分枝数、有效分枝数随种植密度增大而减少,垄作总分枝数、有效分枝数分别比平作多0.7、0.6条;垄作单株果数比平作多1.1个、公斤果数少52.1个,两种种植方式单株果数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少、公斤果数随种植密度加大而呈增加趋势;垄作百果重、出米率分别比平作多31.3 g、高4.4个百分点,两种种植方式百果重、出米率随种植密度加大而降低;不同种植方式间荚果产量差异极显著,垄作平均荚果产量5 929.1kg/hm~2,比平作增产19.54%,同一种植方式不同密度处理间荚果产量也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两种种植方式均是T2(21.0万穴/hm~2)、T3(22.5万穴/hm~2)密度处理产量居前2位,比对照增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本地区花生麦后夏直播垄作覆膜、平作覆膜种植的最适宜密度范围是(21.0~22.5)万穴/hm~2,单粒精播最佳密度也为(21.0~22.5)万穴/hm~2,最佳种植方式是垄作覆膜栽培。  相似文献   

10.
播期和密度对晋麦84号旗叶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7,(8):1253-1257
为了给山西南部小麦—玉米种植区提供晋麦84号晚播高产稳产栽培技术,试验设10月12日、10月22日和11月1日等3个播期水平和每公顷基本苗为285.0万、337.5万和390.0万株等3个密度水平,研究了播期和密度对旗叶光合特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播期和种植密度及其互作对晋麦84号的光合性能和产量有显著的影响;播期推迟极显著降低了旗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减少了胞间CO_2浓度;种植密度仅对气孔导度有显著影响,而对其他光合参数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播期、密度及播期与密度互作对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呈降低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大,产量呈升高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播期和密度对产量构成因素有显著的影响,成穗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750~(**)),穗粒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0.484~(**))。10月12日播种密度为337.5万株/hm~2(S1D2)时,产量最高,达7 373.98 kg/hm~2,比偏晚播种增加密度组合(S2D3)极显著增产4.89%,比晚播增加密度组合(S3D3)极显著增产14.46%,即播期为10月12日,密度为337.5万株/hm~2为最佳播期与密度。建议尽早播种;若播期推迟,应适当增加小麦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膜上覆土及分期播种对不同马铃薯品种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裂区设计,研究在分期播种及膜上覆土条件下不同马铃薯品种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品种、覆膜时期和播种方式均显著影响旱作马铃薯主要经济性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采用膜上覆土可缩短马铃薯生育期,降低株高,节本增效。[结论]特色品种陇彩1号结合顶凌覆膜和膜上覆土,可提高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为完善全膜双垄沟播"一膜两年用"技术,2014年在定西市安定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大田试验,研究全膜双垄沟"一膜两年用"对不同播种密度的马铃薯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肥力相当,降雨量差异较大且上一年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区域,密度高于45 000株/hm~2,马铃薯的生育期缩短,株高降低,商品率和产量下降,密度低于30 000株/hm~2,马铃薯的农艺性状和商品率较佳,但产量较低。同时,在降雨量低于350 mm、种植密度约37 500株/hm~2的区域,或降雨量高于350 mm、种植密度约45 000株/hm~2的区域均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3.
通过烟后种植不同密度的苦荞田间试验,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烟后苦荞产量及生物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苦荞的生育期影响不明显,对主茎节数、一级分枝、茎粗、千粒重等生物性状影响不显著,株高、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差异均显著,表现出与种植密度呈负相关性。不同种植密度产量差异极显著,种植密度为135万株/hm~2产量最高,达2 366.79 kg/hm~2;其次为150万株/hm~2,达2 133.44 kg/hm~2;种植密度为90万株/hm~2产量最低,仅为1 733.42 kg/hm~2;种植密度由135万株/hm~2增加到150万株/hm~2,产量呈有所降低的趋势。通过试验结果综合分析表明,在玉溪市生态环境条件下,烟后种植苦荞的最佳种植密度控制在135万~150万株/hm~2,烟后苦荞田间生长的综合生物性状较好,同时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4.
宁夏干旱区马铃薯秋覆膜栽培适宜种植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宁夏中部干旱带秋覆膜马铃薯种植密度的研究,阐述了不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育期、结薯性状、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马铃薯成熟期提前,生育期缩短,单株结薯数减少,单株薯重降低。适宜的种植密度为3.0万株/hm2,产量可达13 626.0 kg/hm2,降水利用率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5.
在南疆阿克苏地区春播和麦茬复播情况下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豆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增加,单株有效荚果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籽粒重降低。春播以30万株/hm~2密度最佳,籽粒产量达3 009.40 kg/hm~2,麦茬复播以37.5万株/hm~2密度最佳,籽粒产量达4 055.69 kg/hm~2。总体上,麦茬复播的产量比春播高。  相似文献   

16.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晋红小豆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在覆膜和裸地栽培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红小豆株高、产量、耗水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裸地相比,覆膜种植显著提高红小豆的株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2种种植模式下,随着密度的增加,小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呈增加趋势,且水分利用效率随密度的变化与产量变化基本一致,而覆膜种植的小豆株高无显著差异,裸地种植的小豆株高到中后期具有随着密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分析表明,在丰水气候年型下,在山西北部使得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优的覆膜和裸地种植的密度分别为20.0万株/hm~2和13.3万株/hm~2。  相似文献   

17.
针对宁夏南部山区旱地马铃薯生产中水资源不足和水分利用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秋覆膜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产量对比试验,研究秋覆膜条件下马铃薯密度对产量的影响,旨在为获得半干旱区秋覆膜条件下最适宜的播种密度,为大田生产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初步筛选出半干旱地区秋覆条件下马铃薯的最适密度为3500株/亩。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糜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隆化县中关镇农家种白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5个播期和5个密度水平。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和密度的增大,白黍子的生育期逐渐缩短,株高、主茎节数、主茎粗、主穗长、单穗粒重、千粒重、出谷率等性状呈不同程度下降趋势,密度因素较播期影响更加明显。白黍子在播期为5月23日、密度为60万株/hm~2时,产量水平最高,为2 883.5 kg/hm~2。综合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得出,承德中北部种植白黍子时建议在5月中旬开始至5月底前完成播种,密度以60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9.
覆膜方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观测了马铃薯不同覆膜方式、覆膜时期的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覆膜方式对马铃薯的产量影响明显,全膜覆盖比半膜覆盖增产18.3%,比露地穴播增产35.3%;半膜覆盖比露地穴播增产14.4%;覆膜时期对产量亦有明显的影响,顶凌覆膜比播前覆膜增产6.7%。顶凌全膜覆盖增产增收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种植方式与密度对高产田夏播花生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珍珠豆商花5号为材料,通过小区试验,设11.25万、15.00万、18.75万、22.50万、26.25万穴/hm~2共5个双粒播种密度和15.00万、18.75万、22.50万、26.25万、30.00万穴/hm~2共5个单粒播种密度,研究种植方式和密度对夏花生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探讨高产田夏花生适宜的种植方式与密度。结果表明,试验条件下,单粒播花生的总分枝、结果枝、单株结果数显著多于双粒播,单株生产力显著高于双粒播;种植方式与密度对籽仁品质影响不显著;单粒播高产种植密度为22.50万~30.00万穴/hm~2,双粒播高产种植密度为18.75万~22.50万穴/hm~2,根据回归方程推算,单双粒播种分别在27.14万、20.68万穴/hm~2密度下,产量最高,分别达5 349.08,5 282.47 kg/hm~2,且单粒播产量高于双粒播,适用于高水肥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