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湖南野生葡萄资源,主要分布在湘西、湘西南、湘中地区海拔700m以下的山坡地,湘东、湘北、湘南一些县、市亦有零星分布。全省野生葡萄隶属葡萄科4属17种和1个变种。本文简要介绍13个种(包括1个变种)的生物学特性及植物学性状。  相似文献   

2.
湖南烤烟外观质量量化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为完善烤烟质量评价体系和制定烟草种植区划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湖南省烟区2005年烤烟样品为材料,运用专家咨询法、多元统计方法、模糊数学方法、地统计学分析等构建了烤烟外观质量量化评价体系,并进行外观质量评价指标间的关系和湖南烟区烤烟外观质量区域特征分析。【结果】烤烟外观质量评价指标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不同等级烟叶外观质量分值是:X2F<B2F<C3F,差异极显著;不同品种烟叶外观质量分值不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不同生态区域烟叶外观质量分值是:湘南烟区<湘中烟区<湘西北烟区,差异极显著;烟叶外观质量指数高值区域出现在湖南西部,向东逐渐递减,空间差异明显;进行评价的湖南X2F、C3F、B2F等级烤烟外观质量主要集中在3类烟和2类烟,1类烟较少,不同等级、不同生态区域烟叶外观质量类型差异明显。【结论】应用专家咨询法、因子分析和模糊数学方法建立的烟叶外观质量量化评价体系具有合理性,对某区域烟叶外观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湖南不同烟区烤烟中绿原酸和芸香苷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探索湖南不同生态烟区烤烟中绿原酸和芸香苷含量的差异及其对烤烟香气风格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湖南省不同生态烟区以及不同部位烤烟叶中绿原酸和芸香苷的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湖南湘南烟区K326烤烟中绿原酸和芸香苷含量显著高于湘北和湘中烟区;不同部位烤烟中芸香苷的含量差异极显著,依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递减.但是湘南烟区种植的K326与云烟87两个烤烟品种之间绿原酸和芸香苷的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对湖南省1961-2005年共45 年的8月气温资料进行统计,分析8月低温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8月低温发生频率以湘南、湘东等地最低,洞庭湖区和湘中次之,湘西、湘西南及湘南山区较高;从年际变化看,低温发生站次数呈现增多的趋势,强度越来越大,影响范围越来越广.结合田间试验分析受8月低温影响的一季稻产量结构,发现8月低温主要影响时段为齐穗前10 d至齐穗后5 d,以始穗期至齐穗期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天津农业科学》2016,(6):124-127
为更好地了解研究湖南部分烟区烤烟成熟期烟叶异常褪绿发白这一现象,采集了湖南省2个植烟生态区湘南(广发、普满、兰溪)、湘西(桑植、龙山)烤烟成熟期异常褪绿发白和正常落黄成熟烟叶样本,测定了烟叶主要化学成分总糖、还原糖、烟碱、总氮、淀粉、氯、钾含量,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总糖、还原糖、总氮、氯含量表现为正常叶发白叶;(2)淀粉含量表现为发白叶正常叶;(3)烟碱含量表现为湘西:发白叶正常叶,湘南:正常叶发白叶;(4)钾含量表现为云烟87:发白叶正常叶,K326、湘烟3号:正常叶发白叶。  相似文献   

6.
中国烤烟种植区域布局变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两大烟区"(南、北烟区)和"五大烟区"(西南烟区、东南烟区、长江中上游烟区、黄淮烟区、北方烟区)2个层面,对1983—2012年中国烤烟种植区域布局变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983—2012年,中国烤烟种植呈现"北烟南移"格局,尤其是向西南地区迁移的趋势明显。在此基础上,根据农业区位理论与生产者行为理论,进行变量选取、理论假设和模型构建,并利用Eviews软件对影响烤烟主产区区域格局变迁的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烤烟主产区区域格局的变迁受到土地资源、地理气候、经济、技术进步和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对于黄淮主产区而言,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人均耕地、农户粮食供给水平、技术进步、国家政策和农民非农就业机会;对于西南主产区而言,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农户粮食供给水平、技术进步、国家政策和自然灾害状况。  相似文献   

7.
湖南烟叶质体色素含量的区域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全面考察湖南烤烟质体色素含量的区域特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烟叶生产的合理布局,稳定烟叶质量,促进湖南烟草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为湖南省烟草种植区划建设和企业采购供应提供决策参考。[方法]通过化学成分测定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湖南主产烟区31个烤烟主产县的187份烤烟样品的质体色素含量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与国外烤烟主产区进行比较。[结果]湖南主产烟区主栽的品种之间质体色素含量在统计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湖南烟叶质体色素含量在地区间、生态区域间有一定差异,特别是叶黄素含量三大生态区域间差异达显著水平,烟叶中叶黄素含量是湘西北〉湘中〉湘南 与国外优质烟叶比较,质体色素总量较低,但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比值较高。[结论]湖南烤烟的采收成熟度和烘烤成熟度掌握的好,但在烟叶生长和成熟期应采用适宜的调控技术,促进类胡萝卜素的积累,减少烟叶在调制过程中类胡卜素的降解。  相似文献   

8.
湖南水稻种植区域化布局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化布局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在分析了湖南水稻生产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湖南省水稻种植区域化布局的构想及其基本原则,认为水稻种植的区域化布局是促进湖南省水稻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湖南的地域特点和水稻生产特点,将湖南水稻种植区域划分为湘北平湖区,湘南丘岗区,湘中、湘东高产区和湘西山区,分别讨论了各区实现区域化布局的具体战略,并提出了促进区域化布局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肖守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472-5473
[目的]为完善湘南烤烟质量和工业可用性评价体系,提高湘南烤烟品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湘南烟区优质烤烟的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湖南省湘南烟区和从津巴布韦、巴西进口的烤烟样品为材料,进行了烤烟多酚含量的测定与分析,并与国外烤烟进行比较。[结果]研究表明,湘南烤烟多酚含量平均值在5%以上;3个品种间烟叶多酚含量差异显著,其中云烟87〈K326〈云烟85;不同等级烟叶多酚含量是B2F〉X2F〉C3F;不同年度的多酚含量不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湘南两市烤烟多酚含量是郴州市〉永州市,且都低于津巴布韦烟叶,高于巴西烟叶。[结论]湘南烟区烤烟烟叶多酚含量平均值在5%以上,属正常范围。湘南烟区烟叶多酚含量都低于津巴布韦烟叶,但都高于巴西烟叶,说明湘南烤烟多酚含量较高,这是湘南烤烟香气浓郁,吃味醇和的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基于地统计学的烤烟硫含量空间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地统计学中的半方差分析法和普通Kriging插值方法研究了湖南烤烟硫含量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湖南主产烟区B2F、C3F、X2F等级烤烟硫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002%、0.851%、0.800%,大于0.7%的样本占71.6%,绝大多数样本的烟叶硫含量偏高。3个等级烤烟硫含量存在空间变异结构方差,可分别用高斯模型、球型模型、指数模型拟合,变异范围较小(变程1.072~4.102 km),具有中等的空间自相关。3个等级烤烟硫含量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从湘中高值区域向湘南和湘西北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烤烟产量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三门峡烟区气候因素变化及其对烤烟产量的影响,利用三门峡烟区2004—2013年间的气候和烤烟产量资料,分析了近10 a来三门峡烟区气候的变化趋势及特点、烤烟产量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三门峡烟区烤烟生育期的主要气候因子均能满足烟草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有利于提高烤烟产量;烤烟产量与大田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表现为平均温度日照时数日最低气温降水量最小相对湿度相对湿度日最高气温,且平均温度、日照时数、相对湿度、日最高气温对烤烟产量起直接作用;灰色关联分析表明,烤烟产量与平均温度的关联度最大,其次是日照时数,与最小相对湿度的关联度最小。三门峡烟区的气候条件适宜于烟草的生长发育,且平均温度和日照时数对烤烟产量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2.
湖南猕猴桃产业发展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充分利用湖南的自然条件与资源优势,促进猕猴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湖南湘西、湘南及湘东猕猴桃主产区为重点,进行了猕猴桃产业现状调查,总结了全省猕猴桃产业发展的优势,分析了湖南猕猴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合理规划,优化产业布局;积极选育新品种,加快品种结构调整;加强管理,推行标准化生产体系;加深合作,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依托品牌,打造文化观光旅游产业等方面提出了湖南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湘南稻茬烤烟的种植密度和施氮量,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和构建经济效果指数,并采用偏(Eta)2值分析了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及其互作对烤烟经济性状的效应。结果表明:1)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及其互作对烤烟不同经济性状指标的效应不同,种植密度对烤烟上等烟比例和均价具有显著的高度影响效应,种植密度、施氮量、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互作对烤烟产量、产值具有显著的高度影响效应;2)种植密度对烤烟经济性状的影响占40%左右,施氮量及种植密度与施氮量互作各占30%左右;3)种植密度以18 195株/hm~2处理的烤烟经济性状相对较好,施氮量以165 kg/hm~2处理的烤烟经济性状相对较好;4)在湘南稻茬烟区,以种植密度18 195株/hm~2、施氮量142.5 kg/hm~2处理组合的烤烟经济性状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4.
湖南是个多山的省份,全省山地(海拔3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米)面积10.8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51.22%。省政府将山地面积占60%以上的县划为山区县,全省共有43个,占全省总县数的49%。这些县主要分布在湘西的武陵、雪峰,湘南的南岭,湘东的幕阜、罗霄等山脉。共有土地面积11.2  相似文献   

15.
从居民感知视角出发研究农村生活水资源系统的脆弱性问题是不同于传统水资源脆弱性研究的一种新思路。结合传统水资源脆弱性的概念内涵和感知理论,提出农村生活水资源系统感知脆弱性的概念,构建基于居民感知的农村生活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南省5大地理单元、22个行政村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湖南省的农村生活水资源系统的感知脆弱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湖南农村生活水资源系统的感知脆弱性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脆弱性不明显;湖南农村生活水资源系统的感知脆弱性存在比较明显的区域分异性,湘中和湘西地区脆弱性最为显著,湘南和湘北两区脆弱性最不明显;用水系统和护水系统是湖南农村生活水资源系统脆弱性的主要贡献因素。5大地理区的脆弱性致脆因素差异明显,湘西地区以供水系统和护水系统的脆弱性较为明显;湘中地区的用水系统和供水系统相对最为脆弱;湘北、湘南和湘东地区三大系统发展比较均衡,均表现为低脆弱。  相似文献   

16.
湘南烟区烤烟病虫害类型及生态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湘南烟区烤烟生产中主要的病虫害类型及发生特点进行介绍,探讨总结了烤烟病虫害生态防治技术,为烟区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典型烤烟区域氨基酸含量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不同烤烟种植区域间的氨基酸含量差异,以烤烟区划4个区域的烤烟标准等级进行了氨基酸检测,运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对区域、品种、部位3个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烤烟氨基酸含量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区域之间的差异,品种和部位对于氨基酸的影响统计不显著,且3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统计仍不显著,表明氨基酸的主要影响因素应为区域;氨基酸在多因素间的变异均超过了10%,部分氨基酸含量变异超过了60%,区域间统计差异显著的氨基酸有脯氨酸、天冬氨酸、苏氨酸、谷氨酸、组氨酸和色氨酸;从区域来看,东南烟区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烟区,而西南烟区的苏氨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区域.  相似文献   

18.
湖南烤烟适宜移栽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湖南省97个气象站1961—2005年3—4月逐日气温和地形高程数据,采用农业气候统计方法分析各气象站稳定通过5、8、10℃的初日;采用GIS小网格技术,得到湖南500 m×500 m植烟区域适宜移栽的初日地域分布。结果表明:稳定通过5℃的80%保证率初日以江永县、江华县出现最早,为2月19—22日,湘西高海拔地区及浏阳市东部出现在3月13日以后,其他烟区出现在2月23—3月13日;稳定通过8℃的80%保证率初日湘南大部分烟区在3月23—26日,湘西中海拔地区及桃源县、临澧县、浏阳市东部大多出现在3月26日—4月1日,湘西高海拔地区为4月7日以后;稳定通过10℃的80%保证率初日湘中以南烟区为3月30日—4月1日,湘西低海拔地区以及邵阳市、郴州市中部等地在4月1—5日,湘西中高海拔地区出现在4月7日以后。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烤烟新品种0508在湘南植烟区的适应性,以NC71和K326为对照,在常宁市烟区对其进行了示范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0508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烟叶的外观质量均表现良好;其中植株高90.1 cm,茎围粗达8.06 cm,节距达4.7 cm,有效叶较少,叶片较厚,烘烤特性好,平均产量为2 134.5 kg/hm2,产值达44 824.5元/hm2(按照当年收购价),中上等烟比例较大,达96.1%。这说明0508是一个可在湘南烟区大面积推广的优质烤烟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对湖南主产烟区烤烟感官质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湖南是中国主要的优质烤烟产区,B2F、C3F、X2F等级烤烟的感官质量绝大多数都达到了一类烟指标要求。湖南烤烟感官质量部位间差异极显著、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年度间差异显著、大烟区间差异显著,烤烟感官质量具有明显的大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