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菇DNA提取方法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3种DNA提取方法对草菇DNA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CTAB提取法DNA产量高,多糖和蛋白含量低,符合分子生物学研究要求,氯化苄提取法DNA产量最高,蛋白质含量较低,但多糖含量高,需要进一步去除;原生质体提取法DNA产量极低,而且蛋白质含量较高,不适合于草菇DNA提取。  相似文献   

2.
草菇杂交育种及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 10个草菇菌株作为亲本 ,相互交配获得 4 5个杂交菌株 .品比试验结果表明 :大多数高产杂交组合的两个亲本都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 ,双亲间又具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 ;单孢菌株普遍表现为出菇晚、产量低 ;不论是亲本、单孢菌株还是杂交菌株 ,出菇早的菌株普遍产量较高 ,出菇晚的产量低 .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 ,h0 4、h32、h33是杂交种  相似文献   

3.
草菇中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酸-碱浸提法提取草菇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并研究了料液比、NaOH浓度、处理温度及浸提时间等因素对草菇水不溶性膳食纤维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草菇中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1,NaOH浓度为0.25 mol/L,提取温度为55℃,浸提时间为2 h;在此条件下草菇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最大产率可达59.6%;水不溶性膳食纤维膨胀力为2.153 g/g,溶胀度为4.1 ml/g.研究证实草菇是提取膳食纤维的良好原料.  相似文献   

4.
草菇熟料袋栽高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优良菌株进行筛选和配方试验选择,采用熟料袋栽、两次接种和二区制等工艺,研究一套稻草栽培草菇的高产技术,并进行规模推广,其生物转化率稳定在40%以上。  相似文献   

5.
草菇经济林地栽培是当前发展草菇生产的有效途径。文章介绍了一整套适应天津地区合理利用经济林地栽培草菇的实用技术,可为农民提供可行的指导,并为天津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6.
为了完善草菇液体菌种的生产和应用,尽快使草菇实现工厂化栽培,本试验以天达V901为试材,通过摇瓶发酵,进行了草菇液体菌种培养条件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液体培养条件下,适宜草菇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是淀粉,最佳氮源是蛋白胨,最佳碳氮比是10∶1,最佳淀粉浓度是3.0%。草菇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初始pH为7.0。  相似文献   

7.
草菇是一种原产自我国热带与亚热带地区的腐生性食用真菌.对17个不同来源的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菌株的原基出现时间、大量采收时间、菌膜厚度及生物转化率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原基出现时间、大量采收时间与生物转化率无直接的相关性;但原基出现时间、大量采收时间越短,生物转化率相对较高;菌膜厚度越厚,越不容易开伞,菌株VV007的菌膜厚度最薄、为0.52 mm,最容易开伞;各菌株间的生物转化率差异显著,其中VV001的生物转化率最高,达21.73%.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草菇低产问题,参考同是草腐菌的双孢蘑菇文献,对造成草菇低产因素之一的抑制物采用液体培养,并逐步排除。有目的地将培养料分为A、B、C 3组,经过一个栽培周期后,将3组培养料制备成提取液,并将提取液分为T1、T2、T3、T4处理,分别接草菇菌种,观察生长情况和记录生物质量。结果显示:各组以20 g/L的T1、T2、T3处理均不抑制草菇的生长,各组不处理的提取液(T4)均抑制草菇生长,其中BT4和CT4有未知物生长,各组的生物量均以T3处理的最高;将不同质量浓度梯度的(100、250、500 g/L)CT1处理提取液加到液体培养基中,均不抑制草菇的生长,生物量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将1 000 g/L CT1和CT2处理加到液体培养基中,均不抑制草菇的生长,生物量以CT1处理的最高;进一步对BT4和CT4的未知物进行分子检测,得到肉座菌属和烟曲霉。说明界定在本栽培环境中影响草菇生长或产量的抑制物为肉座菌属和烟曲霉。  相似文献   

9.
甘蔗渣熟料袋栽草菇组合配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甘蔗渣栽培料配方熟料栽培对草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甘蔗渣为主要原料部分代替稻草熟料栽培草菇,设置6个栽培料配方,观察记录草菇菌丝生长情况及草菇产量和质量。结果表明:甘蔗渣替代稻草做20%处理(配方1)是理想的草菇熟料栽培配方,草菇在此配方上的菌丝生长速度稍低于全稻草配方(CK),但在长势、产量、生物学转化率及投入产出比都强于对照(CK)和其他处理配方。  相似文献   

10.
草菇多酚氧化酶及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抑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柠檬酸、苹果酸、酒石酸、Vc、EDTA-2Na、SO2、HCl对多酚氧化酶(PPO)及过氧化物酶(POD)最适抑制沈度、最适抑制pH,并对这几种抑制剂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草菇采收后,尽快用0.1g/kgEDTA-2Na+3.0g/kg Vc+5.0g/kg柠檬酸处理草菇8~10min,于11~12℃贮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草菇是一种原产自我国热带与亚热带地区的腐生性食用真菌。对17 个不同来源的草菇(Volvariel lavolvacea)菌株的原基出现时间、大量采收时间、菌膜厚度及生物转化率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原基出现时间、大量采收时间与生物转化率无直接的相关性;但原基出现时间、大量采收时间越短,生物转化率相对较高;菌膜厚度越厚,越不容易开伞,菌株VV007的菌膜厚度最薄、为0.52mm,最容易开伞;各菌株间的生物转化率差异显著,其中VV001的生物转化率最高,达21.73%。  相似文献   

12.
以疣孢霉Mycogone perniciosa Magn.引起的草菇褐腐病为试验对象,采用化学和物理相结合方法对该病害进行综合防治措施研究。药剂筛选结果表明:药后5d和10d,50%施保功WP 1 500倍对草菇褐腐病的防效分别为90.70%和89.66%,均优于45%噻菌灵WP 1 200倍、50%福美双WP 1 000倍和50%多菌灵WP 800倍的处理。物理措施结果表明:在培养料堆制前对相应环境进行全面清扫及冲洗,并用50%施保功WP 1 500倍进行喷雾消毒,防效最高达87.97%;二次发酵时,利用蒸汽对菇房和培养料进行灭菌,当灭菌时间为24h、灭菌温度60℃时防效最高,达92.47%;采用物理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草菇褐腐病防效达97.97%,可以有效控制草菇褐腐病。  相似文献   

13.
在杂交菌株12ch的989个后代单孢分离株中,Ⅲ型和Ⅳ型分别占总数的1/16,A型与B型的比例为11,气生型与非气生型的比例为11,正常菌丝类型占总数的1/4.综合比较亲本、配对的单孢菌株以及杂交菌株的酯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同工酶,结果表明,单孢菌株不一定继承亲本的所有酶带,还可出现亲本所没有的酶带;杂交菌株的酶谱不是两亲本或两配对单孢菌株酶带的简单相加,它会出现新的酶带,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杂种优势;不同杂交部位的分离物以及杂种的组织分离菌株,它们的酶谱结构大体相同,并表现出布勒现象  相似文献   

14.
以不同来源的杏鲍菇菌渣为原料栽培草菇,比较其菌丝生长情况、满床时间、现蕾时间、采收时间、蛋形期子实体的形态特征以及产量,同时检测供试配方的矿质元素,重金属Pb、Cd、As、Hg、Cr等含量,研究其对草菇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不同来源的杏鲍菇菌渣栽培草菇,尽管配方的辅料、发酵处理方法、出菇管理等处理措施相同,但最终的草菇农艺性状、营养品质、矿质元素含量等均存在一定差异.杏鲍菇菌渣用于栽培草菇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效益,但需注意不同来源杏鲍菇中的玉米芯含量对草菇栽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草菇工厂化栽培原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研究综述了适宜草菇工厂化栽培的原材料,包括稻草、废棉、玉米芯、杏鲍菇菌渣、金针菇菌渣、蟹味菇菌渣、双孢蘑菇菌渣和甘蔗渣等。给出了一些栽培过程需注意的关键点,以期为草菇栽培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TV1草菇菌丝在不同培养基,不同温度,不同pH值上生长速度和生长势进行了比较与测定,同时对阳畦生料栽培TV1草菇内出菇时间,产量及子实体形态进行了观察与测定。结果表明TV1草菇菌丝生长的最适母种培养在与马铃薯综合培养基和棉籽皮综合培养基;菌丝在34~38℃条件下生长最好;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为7~8。阳畦栽培结果发现TV1草菇在棉籽皮培养料上生长快,耐高温,每百千克干料可产鲜菇40kg以上,子实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不同比例的木薯秆屑、棉籽壳、稻草栽培草菇菌株V展1、V信丰,调查草菇的菌丝生长速度、生物转化率及经济效益,探讨木薯秆屑栽培草菇的可行性和适宜添加比例.结果表明,配方B是栽培草菇V展1、V信丰的最佳配方,其投入产出比最高,分别达到1∶2.37、1∶2.26;其次是配方A,投入产出比分别达1∶2.32、1∶2.17.说明利用木薯秆屑代替部分棉籽壳栽培草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测定了草菇菌柄在小纽扣期、纽扣期、蛋形期、伸长期以及成熟期等不同发育时期中,内源激素ABA、GA3、ZR的浓度变化。结果显示:ABA的浓度在蛋形期达到最高,而GA3和ZR的最高浓度出现在伸长期。GA3、ZR的浓度决定着菌柄在不同发育时期的生长率。  相似文献   

19.
采用分割切块法测定了3个草菇菌株(V01、V02和V03)在低温下的致死时间。结果表明:V01、V02和V03菌株在0、2和4℃下的致死时间分别为24、48和32h,48、88和64h,96、192和144h。用0.01%吖啶橙诱变草菇菌株V01担孢子30min,致死率达70.4%;对诱变处理的担孢子萌发形成的菌体进行低温临界致死处理,杀死低温敏感菌株,采用覆层平板法筛选出4株耐低温的草菇菌株。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草菇细胞核不对称分裂与菌种退化的相关性,揭示草菇菌种退化机理.[方法]根据草菇菌落形态观察并结合RAPD技术筛选出退化的草菇菌株,通过细胞核DAPI染色,观察其细胞核大小、数目,比较正常菌株与退化菌株细胞核的异同.[结果]草菇菌丝细胞为多核,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不对称分裂.退化菌株细胞中形成染色体的数量不同,同一个细胞中可观察到大小不一的细胞核;正常菌株PY与3个退化菌株PYb5、PYb6、PYb7平均每个菌丝细胞的细胞核数目分别为12.78、10.06、8.88和7.26个,不对称分裂核分别占总核数的2.5%、10.5%、15.3%和23.7%.[结论]草菇细胞核不对称分裂可能是引起草菇菌种退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