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灌水量对拔节孕穗期水稻生理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农业气象试验站进行3个不同处理灌溉试验,研究不同灌水量对水稻叶片生理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淹灌处理下的水稻叶温比湿润灌溉处理平均低0.4~0.7℃;当光合有效辐射强度的范围在800~1 800μmol/(m~2·s)时,淹灌处理下的水稻叶片平均气孔导度比湿润灌溉处理大0.123~0.183 mol/(m~2·s),叶片水分利用率高0.24 g/kg;每天10:00之后淹灌的水分利用率始终高于湿润灌溉处理;与湿润灌溉处理相比,淹灌处理的水稻不仅叶片水分利用率较高,而且最终产量也有比较明显的提升,其水稻增产率达5.89%~13.97%。  相似文献   

2.
不同水肥处理对水稻氮肥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466-4468
[目的]为稻田合理施用氮肥和灌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灌溉与施肥试验研究了水稻氮肥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的变化规律。[结果]差值法的测定结果表明,2种施氮水平的氮肥利用率差异不显著;相同灌溉方式下,在施氮肥处理30%基肥+30%分蘖肥+30%拔节肥+10%穗肥和50%基肥+50%拔节肥中节水灌溉的氮肥利用率高于淹灌。同位素稀释法的测定结果表明,节水灌溉的氮肥利用率高于淹灌。不同施肥处理的全生育期灌水量差异不显著,而不同灌溉方式的全生育期灌水量差异显著。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水稻的水分生产率增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方式下的水稻的水分生产率差异不显著,而不同灌溉方式下水稻的水分生产率差异极显著。[结论]合理施肥和节水灌溉能显著提高水稻的氮肥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不同杏李品种的光合能力,为丰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个杏李品种为试材,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不同品种的叶片光合作用参数、光响应曲线和CO_2响应曲线。[结果]‘恐龙蛋’与‘风味皇后’、‘味王’的光合速率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恐龙蛋"的光合速率最高,达14.76μmol/(m~2·s)。当光照强度达到1 800μmol/(m~2·s)时,‘恐龙蛋’净光合速率最大值达27.27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也最大。‘恐龙蛋’具有高光饱和点和低光补偿,光饱和点达697.684μmol/(m~2·s),光补偿点仅有43.069μmol/(m~2·s)。‘味王’的CO_2补偿点最低,仅有68.264μmol/mol,羧化效率最高,达0.072μmol/(m~2·s)。[结论]‘恐龙蛋’的光能利用效率和光合潜能最高,对弱光利用能力较强。‘味王’对低CO_2浓度利用率最高,‘风味皇后’和‘恐龙蛋’次之。  相似文献   

4.
不同间伐方式对苹果光合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间伐方式对苹果叶片光合指标的影响。[方法]以特拉蒙苹果为试材,研究3种不同间伐方式对苹果叶片光合指标的影响。[结果]不同间伐处理对净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羧化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较大,间伐处理各光合指标的季节变化均优于对照。隔行间伐更能提高果园的通透性,其最高净光合速率达11.30μmol/(m~2·s),最高胞间CO_2浓度为127.46μmol/mol,最高羧化效率为0.087 mol/mol,最高水分利用效率为6.12μmol/mol。[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提高苹果栽培的优质丰产水平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甬优15水稻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模式(淹灌、干湿交替灌溉)与不同施氮量(156、195、234 kg·hm-2)对水稻叶片SPAD值、氮肥利用率、产量和土壤耕层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稻抽穗期与灌浆期,叶片的SPAD值随水稻施氮量提高而增加。同一施氮量不同水分管理模式的水稻叶片SPAD值差异不显著。相较于淹灌模式,干湿交替灌溉模式下水稻的吸氮量更多,氮肥利用率也更高,同一施氮量下氮肥利用率可提高3.2~5.7百分点。相较于淹灌模式,干湿交替灌溉模式还显著提高了土壤的Eh值与碱解氮含量,但对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及土壤pH值无显著作用。干湿交替灌溉显著提高了水稻的产量,较淹灌模式增产5.9%~6.5%。在试验条件下,干湿交替灌溉的最适施氮量为195 kg·hm-2。  相似文献   

6.
以中双9号和华油杂668号油菜品种为材料,通过小区试验研究抽薹期不同渍水时间对油菜叶片光合参数和实际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渍水7 d,两个品种油菜净光合速率(Pn)变化趋势一致;渍水14 d,中双9号叶片Pn快速下降至9.00μmol/(m~2·s),渍后仍有一定的恢复能力,渍水10 d华油杂668号叶片Pn稍有降低,随后恢复提高,叶片Tr、Gs、Ci的变化趋势与叶片Pn一致;渍水17 d,中双9号叶片黄化早衰,叶片Pn仅有1.02μmol/(m~2·s),叶片Ci明显提高,华油杂668号叶片Pn为18.71μmol/(m~2·s),表现出良好的耐渍能力;随着渍水时间延长,中双9号叶片水分利用率(WUE)明显低于华油杂668号;不同渍水时间处理中双9号均比华油杂668号减产严重;抽薹期华油杂668号的耐渍能力强于中双9号。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4种绣球品种平瓣绣球(PB)、银边绣球(YB)、粗齿绣球珍贵(CC)、你我的浪漫绣球(NWLM)节水、光适应的差异,对光合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不同品种绣球适应性评价和园林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4种绣球的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呈现双峰型,高峰值出现在10:00和14:00,低谷值出现在12:00。净光合速率日均值由大到小排序为PB[2.81μmol/(m~2·s)]CC[2.70μmol/(m~2·s)]YB[2.57μmol/(m~2·s)]NWLM[2.52μmol/(m~2·s)];蒸腾速率日均值由大到小排序为CC[1.51 mmol/(m~2·s)]PB[1.43 mmol/(m~2·s)]NWLM[1.18 mmol/(m~2·s)]YB[1.07 mmol/(m~2·s)];水分利用效率均值由大到小排序为YB(2.40μmol/mmol)NWLM(2.14μmol/mmol)PB(1.96μmol/mmol)CC(1.78μmol/mmol)。NWLM属于耐阴性相对较低的品种;PB属于耐阴性相对较高的品种;CC具有较高的表观量子效率,说明其利用弱光的能力较强;YB的光补偿点较低,光饱和点较高,表明YB可利用的光合有效辐射范围较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和大田水分管理模式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氮代谢酶活性和土壤氮素的影响,为优化水稻栽培技术提供参考.[方法]以水稻品种金优253和桂旱1号为材料,2008年早季和晚季采用湿润灌溉、交替灌溉、水层灌溉3种水分管理模式和免耕、常耕两种耕作方式进行田间试验,于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测定水稻氮素吸收和利用和各种生理指标.[结果]在相同耕作方式下,水层灌溉相对有利于提高早季水稻全氮积累量和氮素回收率,提高抽穗期早季水稻叶片GP转氨酶活性、拔节期和抽穗期晚季水稻叶片GS活性以及成熟期早晚季常耕水稻叶片GS活性.采用湿润灌溉处理相对有利于提高水稻叶片硝酸还原酶、成熟期水稻叶片GPT转氨酶活性以及水稻氮素稻谷生产效率、土壤碱解氮含量、晚季水稻氮素回收率,但降低晚季水稻产量.采用交替灌溉处理相对有利于提高拔节期早晚季水稻叶片GPT转氨酶活性、抽穗期晚季水稻叶片CP转氨酶活性及拔节期和抽穗期早季水稻叶片GS活性.在相同水分管理模式下,与常耕水稻相比,免耕利于提高交替灌溉处理水稻氮素积累量以及早、晚季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结论]耕作方式和水分管理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免耕和节水互作条件下,有利于土壤供氮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氮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以新冠龙辣椒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施肥种类对拱棚辣椒生长发育、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_4辣椒植株的株高、开展度最大,分别为104.3、90.6 cm,T_1辣椒单果重、果长、果粗均最大,分别为101.6 g、25.49、4.86 cm。T_1辣椒叶片总叶绿素含量最高为66.7mg/g,根系活力最强为100.6μg/(g·FW·h)。T_5辣椒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最高为6.6μmol/(m~2·s),T_1、T_2辣椒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最低,波动于1.3~2.5μmol/(m~2·s)。T_3辣椒叶片气孔导度下降幅度最高为2 658.1 mol/(m~2·s),T_2、T_5辣椒叶片气孔导度下降幅度最低,波动于386.7~428.7 mol/(m~2·s)。T1辣椒叶片蒸腾速率下降幅度最高为4.7 mmol/(m~2·s),T_5辣椒叶片蒸腾速率下降幅度最低为1.1 mmol/(m~2·s),辣椒叶片胞间CO_2浓度下降幅度最高为436.8μmol/mol。T_1辣椒的小区产量、产量、效益均最高,分别为340.1 kg、96 448.5 kg/hm~2、162 865.6Yuan/hm~2,T_3辣椒的小区产量、产量、效益最低,分别在260.8 kg、74 338.5 kg/hm~2、124 888.5Yuan/hm~2。  相似文献   

10.
以冈优527、D优363、汕优63为材料,设4个不同水分灌溉方式,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下水稻生育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结果表明:与淹水灌溉相比,湿润灌溉(前期) 浅水灌溉(孕穗期) 干湿交替灌溉(抽穗-成熟期)的灌溉方式,可促进叶片和根系生长,剑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高,有利于干物质积累;植株生理活动旺盛;其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产量和水分利用率均高于淹水灌溉。湿润灌溉有利于根系生长,延缓根系和叶的衰老;产量和水分利用率比淹水灌溉略高。旱种抑制水稻根系生长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产量和水分利用率比淹水灌溉显著降低。因此,湿润灌溉(前期) 浅水灌溉(孕穗期) 干湿交替灌溉(抽穗-成熟期)的灌溉方式更有利于稻株生长发育、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提高。冈优527、D优363的水分利用率显著高于汕优63。  相似文献   

11.
《山西农业科学》2016,(2):179-181
以桃树和碧桃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光合有效辐射下桃树和碧桃的光合特性,对桃树和碧桃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胞间CO_2浓度(Ci)及气孔导度(Gs)进行测定与比较。结果表明,桃树和碧桃的叶绿素含量均在1.5 mg/g左右;光合有效辐射在0~1 400μmol/(m~2·s)时,桃树和碧桃的净光合速率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递增而递增;光合有效辐射在0~1 000μmol/(m~2·s)时,桃树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递增而递增,而碧桃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在光合有效辐射为200~1 800μmol/(m~2·s)时则随着光合有效辐射递增而递减;桃树和碧桃的胞间CO_2浓度均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递增而递减。研究发现,碧桃比桃树更耐阴,可为桃树和碧桃的园林绿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土壤灌溉水平对青海诺木洪黑果枸杞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引进的3年生青海诺木洪黑果枸杞新生枝条为试材,采用不同水平的水分控制试验,测定其叶片光合参数及果实产量。[结果]不同灌水量对黑果枸杞光合气体交换参数有显著影响,随着灌水量的减少,黑果枸杞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呈先增加后减弱的趋势;不同灌水条件下黑果枸杞叶绿素含量较对照均有上升,且处理间差异显著;水分利用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以灌溉量3 000 m~3/hm~2处理最优,为24.43 g/kg;产量以灌溉量4 500 m~3/hm~2处理最优,为2 175 kg/hm~2,但与灌溉量3 000 m~3/hm~2处理差异不显著。[结论]根据不同灌水处理下经济效益和土壤水分的可持续利用原则,采用滴灌条件下,灌溉定额以3 000 m3/hm~2为宜。  相似文献   

13.
在拔节、吐丝、灌浆不同生育阶段,通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对不同N水平下玉米叶片的光合参数和环境因子进行测定,研究了水分利用率(WUE)分别与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时期,NH处理下的WUE均比NL处理下的高.NH、NL处理下,WUE随Pn、Gs的升高而增加,当Pn、Gs分别超过23、22 μmolCO2/(m2·s)和0.20、0.18 mol/(m2·s)时,WUE下降;而当Tr小于3.00 mmolH2O/(m2·s)时,2个N水平下的WUE均随Tr的升高而增加,当Tr超过此范围,2个N处理下的WUE均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解决‘金丝皇菊’在夏季高温多雨地区的正常过夏问题。【方法】采用园林废弃物和中药渣堆腐而成的两种自制基质与两种传统基质(黄壤土、泥炭土)对比‘金丝皇菊’的种植效果,分析‘金丝皇菊’在高温气候环境下的适应性,以优化‘金丝皇菊’在高温气候环境下的栽培生产。【结果】结果表明:(1)中药渣基质种植的‘金丝皇菊’的营养生长状况佳,株高38.67 cm,茎粗1.38 cm,冠幅21.33 cm,叶片数25片,园林废弃物基质次之,株高37.1 cm,茎粗1.26 cm,冠幅20.43 cm,叶片数23.67片,泥炭土株高33.97 cm,茎粗1.15 cm,冠幅19.2 cm,叶片数21.33片,和黄壤土株高30.6 cm,茎粗0.82 cm,冠幅18.6 cm,叶片数20.33片的表现较差;(2)自制基质园林废弃物和中药渣种植‘金丝皇菊’的叶片净光合速率(20.15μmol/(m~2·s)、21.19μmol/(m~2·s))、气孔导度(0.35 mol/(m~2·s)、0.35 mol/(m~2·s))、光饱和点(1 897.71μmol/(m~2·s)、1 862.12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0.05μmol/(m~2·s)、0.06μmol/(m~2·s))等光合指标显著高于黄壤土,光补偿点(5.15μmol/(m~2·s)、8.28μmol/(m~2·s))和暗呼吸速率(0.25μmol/(m~2·s)、0.45μmol/(m~2·s))则低于黄壤土;(3)两种传统基质种植的‘金丝皇菊’叶片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曲线较自制基质变形大,自制基质初始荧光、单位有活性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非光化学淬灭系数等荧光指标显著低于传统基质,而最大荧光、PSII的量子效率、光化学淬灭系数等荧光指标显著高于传统基质。【结论】由此可知,自制基质能促进光合作用,缓解高温环境对‘金丝皇菊’光化学活性和光合性能的抑制,提高光合产物的积累,促进‘金丝皇菊’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赵明新  孙文泰  张江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8689-18690,18692
[目的]研究不同生草制度对雪青梨光合特性的影响,选择适合雪青梨行间种植的草种。[方法]以雪青梨为试材,利用CIRAS-2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4种生草制度下,雪青梨的净光合速率变化和光合作用日变化。[结果]雪青梨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单峰型,不同生草制度下雪青梨的Pn不同,行间种植三叶草处理的雪青梨叶片的Pn最高,为11.08μmol/(m^2·s),其次为黑麦草,为10.48μmol/(m^2·s),清耕条件下最低,为9.28μmol/(m^2·s);不同生草模式下清耕的气孔阻止值最大(0.349 5),黑麦草的最小(0.234 8);三叶草的水分利用率最大(2.848),清耕的最小(2.048)。[结论]该研究为梨树果园行间生草大面积的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树木生长主要靠叶片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质,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是反映树木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探明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对掌握树木生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报道了加拿大糖槭(Acer saccharum Marsh.)在不同光照时间条件下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变化规律。在不同的光照时间条件下,将光合有效辐射(PAR)在0~1 200μmol/(m~2·s)范围内进行高—低—高的改变,利用CIRAS-2型便携式光合作用仪测定糖槭叶片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的变化,建立PAR-Pn和PAR-Gs响应曲线,并对三者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显示,在其他环境因子不变的情况下,温度为25~27℃时,糖槭叶片光合速率达到最高[4.3μmol/(m~2·s)]。从PAR-Pn响应曲线可以看出,光照时间为5 min以上时,光合速率达到稳定;光合有效辐射为900μmol/(m~2·s)以上时,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从PAR-Gs响应曲线可以看出,光照时间少于2 min时,气孔对外界光照变化尚未做出有效反应,气孔导度呈现不规律的变化;当光照时间为5 min以上时,气孔有足够的时间对光照变化做出响应,气孔导度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变化呈现双峰曲线,在光合有效辐射为600μmol/(m~2·s)时达到最大值[218 mmol/(m~2·s)]。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与光合有效辐射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转C4光合基因水稻响应不同环境条件的生理机制,以转PEPC基因水稻(PEPC)、未转基因原种(WT)及杂种F1花培株系H45和H137为研究材料,研究了不同测定环境条件下其功能叶片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在室外[温度25~30 ℃,相对湿度67%~79%,光强(1 200±50) μmol/(m2·s),CO2浓度(390.0±10.5) μmol/mol]和室内[温度25 ℃,相对湿度60%~72%,光强(25.0±5.0) μmol/(m2·s),CO2浓度(420.0±5.5)μmol/mol]的测定环境下,同一水稻品种的净光合速率没有明显差别,只是测定叶片净光合速率所需的光诱导时间不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测定环境条件下,不同环境因子对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的贡献力不同,在室外蒸腾作用对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相对湿度,而室内条件下气孔导度对水稻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最大.结果还表明,转PEPC基因水稻的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最高,明显高于未转基因野生型(WT)的,这与转PEPC基因水稻具有较高的气孔导度和较强的胞间CO2利用能力(胞间CO2浓度较低)有关.  相似文献   

18.
以辣椒幼苗为材料,研究低温弱光[16℃/4℃,100μmol/(m~2·s)]和低温[16℃/4℃,300μmol/(m~2·s)]对辣椒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参数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为辣椒冬春设施生产中的温、光、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当低温弱光或低温处理时,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初始荧光(F_o)、最大荧光(F_m)、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_P)都降低,随着低温弱光和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降低越明显,且低温弱光处理下降幅度更大;但叶片胞间CO_2浓度(C_i)增大。不同处理下,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呈逐渐升高趋势,低温弱光处理下MDA含量高于低温处理,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脯氨酸(Pro)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结果表明,低温弱光处理对辣椒造成的伤害比低温处理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不同水氮耦合模式对水稻耗水规律、水稻水分生产率及产量影响研究,确定最佳水氮耦合模式。采用全面小区试验,以龙庆稻3号为试验材料,设置四种灌溉水平(控制灌溉、间歇灌溉、浅湿灌溉、淹灌)和四种施氮水平(135、105、75、0 kg·hm-2)。结果表明,水稻阶段耗水量以分蘖和拔孕期最多,两个阶段耗水量约占水稻全生育期总耗水量的50%;相同施氮水平条件下,控制灌溉耗水强度最低,淹灌耗水强度最高;相同水分管理条件下,随施氮量增加,水稻耗水强度表现出增加趋势;控制灌溉水稻水分生产率最大;产量在间歇灌溉常氮水平时达到最大值;控制灌溉施氮量105 kg·hm-2是最佳水氮耦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遮荫对2种彩叶风箱果叶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阐明遮荫对彩叶风箱果(Physocarpus opulifolius)叶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本研究以紫叶风箱果(P.opulifolius‘Summer Wine’)和金叶风箱果(P.opulifolius‘Lutein’)为试材,测定了不同遮荫度下风箱果叶片色泽、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两种风箱果叶片颜色随遮荫度的增加而逐渐转绿;紫叶风箱果的叶绿素、花色素苷含量随遮荫度的增加而极显著降低,在40%遮荫条件下分别比对照降低59.98%、52.30%;金叶风箱果在40%遮荫条件下叶色及叶绿素含量无显著变化,而在80%遮荫条件下叶绿素含量极显著增加,比对照增加了260.00%。紫叶风箱果、金叶风箱果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型;净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均随遮荫度的增加而降低;紫叶风箱果、金叶风箱果的光饱和点分别为1 605.88μmol/(m~2·s)和1 369.40μmol/(m~2·s),光补偿点分别为46.80μmol/(m~2·s)和65.29μmol/(m~2·s),均表现为阳生植物的特征;两者的表观量子效率在0.02~0.05范围内,对弱光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综合其观赏效果,认为紫叶风箱果适宜在全光照条件下种植,金叶风箱果适宜在遮荫度小于40%的环境下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