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家蚕为实验材料,调查了五龄幼虫从起蚕到熟蚕中肠磷酸酶ACP和AKP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AKP酶活性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在五龄起蚕和熟蚕时酶活性较低,而在盛食期(五龄第5天)活性最高。而ACP在五龄初期酶活性较低,从五龄第4天开始升高,随后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2.
以家蚕为试验材料,调查了5龄幼虫从起蚕到熟蚕血淋巴酚氧化酶的活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酚氧化酶活性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在5龄起蚕和熟蚕时酚氧化酶活性较低,而在盛食期(5龄第5天)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3.
氰戊菊酯对鲫鱼肝胰脏和鳃组织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氰戊菊酯对鲫鱼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氰戊菊酯(5、10、20、40μg/L)分别处理鲫鱼4、8、12、16d后,对肝胰脏、鳃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活性的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低浓度的氰戊菊酯能激活鲫鱼肝胰脏和鳃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但随着氰戊菊酯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SOD酶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肝胰脏和鳃中AKP和ACP酶活性均随氰戊菊酯浓度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其中在染毒后4d,肝胰脏AKP酶活性随着氯戊菊酯浓度升高而显著或极显著降低。肝胰脏ACP酶活性在染毒后12d和16d,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鳃组织ACP活性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大部分没有显著差异。氰戊菊酯对鲫鱼肝胰脏GSTs活性产生较强的影响,存在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鲫鱼肝胰脏和鳃中的SOD、AKP,肝胰脏中ACP、GSTs活性均可以用作其组织细胞受农药胁迫的生物标志物,鲫鱼可作为一种淡水水体污染的监测生物。  相似文献   

4.
运用人工饲料中定量添加氟化物的方法,探讨了氟对家蚕中肠碱性磷酸酶(AKP)、血液酸性磷酸酶(ACP)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氟对家蚕中肠AKP、血液ACP的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随着添氟浓度的增加而增强,间隔添氟、停止添氟不能减轻这种抑制作用。添食石灰能减轻氟对中肠AKP、血液ACP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酶学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盐度(分别为5、15、25、35)胁迫下锯缘青蟹鳃、肌肉和肝胰腺中腺苷三磷酸酶和磷酸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盐度降低,青蟹鳃中Na^+,K^+-ATPase、Ca^2+,Mg^2+-ATPase活性均升高,随着胁迫时间延长,Na^+,K^+-ATPase活性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且趋于平缓。青蟹肌肉中ACP活性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呈小幅度下降,而肝胰腺中ACP活性则呈小幅度升高,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胁迫时间同一盐度组青蟹肌肉中的ACP活性有升有降。青蟹肌肉、肝胰腺中AKP活性随着盐度升高而升高;随着胁迫时间延长,同一盐度组青蟹肌肉中AKP活性均呈升高趋势,肝胰腺中AKP活性有升有降。由此可见,盐度对青蟹生理生化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4个浓度0mg/L、30mg/L、60mg/L和90mg/L,分析了麻醉剂MS-222对金鱼鳃、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ACP明显出现一个先增后降的趋势,呈抛物线状;在低浓度(≤60mg/L)下,酶活性在各组织中呈现一定的稳定状态,而当麻醉剂浓度升高和麻醉时间增长,酶活性逐渐下降。AKP在低浓度麻醉剂溶液中,酶活性有明显的增加,随着浓度的升高(≥60mg/L)和时间的增长,酶活性呈抑制状态。而在肌肉中这种情况并不明显。CAT在一定阶段(30mg/L~60mg/L)呈现稳定的状态、而后抑制逐渐明显,当麻醉剂MS-222浓度达到一定量(≥60mg/L)以后,对鱼体的刺激就不再增加了,酶活性也相对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当麻醉剂随着时间的增长和浓度的增大时,在鱼体内富集的麻醉剂破坏鱼体内的过氧化氢酶的分子构象,使酶体失去活性。  相似文献   

7.
麻醉剂MS-222对金鱼体内AKP、CAT和ACP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4个浓度0mg/L、30mg/L、60mg/L和90mg/L,分析了麻醉剂MS-222对金鱼鳃、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ACP明显出现一个先增后降的趋势,呈抛物线状;在低浓度(≤60mg/L)下,酶活性在各组织中呈现一定的稳定状态,而当麻醉剂浓度升高和麻醉时间增长,酶活性逐渐下降。AKP在低浓度麻醉剂溶液中,酶活性有明显的增加,随着浓度的升高(≥60mg/L)和时间的增长,酶活性呈抑制状态。而在肌肉中这种情况并不明显。CAT在一定阶段(30mg/L~60mg/L)呈现稳定的状态、而后抑制逐渐明显,当麻醉剂MS-222浓度达到一定量(≥60mg/L)以后,对鱼体的刺激就不再增加了,酶活性也相对处于较稳定的状态;当麻醉剂随着时间的增长和浓度的增大时,在鱼体内富集的麻醉剂破坏鱼体内的过氧化氢酶的分子构象,使酶体失去活性。  相似文献   

8.
李玉全 《南方农业学报》2014,45(6):1098-1101
[目的]研究pH胁迫对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 Holthuis)代谢酶活力的影响,丰富脊尾白虾的逆境生物学和代谢生物学基础理论,同时为其养殖环境的调控提供科学指导.[方法]设置5.5、7.0、8.5和10.0 4个pH梯度,分别于胁迫0、1、3、6、12、24和36h时从脊尾白虾心脏抽取血淋巴,分离血清,然后检测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变化.[结果]短期(3 h)pH胁迫下,偏酸性环境可提高脊尾白虾血清ACP活力,而偏碱性环境会刺激脊尾白虾血清ACP活力下降.pH 8.5和pH 10.0胁迫组脊尾白虾血清ACP活力随胁迫时间的延长整体上呈降低—升高—降低的波浪式变化趋势,而pH 5.5和pH 7.0胁迫组恰好相反,整体上呈升高—降低—升高的变化趋势.在AKP活力方面,pH胁迫后脊尾白虾血清AKP活力迅速提高,整体上表现为:pH 7.0和pH 8.5胁迫组脊尾白虾血清ACP活力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pH 5.5和pH 10.0胁迫组则呈逐渐缓慢升高的变化趋势.[结论]在pH 7.0~8.5范围内,脊尾白虾的磷酸酶可迅速作出反应,促使机体自我调整至相对稳定状态,但过酸或过碱的养殖水体会显著影响其非特异性免疫力.  相似文献   

9.
盐胁迫后刺参的行为表现及免疫酶活性会发生相应变化,以达到适应盐度变化的目的。设定5个盐度梯度(18、23、33、36和40),分析盐度胁迫后刺参行为变化及不同响应时间下体腔液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溶菌酶(LSZ)、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力变化。实验结果发现盐度增加和降低都使刺参的活动受到影响,低盐度胁迫比高盐度胁迫对刺参的影响大。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总体呈现先降低后升高,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恢复适应的趋势。盐度23溶菌酶活力显著高于盐度32的对照组;盐度为36时,溶菌酶活力在第1天最高,随后降低,维持2 d后,酶活力又开始升高,并高于盐度32的对照组水平;盐度为18、40时,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低盐18、23胁迫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最低点均出现在第8 d。高盐36、40胁迫时,酶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最高点分别出现在第5 d和第8 d。研究结果为刺参机体在盐度胁迫下的调节适应机制研究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大黄对仿刺参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方法]通过在饵料中添加2%、5%和10%不同比例的大黄粉来投喂仿刺参,分析其体腔液中溶菌酶(LSZ)、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及酸性磷酸酶(ACP)的酶活变化情况。[结果]LSZ活性在第21天时,3个剂量组分别较空白组提高了92.86%、96.43%和90.10%,酶活达到最高;SOD活性在第7天时,3个剂量组分别较空白组提高了4.36%、8.87%和9.28%;AKP活性,2%和5%剂量组均低于空白组,10%剂量组在第21天时达到最高值,其酶活与空白组差异极显著(P0.01);2%和5%剂量组分别在第21、28天时ACP酶活达到最高,但与空白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10%剂量组在第14天时酶活达到最高,与空白组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大黄对ACP活性的影响与添加剂量不呈正相关。[结论]拌饵投喂不同剂量的大黄对仿刺参体腔液中4种酶的影响不同:10%剂量组提高酶活的时间要早于2%和5%剂量组,因此建议拌饵投喂2%和5%大黄的饲料21 d或10%大黄的饲料14 d,可提高仿刺参的非特异性免疫,但持续投喂时间不宜过长,停止投喂14 d左右各免疫指标可恢复至平常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大黄鱼免疫增强剂的开发利用,以大黄鱼为研究对象,在饵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姜黄素,研究其对大黄鱼组织中磷酸酶活力及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试验组(D1-100 mg/kg、D2-150 mg/kg、D3-300 mg/kg)和1个对照组,并分别在第30天、45天取样并测定组织中磷酸酶活力和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当姜黄素的添加量为100 mg/kg时,肝脏、前肠中的ACP活力及鳃、胃、肌肉、肝脏中的AKP活力显著提高(P0.05)。添加量为150 mg/kg时,肌肉、肝脏、前肠中的ACP活力显著提高,鳃、胃、肌肉、肝脏及前肠中的AKP活力显著提高。添加量为300 mg/kg时,除后肠中的ACP、AKP活力及中肠中的AKP活力无显著影响外(P0.05),其余各组织中的磷酸酶活力均显著提高。(2)与对照组相比,姜黄素添加量为100 mg/kg时,仅TNF-α含量显著升高。添加量为150 mg/kg或300 mg/kg时,GM-CSF、IL-2及TNF-α含量均显著提高。3个试验组IFN-γ含量虽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但2段时间内均呈下降的趋势。综合考虑,以300 mg/kg姜黄素的添加量对大黄鱼各组织中磷酸酶活力及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的影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明5龄家蚕中肠β-呋喃果糖苷酶基因表达及其酶活性变化规律,为解析家蚕回避桑叶1-脱氧野尻霉素(DNJ)毒害作用的适应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对5龄家蚕中肠β-呋喃果糖苷酶基因Bm Suc1和Bm Suc2的表达进行定量检测和分析,同时测定β-呋喃果糖苷酶活性。【结果】Bm Suc1基因在5龄家蚕中肠的不同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其中在5龄起蚕和盛食期的相对表达量较高;而Bm Suc2基因在整个5龄期的相对表达量均非常低。从5龄起蚕到熟蚕,β-呋喃果糖苷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以第5 d(盛食期)的酶活性最高,达158.82U/mg。【结论】Bm Suc1基因表达水平及β-呋喃果糖苷酶活性变化规律与5龄家蚕吸收利用桑叶蔗糖营养的生理进程基本一致,提示Bm Suc1基因作为一种蔗糖水解酶基因在家蚕中肠组织消化吸收桑叶蔗糖营养物质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不同程度的氧化鱼油对草鱼幼鱼体内2种磷酸酶及2种转氨酶活性的影响。选取平均初始体质量为(30.0±2.6)g的健康草鱼幼鱼204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3次重复。在草鱼幼鱼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鱼油,分别为对照组(新鲜鱼油,过氧化值4.54 mmol/kg)及鱼油氧化程度逐渐加深的3个氧化鱼油组(OX1过氧化值24.86 mmol/kg,OX2过氧化值72.32 mmol/kg,OX3过氧化值172.73 mmol/kg)。试验58 d后取样,分别测定草鱼幼鱼血清、肝胰脏、脾脏、肾脏等组织中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谷草转氨酶(AST)及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并计算血清和肝胰脏AST/ALT值。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3个氧化鱼油组肝胰脏和脾脏中AKP活性显著升高(P0.05),OX3组血清及OX1、OX2组肠道中AKP活性显著升高(P0.05);OX2组肝胰脏和脾脏中ACP活性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OX3组血清、OX2组肝胰脏及OX2、OX3组肠道中AST活性显著升高(P0.05),而OX3组肾脏中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OX1、OX2组背肌及OX2、OX3组肠道中ALT活性显著升高(P0.05);OX3组血清和肝胰脏中AST/ALT值显著升高(P0.05)。综上所述,氧化鱼油对草鱼幼鱼血清及不同组织中的AKP、ACP、AST及ALT活性变化存在较大差异;同时随着鱼油氧化程度加深,草鱼幼鱼各组织细胞受损,免疫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氧乐果亚慢性染毒对雄性小鼠睾丸特征性酶的影响。将80只昆明雄性小鼠随机分成4组。染毒组分别灌胃0.5、1、2mg/kg氧乐果,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每周灌胃5d,共灌胃7周。用比色法检测睾丸组织中睾丸特征性酶——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ACP)、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及乳酸脱氢酶X酶(lactate dehydrogenase–x,LDH-x)的活力,所得数据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氧乐果染毒剂量的增加,高剂量氧乐果可使部分雄性小鼠睾丸产生明显的睾丸萎缩,实质硬化等病变。睾丸AKP和ACP活力(分别为201.27±56.01U/g和348.61±78.58U/g)明显升高,与对照组(AKP为130.67±17.02U/g,ACP为239.97±40.39U/g)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睾丸LDH-x(645.95±177.28U/g)的活力则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为1058.56±159.20U/g),表明亚慢性染毒氧乐果对小鼠睾丸特征性酶有影响,并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蛭弧菌对草鱼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草鱼基础饲料喷洒蛭弧菌制剂,喷洒量分别为0(对照),2 mg/g,5 mg/g,8 mg/g,10 mg/g,于第21 d,42 d分别测定草鱼血清和肝脏中免疫相关酶的活性。结果表明,AKP活性变化特点是:肝脏中AKP活性在第21 d,42 d时,实验组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AKP活性,第21 d时,实验组均呈现上升趋势,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第42 d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ACP活性变化特点是:血清中ACP活性,第21 d,42 d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肝脏中ACP活性,第21 d,42 d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SOD活性变化特点是:第21 d,42 d时,肝脏和血清中SOD活性均有小幅度升高,但是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蛭弧菌能对草鱼体内免疫相关酶系统产生积极地调理改善作用,使其非特异性免疫力得到改善与提高,结合养殖成本,建议其适宜添加量为5~8 mg/g。  相似文献   

16.
淡水鱼肌肉中酸性磷酸酶的酶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草鱼、鮰鱼、鳝鱼为原料,从3种淡水鱼肌肉中提取酸性磷酸酶(ACP),对粗酶液的酶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鱼、鮰鱼和鳝鱼肌肉中ACP适宜反应pH值分别为5.0、5.8和5.6,适宜反应温度分别为60、37、43℃;草鱼、鳝鱼肌肉中ACP在pH值为5~9条件下较稳定,鮰鱼肌肉ACP在pH值为5~8条件下较稳定;Na+、K+、Mg2+对酶活性影响不大,而Zn2+对ACP有激活作用,Cu2+、Ca2+、Hg2+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半胱氨酸、磷酸钠、焦磷酸钠对鱼肉ACP酶活性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饲料中不同赖氨酸水平对急性高温胁迫后刺参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方法]试验配制赖氨酸含量分别为0.28%(Ⅰ组)、0.64%(Ⅱ组)、1.19%(Ⅲ组)、1.89%(Ⅳ组)和2.23%(Ⅴ组)的5种刺参试验饲料,用以投喂体质量(1.55±0.01)g的刺参。56 d养殖试验(养殖期间水温控制在(18±1)℃)结束后,对刺参进行急性高温(28℃)刺激,1.5 h后测定其体腔液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氢酶活性(CAT)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高温刺激下,随着赖氨酸添加量的提高,刺参体腔液中的ACP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当赖氨酸含量为1.89%时ACP活性最高,其AKP和T-AOC活性的变化趋势与ACP基本相同。CAT活性随着赖氨酸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当赖氨酸含量为1.19%时CAT活性达到最大值,此后呈现下降趋势。[结论]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赖氨酸能改善刺参体腔液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增强其对急性高温胁迫的适应性并提高其存活率。刺参饲料中赖氨酸的适宜添加范围为1.19%~1.89%。  相似文献   

18.
探讨饲料添加剂的蓄积对雄性幼犬的生长、生殖发育的影响。选用1月龄土犬12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幼犬饲喂正常剂量日粮和高剂量组大鼠鼠肉,对照组幼犬饲喂正常剂量日粮和大鼠鼠肉,喂至幼犬成熟,检测雄性幼犬食用饲料添加剂高剂量组大鼠鼠肉后对其生长、生殖发育产生影响。幼犬睾丸标志酶活性结果表明,试验组幼犬睾丸组织中酸性磷酸酶(ACP)和乳酸脱氢酶(LDH)的酶活性下降,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未发生变化;试验组的ACP和LDH活性下降,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团头鲂生长率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活性与水质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在检测的水体理化因子中,水温逐步升高有利于团头鲂生长和提高机体免疫力,而总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浓度是影响团头鲂免疫力的关键因子;第Ⅳ、Ⅴ阶段(6月30日至8月17日)为团头鲂最适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不同浓度的三丁基氯化锡(TBTC)处理斑马鱼一定时间后,对其体内磷酸酶、三磷酸腺苷酸酶(ATPase)活性及性腺类同醇激素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斑马鱼体内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均显著性升高,但头部和内脏匀浆液各浓度组AKP和ACP活性增高程度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Ca2+-ATPase和Na+/K+-ATPase活性均受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且TBTC浓度越高,受抑制程度越明显;性类固醇激素也有明显的差别,其中雌性性腺的睾酮含量增加明显,而雄性性腺的雌二醇含量明显下降.由此可知,TBTC可对生物体产生显著的生理影响和毒害作用,且对生物个体的毒害作用和影响是多方面的,低剂量长期暴露同样会产生显著的生理毒害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