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对虾室内交尾率低,限制了对虾大规模越冬生产。研究实践表明: 影响对虾室内交尾的主要因素如下: 1.生物节律。海虾和养殖虾的交尾活动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日节律,在自然海区对虾交尾从10月中旬开始,到11月上旬结束。交尾期大约两周左右。交尾高峰一般在10月下旬。对虾的蜕皮与交尾都集中在大潮汛期,阴历九月初的大潮汛中有82%的雌虾交尾,阴历九月  相似文献   

2.
崔克难  周泓 《水产科学》1989,8(3):14-15
关于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交尾的生物学问题,以往有过不少报导。高洪绪(1980)曾对中国对虾的交尾过程作过较细致的描述;纪成林(1980)从中国对虾生命周期中蜕皮性质划分的角度论述了生殖蜕皮的大致规律。此外,Possano(1960)证明温度是甲壳类蜕皮的主要因子。而对于温度与中国对虾交尾之间的关系问题,尚未见正式报导,为此,我们于1986年11月2日至12月1日,进行了中国对虾交尾的温度梯度实验,现将结果报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对虾交尾率,1993,1994年进行了塑料大棚延长对虾交尾期试验,通过大棚控制交尾水温,采取合理安排雌雄比,调节水质,投喂沙蚕,防治疾病等综合技术措施,2年共出棚交尾虾12352尾,未交尾虾5922尾,雄虾5252尾,平均交尾率67.59%,雌雄虾成活率分别为87.54%,63.00%,共获产值626100元,纯利442600元,平均每尾入棚雌虾净协效益21.23元,专家鉴定认为,本研究达国  相似文献   

4.
养殖对虾交尾条件的进一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定向交尾技术在中国对虾家系构建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中国对虾家系选育中所需的家系材料,本研究在2004年进行了中国对虾室外和室内定向交尾实验。室外定向交尾实验采用3个不同地理群体的中国对虾,设计了5个交配组合,1尾雄虾搭配4尾雌虾,自然温度下让亲虾交尾,获得了5%的平均交尾率;室内定向交尾实验通过控制水温和密度,促使中国对虾交尾,获得了16.9%的平均交尾率。其中,室内交尾的温度实验设计了12、14、16、18℃4个梯度,雌、雄性别比例均为4∶1,x2检验分析表明,4个温度梯度的交尾率存在差异,其中14℃平均交尾率最高,为31.3%,12℃平均交尾率最低,为6.3%。实验结果表明,室外定向交尾的影响因素较多,不容易控制,很难满足建立大量家系的需要;室内定向交尾在14~16℃的水温条件下,采用雌、雄性别比例为4∶1,可获得较好的交尾效果。本实验结果为大规模建立中国对虾全同胞和半同胞家系奠定了基础,为中国对虾进一步育种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环境条件对中国对虾交尾影响的试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在室内条件下中国对虾雄性生殖系统不同部位精子形态、激活反应及外界环境对对虾交尾影响等的试验观察。雄性生殖系统被分为3部分:精巢(T)、输精管和精荚(TA);输精管又分为前、中、后3段,其中的前(AVD)、中(MVD)、后(PVD)3部分以及精巢和精荚被分别匀浆取样镜检,观察精子形态。结果表明:中国对虾雄性精巢、输精管、精荚及雌虾纳精囊内精子的形态、对卵水的激活反应能力有所差异,是一逐渐成熟过程;雄虾具有多次交尾能力,不同环境条件对中国对虾的交尾影响明显;当雌虾比例较高时交尾率也高;不同对虾密度对交尾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我国北方地区的种虾越冬生产,由于受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制约,在室外养殖池很难获得足量的交尾虾。河北地区1986、1987连续两年对虾室外土池交尾率都很低,据统计,一般在3—5%,最好的也不过10%。因此,解决对虾交尾技术问题,已成为种虾越冬生产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8.
人工控制自然交尾条件下中国对虾父本的微卫星识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工控制自然交尾条件下,在保持中国对虾雌、雄5∶1的交配比率下,获得了两尾交尾并产生子代的雌虾,同时有4个疑似父本需要识别.利用3个微卫星引物及其组成的三重PCR技术对4个疑似父本进行了鉴别,准确的找到了相应的与雌虾交尾的雄虾.这为建立半同胞家系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长毛对虾是我国南方主要的养殖对象之一。随着对虾养殖业的迅猛发展,海区有限的亲虾资源难于保证各地育苗的需求。因而,出现亲虾竟购激烈,价格昂贵,时常产生滥捕亲虾,严重浪费亲虾资源及破坏海域生态平衡,阻碍了对虾养殖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鉴此,亲虾的充分利用已显得十分重要。自1988年笔者就此项工作进行探讨,利用在东山县育苗过程,于6月28日就已产过卵的25尾亲虾镊烫切除单侧眼柄,进行亲虾性腺恢复实验,当时由于措施、管理跟不上,结果12天内只有7尾亲虾性腺陆续恢复,难  相似文献   

10.
池养斑节对虾室内子代的培育林汝榕,何进金,韦信敏(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361005)关键词斑节对虾,子代,培育REARINGOFFILIALGENERATIONPRODUCEDBYPENAEUSMONODONFROMEARTHENPONDS...  相似文献   

11.
中国对虾往西北内陆咸水水域移植的生产性试养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王慧  田荣庆 《海洋渔业》1997,19(1):9-12
本文介绍了通过采用引进河水、压碱降盐等改良水质的技术措施,使中国对虾首次成功地移植到内陆咸水水域。经过1个月的试养,中国对虾平均体长增长3.82 cm,平均体重为1.82 g。  相似文献   

12.
随着对虾养殖业的发展,亲虾越冬已成为解决对虾育苗用种虾的重要途径。几年来,不少大、中院校、科研部门乃至生产单位,都在不同程度的进行亲虾越冬试验研究。目前,大部分技术指标已基本攻破,唯有亲虾交尾尚无较好的解决办法。据调查,河北省1985年亲虾室外交尾率40%左右,1986、1987连续两年室外交尾率仅为5%左右,加上室内交尾也不过30—40%,好的单位也不过50  相似文献   

13.
室内高密度培养中国对虾仔虾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多因子正交试验、单因子补充试验和生产性试验,观察了盐度、饵料等因子对中国对虾(Penaeus oricntatis)仔虾的生长及其成活率的影响,对室内高密度培养仔虾的几项关键性技术作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1)仔虾的适宜盐度下限为16%左右,最适盐度下限为22%左右,25‰培养效果最佳。(2)第1至第4天仔虾可投喂卤虫(Arteraia salina)幼体。第1天仔虾投饵量为125只/尾,此后日增90只/尾。第5至第20天仔虾可改投颤蚓(Tubifex sp.)、磨碎的蛤仔(Venerupis philippinarum)肉或成体卤虫。投饵量可按W(克/百尾)=0.2482e^0.2064t式计算。式中t为仔虾日龄。(3)培养水中保持0.5—1.0万细胞/毫升密度的扁藻(Platymonas spp.)有明显降低水中氨氮含量的作用。(4)培养水中保持0.5—1.0ppm土霉素,不仅可预防疾病,且有促进仔虾生长的作用。(5)13口池共23立方米水体,共育成平均体长为0.95厘米的仔虾141万尾,每立方米水体出苗量达6.1万尾,总成活率达83.3%。  相似文献   

14.
林军  李培军 《水产科学》1997,16(3):11-14
为提高海洋岛渔场中国对虾的回捕率,我们在黄海北部石城岛海域进行了放流中国对虾仔虾(体长10mm)的试验。测定了运输途中死亡率和突然死亡率,并进行了3次海上跟踪调查,估测放流后的相对资源量。本文报导了这次试验结果,并探讨了当前提高放流对虾回捕率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5.
<正> 近年来,我市的对虾养殖一直受到虾病的困扰,而且一年比一年严重,特别是1993年,对虾养殖业遭受毁灭性的虾病打击,当时尽管用尽了各种防治虾病的药物,但仍无效,造成了90%以上的虾池绝产绝收。鉴于目前还没有能够防治虾病或阻止虾病继续蔓延和发展的办法,1994年我们尝试了一种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对虾产业现状及相关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对虾产业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地位,但近年来中国对虾出口形势面临从未有过的巨大挑战,因此,了解我国对虾产品、产业的现状,加大我国对虾产品与产业的研究,对我国对虾产业增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作者在江苏利用一年中中国对虾的两个快速生长期,进行的中国对虾双季养殖试验,试验表明这种养殖方式可充分利用虾池、人力和物力,如速资金周转,是一项低成本、高效益的养虾新路。  相似文献   

18.
据记载,长江口海区儿无中国对虾,偶尔出现也仪仅是零星数尾。但自1985年以来,从秋冬10月份开始到翌年5—6月间,衍拖网渔获物中兼捕有中国对虾,较集中在3—4月份。产量可达数吨。虾体大小在每市斤4—6尾间。适时,上海奉贤县对虾育苗场故於1988年,1989年向渔民收购活虾经暂,养后性腺达正常成熟,並育苗效果良好。1988年投入产卵亲虾1564尾,占收购数的81%,获虾苗9454万尾,每方水体出苗25.4万尾,每尾亲虾育苗6万尾。1989年投入产卵亲虾923万  相似文献   

19.
20.
于春霞 《水产学报》2002,26(4):307-312
用市售冰冻斑节对虾中头胸甲有白斑的病虾做感染源,对中国对虾仔虾进行人工感染,通过电子显微技术,对中国对虾仔虾的肝胰腺细胞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冰冻斑节对虾体内的杆状病毒能够使中国对虾致病,其发病程度与对虾养殖密度有关。从病毒基质发生到形成完整的病毒粒子及侵染大致分4个阶段;病毒基质发生期,病毒囊膜形成期,病毒粒子装配期,病毒粒子再度侵染期。同时观察中还发现了一些可能与病毒形成有关的特殊物质,如绒团物和冰晶状物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