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庄浪县麦田雀麦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定点观察的方法研究了庄浪县麦田雀麦的主要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麦田雀麦具有出苗和成熟不整齐、繁殖力强等特点,本田感染是其主要传播途径,重茬连作的麦田受害严重,不同传染来源的雀麦在田间的分布型有所不同,认为轮作倒茬是根治麦田雀麦危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3.
红花酢浆草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田间定点观察,取样调查和室内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红花酢浆草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红花酢浆草主要以地下鳞茎进行无性繁殖,其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再生性能强,繁殖率高,侵占性强,抗逆性特强,是一种典型的旱地恶性杂草。 相似文献
4.
5.
鸭跖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探讨了鸭跖草的休眠特性和田间发生规律以及不同土壤含水量下植株地上部和分枝的再次生根能力,为科学,有效地防治鸭跖草提供生物学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鸭跖草在黑龙江省东部于5月中旬出苗,5月下旬至6月上旬达到出苗高峰,6月中旬后停止出苗,出土时间持续25d左右,累积发生密度为25株/m^2,鸭跖草在6月10日前的出苗数占全年出苗总数的95.2%,(2)采集后20d的种子直接进行发芽试验,无一萌发,通过低温层积,赤霉酸,室内保存科冬等方法处理可能部分打破休眠,低温层积10d后进行试验,种子萌发率和发芽指数最高;(3)鸭跖草植株具有很强的再次生根能力,只要有节就可以生根成活,土壤含水量对植株再次生根成活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上海地区杂草稻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温度、土壤含水量、水层和土层深度等环境因子对杂草稻发生消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杂草稻对不良环境因子的抗逆性和萌发势强于杂交稻申优693和常规稻秀水128.杂草稻萌发起点温度为8.86℃,萌发所需的有效积温为58.60℃,低于秀水128和申优693;杂草稻最适发芽温度为30~35℃,高于45℃或低于10℃均不能发芽;20~40℃杂草稻的萌发势强于秀水128和申优693.土壤含水量≥10%时杂草稻均可萌发,萌发最适土壤含水量为35%~40%,杂革稻萌发对干旱和水涝具有更强的忍耐性,水层深度对杂草稻萌发和生长影响较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杂草稻的出苗率随之降低,土层深度大于12 cm时杂草稻出苗率为0,杂草稻受土层的影响小于秀水128和申优693. 相似文献
7.
杂草防除的现状与杂草生物学特性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杂草防除的难易程度,也成为了决定产量的主导因素,通过分析杂草的10种生物学特性,有利于今后在农业生产中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田间杂草防除。 相似文献
8.
松墨天牛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为松树的主要蛀干害虫,同时也是松材线虫病的传播媒介.该虫在安徽省1a发生1代,以3、4龄幼虫在树干皮下或木质部内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开始取食,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上、中旬成虫开始羽化出孔,盛期为6月中、下旬;出孔成虫靠爬行与飞翔扩散,大都到树冠上部取食当年生至2年生枝条嫩梢、树皮进行补充营养,同时传播线虫.其后13-21d进行交配与产卵,产卵其6月中旬-9月上旬.幼虫取食到11月下旬开始越冬. 相似文献
10.
11.
系统地叙述了珍稀濒危植物珲春敬信野玫瑰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生境,探讨其开花、结果、枝条更新的规律以及濒危机理,为进一步研究野玫瑰在当地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深入研究野玫瑰的资源保护、开发及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麦冬炭疽病菌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研究结果表明:麦冬炭疽病病原为黑线炭疽菌。该菌的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致死温度为60℃;在相对湿度100%条件下萌发率最高;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pH值为5.3-8.0;营养液以马铃薯蔗糖液和查彼培养液为好;单糖、双糖和多糖作为碳源都能很好地被病菌利用,以甘露糖为碳源的培养基生长最好;黑光灯照射对分生孢子萌发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玉米小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不同培养温度、不同培养pH值条件及不同营养条件对玉米小斑病病菌菌丝生长量及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以PDA+VB1培养基培养的菌丝其生长速率及产孢量最大;②菌丝在30 ℃下生长速度快,生长量大,病菌孢子在25 ℃下萌发速度最快;③病菌菌丝在pH值为8时,生长速度最快,生长量也最大. 相似文献
15.
番茄灰霉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试验表明,番茄灰霉病菌菌丝在5~30℃均可生长,孢子在8~32℃均可萌发,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20~24℃,孢子萌发要求较高的湿度,相对湿度小于80%,不能萌发,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喜爱偏酸的环境,最适pH值分别为pH5和pH6.24。抑菌测定表明,灰克、福美双、速克灵、扑海因和多菌灵对灰霉病菌的抑菌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尹建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2,(1)
作者对菜粉蝶蛹期主要寄生蜂——黄金小蜂若干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提出尚未解决的问题。该蜂在信阳一年发生13代(室内),以幼虫在菜粉蝶蛹内越冬。一头寄主中最多可出蜂173头,最高平均雌蜂率为91.1%。常见1—2个羽化孔位于寄主翅芽处。每头成蜂均可多次与不同异性交尾。每雌可在两个以上寄主上多次产卵。雌蜂寿命长于雄蜂。有趋光性。飞行力弱。对该蜂世代重叠、孤雌生殖及自然环境中的年生活史尚需进一步探计。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野生大豆的生物学特性,并探讨了野生大豆在饲料及药用作物上的应用价值。阐述了利用野生大豆所取得的成果,并对野生大豆资源的进一步利用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新疆黄斑星天牛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黄斑星天牛Anoplophora nobilis Ganglbauerdou和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是2002年前后从外省传入新疆林业上的一种毁灭性蛀干害虫,摸清它们在新疆的发生发展规律,抓住其生活习性中的薄弱环节,为开展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06~2009年通过林间调查和室内试验对该天牛生物学特性进行较为系统的观察研究.[结果]黄斑星天牛和光肩星天牛的生活习性极其相似,在外部形态上除了卵和蛹外,其幼虫和成虫有些差异,据国内有关专家用分子遗传标记(RAPD)等技术分析鉴定后认为它们是同一个种类[1]统称为黄斑星天牛.据调查在新疆光肩星天牛多于黄斑星天牛.它们在新疆都是1年发生1代,大多以卵和幼虫越冬,在焉耆县翌年5月上旬化蛹,成虫于6月初出现,成虫羽化盛期在7月初~7月底.雄成虫寿命为8~65 d(平均32 d),雌成虫寿命为6~67 d(平均34 d).由于新疆南北的气候差异,南北疆成虫发生期也有差异,伊宁市比焉耆县提前半个月左右.它们在新疆主要危害杨、柳、榆、槭等15种树木,危害树木的主干和直径粗3 cm以上的枝干.[结论]基本掌握了黄斑星天牛的生物学特性,为防治该天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从芝麻叶斑病病叶及种子上分离得到一真菌,经鉴定为芝麻链格孢〔Alternaria sesami(Kawamura)Mohanty & Behera〕。通过接种试验,确认该菌为致病菌,并对其进行了生物学特性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菌丝生长对 pH 的适应范围较广;在相对湿度近100%时,孢子萌发快,萌发率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