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蚕微粒子病是蚕种业生产中最常见,也是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疾病,近年来对广西的原种生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试验通过调查不同年份不同时间段家蚕原种微粒子病的发生情况,探讨影响广西家蚕原种微粒子病发生的因素及规律,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调查结果表明杂交原种微粒子病发生和流行有季节规律性,每年初春的首批次和秋季末尾批次原种微粒子病蛾率较其它批次都高;由于一年内多批次养蚕,杂交原种微粒子病蛾率都有上升的趋势,需结合气候特点,在不同时期有重点地做好微粒子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南充蚕种场围绕家蚕微粒子病防控基础理论知识、技术操作规程、组织保障体系、绩效激励机制,建立了系统的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技术体系,对比了四川省南充蚕种场2006—2015年场内、原蚕区、桑园的环境抽样、预知检查及母蛾检验情况,结果显示:通过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技术体系的实施运行,原原种的母蛾微粒子病不合格率从2009年历史最高点的0.26%,下降到2011年的0.01%,2013—2015年不合格率均控制在0.01%以下;原种的母蛾微粒子病不合格率从2010年历史最高点的39.30%,下降到2011年的2.76%,2012—2015年的不合格率稳定在0.05%~0.08%水平;一代杂交种的母蛾微粒子病不合格率从2009年历史最高点的54.01%,下降到2013年的2.79%,2014—2015年不合格率均为0,有效地控制了家蚕微粒子病。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家蚕微粒子病流行规律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广东省蚕种繁殖试验所近 4 0年来家蚕原种微粒子病流行波动的规律性及广东省近1 0多年来杂交种微粒子病的流行情况。研究发现广东家蚕微粒子病在 80年代后的 1 0多年间 ,微粒子病发生出现较大的反复 ,平均发病率明显高于 80年代以前的水平。 80年代后的微粒子病发生流行有一定的季节周期性。广东省杂交种微粒子病发生、流行的频率与原种基本接近 ,但原种微粒子病流行和杂交种微粒子病流行趋势正好相反。影响微粒子病流行波动的因素有气候、地理方面的 ,也有经济和人为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用关键年法分析家蚕原种微粒子病发病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广东省蚕种繁殖试验所 195 7~ 1997年原种微粒子病的发病率和相应年份的年均气温 ,利用统计假设检验法初步分析了原种微粒子病发生的关键年 (峰谷年 )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气温的关系。结果发现年平均气温对原种微粒子病发生有显著的影响 ;峰年前年的年平均气温明显高于历史平均水平 ;而低谷年前年的年平均气温明显低于历史平均水平。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微粒子病发病率偏高 ,平均气温亦显著偏高 ,可见气温是造成 10多年来原种微粒子病流行的原因之一。关键年法分析微粒子病发生的结果与生产实际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5.
家蚕原种母蛾微粒子病集团检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以来,我省家蚕普通种母蛾微粒子病集团检验法推广应用收到较好效果,使病卵的淘汰率逐年降低,对提高种质量,预防母蛾胚种传染起到重要作用。1989年,农业部召开了一系列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会议,交流总结了经验。对家蚕原种母蛾微粒子病集团检验的问题,日益受到注意。广东省丝绸公司蚕桑生产部为提高原种母蛾检验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下达原种母蛾微粒子病检验方法的试验任务,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以3800张原种检  相似文献   

6.
一、微粒子病昆虫微粒子病种类不少,近年来研究颇为活跃。研究内容大致可分两大类:一类是利用微粒子病作为生物防治的一种手段,如加拿大等国,试验应用微粒子病来防除粮食仓库的害虫,另一类是研究微粒子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现将后一部分分述如下:据日本1978年〈蚕丝年鉴〉报导,桑蚕微粒子病母蛾检查结果说明,原原种和原种  相似文献   

7.
桑蚕微粒子病是严重威胁蚕种繁育的毁灭性病害.做好微粒子病的预知检查,能预知微粒子病原菌的存在与分布情况,预测微粒子病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回避蚕种生产的风险,保证蚕种质量.在这几年的三级原种繁育中,我们原种场都把预知检查工作作为防治微粒子病的重要措施来抓,取得了很好的防"微"效果.下面结合笔者从事多年三级原种繁育工作的经验,就如何做好三级原种预知检查工作,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正3广东家蚕微粒子病综合防治配套技术3.1实施蚕种母蛾集中集团磨蛾镜检,杜绝胚种传染执行"广东省家蚕微粒子病集团磨蛾检验细则",对全省原种和普通种实施集中检验。蚕种检疫方法分别采取1986年和1992年通过技术鉴定的"广东省家蚕普通种母蛾微粒子病集团检验法"和"广东省家蚕原种母蛾微粒子病集团检验法"。两种检疫法的病蛾检出概率均达0.99,高于原检疫法,原种可确保无毒,普通种采用分户制种,  相似文献   

9.
自1989年起,铜梁县蚕种场开始发生微粒子病,至1992年微粒子病烧种率达到高峰,经济损失非常严重,1993年经过采取各种措施,微粒子病逐年下降,微病超毒烧种率在1997年已控制到0.65%.从多年的扑微工作中,我们认为截断胚种传染是防治微粒子病的重要一环,原种带毒如果不截断,其他防微工作做得再彻底,也是前功尽弃.为此,我们改进了补正检查方法,提高了原种微粒子病检出率.1.改进取样方法  相似文献   

10.
桑叶全程消毒是蚕种繁育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重要措施。在原种繁育中比较桑叶全程漂白精消毒与桑叶不消毒的微粒子病"毒率"发生情况,调查桑叶消毒效果。结果表明:在桑蚕原种繁育生产中桑叶全程漂白精消毒能很好的控制家蚕微粒子病毒发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蚕种场防治柞蚕微粒子病的技术小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东 《北方蚕业》2008,29(2):59-59
柞蚕微粒子病,俗称锈病,是蚕业生产中危害严重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微粒子病主要通过蚕种传染,如果蚕种微粒子病率高,特别是母种原种感染微粒子病较重的,繁育出的普通种微粒子病率也高,大蚕大量发病,常常造成丝茧减产。母种每年都有微粒子检出率超过1%的蚕种场,原种一般检出率也在1%~3%,丝茧生产中一般年份发病率为30%~70%,最高年份达90%,减产20%~30%,给柞蚕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我所接受国家“八五”攻关项目(85—606—05—03—03),自1992年起开展对家蚕微粒子病综合防治研究,目标在1994年前将原种微粒子病批毒率控制在0.2%以下。通过研究总结适用于原种生产的防微综合措施。几年来我们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彻底清洁消毒、加强预知检查、严格母蛾镜检,使原种微粒子病逐年下降。1993年、1994年和1995年春繁三年,原种微粒子病批毒率均在0.2%以下,达到了“八五”攻关要求的指标。同时围绕攻关内容,与有关单位合作,开展收集桑园野外昆虫检查微孢子虫的研究和进行新蚕药的应用试验,也取得很好成绩。  相似文献   

13.
在桑蚕原种生产中,通过搞好桑园害虫防治,减少桑园害虫微粒子病交叉感染,对预防桑蚕微粒子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在桑蚕种母蛾微粒子病检疫中,显微镜观察样本时,视野里所能看到的微粒子孢子的数目很少、孢子密度极低。据研究认为,当样本中的微粒子孢子数目在3~10^3 N.bmL-1以下时,镜检到孢子的概率接近于0。因此桑蚕种母蛾微粒子病检验存在着因样本所带微粒子孢子数量极少而镜检不到的事实。为了防止漏检,提高检出率,我们创新无毒样本复检技术,该技术从2008年开始应用于三级原种的母蛾微粒子病检疫,效果显著。2012年的复检结果统计,原原种复检检出率是0.10%,原种复检检出率是0.23%。  相似文献   

15.
一、集团检验方法的应用情况家蚕原种母蛾微粒子病集团检验方法于一九九二年六月通过了技术鉴定。广州质检站在省公司蚕桑生产部和有关专家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家蚕原种母蛾微粒子病集团检验细则》,于一九九二年四月下旬开始,应用这一先进的检验方法。今年,我省所有原种场(所)繁制的家蚕原种和原原种母蛾全部集中在广州质检站,采用集团磨蛾检验。至九月底止,检验了广东省蚕种所、化州蚕种场、华农大蚕桑系、省蚕研所等单位繁制的原种172批,共67338张(见附表)。通过实践,我们认为这种检验方法对微粒子病  相似文献   

16.
《四川蚕业》2015,(4):41-42
本文针对四川省通江县柞蚕种场微粒子病发生现状,阐述了微粒子病的发生原因,介绍了防控微粒子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一、前盲家蚕母蛾镜检是防止微粒子病,杜绝胚种传染的关键措施。目前对家蚕原种母蛾微粒子病检验方法是采用:七个蛾腹合磨(留下蛾头复查用)蛾液离心沉淀,点三样本镜检,发现病毒复检蛾头,按实际检出毒蛾数计算病毒率。这种方法,检出毒蛾数目清楚,计算病毒率准确,但花工费时,检种效率低,为了进一步改进家蚕原种母蛾微粒子病检验方法,一九九○年省丝绸公司下达任务由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省丝绸公司蚕桑生产部和蚕种繁殖试验所对家蚕原种母蛾微粒子病集团检验方法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苏稽蚕种场坚持以"全部种群治理"为家蚕微粒子病防控策略,强化彻底消毒与淘汰思想,完善家蚕微粒子病防控的配套技术,建立组织保障体系,加强监督检查,实行绩效激励机制,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技术体系,经蚕种生产检验,收到良好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9.
蒋熙  李培胜  王燕  丁文娟 《四川蚕业》2019,(1):38-38,47
<正>凉山州蚕种场是一个三级繁育四级制种的蚕种生产单位,生产的原种除供本场的原蚕生产区使用外还要销售一部份。因此原种的品质质量不仅影响本场的一代杂交种生产,而且影响我场的市场信誉度。要保证原种的品质质量,首当其中的就是控制微粒子病。上世纪90年代初,我场就因微粒子病侵害造成原种毒率严重超标,以至一代杂交种生产无法正常运行。1993年开始在  相似文献   

20.
家蚕原原种、母种繁育的防微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讲述了家蚕原原种、母种繁育过程中,如何防止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和传染,做好原原种、母种的防微工作,生产出优质合格的母种和原原种的各项主要防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