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省在退耕还林工作中注重“六个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六个结合”是:退耕还林与封山禁牧、舍饲养畜相结合;退耕还林与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与依靠科技进步相结合;行政推动与利益调  相似文献   

2.
《陕西林业》2000,(3):12-12
商洛地委根据区情,提出用五年左右时间,把188万亩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草),在具体实施中提出必须坚持的六项原则,搞好六个结合。  相似文献   

3.
营山县退耕还林与旅游开发相结合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营山县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出发,根据本县旅游资源、坡耕地现状,分析了退耕还林与旅游开发相结合的必要性,提出了二者相结合的项对策,并就旅游开发区内的退耕还林建设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了准确掌握新一轮退耕还林的工程效益,针对2014-2019年9 033.3 hm225°以上的坡耕地退耕还林区域,根据县、省、国家各级检查核查验收的结果,结合100户退耕户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退耕还林工程效益合格率87.4%以上,增加了国土绿化面积和植被盖度,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创新了4种经营管理模式。在问卷调查中,影响退耕农户居住环境和生活水平变化占100%和87%,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优化市场资源的配置,易地搬迁后闲置土地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的产业相衔接,实现了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深入文山、红河、昆明、昭通等石漠化严重地区进行现地调查,对云南省石漠化坡耕地的面积、分布及石漠化程度、危害性、治理难度等进行分析,提出防护林混交林相结合、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林粮结合、林药结合、治坡治窝、林草结合、林产业发展7个石漠化坡耕地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冯金凤 《云南林业》2003,24(3):13-13
鹤庆县2000年被列为全国和云南省退耕还林试点县,同时又是国家林业局的科技试验示范点。鹤庆县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实行“五结合、四把关、五到位”的工作策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退耕还林“五结合”一是退耕还林与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相结合。根据工程区的自然条件,为加快经济发展,使农户退耕后收入不减,鹤庆县把退耕还林与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经济林木。在坝区,重点发展蚕桑养殖业,新建丰产桑园950.6公顷,每公顷桑园养蚕收入达9000元以上,每年产值达855.54万元。在冷凉半山区,重点发展青梅;在干热河谷区,种植市场前…  相似文献   

7.
对鄂西地区退耕还林三种不同植被配置模式和坡耕地农作系统模式的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和比较。结果表明,以生态型经济林植被配置模式综合效益最高,其次分别是生物篱模式和水土保持林模式,坡耕地农作系统模式效益最差。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巴中地区在退耕还林试点工程中,结合本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探索出了几个效益兼顾新模式。 (一)“林——草——畜”模式。上层种树,下层种草,林草结合,以草饲料圈养南江黄羊,使之既保持水土,又栽种摇钱树,并促进黄羊产业的发展,做到农民收入长短结合,退耕不减收,甚至增收。据统计,全市在退耕还林中“林——草——畜”模式面积达5万多亩,圈养黄羊12万只,年均可新增产值1540万元。  相似文献   

9.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是防止山地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安全,重塑秀美山川的伟大战略决策。真正做好退耕还林,必须重新认识退耕还林的重大意义。退耕还林是从源头上保护生态环境,保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一、重新认识退耕还林全国现有坡耕地据估计1亿公顷,现有坡耕地大多没有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是山区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退耕还林是从根本上防止了山区的水土流失。山区的水土流失防止了,解决了江河的泥沙淤塞,有效地防治了洪涝灾害。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实际上是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根据立地分类和立地类型,因地制宜地安排农业…  相似文献   

10.
该文针对坡耕地缺水的特点,从有利于林木生长和充分利用土地增加收入角度,从杨树栽植的土壤改良、品种选择、苗木选择与栽植、合理的林间间作、施肥灌溉、幼林修剪等方面进行分析,为退耕还林工程的坡耕地营造杨树林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1.
时下,退耕还林工作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然而,笔者发现,一些地区和少数领导由于对该项工作缺乏深刻理解,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极“左”倾向,致使大片的良田被退且毁,这种状况必须要加以改变。 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弄清退耕还林的真正含义。退耕还林有严格的政策界定,它指的是25°以上常年耕种的坡耕地或25°以下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  相似文献   

12.
郴州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郴州市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和难点,应很好地坚持和运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以生态效益为主的原则;坚持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相结合,以长期效益为主的原则;坚持稳定农村经营方式与机制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退耕还林与科技进步相结合的原则;坚持退耕还林与扩大对外开放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长江上游和黄河上中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我国西部启动实施的一项宏伟工程。对此,我们应深刻认识其战略意义,采取科学的对策和措施,使这项工作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现就当前的退耕还林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退耕还林应和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相结合 退耕还林是把25度以上的坡耕地逐步退下来,因地制宜地发展生态林和经济林,使退耕还林农户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获得经济效益。这就必须根据市场经济的原则,作好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文章。首先要搞好市场信息调查,…  相似文献   

14.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了“十二五”期间退耕还林工作的新任务,要求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成果,在重点生态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区位继续实施退耕还林,重点治理25度以上的坡耕地。这是我们做好“十二五”期间退耕还林工作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造林地区气候、土壤、植被等自然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退耕还林治理技术思路.针对退耕还林超坡耕地、一般坡耕地及沙化土地,选择不同的整地方式、适地适树选择造林苗木、采取多种造林方式,造林效果好,模式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略阳县近年来坚持要“被子”又要“票子”的原则,认真落实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切实加强工程管理,提高工程质量,确保了林业生志、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略阳县认真落实管护责  相似文献   

17.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农民增收、生态增效、利国利民的德政工程,其实施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和长远意义.2002年国家开始全面展开规模宏大的退耕还工程,黄陂区自2002~2011年连续10年共实施退耕还林工程1.38万hm2,其中坡耕地还林0.49万hm2,现已进入成果巩固和效益发挥阶段,为了全面深入了解和掌握黄陂区退耕还林坡耕地造林的后期效益情况,通过实地踏堪、抽样调查和查阅相关部门资料、走访农户等方法,围绕林地的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综合评估,为加强和改进有关退耕还林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退耕还林还草与发展西部经济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粮食供需状态的角度阐述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来源。依据农民对坡耕地生存的依赖性以及劣等地的经济特性 ,论证了政策实施的困难 ,从而提出尽快推行停耕封山补粮政策。根据经济全球化规律 ,论述了西部经济发展的劣势 ,提出了运用“税收”杠杆使西部经济发展 ,吸纳退耕后的剩余劳动力 ,彻底避免复耕。  相似文献   

19.
唐县地处河北省中西部太行山东麓,是环京、津、保定的生态建设要地。多年来,过度开荒造成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日益严重。全县耕地44.4万亩,其中坡耕地及沙化耕地占75%。2002年,退耕还林工程在唐县开始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退耕还林工程伊始,该县提出“举生态大旗,走产业之路”,成立了退耕还林工程领导小组,制定出了实施方案,坚持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与农田基本建设相结合;与农村能源建设相结合;与封山禁牧相结合;与后续产业发展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12种退耕还林模式。并立足社会办林业,充分尊重农民的退耕主体地位,实行退耕还林工程全方位公开。一是政策公开。通过举办县级退耕还林政策培训班、乡村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宣传标语等形式,反复宣传退耕还林政策,做到了家喻户晓。二是任务指标公开。退耕年度任务对社会公开,召开招标会进行招标,优化分解退耕任务。三是苗木采购公开。采取“谁退耕、谁购苗”的方法,市场化运作苗木采购。林业部门只负责统一标准、提供信息、组织管理工作。造林季节召开苗木洽谈会,让育苗户卖上放心价,退耕户买上放心苗。四是验收结果公开。退耕还林工程经过县、乡、村三级严格的检查验收后,检查结果及兑...  相似文献   

20.
庆阳市位于甘肃东部,习称“陇东”。全市总土地面积4067.9万亩,其中可耕地面积1031.7万亩,15度以上坡耕地面积463.4万亩,宜林荒山荒地641.8万亩,实施退耕还林尤为重要从1999年起,庆阳市开展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通过7年的努力,全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378.76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166.36万亩,荒山造林204.万亩,封山育林8万亩。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一、建设成效1.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市新增造林地面积378.7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5%,较“九五”提高了5.3个百分点。完成陡坡地、沙化地退耕还林166.36万亩,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