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低芥酸油菜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997~1998年度10个低芥油菜区试品种的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通径分析。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单株产量、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呈显著的正相关(0.7427*、0.6795*),产量与千粒重呈近显著的负相关(-0.5957),产量与株高、一次分枝高度、一次有效分枝数和全株角数也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通径分析得出,主花序有效角果数的通径系数为0.5579*,单株产量的通径系数为0.5476*,全株角数的通径系数为-0.5330*,千粒重的通径系数为-0.4963*。四者对产量的直接影响力是,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单株产量>全株角数>千粒重。得出,低芥油菜高产新品种选育应从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和单株产量入手,稳定全株角数和千粒重,兼顾株高、一次分枝高度、一次有效分枝数、生育期和抗病性等性状,这样可提高选育效果。  相似文献   

2.
不同栽培密度对杂交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以杂交油菜宁杂1号和宁杂3号为材料,研究一般肥力水平下,不同栽培密度对杂交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密度间产量有极显著差异。通径分析表明,密度、单株角果数、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效应较大,密度与千粒重呈正相关,密度与单株角果数、角粒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大籽粒高产优质油菜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649份甘蓝型杂交油菜组合和813份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系为材料,调查试验材料的植株农艺性状表现,分析千粒重与植株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的角果长度随千粒重增加呈极显著增加趋势,但一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均极显著减少;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系的千粒重与单株产量、收获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但杂交油菜组合的千粒重与单株产量、收获系数的相关性极小;与千粒重5g的相比,千粒重≥5g的甘蓝型油菜株高、有效分枝位、一次分枝数、单株角果数及角粒数等性状呈明显减小趋势,而角果长度增大。千粒重与含油率、油酸呈极显著正相关,但与硫苷、亚油酸、亚麻酸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甘蓝型油菜育种需协调改良千粒重、角果数和角粒数等多个产量构成因子,才能有效提高油菜品种的单产水平;千粒重的提高对油脂和油酸含量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高密度种植专用油菜重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目的】分析适宜高密度种植的油菜与适宜常规密度种植的油菜间重要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的差异,为机械化高密度种植油菜的选育方向提供借鉴。【方法】对2008—2009年中国冬油菜区试中22个机械化高密度种植组合(品系)和72个常规密度种植的组合(品系)9个重要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间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高密度专用油菜组合的每角粒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结角密度与小区产量都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对小区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顺序为:结角密度(0.881)>分枝部位高度(-0.614)>株高(0.586)>每角粒数(0.360)>分枝数(-0.144)>主花序有效角果数(-0.143)>单株有效角果数(0.111)>主花序有效长(0.095)>千粒重(-0.055)。常规密度种植的油菜分枝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以及分枝部位高度与产量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对产量的直接效应顺序则为单株有效角果数(0.412)>株高(0.297)>主花序有效角果数(0.260)>每角粒数(0.249)>主花序有效长(-0.224)>千粒重(0.156)>分枝部位高度(-0.104)>分枝数(0.095)>结角密度(-0.003)。【结论】相比于常规密度种植的油菜,高密度种植油菜的选育应重点加强对结角密度和主花序有效角果数的选择,努力提高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每角粒数并适当减少无效分枝数。  相似文献   

5.
优化株型、提高产量是当前油菜产业发展的关键。以130份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为研究材料,对10个株型性状和5个产量性状进行田间考查,通过表型相关分析、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研究油菜株型性状与产量及产量性状之间的关系,明确甘蓝型油菜单株产量形成的主要决定因子。结果表明:130份材料主要株型和产量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 15个性状变异大小依次为二次分枝数单株产量全株角果数一次有效分枝高度顶端分枝角主花序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基部分枝角一次分枝数中部分枝角=主花序长度千粒质量角果长角果宽株高。相关分析表明:15个性状间多数存在显著相关,产量性状中全株角果数与单株产量相关性最大(0.834)。株型性状中株高(0.326)、一次分枝数(0.333)、二次分枝数(0.382)和角果宽(0.208)与单株产量关系比较密切。通径分析表明:对油菜单株产量正向直接效应最大的产量性状是全株角果数(0.786),对油菜单株产量的正向直接效应最大的株型性状是株高(0.021)和顶端分枝角(0.021)。株高、一次分枝数、二次分枝数、顶端分枝角和基部分枝角通过全株角果数对单株产量的间接效应较大。主成分分析共获得了6个主成分,分别为分枝角度因子、全株角果数因子、株高因子、主花序因子、角果宽因子、角果长因子。主成分综合评价将130份材料划分为4类,其中综合性状优良的有12份材料,对育种家改良油菜株型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优质油菜选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能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选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分析表明,除主轴长度,千粒重外,株高,根颈粗,茎粗,一次有效分枝数,二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和每角数和每粒数7个性状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有效分枝点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有效角果数对产量直接贡献最大,其次是每角粒数和千粒重。单株有效角果数在7个性状中对单株产量的间接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7.
通过甘兰型油菜新品系(种)的主要经济性状对单株产量影响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五个性状对单株产量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大小依次为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株高,有效分枝数。进而进行通径分析,分析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结果表明,每角果粒数,有效角果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其次为千粒重,有效分枝数直接作用小,株高为直接弱负效应。千粒重,有效分枝数,株高对单株产量的间接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将68个杂交水稻的株高、单株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产量共7项性状指标分别作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株高、单株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与单株产量之间的相关均达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的结果表明:单株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均达极显著水平。提出杂交水稻高产育种应保持高的单株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将千粒重控制在合适水平上。  相似文献   

9.
对2002—2016年国家冬、春油菜参试的2 075个新品种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国家区域试验油菜新品种以杂交品种为主,占90.84%。冬油菜区主要性状变异系数为单株产量(0.29)单株有效角果数(0.26)产量(0.15)每角果粒数(0.11)千粒重(0.10)种子含油量(0.06);春油菜区主要性状变异系数为单株产量(0.25)单株有效角果数(0.20)产量(0.12)千粒重(0.08)每角果粒数(0.06)种子含油量(0.05)。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且春油菜区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区。单株产量与单株有效角果数整体呈下降趋势,且长江上游、下游区的这2个指标均高于其他各区。长江上游、中游、下游区及黄淮区和春油菜区5个产区每角果粒数和千粒重与油菜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春油菜区单株有效角果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在黄淮区、长江上游、长江中游、长江下游区二者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长江上游区、黄淮区和春油菜区单株产量与油菜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各区单株有效角果数与单株产量、产量与种子含油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提高油菜新品种的每角果粒数和千粒重将是中国油菜遗传改良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试验以F23家系为材料,对重要农艺性状及品质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关分析中单株产量与一次有效分枝数、一次有效角果数、全株有效角果数、角果长度、角果粒数、千粒重都呈显著和极显著的正相关;单株产量与蛋白质含量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硫苷含量、芥酸含量、含油量都不显著的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一次有效角果数、二次有效角果数、全株有效角果数、角果长度、每角粒数、千粒重与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值较大,说明这6种性状是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其它性状对单株产量有一定的间接作用.蛋白质含量对单株产量的贡献较大,硫苷含量对单株产量的贡献为较小的正效应;芥酸含量和含油量与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负值,说明它对单株产量的贡献为负效应.含油量通过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对单株产量有较大的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绿豆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相关分析系统分析了与绿豆产量有关的12个农艺性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分枝数, 单株荚数、单株产量、抗倒性和抗病性与产量呈正相关, 其中单株荚数、单株产量和抗病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而株高、主茎节数、荚长、荚宽、百粒重和生育期呈负相关, 其中荚长和生育期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12个性状对绿豆产量的直接作用依次为单株荚数>抗病性>荚宽>抗倒性>荚长>株高>分枝数>单荚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生育期>主茎节数。在高产绿豆新品种的选育中, 首先应注重对单株荚数、抗性和生育期的选育, 然后再综合考虑其他性状。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的可能途径,对水稻产量与其生物产量、收获指数和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和通径系数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与有效穗数、穗实粒数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株高与穗长、穗粒数、生物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0.36、0.40;株高是构成生物产量的基础,该试验中株高与产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生物产量与产量呈正相关,说明生物产量的积累是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在通径分析中,直接通径系数的变化规律为穗实粒数>千粒重>有效穗>穗粒数>生物产量>结实率>株高>收获指数,认为:在通常保证一定有效穗、提高穗实粒数和穗总粒数、主攻大穗并适当兼顾粒重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植株高度以增加生物产量,可达到提高水稻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为芸豆的高产栽培提供科学参考。采用DPS软件对单株生物产量、株高、单株有效荚数、荚果长、百粒重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其对芸豆产量的影响。株高对芸豆产量的影响呈负相关,单株有效荚数、荚果长、百粒重对芸豆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单株生物产量对芸豆产量的影响最弱。单株有效荚果数、荚果长、百粒重与芸豆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9 90、.527 5、0.865 5。百粒重、荚果长与单株有效荚数,株高与单株生物产量的互作效应对芸豆产量有明显影响。5个效应因子对芸豆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百粒重>单株有效荚果数>荚果长>单株生物产量>株高。芸豆的产量与单株生物产量、株高、单株有效荚数、荚果长、百粒重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何顺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18):130-131
[目的]找出最佳直播播量及大田留苗密度处理,为实现大面积机收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直播油菜设置4种播量及留苗密度处理,调查各处理产量构成、实产、抗逆性(如菌核病、抗倒性)、开花结荚历期。[结果]随着播量的增加,油菜个体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有效降低了油菜株高,提高了油菜第1分枝节位,利于油菜分枝向上集中、油菜株型的塑造和机械化收割,但播量增加,限制了油菜个体的发育,使油菜分枝数减少,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变少,千粒重下降,不利于油菜产量增加。[结论]在安徽沿江地区,油菜直播量为3 750 g/hm~2、大田留苗密度约37.5万/hm~2的处理,比较适合油菜机械化收割。  相似文献   

15.
钾肥施用对安徽贵池地区油菜产量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钾肥施用对安徽贵池地区油菜产量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方法]以华双5号为油菜供试品种,在氮、磷、硼肥配合施用的基础上,考察K_2O施用量为0、60、120、240 kg/hm~2的4个处理下油菜株高、一级分枝高、一级分枝数、单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等指标,并测定每小区产量。[结果]增施钾肥能显著促进油菜生长。同时,钾肥施用对改变油菜的群体生物学性状具有显著正向相关性,呈现株高、单株二级分枝数、单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籽粒和茎秆产量均增加的统一趋势。施用钾肥240 kg/hm~2可以达到产量效益最大化。[结论]该研究为直播油菜轻简化栽培的肥料施用提供了进一步探索的实践前瞻。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F优498、川优6203和旌优127这3个杂交稻品种油后直播栽培产量性状的相关性。[方法]在示范田进行油后直播栽培示范,多点取样统计有效穗数、穗着粒数、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穗重和产量,并进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F优498产量和穗实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川优6203和旌优127产量和有效穗数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各产量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依次为单穗重、穗着粒数、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穗实粒数(F优498);有效穗数、千粒重、穗实粒数、穗着粒数、结实率、单穗重(川优6203);单穗重、有效穗数、结实率、穗着粒数、千粒重、穗实粒数(旌优127)。[结论]在实际生产中,要使各产量性状协调,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7.
潘宗东  张金明  杨桂兰  宋一江  石细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814-12815,12819
[目的]研究12个优质水稻(Oryza sativa L.)品种在黔东南冷凉山区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方法]12个品种分别为临籼22、凉籼3号、德双4号、香稻82、香米德优8号、临籼22、中籼2503、中香1号、鉴真2号、昌米016、鄂中5号、滇屯502(CK)。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3次重复。每小区从第2行的第2株开始收取10个单株进行考种,考种项目包括株高、穗长、有效穗、总粒数、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及产量。[结果]实粒数与实际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83 1,有效穗、总粒数和结实率与实际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55 4、0.548 9、0.355 2;而千粒重和穗长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79 0、-0.555 8。对实际产量直接贡献最大的是有效穗,通径系数为1.470 1,其次是总粒数(0.643 3)、千粒重(0.627 4)、实粒数(0.492 6)、结实率(0.208 4)。[结论]黔东南冷凉山区在选择品种和推广中要以株高适中、大穗粒多、分蘖适中为主攻目标。  相似文献   

18.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油菜品种湘杂油7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行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油菜品种湘杂油7号产量及品质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湘杂油7号产量及品质有一定的影响,在相同播期条件下,湘杂油7号植株的株高、有效分枝数、单株鲜重、单株角果数、每角果粒数、芥酸和硫苷含量等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递减,千粒重与播期和种植密度关系则不明显;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千粒重是决定油菜产量的变异因子,其中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每角果粒数次之,千粒重最小。综合不同播期和种植密度2因素处理对湘杂油7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以9月15日播种、种植密度135000株/ha最好。  相似文献   

19.
对112份广西绿豆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观察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主茎分枝数、单株荚数
和单株产量的变异度大,百粒重的变异度较大,株高、主茎节数、荚长和荚宽的变异度中等,而单荚粒数和全生育期的
变异度较小。绿豆成熟荚色以黑色为主,占91.07%;籽粒颜色以绿色为主,占93.75%;籽粒中、小粒型分别占48.2%和
47.3%,大粒型占4.5%。株高与主茎节数、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株产量相关性不显著;单株荚数与荚长、荚宽及
百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全生育期呈显著负相关;百粒重与荚宽、荚长呈极显著正相关,而单株产量与单株荚数、白
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荚宽、荚长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性状相关性不显著。因此,在广西绿豆育种或品种改良过程
中,可根据不同绿豆种质资源特性及其农艺性状间的相关性,通过严格选择,以获得高产、大荚、大粒、植株矮健、生育
期适中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20.
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性状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性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双列杂交方法,利用10个甘蓝型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为材料配制了45个杂交组合。45的杂交组合和10个亲本材料于2007-2008年在贵阳种植并用于评估。[结果]植株高度、株有效角果数、初花期和成熟期与产量成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4,0.583,0.281和0.341;每角粒数与种子大小(千粒重)成显著负相关(-0.533)。株有效角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和植株高度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5562、0.4074、0.4813和0.4017。[结论]株有效角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和植株高度与种子产量成正相关,并对产量有较高的直接贡献。其它性状包括株分枝数、初花期、成熟期和含油量对产量的贡献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