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应用调查研究和量化分析的方法,对辽宁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第1阶段(1978~2000年)和第4期工程(2001~2010年)造林成果的特点和效益进行点评,直观地反映辽宁省三北工程建设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对三北5期工程的生态经济效益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成效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我国实施的重要的生态工程,旨在改善三北地区恶化的环境,促进当地生态环境改善。工程自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显著,生态、经济效益明显,积累了宝贵的治理经验。文章结合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对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成效及经验进行总结,旨在为后期工程的高质量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金亚荣 《防护林科技》2014,(1):72-72,82
2001-2010年,凌源市投资3004.4万元较好地完成了三北防护林工程造林任务,这项工程建设有效改变了地区落后面貌,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通过对凌源市三北防护林体系四期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分析,以期为凌源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任务的顺利实施,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三北”防护林建设成效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三北"工程建设的实际,把发展林下经济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始终,努力实现"三北"工程建设与林下经济发展相得益彰,兴林与富民双赢。文章通过对辽宁省"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基本情况,所取得的成效及主要经验和做法进行介绍,以期为推进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林业资源管理》2015,(1):173-178
"三北防护林"工程历经30余年,是我国启动实施的第一项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三北"工程实施以来,通辽市在自然条件不利、自然资源缺乏的情况下,依托"三北"工程,以山、沙"两区"为重点,坚持人工措施与自然修复相结合,根据通辽市实际情况科学选种、认真规划,将通辽市"三北"工程成功推进。本文基于对内蒙古通辽市的"三北"工程建林区的村民与村干进行的问卷及访问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从"三北"工程的宣传力度、推进程度、经验累积以及未来发展等角度进行全面探究,提出对内蒙古通辽市的"三北"工程建设发展的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黄土高原渭北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永寿示范区建设实践的分析,较详细地阐明以永寿示范区为代表的陕西三北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布局、结构配置、技术组装和主要建设技术措施。并对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张掖市三北地区 1 986年以来森林资源的动态分析表明 ,森林资源持续增长 ,林种、龄组结构逐步趋向合理 ,初步建立了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同时 ,采用灰色模型 ,对本市的森林资源和林业经济效益进行了后期预测。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工作的开展必须要充分考虑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思考,融入新的发展探索,形成有针对性的发展思路。结合党的"十九大"以来关于生态文明的最新理论成果形成的现实性思考,对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提出了科学建议,旨在促进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这一可持续性发展的现实工作。  相似文献   

9.
支玲  李怒云  刘俊昌  许文强 《林业科学》2007,43(11):122-131
根据工程的特点建立三北工程社会影响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取得评价的基础材料,以原州区和朝阳县为例,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3方面对三北工程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价.在探明实施中制约工程有效性和持续性的社会变量的基础上,提出工程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0.
呼兰县 1982年纳入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以来 ,经过 2 0a的不懈努力 ,经过三北一、二、三期工程建设 ,累计造林 2 4 .8万hm2 ,森林覆盖率达 10 .99% ,形成了网、带、片结合 ,乔灌草混交和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 ,并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对青海省湟源县“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第一阶段)的社会经济影响从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认为该项工程改变了当地生态环境,改善了社会经济状况,促进了社会进步,其影响是积极的、巨大的。作为生态脆弱区的典型案例,为国家大规模的生态环境建设,丰富了知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三北"防护林工程1978~2006年的建设使得山西吕梁市新造林地面积快速增加,形成了较完善的农田防护林体系,培育了干果经济产业,培养了一批亮点示范工程.资金投入实行了3个结合,工程建设实现了"四大"转变、"三大"突破.工程建设取得良好成果的经验是领导高度重视、资金投入到位、工程规范管理.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论述近自然林业理论的形成过程、基本内涵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用近自然林业理论指导三北四期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并结合实际在良种壮苗、适地适树、资源保护更新、合理选择造林方式、科学布局林种树种方面提出了用近自然林业理论指导三北四期工程建设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An overview of the “Three-North” Shelterbelt project in Chi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Three-North" Shelterbelt is the largest and most distinctive artificial ecological engineering project in China.It has been conducted since November 25,1978 in the "Three-North" (i.e.,Northeast China,North China and Northwest China) regions.In this study,the background and the essential benefits of the "Three-North" Shelterbelt project are summarized.The basic statu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Three-North" Shelterbelt project are also studied.As well,we tried to discus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shelterbelt system and the strategies to conduct this ecological project rationally.  相似文献   

15.
广东林业生态建设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针对当前我省林业生态建设的实际需要,根据社区对林业的不同需求,从林业可持续经营的原则出发,探索了旨在提高生态和经济效益的林业经营方法和可持续发展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沙县竹凉席的发展历程及"天河"品牌的创建、管理、科研开发等情况,分析"天河"品牌的创建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市场前景,并提出竹凉席产业今后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直接计算法和替代工程法,对海坛岛木麻黄防护林的生态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估,重点计算了涵养水源、防风增产、土壤保育、固碳制氧这4个主要的生态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海坛岛木麻黄防护林具有较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具体为:涵养水源效益6980.81万元·a-1,防风增产效益987.71万元·a-1,固碳制氧效益344.99万元·a-1,土壤保育效益173.63万元·a-1。研究结果可作为建立海坛岛木麻黄防护林生态补偿机制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联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着重论述了我国北方少林地区的林业商品经济问题。认为这种商品经济的特点,是它的从属性、综合性和功能双重性;存在形式是追求生态经济效益的形式,经济互补全面发展的形式,发挥优势建设“经济沟”形式。因此,在北方少林地区发展林业商品经济,对于繁荣山区农村,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有重要的、根本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价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贵州省退耕还林10个生态效益监测网络县设置的100个坡面固定样地,以及5个典型县16个坡面径流场各生态指标2年观测数据的分析,得出退耕还林后监测区各生态指标的改善情况如下:退耕还林后2年内土壤侵蚀模数和流失量减少78%,监测区植被覆盖率由12.4%增加到38.7%,平均综合生态效益指数已由0.18上升到0.53。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退耕还林地经营杨树人工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比较了两种经营措施对南方退耕还林地杨树人工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杨树人工林林农间作显著促进杨树的生长,连续间作2 a后,其胸径、树高和蓄积量比对照分别增加5.8%、56.1%、130.7%。密度对南方退耕还林地3 a生杨树蓄积量有显著的影响,蓄积量最大值是最小值的4.15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