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8 毫秒
1.
为研究甘露寡糖剂量和添加时间对肉鸡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选用240只1日龄白羽肉鸡饲养至21日龄,按体重相近、公母各半的原则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和试验组1、2、3、4,每组8个重复,试验期为18 d。对照组不做处理,试验组1、2、3肉鸡21日龄时分别连续饲喂0.05、0.1、0.15 g/L的甘露寡糖溶液18 d,给予试验组4肉鸡28日龄时饲喂0.05 g/L甘露寡糖溶液,连用10 d。所有肉鸡于第19天采集血液、肝、脾、胃、小肠和大肠各段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和器官指数。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1肉鸡脾脏重量和脾脏指数显著增加了45.74%和46.00%(P < 0.05)|试验组3肉鸡肝脏指数显著增加28.36%(P < 0.05)。与试验组1相比,试验组3肉鸡总肠道指数显著增加18.15%(P < 0.05),空肠指数极显著增加了26.40%(P < 0.01)|试验组4肉鸡腺胃、空肠和肠道指数显著增加了42.21%、20.21%和18.57%(P < 0.05)。与试验组3相比,试验组1肉鸡体重显著增加了20.00%(P < 0.05)。与试验组4相比,试验组1肉鸡体重和肝脏重量极显著增加了28.00%和37.62%(P < 0.01),脾脏重量显著增加了48.91%(P < 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2肉鸡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升高了27.24%(P < 0.05)|试验组4肉鸡γ-谷氨酰转肽酶和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升高了69.84%和25.81%(P < 0.05)。与试验组1相比,试验组2肉鸡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升高了11.76%(P < 0.05)。与试验组4相比,试验组2肉鸡γ-谷氨酰转肽酶含量显著降低33.09%(P < 0.05)。综上所述,21日龄肉鸡饮水中添加0.05 g/L甘露寡糖可改善消化吸收能力,促进生产性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关键词] 甘露寡糖|白羽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  相似文献   

2.
旨在探究纳米硒对氟化钠诱导肝细胞凋亡的影响,40只28日龄昆明小鼠(25 g±2 g)适应性饲养7 d后,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生理盐水)、氟化钠组(NaF,24 mg·kg-1)、纳米硒组(Nano-Se,1 mg·kg-1)、纳米硒治疗组(NaF+Nano-Se,24 mg·kg-1 NaF+1 mg·kg-1Nano-Se),每组10只,灌胃给药,试验周期为28 d。通过HE染色评价小鼠肝细胞的病理损伤,Tunel染色评估肝细胞凋亡水平,免疫荧光,Western blot,RT-qPCR检测凋亡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1)纳米硒有效缓解了氟化钠处理引起的肝细胞肿胀、空泡变性以及核碎裂等现象,下调Bax、Caspase3/9及蛋白P53、Caspase3等凋亡发生相关基因的表达,提高了Bcl-2/Bax的表达水平(P<0.05);2)Tunel染色结果显示,氟化钠处理显著提高了细胞的凋亡率(P<0.01),纳米硒可有效减少细胞凋亡的发生(P<0.05);3)Cyt-C在氟化钠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在纳米硒治疗组的表达呈下降趋势。综上所述,纳米硒通过调控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能有效缓解氟化钠诱导的小鼠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补气血、补肝肾中草药复合添加剂的急性毒性,试验采用灌胃法,选取SPF级昆明小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均分为4组(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以0.86 g/mL的中草药混悬液,每次0.4 mL/10 g灌胃,24 h内,高剂量组灌胃2次,每次0.4 mL;中剂量组灌胃2次,每次0.3 mL;对照组灌胃0.4 mL蒸馏水2次;低剂量组灌胃1次,0.2 mL。连续7 d,每天观察小鼠的精神状况和死亡情况。试验结束后,小鼠眼球采血,检测血液生理及生化指标;剖解小鼠,取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称重,计算脏器指数,制作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各脏器病理变化。结果显示,试验期间各组小鼠未见异常;中、高剂量组小鼠体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剂量组肝脏指数、脾脏指数均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试验组小鼠白细胞总数较对照组极显著升高(P<0.01),但仍处在正常范围内;试验组小鼠血液肌酐显著降低(P<0.05),中剂量组尿素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其他生化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病理组织切片结果显示,各组肝脏、脾脏和肾脏均无任何病理变化。综上所述,中草药复合添加剂对蛋白质代谢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和肾脏功能,其最大给药量(34.4 g/kg生药)是临床成人每天用药(0.371 g/kg)的92.7倍,证明该药物无毒性,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探索白术多糖(PAMK)对环磷酰胺(CTX)诱导的岭南黄鸡氧化应激和肝脏细胞凋亡异常的调节作用。选用240只健康1日龄岭南黄鸡,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和环磷酰胺组(CTX组)饲喂基础饲粮,白术多糖组(PAMK组)和白术多糖+环磷酰胺组(PAMK+CTX组)饲喂添加400 mg/kg PAMK的基础饲粮。在20、21、22日龄时,CTX组和PAMK+CTX组的岭南黄鸡腿肌注射20 mg/kg CTX,对照组和PAMK组的岭南黄鸡腿肌注射0.5 mL生理盐水。试验期27 d。结果显示:与CTX组相比,PAMK+CTX组肝脏细胞凋亡现象有所缓解,肝脏细胞状态有所恢复,炎性浸润程度有所降低,点状坏死灶数量明显减少;此外,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升高(P <0.05),肝脏组织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和半胱氨酸蛋白酶9(Caspase9)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由此可见,PAMK能够缓解由C...  相似文献   

5.
朱明明  潘晶晶  柯轲 《中国饲料》2021,1(15):148-150
为研究凝结芽孢杆菌BC66对沙门氏菌攻毒肉仔鸡生长性能、空肠绒毛结构及肠黏膜免疫的影响,试验选用体况相近[(60±5)g]的1日龄白羽肉鸡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独立重复,每个重复10只,饲喂7 d。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全程108 cfu/mL凝结芽孢杆菌BC66饮水,试验Ⅱ组在3日龄灌服109 cfu/mL沙门氏菌200 μL,试验Ⅲ组全程108 cfu/mL BC66饮水+3日粮灌服109 cfu/mL 沙门氏菌200 μL。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Ⅰ组7日龄体重显著提高9.23%,料肉比显著降低5.13%(P < 0.05)。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分别显著提高12.58%和20.00%(P < 0.05),IL-1β表达量显著降低(P < 0.05)。处理Ⅱ组的末期体重显著降低4.65%,料肉比显著升高3.42%(P < 0.05)。肠道病理评分指标以及IL-1β和IL-10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 < 0.05)。处理Ⅲ组IgA表达量显著提升(P < 0.05),其他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综上,1日龄肉仔鸡饮水中添加108 cfu/mL凝结芽孢杆菌BC66,可改善体增重,减少死亡率,改善空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同时,能显著提升肠道sIgA分泌量,减少致炎因子IL-1β表达量。 [关键词] 凝结芽孢杆菌|生长性能|肠绒毛结构|肠黏膜免疫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补气血、补肝肾中草药复合添加剂的急性毒性,试验采用灌胃法,选取SPF级昆明小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均分为4组(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以0.86g/mL的中草药混悬液,每次0.4mL/10g灌胃,24h内,高剂量组灌胃2次,每次0.4mL;中剂量组灌胃2次,每次0.3mL;对照组灌胃0.4mL蒸馏水2次;低剂量组灌胃1次,0.2mL。连续7d,每天观察小鼠的精神状况和死亡情况。试验结束后,小鼠眼球采血,检测血液生理及生化指标;剖解小鼠,取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称重,计算脏器指数,制作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各脏器病理变化。结果显示,试验期间各组小鼠未见异常;中、高剂量组小鼠体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剂量组肝脏指数、脾脏指数均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试验组小鼠白细胞总数较对照组极显著升高(P0.01),但仍处在正常范围内;试验组小鼠血液肌酐显著降低(P0.05),中剂量组尿素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其他生化指标均差异不显著(P0.05);病理组织切片结果显示,各组肝脏、脾脏和肾脏均无任何病理变化。综上所述,中草药复合添加剂对蛋白质代谢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和肾脏功能,其最大给药量(34.4g/kg生药)是临床成人每天用药(0.371g/kg)的92.7倍,证明该药物无毒性,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牛磺鹅去氧胆酸(TCDCA)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系RAW264.7的抗凋亡作用,试验采用二苯胺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了针对RAW264.7细胞凋亡百分率及凋亡抑制蛋白CIAP-1、CIAP-2和XIAP的mRNA表达影响。结果显示,剂量为0.05、0.10和10 μg/mL TCDCA可以极显著地对抗地塞米松(DEX)诱导的RAW264.7细胞系凋亡(P < 0.01)。1 μg/mL TCDCA对正常RAW264.7细胞系CIAP-1和XIAP表达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 < 0.05);10 μg/mL TCDCA对正常RAW264.7细胞系CIAP-1、CIAP-2和 XIAP表达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 < 0.05)。TCDCA给药后对DEX诱导的RAW264.7细胞系CIAP-1、CIAP-2和 XIAP表达均具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P < 0.01),但不同给药剂量的TCDCA作用有所差异。以上研究结果表明,TCDCA具有对抗DEX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凋亡作用,且与上调凋亡抑制蛋白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补饲开食料对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指数及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体况良好的7日龄湖羊公羔22只,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C组)和补饲组 (S 组),每组11只。C组仅饲喂代乳粉,S组在代乳粉的基础上补饲开食料,羔羊28日龄屠宰。结果表明:C组的血红蛋白含量、屠宰率和心脏占宰前活重比例(LWBS)极显著高于S组(P < 0.01),胴体重、蹄和肾脏占宰前活重比例显著高于S组(P < 0.05)|而S组的血小板总数显著高于C组(P < 0.05)|其他性能指标在两组中均无显著差异(P > 0.05)。因此,7日龄补饲 25.07% 中性洗涤纤维( NDF)水平的开食料会降低28日龄羔羊的屠宰性能并影响组织器官的发育。 [关键词] 开食料|湖羊|血液|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器官指数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评估日粮添加不同处理方式的大豆替代鱼粉对鳕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及免疫学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一致的576条鳕鱼,随机分配到4组,每组144条,分别饲养在4个水族箱中(36条/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25%鱼粉),处理组分别用20%的豆粕、大豆浓缩蛋白和发酵豆粕替代鱼粉。结果:豆粕组鳕鱼的末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发酵豆粕组(P<0.05),同时,豆粕组和发酵豆粕组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和豆粕组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发酵豆粕组(P<0.05)。豆粕组和大豆浓缩蛋白组内脏指数及内脏脂肪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发酵豆粕组(P<0.05)。豆粕组鳕鱼的体脂肪含量较大豆浓缩蛋白组和发酵豆粕组提高44.53%和41.85%(P<0.05),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酵豆粕组血液溶菌酶活性最高(P<0.05),豆粕和大豆浓缩蛋白组其次,对照组最低(P<0.05)。对照组、豆粕组和大豆浓缩蛋白组肾脏IL-8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发酵豆粕组(P<0.05)。结论:用20%豆粕或大豆浓缩蛋白替代鱼粉可以改善鳕鱼生长性能,对体成分和血液学指标无负面影响,同时提高TLR-22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 [关键词]大豆|鱼粉|鳕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免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PTD-FNK蛋白对雄性小鼠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6只8周龄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和PTD-FNK蛋白组(n=8),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PTD-FNK蛋白组腹腔注射300 μg/(kg·BW)PTD-FNK蛋白,每天腹腔注射给药1次,连续给药7 d;给药期间每天记录小鼠的体重、体温、血糖、采食量、饮水量,计算试验期间总采食量、总饮水量、体增重;于试验第1天和最后1天测量鼻肛距,计算试验前后Lee's指数;试验结束立即处死小鼠,称量心脏、肾脏、肝脏、脾脏和睾丸重量,计算脏器指数;分离小鼠附睾,制备精子悬液,测定精子活力和质膜完整率;利用qPCR法检测睾丸组织中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axCaspase-3、氧化应激相关基因SODGPX1、内分泌相关基因STAR、17β-HSD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TD-FNK蛋白组小鼠总采食量极显著(P<0.001)下降,总饮水量显著(P<0.05)下降;Lee's指数、体温、体重、血糖无显著(P>0.05)变化。肝脏指数显著(P<0.05)下降,其他脏器指数无显著(P>0.05)变化。精子活力极显著(P<0.01)升高,精子质膜完整率无显著(P>0.05)变化。睾丸组织中Bax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P<0.01)升高,Caspase-3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无显著(P>0.05)变化,SOD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P<0.01)升高,GPX1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无显著(P>0.05)变化,17β-HSDSTAR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无显著(P>0.05)变化。[结论] PTD-FNK蛋白可以抑制雄性小鼠的采食、饮水及肝脏的生长发育,提高小鼠的精子质量。  相似文献   

11.
探讨番茄红素(lycopene,LYC)对壬基酚(nonylphenol,NP)亚慢性中毒诱导小鼠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将40只清洁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中毒组(NPG)、番茄红素对照组(LCG)和番茄红素干预组(LNG)。对照组,每天8:30灌服玉米油0.1 mL,2 h后重复操作;中毒组,每天8:30灌服玉米油0.1 mL,2 h后灌服150 mg·kg-1壬基酚溶液;番茄红素对照组,每天8:30灌服5 mg·kg-1番茄红素,2 h后灌服0.1 mL玉米油;番茄红素干预组,每天8:30灌服5 mg·kg-1番茄红素,2 h后灌服150 mg·kg-1壬基酚溶液。各组连续进行相应灌胃处理30 d后,记录小鼠体重,颌下静脉采集血样,并对小鼠进行安乐死,剖解后采集小鼠脾称重,分析小鼠日均增重以及脾体系数的组间差异;检查血清中免疫细胞因子IL-2、IFN-γ和TNF-α的变化;检测脾氧化与抗氧化指标MDA、T-AOC、CAT、GSH-Px和SOD的差异变化;检测凋亡通路p53/Bcl-2各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表明,与NPG相比,经过LYC干预后NP暴露小鼠日均增重显著升高(P<0.05),血清免疫细胞因子含量和脾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LYC干预后小鼠脾凋亡通路关键分子Akt、p-Akt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5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LYC对NP诱导的小鼠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与LYC增强脾抗氧化能力,抑制脾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2.
探讨番茄红素(lycopene,LYC)对壬基酚(nonylphenol,NP)亚慢性中毒诱导小鼠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将40只清洁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中毒组(NPG)、番茄红素对照组(LCG)和番茄红素干预组(LNG)。对照组,每天8:30灌服玉米油0.1 mL,2 h后重复操作;中毒组,每天8:30灌服玉米油0.1 mL,2 h后灌服150 mg·kg-1壬基酚溶液;番茄红素对照组,每天8:30灌服5 mg·kg-1番茄红素,2 h后灌服0.1 mL玉米油;番茄红素干预组,每天8:30灌服5 mg·kg-1番茄红素,2 h后灌服150 mg·kg-1壬基酚溶液。各组连续进行相应灌胃处理30 d后,记录小鼠体重,颌下静脉采集血样,并对小鼠进行安乐死,剖解后采集小鼠脾称重,分析小鼠日均增重以及脾体系数的组间差异;检查血清中免疫细胞因子IL-2、IFN-γ和TNF-α的变化;检测脾氧化与抗氧化指标MDA、T-AOC、CAT、GSH-Px和SOD的差异变化;检测凋亡通路p53/Bcl-2各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表明,与NPG相比,经过LYC干预后NP暴露小鼠日均增重显著升高(P<0.05),血清免疫细胞因子含量和脾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LYC干预后小鼠脾凋亡通路关键分子Akt、p-Akt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5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LYC对NP诱导的小鼠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与LYC增强脾抗氧化能力,抑制脾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ZEA)雄性生殖毒性作用机理,研究ZEA诱导大鼠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 cell,SC)的凋亡途径,试验选取大鼠原代SC为研究材料,用不同浓度ZEA(0、5、10、20μmol/L)处理SC 24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ax和Bcl-2 mRNA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ax、Bcl-2等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蛋白表达;同时检测了20μmol/L ZEA联合Caspase-8抑制剂(Z-IETD-FMK)处理对SC凋亡率和线粒体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20μmol/L ZEA组细胞Bcl-2转录水平显著下降(P<0.05),Bax转录水平显著上升(P<0.05);10、20μmol/L ZEA组Bax/Bcl-2比值及Cyto-CytC、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表达量极显著上升(P<0.01),而Mito-CytC表达量极显著下降(P<0.01);与ZEA组相比,ZEA与Z-IETD-FMK联合处理可使ZEA诱导的SC凋亡率极显著下降(P<0.01),tBid/Bid、Bax/Bcl-2、Cyto-CytC、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蛋白表达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P<0.01),而Mito-CytC表达量极显著上升(P<0.01)。综合试验结果,ZEA能够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大鼠SC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提取物白藜芦醇(RES)对牛皮下脂肪细胞凋亡率以及去乙酰化酶1(SIRT1)/腺苷一磷酸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关键因子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的影响。选取18月龄鲁西黄牛的皮下前体脂肪细胞,在细胞分化的第0天,更换为RES浓度分别为0(对照)、100、200和400μmol/L的培养液处理48 h,每组设3个重复。应用Hoechst33342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荧光定量PCR(q PCR)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分别检测SIRT1/AMPK信号通路上的关键因子SIRT1、A MPKα、叉头转录因子1(Fox O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促凋亡蛋白Bcl-2相关X蛋白(Bax)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并利用油红O染色鉴定脂肪细胞。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RES处理后的牛皮下脂肪细胞凋亡率均极显著增高(P0.01);不同浓度RES处理后的SIRT1、AMPKα、caspase-3、Bax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Bcl-2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不同浓度RES处理后的SIRT1、AMPKα、caspase-3的蛋白质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200和400μmol/L RES处理后,Fox O1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Bax的蛋白质表达量极显著提高(P0.01),Bcl-2的蛋白质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100μmol/L RES处理后时,Fox O1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量以及Bcl-2、Bax的蛋白质表达量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RES通过激活SIRT1/AM PK信号通路,同时激活通路下游的Fox O1,促进了牛皮下脂肪细胞的凋亡,为通过营养调控技术降低牛皮下脂肪沉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鼠源重组UBC13蛋白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炎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旨在探讨鼠源重组UBC13蛋白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急性炎症的影响。将24只SPF雌性小鼠随机分成4组:PBS组,LPS模型组,重组UBC13蛋白高、低剂量组(分别为100和25μg/只),每组6只。LPS模型组与各蛋白剂量组腹腔注射20 mg/kg LPS,PBS组腹腔注射等体积PBS;注射结束1 h后,各蛋白组按相应剂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重组UBC13蛋白,PBS组与LPS模型组注射等体积PBS。给予蛋白24 h后处死小鼠。收集小鼠肺脏、脾脏、胸腺及肝脏组织,计算脏器指数,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脏、脾脏、胸腺和肝脏中IL-1β、TNF-α、IL-6 mRNA的相对表达量,以及肺脏中iNOS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综合评价鼠源重组UBC13蛋白对LPS诱导小鼠急性炎症的影响。结果显示,与PBS组相比,LPS模型组小鼠肺脏、脾脏及肝脏指数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P<0.01),且肺脏、脾脏和肝脏组织均出现病理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PBS组相比,LPS模型组肺脏、脾脏、胸腺和肝脏中IL-1β、TNF-α、IL-6 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P<0.01),肺脏中iNOS mRNA相对表达量也极显著升高(P<0.01);与LPS模型组相比,UBC13蛋白高剂量组肺脏、脾脏和肝脏中病理变化明显改善,肺脏、肝脏、脾脏中IL-1β、TNF-α、IL-6及肺脏中iNOS 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胸腺中TNF-α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IL-6 mRNA和IL-1β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表明鼠源重组UBC13蛋白可下调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改善LPS诱导的小鼠急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谷氨酰胺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氧化应激人结肠癌HT-29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阐明谷氨酰胺的抗氧化效果和作用机理。HT-29细胞经不同浓度[0(对照组)、0.5、2.0、10.0 mmol/L]谷氨酰胺和0.35 mmol/L H_2O_2分别处理12、24、32 h后,测定细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谷氨酰胺对H_2O_2诱导的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采用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双染法对HT-29细胞染色,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表明:1)处理24 h后,0.5、2.0 mmol/L Gln组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处理32 h后,0.5、2.0 mmol/L Gln组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处理12 h后,各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和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mRNA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0.5 mmol/L Gln组核转录因子κB(NF-κB)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0.5与2.0 mmol/L Gln组B淋巴细胞瘤-2(Bcl-2)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处理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0.5、2.0和10.0 mmol/L Gln组Caspase-3、NF-κB和Bax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Bcl-2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处理32 h后,与对照组比较,2.0 mmol/L Gln组细胞表面诱导凋亡分子(FAS)、Caspase-3、NF-κB、Bax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Bcl-2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10.0 mmol/L Gln组FAS、Caspase-3、NF-κB、Bax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3)处理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Gln处理使活细胞数量提高了5.32%~11.97%,坏死细胞数量降低了6.75%~12.66%。处理32 h后,与对照组比较,Gln处理使活细胞数量提高了1.39%~7.63%,坏死细胞数量降低了3.40%~4.57%。由此可见,谷氨酰胺可抑制氧化应激反应,降低H_2O_2诱导的HT-29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试验将F81猫肾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药物组(猫细小病毒(FPV)+利巴韦林)、病毒组(FPV感染),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Bcl-2、Bcl-xl、Bax和Caspase 3等凋亡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病毒组细胞凋亡增加,抗凋亡基因Bcl-2 mRNA表达受到抑制,Bax mRNA和 Caspase 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药物组细胞的抗凋亡基因Bcl-2和Bcl-xl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病毒组(P<0.05),且总体呈上调状态,但72 h时Bcl-xl表达量减少;而药物组的促凋亡基因BaxCaspase 3的表达量显著低于病毒组(P<0.05),48 h前,Bax 的表达量呈递减状态,72 h时检测结果显示药物组Bax表达量相比对照组显著上调(P<0.05),但仍显著低于病毒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病毒组和药物组Caspase 3的表达量在72 h时显著上调(P<0.05)。综上所述,利巴韦林可在基因水平通过上调抗凋亡基因Bcl-2和Bcl-xl和下调促凋亡基因BaxCaspase 3的表达来抑制FPV感染诱导的F81猫肾细胞凋亡发生。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通过研究高剂量单宁酸对断奶仔猪血液学参数、脏器指数和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来评估高剂量单宁酸用于断奶仔猪饲粮的安全性。选取21日龄左右的杜长大(DLY)断奶仔猪144头,按照性别和体重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公母各占1/2):对照组仔猪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仔猪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1.0%和2.0%单宁酸(提取自五倍子,等量代替基础饲粮中的豆粕)的试验饲粮。预试期5 d,正试期28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1)饲粮添加1.0%和2.0%的单宁酸显著提高了血液中红细胞数量(P<0.05),对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有提高趋势(0.05≤P<0.10);此外,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与单宁酸添加剂量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5)。2)饲粮添加0.2%、1.0%和2.0%的单宁酸对血清中白蛋白浓度有提高的趋势(0.05≤P<0.10);血清中谷草转氨酶活性随着单宁酸添加剂量的增加而线性提高(P<0.05)。3)饲粮添加1.0%和2.0%的单宁酸显著降低了肝脏指数(P<0.05),且肝脏指数随着单宁酸添加剂量的增加而线性降低(P<0.05);饲粮添加0.2%的单宁酸对脾脏指数有降低趋势(0.05≤P<0.10);饲粮添加0.2%和1.0%的单宁酸对肾脏指数有降低趋势(0.05≤P<0.10),且肾脏指数随着单宁酸添加剂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增高,有二次回归趋势(0.05≤P<0.10)。4)饲粮添加0.2%、1.0%和2.0%的单宁酸均未导致断奶仔猪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直肠、胸腺和胰腺等组织发生病变;饲粮添加2.0%的单宁酸导致肠系膜淋巴结中局部淋巴小结生发中心扩张。由此可见,饲粮添加0.2%、1.0%和2.0%的单宁酸虽然降低了断奶仔猪的肝脏指数,但对断奶仔猪的血液学参数和组织病理学无明显的负面影响,表明饲粮中添加低于2.0%的单宁酸对断奶仔猪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