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鸭病毒性肝炎SD株0.2ml(含100LD50)强毒人工感染4日龄雏鸭,在攻毒后12、18、24和30小时采用中和抗体效价分别为1:128、1:256、1:512,3批鸭病毒性肝炎精致高免抗体进行治疗。结果表明,人工感染12~18h治愈率为97.5~100%;感染后24小时,1:128治愈率48.2%,1:256治愈率58.2%、1:512治愈率81.8%;30小时,1:128治愈率14.0%,1:256治愈率19.6%、1:512治愈率39.1%;攻毒对照组死亡率为93.3%;健康对照组100%健活。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鸭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卵黄抗体被动免疫持续时间,试验取3批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试制的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卵黄抗体,按1.0 mL·只-1颈部皮下接种1日龄易感雏鸭,分别在注射抗体后1、3、5、7 d攻毒(抗体试验组),分析攻毒保护情况,剖检试验雏鸭,观察病理变化,同时设攻毒对照组(不接种卵黄抗体但攻毒)和健康对照组(不接种卵黄抗体也不攻毒)。结果显示:雏鸭接种卵黄抗体后1~5 d,卵黄抗体对雏鸭的攻毒保护率均在90%以上;注射后第7天的攻毒保护率为53.3%;攻毒对照组雏鸭均90%~100%发病。剖检发病雏鸭,可见肝脏和脾脏均呈典型的坏死及出血性病理变化;抗体试验组存活雏鸭剖检无病理变化;健康对照组雏鸭均100%健活,剖检无病理变化。说明注射卵黄抗体5 d内能对机体产生良好的保护作用,而7 d后保护作用大幅减弱,确定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卵黄抗体的被动免疫持续期为5 d。  相似文献   

3.
用DVH弱毒疫苗和DVH油乳剂苗免疫健康高产蛋鸡,可以制备高免卵黄抗体.高免卵黄抗体治疗雏鸭病毒性肝炎疗效的试验表明,用卵黄抗体治疗DVH的疗效取决于卵黄抗体的中和效价及治疗的时间.卵黄抗体的中和效价应达28.5以上,并且在感染DVH24 h以内对雏鸭进行肌肉注射,免疫效果为最适宜.  相似文献   

4.
鸭病毒性肝炎高免卵黄抗体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郄文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171-5172
用DVH弱毒疫苗和DVH油乳剂苗免疫健康高产蛋鸡制备高免卵黄抗体,研究了高免卵黄抗体治疗雏鸭DVH的疗效。结果表明,高免卵黄抗体治疗DVH的疗效取决于卵黄抗体的中和效价、治疗时间和免疫途径。卵黄抗体的中和效价应达28.5以上,并且在感染DVH 24 h以内对雏鸭进行肌肉注射,免疫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选取4株不同地区分离的适应鸡胚的鸭肝炎病毒作为疫苗株制备灭活苗,免疫试验鸡制备卵黄抗体。鸡胚中和试验表明,第三次免疫后15天,抗体中和效价(PD50)都在29以上,卵黄抗体保护雏鸭试验显示,本试验制备的卵黄抗体有着显著的预防效果,并大大提高攻毒后雏鸭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雏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山东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山东地区疑似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或病死肉雏鸭的肝脏中分离到3株病毒,经病毒分离、血清中和试验、单抗Dot-ELISA鉴定、氯仿敏感试验以及动物回归试验,确诊该地区雏鸭所患为Ⅰ型鸭病毒性肝炎。高免卵黄抗体的被动保护试验结果表明,高免卵黄抗体可有效控制Ⅰ型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雏鸭感染鸭肝炎病毒后血清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I型鸭肝炎病毒标准毒株R85952 人工感染 3日龄雏鸭 ,于感染后 6、12、16、2 0、2 4、2 8、3 2和 3 6h分别采集感染组和对照组雏鸭的血液分离血清进行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血清中Na+ 、K+ 、Ca2 + 、Mg2 + 、Cl- 、P5+ 等无机盐离子浓度和BUN含量变化不明显 ,OSM的变化也不明显 ;ALT、AST和GGT均较对照组有极显著升高 (P <0 .0 1) ;GLU浓度在攻毒后 2 4~ 3 6h极显著下降 (P <0 .0 1) ;TG、CHOL和VLDL呈极显著升高 (P <0 .0 1) ,表明血糖下降和血脂升高。TBIL和DBIL分别从攻毒后 2 0和 12h开始较对照组有显著的升高 (P <0 .0 5 )。上述的试验结果提示 :雏鸭感染鸭肝炎病毒后肝脏受损最明显 ,呈现急性、坏死性肝炎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鸭病毒性肝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其发病急、传播迅速、死亡率高。自然爆发时仅发生于雏鸭,发病率可高达100%,主要为3周龄以内的雏鸭,以4~8日龄最为易感;雏鸭的死亡率则差别很大,从20%到100%,随着雏鸭日龄的增长与机体免疫水平的提高,死亡率逐渐降低。4周龄以后的雏鸭发病率和死  相似文献   

9.
雏鸭在1~30日龄最易发生一种急性接触感染的病毒性肝炎。其特征是肝脏肿大和有出血点。极个别刚孵出的雏鸭12小时就发病死亡,有的在2~3周龄或5~6周龄患病后死亡,40~60日龄鸭发病则少见。康复的鸭子终身带毒并排泄病毒,生长发育停滞。雏鸭感染此病后,死亡率高达50~95%。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海城市养鸭数量的不断增加,鸭病的发生也显上升趋势。特别是以雏鸭发病急、死亡率高,肝脏肿大和出血性斑点为特征的鸭病毒性肝炎常常发生.给养鸭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该病经流行病学,临床观察,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可诊断,对发病鸭群注射鸭病毒性肝炎高免卵黄抗体可使病情得到控制。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鸭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并分析近年来该病不断发生和难以控制的原因。[方法]从山东临沂、潍坊、滨州等地区鸭场有鸭肝炎典型症状的雏鸭的肝、脾中分离病毒,通过鸡胚和鸭胚接种、RT-PCR检测、血清学试验、攻毒试验等研究其病原特性。[结果]分离到4株鸭病毒性肝炎病毒(DHV),第5代鸭胚分离毒的ELD50为103.41~105.20,与传统的Ⅰ型DHV的血清交叉保护率为20%~80%。分离株对4日龄雏鸭的致死率为50%~100%。攻毒后雏鸭均出现典型的鸭肝炎症状,24~48 h出现死亡高峰。[结论]DHV分离株的毒力存在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2.
采用鸭肝炎弱毒疫苗和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肉鸭,制备抗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血清,其鸡胚中和抗体效价达1∶64 以上,对雏鸭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愈率达80% 以上。  相似文献   

13.
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HB株)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母源抗体的效力,制定疫苗的最小免疫日龄。【方法】随机采集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HB株)二免后135日樱桃谷种鸭的种蛋孵化,随机取5、7、10和15日龄免疫种鸭后裔雏鸭10只和相对应日龄非免疫种鸭后裔雏鸭5只,采血,分离血清,测定母源抗体,并以0.1mL/羽(含100DID50)的剂量经腿部肌肉攻毒。观察雏鸭攻毒后的临床表现(采食量、粪便、精神和死亡情况),观察至攻毒后10d。攻毒后2d经颈静脉采血,分离血清进行病毒分离。每份血清接种5枚6日龄SPF鸡胚,0.1mL/枚,37℃孵化,24h以内死亡鸡胚视为非特异死亡,孵化至168h。只要有1枚及以上鸡胚死亡则判该鸭感染。计算母源抗体雏鸭组的攻毒保护率和无母源抗体组的发病率。攻毒后5d,分别称量雏鸭的体重,计算平均日增重。对成对样本进行T检验,分析母源抗体对雏鸭增重的影响。通过试验鸭中和抗体、增重变化和病毒分离的方法评价母源抗体的效力。【结果】(1)1日龄雏鸭的母源抗体阳性率最高,1、5、7、10和15日龄雏鸭的母源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6.1%(37/66)、40%(4/10)、50%(5/10)、30%(3/10)和0%(0/10),5-7日龄抗体阳性率处于平台期,15日龄时母源抗体降低至全阴性;(2)攻毒后对照鸭表现精神沉郁(20/20)、仰翻和侧翻等神经症状(6/20)及死亡(2/20),有母源抗体的雏鸭临床症状明显轻于对照组。(3)5、7、10和15日龄免疫种蛋孵化雏鸭攻毒后5d平均增重115.5、142.8、177.8和162.2g。5、7、10和15日龄非免疫种蛋孵化雏鸭攻毒后5d平均增重54.5、91.0、165.0和118.8g。(4)5、7、10和15日龄免疫种蛋孵化雏鸭的攻毒保护率分别为50%(5/10)、60%(6/10)、20%(2/10)和0%(0/10); 5、7、10和15日龄非免疫种蛋孵化雏鸭的发病率均为100%。(5)5和7日龄雏鸭平均增重和攻毒保护率最高,分别为50%(5/10)和60%(6/10),10和15日龄雏鸭的母源抗体尽管低(20%和0%)或阴性,仍然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论】(1)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疫苗母源抗体能够保护10日龄内雏鸭;(2)疫苗首次免疫的时间以7-10日龄为最佳。  相似文献   

14.
<正>鸭病毒性肝炎是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其特征是肝肿大及表面有出血斑点。1病原鸭肝炎病毒属RNA型,大小20~40毫微米,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病毒在育雏室内可存活两个月以上,在37℃的2%来苏儿溶液中能存活1 h,而在37℃的0.1%甲醛溶液中能存活8  相似文献   

15.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的一种急性、烈性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各品种的鸭均可感染,但多发生于1—3周龄的雏鸭,成年鸭亦可感染,但不发病,而成为该病的传染源。该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以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为其特征。  相似文献   

16.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3种不同病毒引起,分别是鸭肝炎病毒(DHV)Ⅰ、Ⅱ、Ⅲ型,最常见的为DHVⅠ型,属肠道病毒;DHVⅡ型属星状病毒;DHVⅢ型属核糖核酸病毒。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急性、高致病传染病,以肝炎为主要特征。主要危害5~10日龄雏鹅,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严重影响养鸭业的健康发展。因此,要采取种鹅、雏鹅疫苗免疫接种,加强饲养管理、鸭舍消毒、对症治疗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鸭病毒性肝炎病毒污染较严重的养殖密集区鸭场,在第一次患病注射鸭病毒性肝炎高免卵黄抗体的同时,配合服用传统中药组方茵陈蒿汤,显著降低了死亡率,在整个养殖周期中基本不再出现患鸭病毒性肝炎复发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正>鸭病毒性肝炎是鸭肝炎病毒引起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其特征是肝肿大及表面有出血斑点。1病原鸭肝炎病毒属RNA型,大小20~40毫微米,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病毒在育雏室内可存活两个月以上,在37℃的2%来苏儿溶液中能存活1 h,而在37℃的0.1%甲醛溶液中能存活8  相似文献   

19.
用1型鸭肝炎病毒山东分离株JH2人工感染3日龄健康樱桃谷雏鸭,对接种后1~5 d的血清酶、血糖及血脂等多项血清生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鸭肝炎病毒感染雏鸭1~2 d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较未攻毒的对照组极显著升高:碱性磷酸酶活性在接种后2~3 d内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接种后1~5 d攻毒组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含量均低干对照组,其中接种后1、3、4 d时差异显著;攻毒组胆碱脂酶和甘油三脂在接种后1~2 d内较对照组极显著升高,胆固醇在整个试验中无明显变化;谷氨酰胺转移酶活性在接种后1~4 d内较对照组有极显著升高;乳酸脱氢酶活性1~3 d内较对照组极显著升高,而肌酸激酶活性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雏鸭在接种后1~3 d内表现出明显的低尿酸血症,接种后1 d肌酐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α-淀粉酶活性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但均低于对照组,接种后1~2d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攻毒组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在整个试验期间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血清葡萄糖在接种后1 d降至最低,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泰安周边地区接种鸭病毒性肝炎疫苗或打了卵黄抗体的鸭群仍然发生病毒性肝炎的真正原因,我们对2014年4~8月份送检的10份疑似鸭病毒性肝炎病例进行了剖检诊断、组织病理学观察及RT-PCR检测,并进行遗传进化及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10份病例在临床症状及病理学变化上均符合鸭病毒性肝炎的特征,但只有7份病例PCR诊断为DHV阳性,3份为阴性。这7份病毒的VPO基因同源性在98.6%~100%,与DHV-A、DHV-B处于不同分支,同源性均不足76%,与中国分离株JS2010、C-YCW处于较小的分支上,同源性在98.3%~98.9%,亲缘关系最近,但为不同小分支,表明我们检测到的鸭病毒性肝炎毒株为DHV-C型,但与中国分离株JS2010、C-YCW存在一定差异性。以上结果表明,DHV-C已成为鲁中地区当前流行的优势毒株,注射针对DHV-A的疫苗或卵黄抗体无效现象的发生可能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