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语》是一部主要讲述如何做人的儒家经典语录,其根本精神是倡导做有德性的人。君子德性是《论语》中所推崇的一种重要德性。《论语》中的君子因为其自身的德性,而成为孔子仁爱精神与礼乐文明的践行者。君子经历了从在位者向有德者的转变,孔子在这一转变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于是,就很有必要从伦理学的视角分析《论语》中的君子德性观,这包括君子的"仁"、"义"、"礼"以及"行"等诸多德性内涵。  相似文献   

2.
范祖禹的《论语说》既具有宋代理学《论语》学的一般特色,不但重视对《四书》的融贯性解读,而且倡导立诚成圣,着力阐发人性论和“礼”与“理”的关系;也有自己的鲜明个性,不但注重引史证《论》,而且重视对经世之学的抉发,因此在宋代《论语》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
<正>古语云:一草一木皆有情。作为有着丰富情感的文人,他们的文字中自然会流露出对生命的关爱和感怀。《论语·述而篇》中记载:"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孔子钓鱼时,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而不用那种将一根粗绳子拉在河的两岸、绳子上挂着一个个小钩子的  相似文献   

4.
《论语》之所以从战国与汉初流行的众多孔子语录中脱颖而出,除了因为在流传过程中不断朝着官方需要的方向进行修订外,更重要的是,《论语》在修订中调和了儒家集团的内部思想分歧,并对儒家学说进行了纲领性的总结,使孝道和名教成为《论语》的灵魂。而孔子在《论语》中实际上沦为编者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论语》是我国语录体散文最早的代表作 ,在语言艺术方面对后世文坛有很大的影响 ,《论语》的语言艺术价值主要在于口语化、形象性和含蓄性、抒情性。  相似文献   

6.
<正>"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出自《论语·阳货》,原句是:"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后来演变为"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的男权主义者们的代言,这是错误的。其实,在解释任何一句话的时候,都必须要考虑是否符合逻辑,是否合情合理。在历来的诸多译文中,将"女子"译为"女人"是错误的。人民日报出版社在孔子研究院指导下于2005年9月出版的《论语新译》一书,对此有全面考证,发现《论语》中收入孔子所说18个"女"字都是通假字,通"汝",意为"你",指代说话者的另一方。  相似文献   

7.
“茶艺”论释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一、“茶艺”本义茶艺 ,就是人类种茶、制茶、用茶的方法与程式。所谓“艺” ,其义主要有六 :(一 )种植。《说文》作“” ,或作“” ,种也。《诗经·小雅·楚茨》 :“我黍稷。”《茶经·一之源》 :“凡艺而不实 ,植而罕茂。”(二 )才能 ,技艺。《论语·雍也》 :“求也艺。”朱熹《注》 :“艺 ,多才能。”(三 )艺术。《后汉书·伏湛传》 :“永和元年 ( 1 36 ) ,诏……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艺术。”(四 )准则 ,限度。《左传》有“陈之艺极 ,引之仪表。”注 :艺 ,准也。《国语》有“贪欲无艺”语 ,艺 ,极也 ,引申为法度、限度。(…  相似文献   

8.
《论语》是汉代以后儒家集团的经中之经,《论语》在汉代以前并不享有权威地位,《论语》在流传中经过不断修订。  相似文献   

9.
张栻对二程推崇备至,书中大量引述和发挥二程之言,宗奉二程的特点十分明显。同时,张栻对《论语》进行了创造性的阐释,表现出专注于阐发义理、追求义理连贯和意义圆通的特色。再者,《论语解》是张栻依托《论语》而大量发挥其理学思想的著作。在解说过程中,张栻将其理学观念熔铸于《论语》文本之中,赋予《论语》以鲜明的理学色彩。  相似文献   

10.
汉唐《论语》《孟子》学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汉代是《论语》、《孟子》学的发轫期,有关的注解之作已经涌现。魏晋南北朝时期《论语》学成果颇为丰富,但《孟子》却较少研究。同时,受时代学风影响,《论语》学的发展呈现出玄化或佛化的特点。唐代《论语》学的成就并不高,但是《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却不断提高,初步出现了所谓“孟子升格运动”。汉唐时期的《论语》《孟子》学的发展为宋代《四书》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稷下先生宋钘的学派归属自古以来争议颇多。归纳起来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宋钘为道家,依据即认为《管子》四篇为宋钘、尹文遗著,而《管子》显然为道家思想;二是认为宋钘为墨家,依据为《荀子》。本文试从宋钘与墨子思想的比较入手,考察其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2.
南齐沈居士《论语》注现存七条,是学术界的研究空白。以此七条为研究对象,可以很好地分析其和玄学的重要关系,以及其在《论语》学史上的重要意义。南齐的沈居士《论语》注,具有一反传统汉注的奇思妙解,而且深受玄学思想的影响,既受到王弼本末说的影响,但更主要是受到郭象思想的影响,一方面继承了郭象“性分说”来注解《论语》,另一方面发展了郭象山林和庙堂关系的学说。最后,对儒藏精华编一零四册皇侃《论语义疏》和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中的沈居士《论语》注七条进行校对。  相似文献   

13.
苏洵有《史论》三篇,可以说明苏洵的史学成就。这就是在"义一""体二"的史学思想指导之下,对史学史上有代表性的史著《史记》和《汉书》进行评价,最后在修《嘉祐谥法》的过程中实践了自己的史学主张。  相似文献   

14.
《吕氏春秋》"《上农》四篇"是现存最早的农学著作,但其中的农学知识与秦国原有农业格格不入,应是关东地区先秦时期农学思想的结晶。囿于传世材料有限,关于"上农四篇"的思想来源主要有4种说法:1.《后稷农书》说;2.《神农》说;3.《野老》说;4.法家耕战说。本文将上海博物馆馆藏楚竹书《三德》篇与《上农》篇中相似文字进行分析,发现《上农》篇的思想来源相当多元,应是吕不韦门客充分吸收先秦诸子学说尤其是稷下之学后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5.
《论语》是孔子弟子对孔子生前言行的总结,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内涵,是儒家思想的智慧结晶。孔子一生备受冷遇,历经劫难,但他在当时却活了73岁,这与他正确的健康饮食观点是密切相连的。通过对《论语》中孔子饮食思想的研究,我们认识到"现代养生"不仅要注重合理膳食结构、饮食节制有律、调和五味、还要坚持身体锻炼,更重要的是要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此诸方面结合方能为真正的"现代养生"。  相似文献   

16.
《论语》是儒家学派早期较为著名的代表作,此书反映了孔子对人、社会、国家等诸多方面的基本思想。书中有较多的孔子关于“仁”的阐述,认为“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爱人;此外,《论语》一书中还有一些孔子对于君主的评论,体现出孔子对一国之君、对国家大事的关注,这些都与孔子倡导的“仁”有深层次的内在关系,也是孔子对“仁”如何推广于天下的设想和实施手段。但堕历史的发展、制度的完善,孔子有关“仁”的思想正逐渐地渗入制度之中,“仁”的精神正在得到充分的实施与推行。  相似文献   

17.
八南宋以后的文坛,曾经流传过黄庭坚与苏轼之间,有相互讥诮及争名的一些琐闻。近来,曾枣庄先生写了《评苏黄争名论》一文《见《黄庭坚研究论文集》,江西人民出版社),认为这不过是他俩有时切磋或戏谑而被人误解所致。这篇论文从许多诗文及轶事中,精辟地分析他俩一直相互尊重,而黄庭坚更是虚怀若谷,尊视苏轼为老师的。就在黄庭坚的一些茶诗中,其尊苏崇苏之意,也大有句在。《双井茶送子瞻》是黄庭坚的一首著名茶诗:“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指翰林院)森宝书。想见东坡  相似文献   

18.
孔繁胤 《饲料博览》2008,(8):I0021-I0022
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其中有很多为政的方略。如孔子在《论语》的最末一章中,把尧舜禹等圣帝先皇崇高的执政精神归纳为“五美”,包括“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论语·尧曰第二十》)意思是:君子要给百姓以恩惠而自己却无所耗费;使百姓劳作而不使他们怨恨;  相似文献   

19.
文献习见中的“隐括”、“隐揉”、“隐审”、“隐实”、“隐核”、“隐度”之“隐”都当读为“櫽”,因此,将《论语·子路》篇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读为“父为子櫽,子为父櫽”,训为“父亲要替儿子矫正错误,儿子也要替父亲矫正错误”,是完全可能的。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并非血缘至上主义者,社会公德与父子私情有违时,他们主张的是“不成人之恶”、“从义不从父”。因此,“其父攘羊”,孔子是不会主张子为父隐匿的。从上博简《內礼》篇的文义看,“而任不可”与子女为父母隐瞒错误并没有什么关系。至于将简文“任不可”补入《论语》“子为父隐”章中,说儿子不但要“替父亲隐瞒”,而且要“自己承担责任,承认是自己顺手牵羊”,这就违反了孔子做人的基本原则——诚信。  相似文献   

20.
早在春秋时代,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姜的养生作用。重视食物养生的孔子就非常提倡吃姜。在孔子的餐桌上,姜作为一种调味品是伴随用餐全过程的。孔子说不撤姜食,不多食(《论语.乡党》,以下引《论语》材料皆只书篇名)可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