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桑叶助长剂1号是中国农科院蚕研所研制的生理活性物质类的新型桑树叶面肥料。1991年秋在浙江省桐乡县乌镇与城南二地设区试验,设桑叶助长剂1号20ppm、桑叶助长剂粉剂15ppm、“植保18”300倍液、喷  相似文献   

2.
“翠竹牌”鸡用复合添加剂是广州军区后勤部饲料添加剂厂生产的新型复合添加剂。为了验证该添加剂的实际使用效果,我们于1993年4月1日至6月1日在安阳市王村鸡场进行了鸡用复合添加剂饲喂蛋鸡的试验。现将本试  相似文献   

3.
长—751激素是由石油废碱渣加工制成的多效能生物生长刺激素,它具有质量精纯、无毒无害、性质稳定等特点,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该激素饲喂各类畜禽均有促进生长、活化生理生化功能之功用,且无不良影响。用长—751激素饲喂家禽,育雏率明显提高,增重加快。据我场试验,用该激素喂鹅(喂量为1ml/5kg体重,每晚喂一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α-半乳糖苷酶对爱拔益加(AA)肉鸡屠宰性能、血清生化、激素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1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AA肉鸡360羽,随机分成6个处理,处理A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正对照处理),处理B在基础饲粮水平上降低代谢能0.21MJ/kg(负对照处理),处理C、处理D、处理E、处理F分别在负对照处理基础上添加75mg/kg、150mg/kg、300mg/kg、600mg/kg的α-半乳糖苷酶制剂。结果表明:(1)处理E较其它各处理有提高21日龄试鸡胸肌率、瘦肉率及降低腹脂率的趋势;处理D较正、负对照处理对42日龄AA肉鸡胸肌率有明显提高作用(P0.05),同时处理D较正对照处理对42日龄试鸡瘦肉率有明显改善作用(P0.05)。(2)饲粮中添加α-半乳糖苷酶对42日龄AA肉鸡血清球蛋白含量影响显著(P0.05),以处理F最高。(3)处理F试鸡42日龄血清胰岛素含量显著高于处理A、处理B、处理C和处理D(P0.05),同时处理F试鸡42日龄血清T3含量及T3/T4均显著高于负对照处理和处理E(P0.05),而与处理D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本试验条件下AA肉鸡生长前期(1~21日龄)在基础饲粮降低0.21 MJ/kg代谢能的基础上,添加75mg/kg的α-半乳糖苷酶制剂即可达到与饲喂基础饲粮试鸡相当甚至稍优的效果;在试鸡生长后期(22~42日龄)在基础饲粮降低0.21 MJ/kg代谢能的基础上,添加150mg/kg的α-半乳糖苷酶制剂较适宜。  相似文献   

5.
我站于1985年9月,用上海第五制药厂生产的前列腺素类似物(15甲基PGF_2α),给15头经中药、三合激素、雌二醇治疗无效的母牛持久黄体(假孕)及有关卵巢病进行了治疗试验。供试母牛按个体大小和不同疾病种类,肌肉注射PGF_2α2—8毫克,一般用药量4毫克。  相似文献   

6.
笔者从1983年起试用上海第九制药厂生产的“三合激素注射液”促使抱窝鸡醒抱。试验表明,每只抱窝鸡一次胸肌注射0.4毫升三合激素,能促其快速醒抱,醒抱后能很快恢复产蛋,无副作用。在58例试治中,用药  相似文献   

7.
金德海  张肇民 《养猪》1989,(2):11-12
国内外有许多关于用鸡粪作饲料喂猪的报道,为了弄清在生产中是否有推广应用的价值,特进行本试验。一、试验方法 1.试猪选择与试期 1985年8月22日从养猪专业户购进同期出生60日龄去势断奶杂交猪(长白×内江)36头,选出20头作试验,设喂鸡粪和不喂鸡粪(对照)两个组,每组10头,两组猪的窝别、性别、体重基本一致。预饲期15天。在预饲期中进行驱虫、疫苗接种及猪群调整工作。正式试验为1985年9月7日至12月28日,共112天。始重平均25千克左右,末重平均90千克左右。 2.鸡粪处理将新鲜鸡粪在阳光下晒于,以达到杀死有害微生物的目的;然后粉碎,按配合比例混合在猪饲料中。 3.饲料配方及管理两组试猪  相似文献   

8.
我国在鸡的育种工作上,年前,捷报频传。据初步了解,已有下列成果,先后邀请了国内外有关专家进行技术鉴定。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主持的“北京红鸡Ⅰ系,Ⅱ系培育”,于1985年11月22日在北京通过技术鉴定。由北京市畜牧局等单位主持的“北京白鸡纯系和配套系的育成”的技术鉴定,于1985年11月23日在北京通过。1985年12月3日,有关专家在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内,通过了由该所主持的“江苏红育鸡纯系选育及其利用”和“仙居鸡纯系培育及其利用”的技术鉴定。1985年12月6日,在江苏省如东县,对由如东县狼山鸡种鸡场和南通市狼山鸡场从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选取21日龄健康快大型岭南黄羽肉鸡45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50只鸡(公母各半),室温27~36℃。第1组饲喂黄羽肉鸡常规营养水平饲粮,作对照组;第2组饲粮营养水平提高5%;第3组饲粮营养水平提高10%。试验期42天。试验结果表明,饲粮营养水平提高5%显著提高了试鸡21~42日龄阶段饮水量(P<0.05),饲粮营养水平提高10%使试鸡21~42日龄阶段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饲料转化率显著提高(P<0.05),43~63日龄阶段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整个试验阶段的饲料转化率显著提高(P<0.05)。提高饲粮营养水平降低试鸡试验第1周(P=0.0237)、第6周体温(P=0.0013)和第6周呼吸数(P=0.0093)。饲粮营养水平提高5%组试鸡42日龄血清尿素氮含量降低20.45%(P>0.05),饲粮营养水平提高10%组试鸡42日龄、63日龄血清尿素氮含量分别降低15.91%、18.82%(P>0.05)。提高饲粮营养水平降低试鸡腿肌(P=0.0001)和胸肌的水分含量(P=0.001),提高试鸡腿肌的脂肪含量(P=0.0013)。综合试验结果认为,高温环境下提高饲粮营养水平能提高试鸡的生长性能,改善体成分,其中营养水平提高10%组好于5%组。  相似文献   

10.
1985年7月,笔者诊断一群110日龄鸡爆发传染性法氏囊病,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发病情况我县城东乡炮刘村三组养鸡专业户刘××,于4月8日从县种鸡场购苗鸡730只,其中来航鸡580只,西赛斯鸡150只。购回后两种鸡混群平地饲养,到7月15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选取 2 1日龄健康岭南黄羽肉鸡 75 0只 ,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3个重复 ,每重复 5 0只鸡 (公母各半 )。试验采用玉米 豆粕型基础饲粮 ,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的抗热应激剂形成各试验饲粮 ,第 1组为对照组 ,不添加抗热应激剂 ;第 2 ,3,4和 5组分别添加 5 0 0mg/kg维生素C、10mg/kg大豆黄酮、80 0 μg/kg的吡啶甲酸铬、2g/kg酸肥灵 ,各组饲粮营养水平一致。试验期 4 2d。结果表明 ,2 1~ 4 2日龄阶段 ,维生素C组和大豆黄酮组试鸡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 (P <0 .0 5 ) ;4 2~ 6 3日龄阶段 ,添加酸肥灵组试鸡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分别提高 12 .0 4 % ,6 .2 1% (P >0 .0 5 )。添加酸肥灵使试鸡 4 2日龄血清SOD浓度极显著提高 (P <0 .0 1) ,6 3日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 (P <0 .0 5 ) ,补充有机铬显著提高试鸡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 (P <0 .0 5 )。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粮钙水平对49~56周龄黄羽肉种鸡生产性能、繁殖性能(产蛋性能、孵化性能、蛋品质)、血清钙和磷含量及胫骨性能的影响。选用49周龄父母代黄羽肉种鸡540只,根据体重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处理1为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钙水平为2.75%,处理2~6为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石粉替代沸石粉使钙水平分别为3.00%、3.25%、3.50%、3.75%和4.00%的试验饲粮,其他营养水平各处理基本一致。试鸡限饲粉料125 g/d,自由饮水,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饲粮钙水平对试鸡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蛋重、破蛋率、不合格蛋率、孵化性能、血清钙和磷含量、胫骨性能均无显著影响(P>0.05)。3.00%钙水平组试鸡料蛋比显著低于3.50%钙水平组(P<0.05),而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3.00%钙水平组试鸡产蛋率和日产蛋重显著高于除3.25%钙水平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根据双折线模型估测49~56周龄黄羽肉种鸡获得最佳产蛋率和日产蛋重的饲粮钙需要量均为3.00%,日摄入量均为3.75 g/d。  相似文献   

13.
蛋鸡体型小,生长速度慢,公鸡多用于育肥。如何加速育肥速度,缩短饲养周期,一直是生产中着重解决的问题。为了探讨蛋用公鸡的快速育肥途径,提高饲养蛋鸡的经济效益,我们进行了应用“长751—”激素快速育肥288公鸡的试验。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探讨红树内生菌对肉鸡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日龄黄羽肉鸡2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公鸡10只,母鸡5只).试鸡分别饲喂4种饲粮,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05%、0.15%和0.45%红树内生菌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21 ...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饲粮适宜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为制定太行鸡饲养标准提供依据。以代谢能(11.0、11.5、12.0 MJ/kg)和粗蛋白质水平(14%、15%、16%)为因子,采用2因素3水平的试验设计。选取体重均匀、健康的77日龄太行鸡母鸡360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预试期3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1)饲粮代谢能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的影响显著(P<0.05),随饲粮代谢能水平的升高,育成期太行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降低。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料重比的影响显著(P<0.05),随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育成期太行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先增加后降低,料重比先减小后增大。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表现出显著互作效应(P<0.05)。2)饲粮代谢能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平均日代谢能摄入量(ADMEI)和平均日粗蛋白质摄入量(ADCPI)的影响显著(P<0.05),随饲粮代谢能水平的升高,育成期太行鸡的ADMEI增加。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ADCPI的影响显著(P<0.05),随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育成期太行鸡的ADCPI增加。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ADMEI和ADCPI表现出显著互作效应(P<0.05)。3)饲粮代谢能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血清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血清甘油三酯含量表现出显著互作效应(P<0.05)。综合血清生化指标得出,饲粮代谢能水平为11.5 MJ/kg即可以满足太行鸡的能量需要。综合考虑各项指标,育成期太行鸡饲粮适宜代谢能水平为11.5 MJ/kg,适宜粗蛋白质水平为14%~15%。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饲粮适宜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为制定太行鸡饲养标准提供依据。以代谢能(11.0、11.5、12.0 MJ/kg)和粗蛋白质水平(14%、15%、16%)为因子,采用2因素3水平的试验设计。选取体重均匀、健康的77日龄太行鸡母鸡360只,随机分为9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预试期3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1)饲粮代谢能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的影响显著(P0.05),随饲粮代谢能水平的升高,育成期太行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降低。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料重比的影响显著(P0.05),随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育成期太行鸡的平均日采食量先增加后降低,料重比先减小后增大。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表现出显著互作效应(P0.05)。2)饲粮代谢能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平均日代谢能摄入量(ADMEI)和平均日粗蛋白质摄入量(ADCPI)的影响显著(P0.05),随饲粮代谢能水平的升高,育成期太行鸡的ADMEI增加。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ADCPI的影响显著(P0.05),随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育成期太行鸡的ADCPI增加。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ADMEI和ADCPI表现出显著互作效应(P0.05)。3)饲粮代谢能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血清甘油三酯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育成期太行鸡血清甘油三酯含量表现出显著互作效应(P0.05)。综合血清生化指标得出,饲粮代谢能水平为11.5 MJ/kg即可以满足太行鸡的能量需要。综合考虑各项指标,育成期太行鸡饲粮适宜代谢能水平为11.5 MJ/kg,适宜粗蛋白质水平为14%~15%。  相似文献   

17.
1983年至1985年我站对农村散养鸡和专业户群养鸡进行新城疫Ⅰ系苗免疫效果检测,发现散养鸡免疫后其血凝抑制(HⅠ)抗体效价明显高于群养鸡的效价。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材料和方法 1.鸡新城疫Ⅰ系苗:齐鲁制药厂生产的冻干苗,按说明使用。 2.散养鸡的血清:于1984年8月21—25日采自全县17个乡(镇),每乡抽检2个村,每村2户,每户2只鸡。即每个乡(镇)8只,共136份。供试鸡都是Ⅰ系苗注射后10—30天的鸡。  相似文献   

18.
为了降低饲料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我们于1985年4—5月对两种不同蛋鸡饲料配方进行小试验的基础上又在1985年6月着手蛋鸡饲料配方对比中间试验,结果试验组产蛋率较高,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现将试验情况简述于下: 一、试验时间和方法 1.试验时间和地点试验于1985年6月13日至7月25日止,共计45天,在本场一号蛋鸡车间进行。 2.试验鸡的分组和选择供试鸡是S200来亨杂交的蛋鸡,共计2230只,随机分上下两列,上列是对照组,下  相似文献   

19.
30只18周龄的伊莎褐种公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一组用于内源氨基酸校正的样品采集。其它5组作强饲试验,其中一组采用常规日粮预试一周并强饲常规日粮;另外四组饲喂加酶日粮,预试期分别为一周、二周、三周及四周,再强饲加酶日粮,氨基酸消化率采用“TME”法测定。结果表明:(1)酶及不同的预试期可使17种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提高幅度因不同氨基酸而异。采用加酶日粮预试并强饲可减少氨基酸消化率的变异范围和标准差。(2)与常规日粮组相比,加酶日粮预试一周、二周、三周及四周再强饲,可使总氨基酸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3.85、3.49、2.76及4.12个百分点。以预试四周为佳。(3)Sibbald's“TME”法测定鸡加酶饲粮氨基酸消化率时,采用加酶日粮预试一周后强饲为宜。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铜添加水平对5~8周龄泰和乌骨鸡生产性能及组织黑色素含量的影响。选用29日龄泰和乌骨鸡270只,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试验鸡饲喂在基础饲粮(铜含量为4.77 mg/kg)中分别添加0、5、15、30、60、125 mg/kg铜的饲粮,饲养至56日龄。结果表明:饲粮添加适量铜可显著影响5~8周龄泰和乌骨鸡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P<0.05),且在30 mg/kg时生产性能达到最佳。饲粮添加适量铜可显著或极显著影响血清、肝脏、肾脏、皮肤及肌肉的黑色素含量及酪氨酸酶活性(P<0.05或P<0.01),并呈现出随饲粮铜添加水平的提高先升后降的趋势。当饲粮铜添加水平为30 mg/kg时,血清和组织酪氨酸酶活性及组织黑色素含量达到峰值。由此可知,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中添加铜可提高生产性能和组织黑色素含量,其适宜添加水平为30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