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美国甲鱼的池塘养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甲鱼的池塘养殖美国甲鱼形态与中华鳖基本一致,且具有生长速度快、性情温和、食性杂、繁殖力强、亲鳖年产卵多等优点。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养殖前景。现将美国甲鱼的主要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甲鱼池的建造甲鱼池面积为1000—2000m2,池深1.5—2m,水深...  相似文献   

2.
提高稚甲鱼成活率是甲鱼养殖的关键技术环节。要达到其较高的成活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甲鱼养殖     
甲鱼养殖袁大林文赖贤隆绘1.甲鱼饲养池应建在向阳避风,环境安静,排灌方便的地方,池边要有30度的坡度,池堤上面的土质要求松软,并铺一层30厘米厚的泥或砂子,便于甲鱼造穴产卵和栖息活动,池周要砌1—2米高的围墙,避免甲鱼外逃。2.甲鱼有相互残食的习惯,...  相似文献   

4.
甲鱼又称:鳖。南方也叫“水鱼”、“团鱼”等。人工养殖甲鱼在我国只有十多年时间,但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饲养经验。 甲鱼喜食鱼、虾、螺蛳、昆虫、动物内脏及动物尸体。在这些食物缺乏时,也吃瓜果和粮食。其生长速度缓慢。一般4-5年体重才能达到500—600g。 甲鱼在水中生活,常潜伏在水底泥沙中,有时也爬到陆上活动,能挖洞爬墙,行动敏捷。  相似文献   

5.
甲鱼养殖高产技术夏民安(湖北汉川县政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肉鲜味美,宴席佳肴:既是贵重保健食品,又是营养极其丰富的高档水产品的甲鱼,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养殖甲鱼的单位和专业户也越来越多。养殖甲鱼经济效益非...  相似文献   

6.
我国甲鱼养殖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庄雪峰(江苏省水产局)鳖,俗称甲鱼、团鱼、王八等,是一种名贵的水产经济动物。90年代初,江浙等地开始进行人工池塘养殖和工厂化温室养殖,现已在全国各地推开。由于生产量增加等因素的影响,甲鱼的供求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价格...  相似文献   

7.
日本小规模人工养殖鳖开始于1879年,于1899年在静冈县浜名湖边建立了大面积的养殖池塘,战前以养鳗为主,兼养鳖,战后以养鳖为主.即现在的服部中村养鳖场,养殖池总面积达251,600平方米.小池一亩一只,大池五亩一只,有温室四栋(330平方米),从鳖产卵、孵化以至养成成鳖,目前该场产量占全国产量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甲鱼养殖从70年代试养到90年代的飞速发展,不过近20年的历史,但真正的大发展还是始于80年代工厂化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90年代以前,包括野生鳖在内,估计年产量只有千吨左右。而按有正式统计起,1993年全国人工养殖甲鱼产量为4427t,1994年为9360t,1995年为17445t,1  相似文献   

9.
刘猛 《河南水产》2007,71(2):18-18
笔者从事甲鱼池塘养殖多年,经过精心管理,甲鱼的成活率达90%左右,增重1倍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冬季利用锅炉供热加温饲养稚甲鱼,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辅加动物肝脏、植物油、新鲜蔬菜投喂,保持水温30℃±11℃,每平方米产幼甲鱼4.48kg,成活率为89.6%,饲料系数1.42。  相似文献   

11.
中华鳖养殖水体理化指标及浮游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2008年3、7、8月除外)的每月上旬对河北省阜平县中华鳖温室养殖基地两个幼鳖池和两个成鳖池的细菌性疾病发生情况及养殖水体的环境因子(理化指标和浮游植物群落特征)进行为期9个月的调查和监测,初步探讨了水体环境因子与中华鳖细菌性疾病发生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华鳖主要细菌性疾病为红底板病和疥疮病.2007年10月和2008年4月、5月患病严重,死亡较多.环境参数显示,养殖水温约30℃,弱碱性(pH 8.10~8.40),透明度较低(0.15cm).总氮与氨氮质量浓度较高,于2008年4月出现高峰,亚硝酸氮质量浓度在2007年10月最高.总磷质量浓度相对稳定.中华鳖死亡数与总氮、氨氮和亚硝酸盐质量浓度正相关,与总磷不相关.共鉴定出5门5纲22科42种浮游植物,其中绿藻门藻类最多,为19属25种,其次为蓝藻门,9属13种,其他3门种类较少.优势种为四尾栅藻,提示养殖水体有机污染程度较高.浮游植物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342,指示水体为α-中污带.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19.07×10<'4>个/L,与中华鳖死亡数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华鳖源嗜水气单胞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我国珍贵的淡水名特优水产动物之一。我国中华鳖产量一直居世界产量之首。但近几年中华鳖病原性疾病大量爆发,给我国龟鳖养殖业造成了重大损失。在已经报道的25种中华鳌疾病中,由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引起的有15种,如红脖子病、腮腺炎病、红底板病、白底板病、腐皮病、疖疮病、穿孔病、烂甲病等[1]。笔者系统总  相似文献   

13.
中华鳖的人工养殖经历了从大量进行野生暂养到粗放养殖,进而发展到集约化、产业化养殖方式。由于部分集约化养鳖场存在着水质严重污染和滥用药物问题,导致产品品质下降;加上人们消费理念的变化,市场出现了严重的供大于求的现象,致使产品价格急剧下滑。随着人们对无公害、绿色食品的需求意识不断加强,市场对生态养殖的中华鳖需求量急剧增加,生态鳖的价格也在不断上升。为此笔者从水质、饵料及病害等方面谈谈中华鳖养殖的健康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了确定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腐皮病的主要致病菌,从湖南省湘阴县中华鳖养殖场采取已呈明显发病症状且频死的中华鳖10只,从背甲和腹甲病灶处分离到6株菌株,通过分离纯化培养,挑选出2株优势菌株,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人工感染试验,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产碱杆菌(Bacillus al-caligenes)。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这2种致病菌均对青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丙氟哌酸等抗生素高度敏感,可作为治疗该病的推荐药物。  相似文献   

15.
陈凡 《水利渔业》2001,21(4):16-16
传统的全程温室养鳖因水体小、养殖密度高 ,水质不易控制 ,病害多。大量换水和使用抗生素 ,造成生产成本高 ,水、热资源浪费和成品品质严重下降 ,在崇尚无公害、绿色食品的今天 ,显然已不合时宜。以低成本 ,保持温室养殖模式时的生长速度 ,实行健康养殖 ,生产出安全、天然风味的甲鱼 ,是各生产场家在市场竞争中不败之法。分段饲养可能是许多场家采用的方法之一 ,即将养殖过程分稚鳖培育期 (控温、高密度 )和商品鳖养成期 (室温、低密度 )。笔者在海南省万宁市采用网箱培育自繁稚鳖9 7万只 ,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1 网箱及…  相似文献   

16.
朱炳全 《水利渔业》2000,20(3):19-19
在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比较沙埋孵化法、半沙埋孵化法和无沙孵化法,总结出不同的鳖场规模情况下可选用的几种孵化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采用16S rDNA分析方法,分别提取中华鳖体表和体内细菌总DNA,以之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细菌16S rDNA基因片段,并构建16S rDNA克隆文库.从2个文库中分别随机选取100个重组克隆子,抽提重组质粒,用Hae Ⅲ和MspⅠ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获得酶切指纹图谱,从每种图谱随机挑选克隆子测序,获得其16S rDNA部分序列,构建了系统进化树.在中华鳖体表和体内细菌克隆文库中分别包含13种和10种RFLP谱型,分别挑选了70个和60个克隆子进行测序.结果表明,中华鳖体表和体内文库克隆子分别归为15类和11类OTU,体表和体内菌群多样性较强,优势细菌类群分别为拟杆菌和变形菌,并在文库中检测到了几株益生菌和条件致病菌.  相似文献   

18.
中华鳖爱德华氏菌病病原和组织病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完其 《水产学报》1997,21(4):428-433
从中华鳖病病鳖的肝脏分离得到菌株s-1。用菌株S-1进行人工感染,100%的鳖患病,从感染的病鳖的肝脏分离到菌株s’-1,经生理生化反应测定,它与菌株s-1特性一致。经鉴定,菌株s-1是迟钝爱德华氏菌,野生型。爱德华氏菌感染会引起鳖的脏器发生变质性病变。主要症状呈肝脏型,肝局部坏死,有结节状肉芽肿。  相似文献   

19.
采用适量投喂法对稚鳖对29.5℃,30℃,30.5℃,31℃,32℃等不同温度下的摄食及生长进行研究,发现在30.7℃稚鳖个体增重最快,29.8℃饲料系数最低,在30℃以内,稚鳖的生长速度随着水温的上升而加快,当水温超过30℃时,稚鳖的生工速度却随着水温的上升而下降,在不同的湿度下,稚鳖的生长速度差异显著,日投饲率为2.8%-3.0%,全天投喂的饲料中,上午占1/3,下午或晚占2/3。  相似文献   

20.
茯苓多糖对中华鳖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口服茯苓多糖对中华鳖(Trionyxsinensis)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共分3个组,在基础饲料中添加20·0mg/kg茯苓多糖作为试验组,添加500·0mg/kg酵母细胞壁作为免疫刺激剂对照组,以投喂基础饲料作为空白对照组。连续投喂28d后,测定中华鳖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血清溶菌活力和补体活性。结果表明:在中华鳖饲料中添加茯苓多糖和酵母细胞壁能显著提高中华鳖白细胞的吞噬活性(t检验,P<0·05),而2个试验组之间中华鳖血液中白细胞的吞噬活性没有显著差异(t检验,P>0·05);2个试验组中华鳖血清中补体C3和C4的活性与对照组之间呈显著差异(t检验,P<0·05),而试验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t检验,P>0·05)。本研究结果说明在中华鳖饵料中添加茯苓多糖和酵母细胞壁对中华鳖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