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皖海红美人"红茶产自安徽四海茶业有限公司的九华佛茶标准化生产基地。该生产基地位于九华山西麓的杜村乡,是传统名优绿茶产区。本研究探明了九华山及周边地区春季红茶的适制性及加工工艺,通过比较不同萎凋方式和创新变温发酵工艺技术,使茶叶中茶黄素含量更高,具有香气嫩甜香尚鲜,汤色红亮,滋味鲜爽醇厚的品质特征。为该区域开展红茶加工生产和丰富茶叶产品种类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华再欣 《茶业通报》1995,17(2):30-31
名优绿茶的包装与贮藏华再欣(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名优绿茶具有独特的色、香、味、形,如保管不善,极易变质变形,降低饮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因此,除了在采摘和炒制过程中提高和保持名优绿茶的品质外,还必须在流通过程中,根据名优绿茶品质特点解决好包装和贮藏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江平 《茶业通报》1998,20(4):30-31
茶业结构调整已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阶段,平昔以量的迅速扩张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正在迅速的以结构调整为着力点,推动新一轮经济增长。这种革故鼎新的抉择,必将改变产业的低度化和不合理状态,定然创获出茶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时期。1池州茶叶产业结构现状我区茶业产业结构经历了长期的自然经济过程,形成安徽红茶生产、加工、出口的传统模式,一直对计划经济的依赖性较强。近年来,由于外贸体制改革,红茶市场疲软,加之两个根本性转变政策逐渐落实,使得名优绿茶开发措置得当,呈现出较好的市场态势。但是,茶业产业结构调…  相似文献   

4.
茶叶生产要走科技高投入高效益的道路史生南(安徽省农垦总公司农业处)安徽农垦系统现有茶园53578亩,其中正采茶园为45178亩。生产绿茶,兼产红茶、乌龙茶、蒸青茶等。常年产茶六千吨左右,1993年达6549.6吨,采摘茶园平均单产145公斤,亩均产值...  相似文献   

5.
李荣林 《茶业通报》1993,15(3):42-43
长期以来,祁门茶区(凫峰除外)都是生产单一的红茶,在市场机制的冲击下,这种单一的茶类已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所以创制名优绿茶已成时势所趋。祁门茶区的茶树品种特性适制红茶,主要是其酚氧化酶活性较高,茶多酶含量较多,所以改制绿茶时在技术细节上应与一般绿茶有所不同。目前,改制的绿茶大部分属高档茶,原料细嫩,所以制作技术上总的特点是“透杀,轻揉,高温快烘”。具体制作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1山东茶叶市场考察所见在山东省历行5天,对济南、青岛、平度等茶叶市场考察,看到了不少好茶,福建、浙江、云南茶叶在各大批发市场比比皆是,然而就没有贵州茶,更谈不上有道真茶,从济南茶叶批发市场看,济南、青岛市民普遍都喝茶,茶叶品种主要以:绿茶、红茶、普洱、铁观音为主,而这几类茶的生产地为:福建红茶、绿茶、铁观音;云南红茶、普洱;浙江以松阳绿茶为主占据市场,山东本土生产日照绿茶、崂山红茶。  相似文献   

7.
张凯农  肖纯 《茶业通报》1994,16(3):28-29
台湾红茶制造张凯农,肖纯(西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台湾是我国优质红茶主要产区。红茶制法与大陆相比有很大差异,比较和认识这些差异有益于改进提高大陆的红茶品质。一、台湾红茶原料台湾除高山地带外茶季从三月始至十一月止,历时九个月左右。全年分:春茶、夏茶、...  相似文献   

8.
池州茶业开发的态势分析江平(池州地区茶业经济技术研究中心247100)池州地区茶业经过二年卓有成效的系统地开发,取得了名优茶产量、总产值大幅度增长,茶农收入稳定提高,茶叶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这与当前红茶国际市场滑坡,绿茶国内市场疲软将形成鲜明...  相似文献   

9.
针形名优红茶机械加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滇红久负盛名,享誉中外,是云南出口创汇的主要茶类。以其外形肥壮金毫显露、汤色红艳明亮、香气浓郁和滋味浓醇回甘的品质独树一帜,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几年,受名优绿茶良好效益的驱使,不少厂家加快了名优红茶的生产步代,尤其是机制做形工夫红茶的生产。针形名优红茶,是在传统工夫红茶工艺的基础上,借鉴名优绿茶的做形技术,利用振动理条机使其条索紧细挺直。以前的名优茶生产,在做形的环节上多采用手工操作,但手工做形存在着质量不稳定、技术难掌握、效率低和成本高等缺点,不利于名优茶生产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目前,大多茶厂已开始采用机械生产名优茶,实践证明,机械与手工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易操作、可控性强、规范制茶工艺、稳定茶叶品质和降低生产成本等。现将其工艺介绍如下:工艺流程:鲜叶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做形—干燥。1鲜叶采摘针形名优红茶要求条索紧细挺直、金毫显露,因此对鲜叶嫩度的要求较高。一般而言,鲜叶的嫩度越高,可塑性就越强,更有利于做形,可采摘无性系大叶良种或地方群体大叶良种鲜叶,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或半开展,长度约4 cm左右,要求芽叶无病虫害。2萎凋是红茶加工的基础工序。萎凋中鲜叶正常而均匀地失水,细胞液浓缩...  相似文献   

10.
二、中国茶叶推进外销对策我国茶叶外销历史悠久,独占世界茶叶市场有一百多年。输出数量以百万担计,创历史上茶叶销售最高记录。我国生产的六大茶类,有绿茶、红茶、青茶、黑茶、白茶五大茶类输出,销路遍及世界各地,享有物美价廉的世界荣誉。红茶市场兴衰转化剧烈,切细红茶独占市场上风,不利于我国工夫红茶的推销。绿茶市场衰而复兴,除固有的外销眉茶、珠茶外,高级名茶亦进入国际市场。青茶如铁观音、  相似文献   

11.
沈培和 《茶业通报》1999,21(1):34-35
笔者曾参与第一、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中国茶叶学会第一、二届“中茶杯”、1997年中国食品协会及1998年农业部茶和茶制品展示会等全国性的大型名茶展示评比。在这些茶事活动中,对安徽产的名优绿茶有所认识,其中也有不少茶进入了全国性的名茶行列。现就皖产名优...  相似文献   

12.
茶树新品种皖茶6号与皖茶7号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2016年以石台县自选新品系为基础,开展茶树新品种选育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皖茶6号(品系1),发芽期比对照福鼎大白茶早2~3天;产量与福鼎大白茶相当;适制名优绿茶,红茶适制性一般;抗低温能力比福鼎大白茶高1级,越冬抗寒及抗病性较强。皖茶7号(品系3),发芽期比对照福鼎大白茶迟1天;产量高于福鼎大白茶40.0%,高于舒茶早10.9%;适制名优绿茶,红茶适制性优;抗低温能力比福鼎大白茶高1级,越冬抗寒及抗病性较强。  相似文献   

13.
《茶业通报》2006,28(3):101-101
安徽省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是农业部重点茶树良种繁殖示范推广基地,全场总面积18900亩,其中良种茶园5000亩,年产“剑兰春”牌香山云尖系列名优绿茶、红茶、珠茶150万公斤。年繁育无性系茶树良种苗木2000万株,可预约繁育和直接提供母穗品种近百个。近年来,规模化提供的主要品种有:舒茶早、平阳特早、乌牛早、龙井43、龙井长叶、仙寓早、福安大白茶、浙农113、日本薮北种、凫早二号、金观音、悦茗香、黄玫瑰、多抗香、大红袍、白毫早、锡茶5号、锡茶11号、安徽一号、安徽七号、早逢春、寒绿、迎霜、福鼎大白茶、石佛香、石佛翠,另有引进珍贵品种:金谷绿、明谷绿等。  相似文献   

14.
杜起洪 《茶业通报》1996,18(4):37-39
福建发展尖型茶生产的可行性探讨杜起洪(福建省三明市经济作物局365000)尖茶系安徽特产,除久享盛名的太平猴魁外,还有径县提魁、特尖,宁国的黄花云尖等。产区较集中在皖南山区、销区除安徽本省外,在京、宁、沪、津等大都市也有较大的市场,且市场正在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5.
振兴安徽茶业,促进茶区经济发展的建议(安徽省茶业学会230036)近几年来,我省茶区同全国其它地区一样,茶叶生产的整体效应下降,其中外销茶集中产区尤为突出,内销市场压力增大,茶叶促销任务十分艰巨,“卖茶难”不时出现,抛荒、砍树在集中产区陆续发生,对社...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3月14日,纳雍县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纳雍高山绿茶地方标准》和《纳雍高山红茶地方标准》审查会,市质监局、县市场监管局有关领导和市内有声望的7名茶叶专家参加会议。通过评审,专家评审组一致同意《纳雍高山绿茶》和《纳雍高山红茶》两个地方标准通过审查。  相似文献   

17.
由商业部茶畜局提出、安徽省茶叶公司和安徽农学院茶业系共同起草的《炒青绿茶鲜叶》、《炒青绿茶技术条件》二项部标准,于1987年10月14日在合肥市通过审定。审定会由商业部茶畜局主持,成立了标准审定委员会,来自浙江、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安徽等炒青绿茶产区茶叶生产、经营、科研、高等院校和标准管理等有关部门的26  相似文献   

18.
《茶业通报》2006,28(1):48-48
安徽省东至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是农业部重点茶树良种繁殖示范推广基地,全场总面积18900亩,其中良种茶园5000亩,年产“剑兰春”牌香山云尖系列名优绿茶、红茶、珠茶150万公斤。年繁育无性系茶树良种苗木2000万株,可预约繁育和直接提供母穗品种近百个。近年来,规模化提供的主要品种有:舒茶早、平阳特早、乌牛早、龙井43、龙井长叶、仙寓早、福安大白茶、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基于开发一个新的茶叶产品,其包含一定比例的绿茶和红茶,且绿茶部分和红茶部分不是直接的成品拼合。研究通过组合绿茶与红茶初制工艺,实现了同批次茶树鲜叶"同时同机"并线加工绿茶与红茶,且在外形(色泽除外)上相对一致,可按需生产。  相似文献   

20.
英山县依靠科技进步来发展茶叶生产的做法叶道贵,管保成(湖北省英山县茶叶公司)英山县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生产"团黄"和"圻门"茶作为贡品。现在生产的优质炒青绿茶和名茶驰名全国,"珍眉绿茶"和"工夫红茶"畅销东欧和非洲各国。建国后,特别是党的十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