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陆水产》2001,26(10):33-33
根据广东、福建、江苏等地养殖户反映2001年是鳜鱼出血病爆发流行,危害严重的一年。发病早期的病鱼,目观症状,可见病鱼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眶、鳍基部及体表两侧轻度充血。严重时病鱼体表两侧严重充血或出血,眼眶周围严重充血,肛门红肿。有的鱼腹部膨大,眼球突出,少数病鱼出现竖鳞、鳃丝末端腐烂的现象。解剖后发现鳃颜色较淡,有的鳃丝边缘有轻度腐烂现象。脾、胃肿大、色淡、胆囊膨大、贫血,肠道充血发炎,常有大量粘液,一般没有食欲,有的肠腔内积水或有气泡。肠系膜及肝脏有分散的出血斑点,鳔壁充血。有的严重的病鱼腹…  相似文献   

2.
治愈鲢鳙鱼暴发性流行病一例江西省新干县流坑村一山塘养成鱼1.67公顷,鲢鳙鱼去年没有起捕,现平均个体重0.8公斤左右。今年6月15日突然发现鲢鳙鱼大批死亡。病鱼体发黑,体表充血发红,尤其鳍及鳍基充血为甚,鳃贫血苍白,鳃丝肿胀多粘液,部分病鱼鳃丝腐烂,...  相似文献   

3.
夏云林 《淡水渔业》1975,(12):20-20
我们在1974年4月27日发现草亲鱼塘内的草鱼体表发黑,各鳍条基部充血(胸、尾鳍基部更为严重),鱼体背部鳞片间隙充血并有血点,肌肉色泽正常,病鱼缓慢独游,鳃丝充血,粘液较多。经镜检未发现病菌与寄生虫。解剖检查,整个肠道无食,未发现充血及化脓病症出现,心脏内未淤血,其它器官、组织均属正常。  相似文献   

4.
<正>2.3赤鳍病2.3.1症状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患病鱼体各鳍基部和鳍条充血,严重时各鳍条、上下颌、眼睛、背鳍基部至尾鳍均严重充血;有时眼眶出血,眼球突出;有的鳃部出现不同程度腐烂,粘液多;肠壁充血,肠内无食物,有的肠内有淡黄色粘液;肝脏淤血或充血,胆囊肿大,脾脏偏黑。病情严重的鱼狂游、乱窜或静止侧卧于水底不动,最后衰竭死亡。该病  相似文献   

5.
<正>一、发病症状鲤鱼暴发性出血病,主要表现在鱼体两侧、眼眶、鳃盖、鱼鳍等处轻度出血,有的眼球突出,有淡黄色腹水,鳃丝瘀血或严重贫血,有时呈紫色且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腐烂。发病初期,病鱼离群独游水面,游动缓慢,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不吃食,鱼体色发黑。每条病鱼的症状不完全相同,有的以头、鳍出血为主,有的以肌肉出血为主,有的以肠道出血为主,也有的全身各器官组织都严重出血。  相似文献   

6.
鲤鱼白云病防治方法白云病是一种鲤鱼病综合症,是由口丝虫寄生和恶臭假单胞菌感染鲤鱼所引起。1.症状:患病初期,可见鱼体表有暗淡小斑点,后形成一层蓝灰色粘液,并逐渐布满全身,恰似全身形成一层白云。严重的病鱼有的鳍基充血,肛门红肿,肠道发炎,也有的有竖鳞症...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由于鲤鱼养殖业迅速发展,导致了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防治鱼病措施严重滞后,造成了鲤鱼病大量繁生、蔓延,致使许多鲤鱼养殖户面临亏损、破产的困境。笔者根据自己二十余年来防治鲤鱼病的经验,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鲤鱼常见病防治措施。   一、烂鳃病   (一 )细菌性烂鳃病   1.症状   病鱼体发黑,头乌黑,游泳缓慢,呼吸困难,食欲不振。捞起病鱼观察,鳃丝腐烂,边缘发白,附有污泥,鱼鳃盖骨内表面充血,有的中间部分被腐蚀一个小洞,俗称“开天窗”。   2.预防   (1)鱼池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消…  相似文献   

8.
一、病鱼的症状:病鱼眼眶出血,眼球突出,腹部充血或有出血点,鳃的颜色较淡,或呈花斑状;有的病鱼腹部膨大,腹腔内有血水、血块,肠壁充血,肠内无食物,有淡黄色的粘液,腹膨胀;有的病鱼内脏组织发生坏死或解体:有的病鱼在水中打转,不久便沉入水底死亡。特别遇到天气突然变化或水质突然变化,则会引起鲤鱼大最死亡。有的鱼池在冬季鱼停食后,仍有鲤鱼死亡沉入水底。 二、流行情况:主要发生在精养鲤鱼的池塘中。水温在4—33℃均有发生。特别在秋末冬初,鱼停食后发生死亡严重。严重时整塘鱼全部死亡,有的鱼塘  相似文献   

9.
鲤鱼出血病是近年来北方地区高密度集约化养鲤的一种危害严重、死亡率高的常见病,它和魄、缩、纺出血病非常相似,但又有本质的不同。症状:没病早期,病鱼颌部、口腔、眼眶、鳃盖、鳍的基部及鱼体腹部和体两侧有轻度充血。严重时则充血并出血现象加剧,由点状出血斑演变成斑块状或全身出血,看上去鱼体呈红色,用手顺鳞片触摸,则有血液渗出,肌肉失去弹性,水肿。鳃出血呈浅红色,或鳃淤血呈深紫红色,鳃小片囊肿,甚至鳃丝末端腐烂坏死。腹部膨大,有的肛门红肿,凸眼。懈剖检查:腹腔积水,腹水呈透明的浅黄色或半透明的浅红色,内有大…  相似文献   

10.
刘忠 《内陆水产》2001,26(11):32-33
近年来,我们陆续在四川、重庆、江苏、河南、山东、北京、天津等地发现许多淡水养殖商品鱼在运输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出现死亡的情况,而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鱼的品种也呈现多样化,包括:鲤鱼、草鱼、团头鲂、鲫鱼、斑点叉尾鱼回、长吻鱼危等。尤其在起捕热水鱼时情况更为突出,给许多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1主要症状1.1运输前对鱼体进行检查,初期可见鳃丝末端上皮细胞发炎、肿大、增生、愈合,鳃丝呈棍棒化。鳃上粘液增多,呈暗红色,鳃丝淤血或出血,鳃瓣肿胀发炎,有小出血点;毛细血管栓塞,血液循环不畅,引起呼吸障碍,…  相似文献   

11.
我馆在1998年4月中旬就发现锦鲤感染斜管虫,同时也发现鳜鱼和金鱼感染了外管虫,并伴有少量半眉虫。一、发病情况及症状1997年11月份峨们买进一批锦鲤。入池前,对鱼池用高锰酸钾消毒。进入春季以后,水温慢慢回升。至1998年4月中旬,发现鱼经常集群,食欲减退,有时漂游于水面或侧卧于池角,呼吸困难,并间歇性地在池底磨擦,以后连续几天发现有鱼死亡。捞出病鱼检查,其体表及鳃丝上粘液较多,皮肤表面为苍白色粘液层。鲶鱼及金鱼也是同样症状。二、病因分析取病鱼体表及鳃丝上粘液制片镜检,发现寄生有大量斜管虫及少量半眉虫。分析原因…  相似文献   

12.
1.1症状车轮虫寄生部位因鱼体大小而异,一般在苗种阶段时寄生在体表,规格大时则大多寄生在鳃上。镜检患病鱼体表和鳃便可确诊。鱼体少量寄生时不显症状,严重侵染皮肤、鳍、鳃时,车轮虫用其“齿轮环”磨损香鱼体表皮细胞和鳃丝、鳍条的上皮细胞,刺激鱼体产生大量粘液,病鱼不摄食,成群沿塘边狂游,在水中跳跃,严重感染时能够使鳃丝和体表上皮细胞破坏、脱落,导致细菌侵入,造成鱼类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3.
在欧洲鳗养殖过程中,自1995年开始发现一种新的疾病,1996年呈暴发性漫延,病鳗起始不摄食,易吊挂于饵料台,体表及鳃部粘液分泌增加,池水由于鳗短粘液分泌增加、脱落而于水面聚积泡沫,随病情发展,水面泡沫量增加。悬挂于饵料台的病鳗于体表出现明显的斑块状粘液脱落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显浅蓝色,主要发现于躯干部。随病情发展,病灶处呈严重炎性反应,皮肤溃烂,病灶周缘呈红色,严重时,溃烂病灶深入肌肉组织。病鳃鳃丝水肿,顶端充血,有时鳃丝溃烂;肝脏、肾脏肿大,胆囊有时亦肿大;肠道无食物,有炎症或积水;臀鳍,胸鳍有时…  相似文献   

14.
1病原  有的学者认为病毒为该病的主要病原,有的认为是由寄生虫及细菌感染引起的,也有的认为是这几种致病因子混合感染所致。2症状  病鱼少食或不食,有时在池边、水底静卧或缓游。有的体色发黑,有的病鱼头部、体表、鳍条及鳃丝有明显的出血点,有的鳃丝呈白色,肛门红。解剖观察,肝脏发白或呈点状、斑块状出血,胆囊大,胆汁浑浊变淡呈黄色。脾脏黑红色,无光泽,有的有腹水。3诊断3.1根据症状进行初步诊断,但要注意以肠出血为主的出血病和细菌性肠炎病的区别。活检时前者的肠壁弹性较好,肠腔内粘液较少,严重时肠腔内有大量红细…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鳜鱼高密度养殖的飞速发展,疾病也随之发生,特别是鳜鱼的出血病,在流行季节发病率一般为50%,严重的塘口发病率达90%以上,甚至全军覆没,现将此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主要症状 病鱼吃食明显减少,甚至不食。有时在池边水底静卧或缓游。有的体色变淡,黑纹变浅或消失,严重的头部、体表、鳍条及鳃丝有明显的出血点。有的鳃丝呈白色,肛门红肿,解剖观察肝脏呈点状斑块出血,胆囊大,胆汁呈淡黄色,有的有腹水,肠粘膜斑块状出血,内含黄色粘液。2病因分析2.1池塘久未清淤淤泥深,平时因投饵过多,残饵及…  相似文献   

16.
<正> 2000年8月,石家庄市八一水库网箱养殖罗非鱼发生暴发性流行病,该病主要症状为:病鱼鳃盖以前充血、口张开、鳃丝末端溃烂、眼球突出、有的一侧或两侧水晶体混浊,濒死鱼体巴发黑,在水麦层缓慢游动,有的头前部发白。解剖观察,肠道无食物,有的腹腔内积有淡黄色透明腹水,肝脏肿大,颜色变浅,胆囊肿大,肝肾表面有2mm大的白色结节2~10个,镜检发现无结节的肝脏,有严重的脂肪肝。该病死亡严重,每天每箱达100尾以上,给养殖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我们进行了  相似文献   

17.
钱华  干波 《内陆水产》2001,26(12):34-34
淡水养殖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病是我国养鱼史上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年龄范围最大、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传播速度极快、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现将该病的症状、成因和防治方法总结如下。1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症状与危害对象该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为主体的多种细菌。其主要症状是,患病早期,病鱼的口腔、头部、胸腹部、眼眶、鳃盖表皮和鳍条基部充血,鳃丝溃疡充血呈灰白色,严重者鳃丝腐烂。剖开腹腔有黄色或红色腹水,肝、脾、肾、胆肿大,内脏器官全部出现炎症,有的鱼肛门红肿并伴有肠液溢出,病鱼全…  相似文献   

18.
鲤鱼出血性败血症是近年来严重威胁鲤鱼高产养殖的传染性疾病。据调查统计,目前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广泛流行。 鲤鱼出血性败血症,症状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初期食欲减退,剖后多见内脏出血,中期表现为肠炎,后期彻底废食,并见体表出血初期病鱼外观与健康鱼基本一样,但用剪刀从肛门沿腹部剖剪,打开体腔,则见体腔内有血液渗积,两鳔室背部充满红色血丝。中期多见肛门红肿,皿周皮肤充血发红,剖后可见肠管充血。后期可见鳍基充血发红,鳃盖出现红色血丝,体表两侧及腹部,出现点状或片状红斑,鳃丝肿胀,附有粘液;肛门红肿外突;重者眼球肿大外突犹如金鱼。病鱼死前有的可见到游动缓慢,失去平衡,或侧翻滚动,或伏于池底,或头钻于污泥中。如将这种病鱼刮去鳞片,则可见体表红斑出血处皮肤充血发红。揭去皮肤则可见肌肉成片状弥漫性出血,鲜红犹如浸染色素。  相似文献   

19.
一、车轮虫病1.症状车轮虫寄生部位因鱼体大小而异,一般在苗种阶段时寄生在体表,规格大时则大多寄生在鳃上。镜检患病鱼体表和鳃便可确诊。鱼体少量寄生时不显症状,严重侵染皮肤、鳍、鳃时,车轮虫用它的齿轮环磨损香鱼体表皮细胞和鳃丝、鳍条的上皮细胞,刺激鱼体产生大量粘液,病鱼不摄食,成群沿塘边狂游,在水中跳跃,严重感染时能够使鳃丝和体表上皮细胞破坏、脱落,导致细菌侵入,造成鱼类大批死亡。2.流行与危害全国各地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水质混浊且有机质多的池塘较易发生,适宜繁殖温度20~28℃,4~7月份较流行。鳗…  相似文献   

20.
吴春年 《内陆水产》2000,(10):39-39
主要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鱼病是我国养鱼史上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危害鱼的年龄范围最大,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目前此病的名称较多,有叫溶血性腹水病、出血性腹水病,也有叫出血病、细菌性败血病等。其病原体有: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和弧菌。 1症状 疾病早期及急性感染时,病鱼的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基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鳃丝苍白,此时肠内尚有少量食物。严重时鱼体表严重充血以至出血 (内出血 ),眼眶周围也充血,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