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基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模式的农用地整治潜力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5,他引:14  
该文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型农用地整治模式为切入点,将土地整治潜力评价与特定的整治模式相结合,构建一套适合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整治模式下的农用地整治潜力评价体系和方法。基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需求和农户意愿调查的主客观分析,确定研究区农用地整治潜力分析应采用基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特征的评价模式。论文采用差异性调查分区法、置信区间计算法、潜力等级水平选择法、耕地生产能力计算法和耕地质量综合指数计算等方法分别确定了A类型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和B类型区(非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的农用地整治的数量潜力、质量潜力,并对潜力结果进行了分级。结果表明:A类型区数量潜力551.78 hm2、质量潜力2 218.57 t,B类型区数量潜力1 531.32 hm2、质量潜力3 883.77 t,适宜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主要集中在二、三级潜力区,研究认为A类型区整治潜力挖掘应以质量为主、数量为辅。该研究为区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潜力分析和土地整治实践提供方法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科学划定耕地整治重点区对于实现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内蒙古河套-土默川平原为研究区,从农用地可改良限制因子角度出发,采取自然等提升潜力指数模型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模型划分耕地质量提升潜力区,在耦合限制因子改良程度分级的基础上,确定耕地整治分区。研究结果:1)研究区耕地质量提升主要受限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盐渍化程度,耕地整治难度整体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趋势。2)研究区自然等提升潜力指数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趋势,且耕地质量提升潜力空间差异明显,潜力提升呈现"低-低"聚集特征的耕地多分布在东部,呈现"高-高"聚集特征以及无聚集特征的耕地多分布在西部。3)研究区耕地共划分为4种整治类型,其中重点整治型耕地为0.84万hm2,是实施耕地整治的重点区域;选择整治型耕地为22.22万hm2,应选择其质量提升潜力相对较高且集中连片的地块进行整治;保护整治型耕地为54.98万hm2,应当被划入到基本农田保护区内;不宜整治型耕地为26.46万hm2,应当进行有选择地退出还林还草。该研究提出的研究方法可为细化限制因子在耕地整治分区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同时研究成果对半干旱区耕地整治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可改良限制因子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潜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分析不同尺度耕地质量等别提升理论潜力和实际潜力空间分布特征,为加强耕地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提供依据。该文以辽宁省大石桥市为研究区,基于大石桥市农用地分等结果,筛选土地整治工程可改良限制因子,构建指数提升潜力模型测算研究区耕地质量自然等、利用等和经济等指数的理论潜力与实际潜力。运用面积加权法和局部空间自相关法,揭示研究区乡镇、村级和地块不同尺度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潜力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各乡镇耕地质量等别提升潜力空间差异明显,呈现东高西低,依次递减;2)各行政村耕地质量等别提升潜力东部属于正相关类型(高-高型)且集中连片,中部正相关类型(低-低型)面积较小且零星分布,西部为随机分布;3)东中部地块耕地质量等别提升潜力较大,东部坡耕地宜实施土地平整工程,中部耕地宜实施灌溉与排水工程。研究结果可为区域规划土地整治重点工程和划定耕地保护分区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靖边县农用地整治潜力分区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根据靖边县农用地分等定级资料,结合GIS软件分析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得到靖边县待整理耕地面积为100 209.9 hm2,占总耕地面积的92.33%.在确定待整理耕地面积的基础上,靖边县被划分为3个农用地整治潜力分区,1级区和2级区可增加耕地面积为3 245.76 hm2,3级区的整治工作一方面受制于自然条件,另一方面需要满足生态服务功能而受到限制.通过多因素综合指数法与GIS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分区结果的合理性.农用地整治潜力分区结果可确定土地整治的重点方向,为靖边县土地整治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集成"质量-格局-功能"的中国耕地整治潜力综合分区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面向新时期耕地资源多功能综合保护的新要求,科学评价耕地整治潜力,合理确定整治分区是聚焦"新三农"、服务国土综合整治的有力抓手。该研究围绕耕地自然资源禀赋、空间格局、要素功能等3方面,构建了集成"质量-格局-功能"的耕地整治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在对全国耕地进行整治潜力综合评价的基础上,采用k-means聚类方法划定耕地整治潜力综合分区,得到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通过构建集成"质量-格局-功能"的耕地整治潜力评价框架,采用"一级区-二级区-三级区"3个层级的潜力分区体系,并结合"聚类区域+农业格局+整治类型"的分区方法开展耕地整治潜力综合分区,对因地制宜布局农业生产格局、差别化开展新时期国土综合整治具有积极作用;2)中国耕地资源整治潜力在质量、格局及功能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质量改善潜力区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海河流域和淮河流域等地区;格局优化潜力区主要集中于黄河流域、东南诸河流域、内陆河流域及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功能提升潜力区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及内陆河流域等地区;3)采用k-means空间聚类分析方法,从整治潜力视角将中国耕地资源划分为7个一级分区、38个二级分区和409个三级类型区。研究结果有利于因地制宜推进以全要素整合为核心的耕地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资源供给服务能力及区域农业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6.
土地整治是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抓手,为更好的指导土地整治项目的开展与进行,拟探索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评价的方法与思路。本文以德惠市土地整治项目区为例,分别运用农用地分等评价法、定级指标修正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评价法对项目区整治前后耕地质量进行评价,对比三种方法的等别提升效果与适用性,提出方法改进建议。结果显示:运用三种方法评价该项目区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均有所提升,提等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定级指标修正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评价法、农用地分等评价法;定级指标修正法与农用地分等成果衔接性更强,但可能会放大对修正因素的影响,耕地质量调查监测评价法等别区分度较小。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均可用于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评价,另两种方法较农用地分等更易凸显土地整治工程的效果,针对各自方法不同的特点有不同的适用范围,研究可为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评价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基于分等因素组合的农用地整理类型分区   总被引:7,自引:14,他引:7  
为细化农用地整理分区,使分区结果在地块尺度上具有适用性,从而提高农用地整理工程效率和精度,该文选择利用农用地分等中间成果,以分等单元为基本研究单元,通过分析单元分等因素组合类型,以及不同组合类型对农用地质量的限制强度,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采用综合分区思想对天津市农用地进行整理类型分区研究,并将天津市农用地划分为3个整理类型区。研究发现,天津市农用地自然质量分,即CL组合类型有730种,限制因素组合类型42种,其中灌溉、有机质和盐渍化对农用地的限制相对普遍,这三个因素是农用地整理需要重点考虑的限制因素。研究认为,天津市近期农用地整理重点应安排在限制因素少、整理难度小的类型区三,以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典型盐渍化治理为主要方向;远期整理重点可考虑改造难度较大的类型区二,以土壤综合整治为主要目标;类型区一以坡度限制为主,整理改造难度最大,但需要做好水土保持工程建设,该研究对于深化农用地分等成果应用具有重要作用,以期对农用地整理类型分区理论和方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8.
基于耕地系数和预评价法的耕地整治潜力测算方法   总被引:6,自引:10,他引:6  
为科学合理测算耕地整治潜力,提高潜力测算结果的应用性,该文结合二调数据及农用地分等数据,进行了耕地整治数量潜力和质量潜力的测算研究,耕地整治数量潜力测算采用耕地系数法(CLC,cultivated land coefficient),耕地整治质量潜力测算采用农用地分等因子提高后的预评价法。研究表明:五华县耕地整治潜力较大,数量总潜力为841.69 hm2,各行政村数量潜力分布情况为南高北低;质量潜力方面,经过整治,耕地自然等别可平均提高1.28等,利用等别可平均提高0.71等,生产能力可提高57 862.99×104kg。该研究方法符合当地土地整治实际情况,研究结果可为制定县域土地整治规划、划定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及确定耕地整治建设重点项目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耕地整治质量潜力测算方法   总被引:18,自引:9,他引:9  
现有耕地整治质量潜力测算大都直接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进行,忽略了耕地整治工程措施可改造的耕地质量限制因素与农用地分等因素的非衔接关系,掩盖了土地整治对耕地限制因素可改造程度差异。该文基于耕地整治可改造因素修正,以沈阳市为例,建立了服务于土地整治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质量潜力计算模型(修正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评价整治前沈阳市耕地质量利用等为5.6等,整治后耕地质量可提高1.2个利用等;得到的耕地利用等指数与基准作物实际产量相关系数R2为0.8517,精度高于农用地分等结果。修正法测算的耕地整治质量潜力增强了耕地整治工程措施与耕地质量限制因素的结合程度,避免了某些限制因子难以改造或难以达到最优值而导致的整治潜力结果偏差,提高了潜力测算结果的科学性和应用性,可为市级土地整治规划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提高县(市)尺度农用地整治新增耕地潜力评价效率、精度,降低评价成本的方法,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专项规划提供参考。[方法]以GIS全域空间分析方法为主的农用地整治新增耕地潜力评价技术方法体系,即基于区域"二调"更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用地整治经验等国土数据成果,在现阶段县/市尺度农用地整治新增耕地潜力评价技术思想及技术原则下,先确定待整治农用地规模,再测算新增耕地面积,最后计算新增耕地系数,进而进行新增耕地潜力类型区划分。[结果]温州市农用地整治新增耕地潜力测算结果合理,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结论]该技术方法体系实现了从基础图件数据输入整理、到潜力测算评价、再到成果图表输出的程序化操作,不仅有效提高县/市尺度农用地整治新增耕地潜力评价效率,降低评价成本,而且紧密衔接于当前土地管理工作实际,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基于Ward系统聚类的中国农用地整治实施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为科学分析当前中国农用地整治的实施特征和空间格局特点,厘清实施状态与规划目标的协调状态,该文基于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信息,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通过整治强度、整治潜力和整治难度3项指标,采用Ward系统聚类法,对2006-2012年中国农用地整治实施状况进行综合分区,并结合既定的规划目标,对实施状态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高整治强度区主要位于华北平原、三江平原、长江三角洲等传统农区;高整治潜力区主要位于青甘农牧区、黄土高原区等半湿润半干旱地区;高整治难度区主要位于秦巴山地和云贵高原等地形较为复杂的地区。2)研究期内中国农用地整治实施状态可划分为"中高-低-中"(Ⅰ类)、"中-中低-中"(Ⅱ类)、"中高-中高-中高"(Ⅲ类)、"低-中-高"(Ⅳ类)和"高-中低-中"(Ⅴ类)等5种类型,其中以Ⅲ类最为集中,Ⅰ类和Ⅱ类次之,Ⅳ类、Ⅴ类数量较少且分布零散。3)从实施状态与整治规划的协调性看,实施现状与规划确定的农用地整治重点区域、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以及基本农田整治重大工程等重点任务,均存在一定偏差;从与表征经济发展、粮食生产、土地整治活动的分区对比来看,区域差异不甚明显,整治重点尚不突出。该研究成果可为中国土地整治规划评价和宏观制度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土地整治项目提升耕地质量可实现潜力测算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耕地质量潜力测算是土地整治项目设计的基础工作,其测算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该文依据农用地分等方法和数据,利用自然等指数、利用等指数,构建可实现潜力测算模型,测算出经土地整治后自然等、利用等别提升的可实现潜力。以中江县土地整治项目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利用预评价法对项目区分等因素可改变和消除的幅度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测算了项目区耕地质量可实现潜力。结果表明,整治后项目区自然及利用等指数均可有所提升,分等单元的省自然等、利用等指数提升区间为171.24~605.34、89.30~232.96,国家自然等、利用等指数提升区间为161.10~471.67、62.26~162.09。按照划分等别区间分值转换后,省自然等、省利用等、国家自然等、国家利用等分别平均提升0.66等、0.63等、0.84等、0.62等。该研究方法符合当地土地整治实际情况,提高了耕地质量潜力测算的应用性,可为土地整治项目设计编制和耕地质量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矿区耕地整治潜力评价与整治分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探索矿区耕地整治潜力评价方法,为新时期矿区耕地整治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以山西省长河流域为例,从耕地的利用低效利用度、生态脆弱度和土地损毁度3个维度构建矿区耕地整治潜力指标体系,在进行分项测度的基础上,结合地形和社会经济因素进行修正,集成测算了耕地整治潜力,并利用自组织双重聚类和DB指数(Davies-Bouldin Index)确定耕地整治分区和整治策略。结果表明:1)长河流域耕地低效利用度、生态脆弱度、土地损毁度及整治潜力的空间分异显著;2)长河流域划分为健康利用提升区、耕地资源整理区、重点生态修复区、损毁土地复垦区、土地治理优配区和综合土地整治区6类分区,并据此制订差异化的整治策略;3)基于自组织双重聚类划定的耕地整治项目区空间连片性较高,利于耕地整治的全域覆盖,研究为同类区域开展耕地整治潜力评价提供借鉴,也为新时期矿区土地整治规划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的耕地质量与立地条件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土壤通报》2015,(5):1049-1055
耕地自然质量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基础,耕地立地环境是高标准基本农田永久稳定的保障。本研究以重要农地建设的LESA体系思想为指导,开展了东港市基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耕地质量与立地条件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耕地自然质量评价结果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自然限制因素条件改良提供依据,耕地立地条件评价结果降低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不稳定性风险,综合评价结果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分区与建设重点选择更具有针对性;(2)依据耕地自然质量条件和立地条件评价不同分值区间的表现特征,耕地自然质量条件与立地条件综合评价结果可将研究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划分为优先建设区、耕地自然质量条件和耕地立地条件重点整治潜力区、区位条件影响风险范围内的耕地可划为一般耕地区或建设预留区,整治潜力较小的耕地可划分为生态保育用地;(3)本研究以LESA体系理论指导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出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区域选择以及建设重点,该方法体系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性,建议研究成果由辽宁东部山地区逐级推广到中部平原区、西部低山丘陵区,在全省形成具有指导性和标准统一的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5.
土地整治可提升耕地自然质量,改善耕地生产条件,研究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具有一定意义。该文以上高县2012年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在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的基础上,分析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对耕地自然质量和生产条件的影响,通过判别耕地自然质量稳定因素和变化因素,增加土地利用修正因素构成评价体系,按农用地分等思路,从整治前后耕地质量等别的变化来研究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对耕地质量影响较显著的因素。研究结果为:整治后研究区自然质量等从9.06等提升至8.81等,利用等从6.03等提升至4.68等;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变化影响较显著的因素主要有: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排水条件、灌溉保证率、田块规整度、路网密度。研究结果表明:耕地自然质量变化因素和土地利用修正因素的选取可准确反映土地整治项目工程特征,评价结果也符合耕地质量真实情况。该文的农用地分等修正方法对于整治后耕地质量评价是可行的,同时评价结果可作为土地整治绩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与灰色星座聚类的巢湖流域土地整治分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土地整治分区是土地综合整治与规划有效进行的前提和基础。该文以巢湖流域为例,从自然条件、区位优势、社会经济和土地利用4个方面因素考虑,构建分区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权重,采用GIS空间数据可视化对指标体系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星座聚类法将研究区划分为4种整治类型区,根据综合指标值的排序和最大相似性原理、自然空间连续性对分区结果进行调整。研究认为,Ⅰ区(生态涵养型土地整治区)应着重低丘缓坡开发利用整治模式;Ⅱ区(城镇发展型土地整治区)应依据城市发展需求以服务城市的郊野公园生态化土地整治模式为主;Ⅲ区(基本农田型土地整治区)应以提高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模式为主;Ⅳ区(综合整治型土地整治区)应以迁村并点、内部挖潜为主进行农用地与建设用地的综合土地整治。研究结果可为巢湖流域制定土地整治规划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扬  翟腾腾  尹登玉 《水土保持通报》2019,39(2):288-292,300
[目的]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空心村土地整治潜力进行评价研究,为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选取影响空心村土地整治实施的9个因子,构建空心村土地整治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建立潜力评价模型。依据山东省五莲县空心村土地整治潜力评价模型与各乡镇评价指标的标准化数值结果,得出五莲县空心村土地整治潜力评价分值和分区情况。[结果]①五莲县优先整治区包括汪湖镇、于里镇、中至镇和洪凝街道,平均得分为0.56,涉及区域面积为4.40×10~4 hm~2。②次级整治区包括高泽镇、许孟镇和街头镇,平均得分为0.32,涉及区域面积为4.31×10~4 hm~2。③一般整治区包括松柏镇、户部乡、石场乡、叩官镇和潮河镇,平均得分为0.11,涉及区域面积为4.15×10~4 hm~2。[结论]应首先对优先整治区进行土地整治,制定合理的整治方案和路径;加大对次级整治区的土地整治宣传力度,并在政策方针上适当引导,鼓励当地政府积极主导和开展土地整治工作;加大对一般整治区的经济投入,引入适宜当地经济发展的乡村产业。  相似文献   

18.
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是永久基本农田的直接补划来源,划定并建设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对于稳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格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从适宜性、集聚性、稳定性三个维度构建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评价体系,在一般耕地区开展综合质量评价基础上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进一步结合三维魔方空间分类方法,制定了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的整治分区方案,并以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开展了方法实证。结果表明:1)从约束准则和评价准则两方面构建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准则,有利于提高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筛选的科学性和合理性;2)研究区基于耕地适宜性、集聚性、稳定性指标综合评价,在研究区划定了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7 307.8 hm2;3)结合耕地综合质量和空间分类方法可将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分为综合利用潜力区、生产改善潜力区、发展提升潜力区、生产改善-发展提升潜力区等4种类型,针对不同类型区实施相应的整治措施,可进一步提升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的质量,为后续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土地整治绩效空间差异和潜力分级的投入优先序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分析评价土地整治绩效和潜力分级现状,确定土地整治投入优先序的依据和标准。[方法]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对甘肃省华池县已实施的36个土地整治项目绩效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对各乡(镇)土地整治的生态潜力、数量潜力和质量潜力的比较,确定各乡镇土地整治优先序。[结果](1)华池县土地整治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综合效率较高,分别为0.984,0.984,0.969,各乡(镇)的空间差异不大;(2)土地整治的数量潜力、质量潜力和生态潜力则差异较大;(3)将全县划分为2个优先投入区、5个次优先投入区、3个一般投入区、5个投入紧缩区。[结论]结合土地整治绩效空间差异和潜力分级确定的投入优先序科学合理,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农村空心化水平及土地整治潜力,以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的陕西省长武县为例,采用综合测评法,以镇域尺度对长武县人口空心化程度进行测度,构建空心村土地整治潜力评价模型,对长武县空心村土地整治潜力进行了评价并分区,进而探究了乡村空间重构策略。结果表明:(1)长武县镇域人口空心化指数在时间上动态大幅上升,2010年、2014年、2018年均值分别为21.25,27.50,33.65,在地域上靠近城区且经济较强的昭仁街道人口空心化指数值高于其他地区;(2)基于空心村土地整治潜力评价得分,将长武县划分为Ⅰ类优先整治区、Ⅱ类重点整治区和Ⅲ类一般整治区3类整治类型,土地整治潜力依次为0.636,0.453,0.216。研究得出长武县人口空心化的程度和空心村土地整治潜力的大小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条件呈正相关。应制定合理的乡村"三生"空间的可持续重构策略,优化村庄各层次的空间形态演变,促使乡村地域系统向良性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