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长江中下游流域红黄壤、红砂壤和冲积土上苎麻配施钾肥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土壤上苎麻配施钾肥均有提高产量和保持或提高纤维品质的作用。在亩施用纯N15公斤、P_2O_56公斤的基础上,苎麻产、质综合效果最好的配施钾量因土壤而异,红黄壤和红砂壤为亩配施钾(K_2O)25公斤,冲积土则为亩配施钾(K_2O)20公斤。  相似文献   

2.
我场地处江苏省东海县东部湖荡洼地的中心,属于海湾古泻湖相浅洼平原。全场面积12.5万亩,可耕地7.2万亩,98%以上为湖黑土,质地粘重。长期复种连作,稻麦单产一直排徊在350~400公斤/亩和150~200公斤/亩水平。为适应农业发展迈向新台阶的需要。1980  相似文献   

3.
1987年我市玉米种植面积为278.4万亩,单产336.65公斤,最高单产781.5公斤,面积2.03亩,粗略统计这块高产田施肥量每亩折纯N34.855公斤,P16.875公斤,K5.875公斤。我校2亩夏玉米试验田平均亩产594公斤,其中4个小区折亩产682.5公斤,最高一个小区折亩产722.2公斤,亩施肥折纯N17.55公斤、P1.75公斤、K2.35公斤。达到增产节本的目的。取得高产的主要手段:采用高密度、使用玉米健壮素,起到控制株高、降低穗位、防止倒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冯庆云  李鸿凯 《种子》1990,(2):50-51
光敏核不育粳稻制种从1985年配组合和产量比较,1987年开始在洪湖市万全和丰口2镇及南湖农场制种、示范各50亩左右,制种平均单产在50公斤左右,示范比鄂五增产75公斤左右,比汕优64增产20公斤左右,增产幅度为5~10%以上。1988年在洪湖、加鱼、黄陂、枝  相似文献   

5.
在淄博市的气候和土壤肥力条件下,从1987~1990年连续3年在水浇平原区开展了“10万亩吨粮田综合技术开发研究”,采用小麦、玉米一年二熟制的种植制度,组配了以改革种植规格为主要内容,以夏玉米增产为突破口的改、换、稀、密、配”5项吨粮田配套栽培技术,并大面积进行了实践与研究,均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我市地处山东省的中部。年平均气温在12.2~13.1℃,年降雨量575.6~679.0毫米,年日照2460.9~2813.5小时。粮田面积240万亩,其中旱涝保收面积占71.6%,小麦,玉米一年二熟制种植面积占86.7%,是全省有名的精种高产区之一。1987~1990年率先在全市水浇平原区开展了“10万亩吨粮田综合技术开发研究”课题,每年开发面积12.2521万亩,第一年度平均亩产973.7公斤,第二年度平均亩产1022.3公斤,第三年度平均亩产1060.4公斤,分别比开发前3年亩增204.9公斤,253.5公斤、291.6公斤。并于1989年在桓台县唐山镇建成了江北第一个吨粮镇,1990年在桓台县建成了我国北方第一个吨粮县,现将主要配套栽培技术与研究情况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贵州酸性稻田施用硅肥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年试验结果表明:在缺硅的酸性稻田上亩施硅钙肥50公斤、100公斤、150公斤,水稻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6.9%、8.7%、10.5%。投产比值亩施硅钙肥50公斤为1:5.72,100公斤为1:4.00。硅钙肥的适宜用量为50──100公斤/亩,与磷、钾肥配合作底肥施用。  相似文献   

7.
再生稻是利用头季稻收割之后,稻桩茎节上的休眠芽,在适宜的光、温、水、肥等条件下萌发生长,抽穗结实而获得的第二次收成。随着再生力强的杂交优良品种的出现,曾几起几落的再生稻,愈来愈被重视,再生稻在赤水县发展很快,1985年仅6户试种约10亩,1986年亩为237亩,1987年为12857亩,1988年发展为36051亩,占该县稻田面积的21%。赤水种再生稻在现有栽培水平上一般单产为80~100公斤/亩高产田块可达150公斤/亩,1988年单产100公斤/亩以上。发展再生稻已成为增产粮食的一项有力措施,冬水田开发利用的有途径。  相似文献   

8.
通过1986~1990年间80多个田间小麦肥效试验,研究了石家庄地区小麦生产进入高产阶段后不同肥力土壤上小麦肥效曲线方程、高产经济施肥指标。结果表明,不同肥力麦田的小麦高产经济施肥指标为:高肥力麦田亩施N11.1~13.8kg,P_2O_510.7~13.9kg,中肥力麦田亩施N12.6~15.2kg,P_2O_59.8~12.1kg;低肥力麦田亩施N13.3~15.5kg,P_2O_59.1~11.7kg。还研究了小麦目标产量施肥法所需的三个施肥参数:(1)小麦百公斤产量养分吸收量,空白区平均为:N2.32kg,P_2O_51.05kg,K_2O2.72kg;施肥区平均为:N2.82kg,P_2_51.03kg,K_2O_3.15kg。(2)土壤速效磷和碱解氮的校正系数(C_P、C_N)分别为:C_P=0.41+4.01/P,C_N=0.28+0.035P。(3)氮、磷肥利用率(Z_N、Z_P)分别为:Z_N(%)=42.1-0.35P,Z_P(%)=27.6-1.20P(P为土壤速效磷含量)。  相似文献   

9.
芝麻配方施肥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是我国夏播芝麻的主要产区之一,常年播种面积约400万亩。河南驻马店地区盛产的“小磨油”,深受国际、国内市场的欢迎。该区芝麻播种面积约占全省的1/4,但为单产长期徘徊在20—30公斤/亩,年份之间产量也不够稳定,生产栽培技术存在若干薄弱环节,其中群众习惯性不施肥或偏施氮肥,主要靠前茬服  相似文献   

10.
杂交早稻──汕优赣13汕优赣13是我所1986年用珍汕97A与自己选育的恢复系102测配而成。1993年我市湘东种植208亩,平均亩产514.5公斤,比73-07增产14.8%;浙江省江山市种植854亩,平均亩产480公斤,比当地常规种亩增50公斤以...  相似文献   

11.
赵云方  陈士斌 《种子》1992,(1):24-28
协优46是中国水稻所和浙江省开发杂交稻组合联合体用协青早A×密阳46配组而成的晚稻杂新组合。本文应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播种期(X_1)、播种量(X_2)、秧龄(X_3)、亩插丛数(X_4)、施氮水平(X_5)5个因素对协优46的产量效应。结果表明:在温黄平原优协46亩产超过500公斤的最佳农艺措施是:播种期6月15~25日,播种量5~10公斤,秧龄23~28天,亩插丛数1.5~2.0万丛,亩施纯氮10.0~12.5公斤。阐明了该组合取得高产的关键技术是:适期播种,短令移栽、合理密植、插足基本苗以及加强田间管理和注意病虫害防治等。这与1986—1990年间的生产实践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
本项研究针对延边地区的生态特点与生产水平,主要探讨本地区水稻亩产600~700公斤的超高产栽培技术。经过3年的努力建设了万亩示范田,阐明了本地区亩产600公斤以上的产量结构为:亩有效穗数40~45万穗,穗总粒数为80~90粒,结实率80%左右,千粒重25克以上。高产栽培措施是:选用秆较矮、穗较大的中熟高产良种;旱育大苗和营养钵育秧;栽插4穴正条式;采用碳素型施肥法及结实期根外喷施尿素及磷酸二氢钾等综合技术。本文提出了品种、育秧、施肥、密度等系列配套技术。为寒冷稻作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通强 《种子》1992,(5):51-52
近几十年来,世界油菜发展较快,面积扩大1.5倍,单产提高50%,总产增加2倍。世界油菜1985年总面积为22452万亩,单产84公斤,总产1888.7万吨;1990年总产达2400万吨。我国1985年总面积为6741万亩,单产83公斤/亩,总产559万吨;1990年总面积为8255万亩,单产84公斤,总产693万吨。我国油菜面积和总产居世界首位,其次是加拿大和印度;单产水平最高的是西德、法国和英国,分别为201公斤/亩,199公斤/亩和184公斤/亩。  相似文献   

14.
夏玉米高产模式化施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高产玉米模式化施肥技术,我们于1980年开始在山东掖县对土壤供肥能力,氮、磷、钾肥的利用率以及产量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等进行了研究,并总结出玉米高产、稳产、低耗的供肥指标。经1985年在119336亩大面积应用,平均亩产达525.5公斤。1986年又重复验证,126678亩平均亩产达535.3公斤,两年的经济效益平均提高17.7%。实践证明,高产玉米栽培实行模式化施肥具有节肥、高产、低耗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矮化丰产潜力,我们于1974~1984年采用农大139品种在我校试验农场进行了高水肥高密度矮化栽培试验,大区面积14亩,其土壤肥力中等,壤土有机质含量1.6~1.8%,施用纯氮12.5公斤/亩(硫酸铵60公斤/亩),100公斤过磷酸钙/亩,全生育期8~9水,采用大播量高密度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棉16是适于麦棉两熟的丰产、稳产夏播棉新品种。经全国夏棉区试与冀、鲁、豫三省的生产试验,每公顷霜前皮棉产量612.0~856.5公斤(40.8~57.1公斤/亩),比对照增产9.1%~22.2%,均居第一位。其回归系数bi为1.22>1,回归直线居所有参试品种之上,且随环境指数的提高而明显。回归离差S_(di)~2为23.8,小于其它参试品种。经通径分析,密度的通径系数最终效应值为0.7979,达极显著水平,而单株铃数、单铃重与衣分的通径系数最终效应值均较小。中棉16的栽培方向应在适时播种的前题下.以密度为中心.科学施肥为基础,主动化调为保证。在中等地力,每公顷皮棉1125~1200公斤产量水平,适宜密度为9~15万株.施纯氮105~150公斤,五氧化二磷75~120公斤,其中,追肥占60%,整个生育期喷缩节安2~3次,每次用量15~60克,每公顷总用量53~120克。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中低产小麦而积比较大,据资料估计,1986年我国小麦平均单产为193.3公斤/亩。山东省同全国一样,也有着大面积的中产麦田,产量在150~350公斤/亩。对高产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已有较多的报道,但对中产小麦群体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报道的不多。特别是在中产条件下,小麦群体与产量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淄博市位于鲁中地区泰沂山脉北麓,总面积3471平方公里(1988年数,下同)耕地面积207.12万亩,人均0.72亩,粮食总产95.64吨,人均333.6公斤。地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日照2542.6~2882.6小时,太阳辐射总量121.8~128.0千卡/厘米~2之间。全年日均稳定通过10℃的积温4391.2~4439.0℃,降水量年均586.4~692.0毫米,有效灌溉面积160.95万亩,占耕地的77.8%,旱涝保收面积141.55万亩占耕地的68.4%。每亩耕地年均化肥用量28公斤(折纯),高于全国、美国、原苏联的  相似文献   

19.
江淮地区稻田基础土壤肥力与水稻合理施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摘要:针对江淮地区杂交中籼稻生产中由于重氮轻磷钾,养分运筹不合理等现象,对江淮地区5个不同地点通过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江淮地区稻田的基础地力、农民习惯施肥以及专家推荐施肥与产量的关系,为提高稻农的施肥水平,为安徽省江淮地区稻区制定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江淮地区稻田基础地力、施肥增产幅度、肥料贡献率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江淮地区农民习惯施肥肥料结构水稻生产具有氮磷钾数量不足、比例不适、不同区域差异较大的特点。专家推荐施肥在减少氮用量,采用适宜的氮肥运筹方式,增加磷钾肥用量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能协调养分平衡,适时满足水稻高产对养分的需求,提高肥料的效益和利用率,达到以对高产高效的目的。根据本田间试验结果,安徽省江淮地区推荐水稻600-650公斤/亩产量水平的氮磷钾用量:氮肥(N)150~180 kg/hm2,磷肥(P2O5)60~90 kg P2O5 kg/hm2,钾肥(K2O)75~105kg K2O kg/hm2。在氮肥运筹上氮肥总量的40-50%作基肥,20-30%作分蘖肥,20-30%作穗肥施用,磷肥全部做基肥,钾肥60%作基肥,40% 作拔节肥。  相似文献   

20.
地膜覆盖下土壤有机质的分解与积累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还田有机物在地膜覆盖下的分解略高于露地栽培,腐殖化系数为0.17~0.41,土壤有机质的年亩矿化量为92~164kg.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有机质的贡献高于不施肥、单施化肥和单施有机肥,尤其是未经分解的有机物,适量配施化肥,明显优于等氮量的腐熟有机肥.为此,要重新组合农业措施.以调整土壤有机质分解与积累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