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辣椒花生酥     
烟叶装炕后关闭地窗,点火升温,以每1~2小时升温1℃的速度,渐升温至38℃,保持干湿差1℃~2℃。此阶段是烟叶后熟叶内物质转化的关键时期,应稳温稳湿,延长时间,直到底棚炯叶变黄达到要求,即下部叶六成至七成变黄,中上部叶八成至九成黄(水分大的烟叶在38℃变六成至七成黄),  相似文献   

2.
干湿球温度与烟叶变黄和失水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叶变黄阶段是“三段式”烤烘技术的第一阶段。适宜的起点温度是烤好烟的基础,干球温度的高低完全由湿球温度决定。保持干湿球升温同步、变黄与失水协调是保证烟叶正常变黄的理想技术措施。本所采用小型自控温度烤烟箱,研究了干湿温度与烟叶变黄和失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烤烘下部叶和水分大的烟叶时干球温度38℃、湿球36~37℃、烟叶变黄5~6成黄之后就应升干球温度至42℃,湿球湿度保持在38~39℃待烟叶变黄至7  相似文献   

3.
不同烘烤工艺对红花大金元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红花大金元品种在东南多雨生态烟区的烘烤特性,利用智能烘烤箱开展了变黄期不同变黄温度和变黄程度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红大烟叶变黄期叶尖和叶缘失水较快难变黄,变黄后期和定色期较难排水定色,单位面积产量和均价相对较低,但烤后烟叶颜色桔黄、色度较浓、油分较足、闻香突出。红大各部位烟叶以变黄期变黄温度和变黄程度较高、鲜干比较小,外观质量更好,化学成分以及协调性较好,经济性状整体较高。在江西省生态条件下烘烤红大烟叶变黄期采用较高的变黄温度(下部叶40℃、中部叶39℃,上部叶38℃)和较高的变黄程度(全烤烟叶90%以上青筋黄片后转火升温)烟叶的整体质量更好。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上部烟叶的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采用密集烤房研究了变黄程度和定色升温速度对上部烟叶等级结构、外观质量、常规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变黄结束时烟叶9成黄后,以1℃/2 h的升温速度转入定色期升温定色,烟叶上等烟和中上等烟比例最高,较对照分别提高了64.74%和15.70%,下等烟和青黄烟比例最低,较对照分别降低了54.91%和52.56%,明显改善了上部烟叶外观质量、内在化学成分协调性和感官质量。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变黄温度对烤烟烘烤过程中变黄速度及能量代谢活动的影响,以烤烟中部叶为试验材料,开展烘烤试验,通过对烟叶变黄程度、丙二醛(MDA)含量、浸出液电导率、能量代谢相关物质(ATP、ADP、AMP)含量、能荷进行测定,分析了不同变黄温度下烟叶的变黄过程。结果表明,与38℃处理相比,40℃处理烟叶烘烤过程中变黄更快,MDA含量和浸出液电导率更高,ATP峰值出现较早且ATP含量和能荷水平相对较高。较高的变黄温度可能提高了烟叶能量代谢强度,进而加快了烟叶变黄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化适宜加热卷烟烟叶原料的调制烘烤方法。【方法】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选取延长稳温时间变黄烘烤工艺和缓慢升温变黄烘烤工艺处理,按加热卷烟感官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并检测优化烘烤工艺后烟叶的糖类化合物、氮类化合物以及香气前体物。【结果】(1)变黄期延长稳温时间和缓慢升温处理均可适当提高美拉德反应物含量,具体表现为含羰基化合物(还原糖、果糖、葡萄糖和芸香苷)和含氨化合物(游离氨基酸和脯氨酸)含量增加;(2)变黄期缓慢升温处理后的加热卷烟烟叶香气香味得分和总分优于变黄期延长稳温时间处理,缓慢升温处理提升加热卷烟烟叶的质量效果最佳;(3)美拉德反应物还原糖、游离氨基酸和芸香苷正向作用于加热卷烟烟叶感官评吸质量。【结论】变黄期延长稳温时间和缓慢升温可提高美拉德反应物含量,有利于提升加热卷烟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7.
变黄期不同烘烤时间及温湿度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开展变黄期烘烤时间长短和湿球温度高低对烟叶质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总的变黄期烘烤时间及失水量相同的情况下,38℃变黄阶段,适当拉大干湿球温差,延长38℃变黄阶段烘烤时间,烤后烟叶质量较好,桔黄烟叶比例较高,杂色烟比例较少;42℃变黄凋萎阶段烘烤时间控制在10~20 h、湿球控制36℃的处理较好,烤后成熟度较好,桔黄烟叶比例较大,杂色烟叶较少,湿球温度低,虽有利减少杂色烟叶,但青筋烟较多,湿球温度高的处理杂色烟叶比例加大,颜色深暗;变黄时间中下部烟叶以60 h较为适宜,上部烟叶以65 h较为适宜,烤后成熟度较好,桔黄烟叶比例较大,杂色烟叶比例较少;评吸质量表现为随着38、42℃变黄阶段的湿球温度增高和42℃凋萎时间拉长,烟叶评吸质量逐渐变差;烟叶主要化学成分表现为随着38、42℃变黄阶段的湿球温度增高和42℃凋萎时间拉长,烟叶总糖、还原糖明显减少,烟碱增加,其他化学成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8.
密集烤箱烘烤烟叶变黄期温度容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变黄期各恒定温度梯度处理下烤后烟叶内在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的变化规律,最终找到适宜密集烘烤变黄期温度的容差范围,为烘烤工艺的优化与完善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方法】采用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以K326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变黄期各温度梯度处理下对不同部位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内在化学成分和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1)下部叶以36~44℃变黄处理,中部叶以36~42℃变黄处理和上部叶以34~42℃变黄处理的烟叶,烤至72 h时,失水率均达到50%~60%,叶绿素降解率均在90%以上,有利于烟叶变黄和定色;(2)不同部位烤后烟叶以36~42℃变黄处理烘烤工艺,烟叶经济性状指标较高,其中上等烟比例最高可达85.53%,均价最高可达32.48 CNY/kg;(3)不同部位烤后烟叶以36~42℃变黄处理烘烤工艺,烟叶内在化学成分较协调,其中烟叶糖碱比均在9.58~12.16,且烟叶感官质量较好,其中下中部叶以38~40℃变黄处理和上部叶以36~40℃变黄处理感官评吸质量达到最大值.【结论】变黄期以36~42℃容差范围烘烤工艺处理的烤后烟叶基本满足工业可用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云烟105烤烟品种的3个部位烟叶,研究了变黄期不同调制技术参数设置对烟叶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下部烟叶来说,变黄期干球38℃、湿球36℃稳温18 h,干球42℃、湿球37℃稳温10 h处理能提高烟叶综合品质,并比对照提高5.45%;中部烟叶变黄期干球38℃、湿球36℃稳温24 h,干球42℃、湿球37℃稳温14 h处理的烟叶综合品质较对照提高4.35%;上部烟叶变黄期干球38℃、湿球36℃稳温30 h,干球42℃、湿球37℃稳温10h处理的烟叶综合品质较对照提高9.87%。在以上处理条件下,烟叶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产值较对照平均增加6.26%。由此可知,宣威烟区云烟105下部烟叶变黄期关键温度点的最佳参数为:干球温度38℃和42℃分别稳温18 h和10 h;中部烟叶最佳参数:干球温度38℃和42℃分别稳温24 h和14 h;上部烟叶的最佳参数:干球温度38℃和42℃分别稳温30 h和10 h。  相似文献   

10.
针对云烟105烤烟品种的3个部位烟叶,研究了变黄期不同调制技术参数设置对烟叶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下部烟叶来说,变黄期干球38℃、湿球36℃稳温18 h,干球42℃、湿球37℃稳温10 h处理能提高烟叶综合品质,并比对照提高5.45%;中部烟叶变黄期干球38℃、湿球36℃稳温24 h,干球42℃、湿球37℃稳温14 h处理的烟叶综合品质较对照提高4.35%;上部烟叶变黄期干球38℃、湿球36℃稳温30 h,干球42℃、湿球37℃稳温10h处理的烟叶综合品质较对照提高9.87%。在以上处理条件下,烟叶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产值较对照平均增加6.26%。由此可知,宣威烟区云烟105下部烟叶变黄期关键温度点的最佳参数为:干球温度38℃和42℃分别稳温18 h和10 h;中部烟叶最佳参数:干球温度38℃和42℃分别稳温24 h和14 h;上部烟叶的最佳参数:干球温度38℃和42℃分别稳温30 h和10 h。  相似文献   

11.
上部烟叶烘烤工艺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利用三种烘烤方法,研究了不同生态条件下优质上部烟叶的烘烤特性。结果表明,采用低温变黄缓慢定色为技术核心的三段烘烤工艺,能够明显提高上部叶的商品等级和均价,改善烟叶外观和内在质量,降低煤耗。在此基础上,研究确立了上部烟叶变黄速度和失水速度相适应的技术指标,强调提高烟叶变黄程度和适当增加湿球温度是烤好上部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烘烤过程中红花大金元烟叶色素和总酚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烘烤过程中红花大金元不同成熟度烟叶色素含量及总酚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的烘烤阶段,烟叶色素含量在不同成熟度间存在不同的差异。鲜烟叶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随成熟度的提高而明显降低,成熟度低的烟叶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降解量也明显高于成熟度高的烟叶。在烘烤过程中,烟叶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降低,降解速度均以变黄期较快。烟叶总酚含量在开烤后到变黄期之间呈增加趋势,42~48℃则降低,之后升高直到烘烤结束;总酚的变化幅度以适熟烟叶较小。  相似文献   

13.
RGL型烤烟全热风循环烘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RGL型烤烟全热风循环烘烤技术,烤房内温湿度分布趋向一致,能明显增大烤房内风速,顶底台最大垂直温差不超过2 ℃,干湿差相差值在1.5 ℃以下。整炉烟叶在基本一致的温湿度条件下变黄干燥,能有效减少烤青烟、挂灰烟及烤红烟等烤坏烟,提高烟叶的内外观质量和烘烤效益。与对照相比较,上等烟比例提高5~7个百分点,原烟均价提高0.79~1.56元/kg,具有明显的提质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重庆万州2011年烤烟3个部位烟叶的外观质量、化学成分、评吸质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烤烟颜色在橘黄、柠檬黄色域;成熟度在"成熟"或"完熟"档次;叶片结构疏松,身份中等,油分以上、中部叶多,下部叶有;色度上、中部叶属于"浓"档次,下部叶属于"中"档次;上、中部叶的糖碱比值较以往有所增大,使得烟叶吸味和刺激性间的平衡较好。由此可知,万州烤烟香气质较好、香气量较足、杂气有或较轻、刺激性有或微有、余味尚舒适至较舒适,这些烟叶质量指标均处于工业可用性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5.
 以K326、云烟85和红花大金元中部烟叶为材料,分析了相同生态条件下不同烤烟品种成熟及烘烤过程中烟叶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烟叶成熟期和烘烤过程中,不同烤烟品种类胡萝卜素含量及成熟期降解速度均存在很大差异。K326欠熟烟叶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很高,但是随着叶片衰老变黄,类胡萝卜素含量大幅、快速降低。云烟85和红花大金元欠熟烟叶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明显低于K326,但红花大金元成熟期类胡萝卜素的降解幅度明显小于K326和云烟85。因此,红花大金元适熟和过熟烟叶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高于K326和云烟85。烘烤过程中3个烤烟品种烟叶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但以烘烤温度由25℃升至45℃的变黄期下降幅度最大,并且也呈现K326降解速度最快,红花大金元最慢的变化规律,因此,红花大金元初烤烟叶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高于K326和烟85。  相似文献   

16.
曲靖烟区土壤pH与烟叶重金属含量的分布特点及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曲靖烟区2010年1427份土壤样品和其相对应的1427份烤后烟叶样品为材料,分别对土壤pH值以及烟叶中的As、Hg、Pb、Cd和Cr 5种重金属含量的分布特征以及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曲靖烟区土壤pH值的范围在4.28~8.37之间,其中处于最适烤烟生长土壤pH范围的样本数占总样本数的37.7%;不同土壤类型的pH值,以新积土的变异系数最大,黄壤土的变异系数最小。(2)Cd在5种重金属中的变异系数最大,5种重金属在烟叶内的含量均是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3)As、Pb、Hg和Cd均与土壤pH存在明显的回归关系和相关性,不同部位间的烟叶重金属含量的变化随pH值的变化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随着土壤pH值的增大,烟叶中As、Hg和Cr的含量逐步降低,Pb和Cd在烟叶中的含量则逐步升高。  相似文献   

17.
烤烟烘烤过程中烟碱、去甲基烟碱的变化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初步研究了烤烟NC89品种在不同变黄温、湿度条件下烟碱、去甲基烟碱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高温变黄 ,烤后烟碱含量低于烤前 ;低温变黄 ,烤后烟碱含量高于烤前。湿度对烟碱含量影响无明显的规律性。去甲基烟碱含量烤后较烤前增加 ,而且变黄期高温、高湿均有利于去甲基烟碱的形成和积累  相似文献   

18.
不同生态区烤烟中性致香物质及评吸质量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对不同生态区烤烟云烟87的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和感官质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烤烟中香气物质的含量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不同生态区烤烟中性致香物质总含量表现为贵州铜仁>重庆丰都>河南洛阳>云南大理>四川宜宾;烟叶感官质量评吸结果由高到低依次为云南大理、贵州铜仁、重庆丰都、四川宜宾、河南洛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素质烟叶烘烤过程中外观颜色参数与内在色素含量间的关系,为实现不同素质烟叶的精准烘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烟叶K326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取其下部嫩黄烟、中部返青烟、上部高温逼熟烟和上部贪青晚熟烟4种特殊素质烟叶进行烘烤,测定烘烤过程中烟叶外观颜色参数[绿色度(SPAD)、明度值(L*)、红绿值(a*)、黄蓝值(b*)]及色素含量,并对二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4种素质烟叶的SPAD均在30~38℃下降最快。烘烤过程中,4种素质烟叶的L*、a*和b*均呈不同程度上升趋势,返青烟、嫩黄烟和高温逼熟烟在30~38℃上升最快,贪青晚熟烟在30~42℃上升最快。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嫩黄烟、返青烟和高温逼熟烟在30~38℃降解量最大,贪青晚熟烟则在42~48℃降解量最大;4种素质烟叶的类胡萝卜素含量相对降解量均较小,其中嫩黄烟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在42~48℃迅速下降,高温逼熟烟在30~38、48~54℃时有较小幅度下降,返青烟和贪青晚熟烟则呈缓慢下降趋势;嫩黄烟、返青烟、高温逼熟烟和贪青晚熟烟的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叶绿素含量比值增长最快分别出现在30~42、30~38、42~48和48~54℃。不同素质烟叶SPAD与叶绿素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高温逼熟烟L*与叶绿素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他3种素质烟叶L*、a*、b*与叶绿素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不同素质烟叶在烘烤过程中其外观颜色参数与内在色素含量具有密切相关性,可依据外观颜色参数估计烟叶内部色素含量,为准确把握不同素质烟叶烘烤进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普洱市景东县烟区烟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部位最佳采收成熟度烟叶定色阶段后期稳温点的研究,分析了定色后期不同稳温处理与烟叶化学成分、致香物质的关系,结果表明:变黄期采用"低温慢变黄"处理,上部成熟烟叶54℃稳温16 h、中部成熟烟叶稳温8 h、下部适熟烟叶稳温16 h的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在较适宜范围,糖碱比、氮碱比较为适宜,钾氯比均大于4,接近或符合优质烟叶的特征;烟叶致香物质总量及各类中性致香物质总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由此表明通过优化烟叶烘烤工艺能使各部位烟叶品质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