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豫西旱地冬小麦施用钾肥及其与氮肥配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豫植孟津县旱农褐土丘陵区,进行了小麦施用钾肥及其与氮肥配施的研究,结果表明,钾肥施用明显的提高了冬小麦产量,但不同年份,不同肥力的土壤,其效果不一,干旱年份优于正常年份;中高肥力地优于低肥地。钾肥与氮肥配合利用,可获得更高的产量,二者适宜的配合比例,中高肥力地应为(K:N)0.86:1,低肥地为0.62:1。  相似文献   

2.
渗灌条件下覆盖对旱区冬小麦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3年研究表明:与传统的露地条播种植方式相比,旱区冬小麦地下渗灌与膜上穴播栽培技术体系相结合,有更好地发挥水增产效应,提高水分利用率,小麦植株发育健壮,干物质积累增多,分蘖成穗增加,群体光合能力增强;更为显著的是,在产量三因素中,每公顷成穗增加了93.0万,穗粒数平均增加1.8粒,千粒重提高了2.1g,每公顷增产2127.0kg,增产率为47.58%,净增产值1265.1元。  相似文献   

3.
根据渭北旱原合阳旱棚栽培试验的冬小麦根重结果,建立了根重与水肥的回归方程。通过回归方程的主因素分析得出各因素对冬小麦根重的影响顺序为土壤含水量〉P〉N,并对渭北旱原不同水肥配比冬小麦根系效应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4.
根据渭北旱塬合阳旱棚氮磷水交互效应及耦合模型试验的产量结果,建立了冬小麦产量与氮磷水三因素之间的产量函数模型。通过产量函数的主因素分析提出了各因素对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水〉氮〉磷,并对渭北旱塬不同降水年型冬小麦氮磷增产效应进行综合评析。  相似文献   

5.
旱原地膜冬小麦集雨节水灌溉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旱原地膜冬小麦集雨节灌具有显著的产量和水分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有限供水量的增加,冬小麦经济产量相应提高,日耗水量增大,2m土层土壤供水增加,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和供水效率依次增大。集雨节灌妈拔节期效果最佳,增产57.1%,同时拔节期供水12mm,较其它时期等量 水的效率提高2倍-6倍,表现出旱地集雨节灌的超补偿效应。  相似文献   

6.
旱地冬小麦水分亏缺补偿效应研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1994年~1997年,从有限供水节水角度对冬小麦需水关键期水分亏缺补偿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拔节期为冬小麦需水关键期,此时灌水可增产1878kg/hm^2,增产幅度为42.96%;不同的灌水量未引起小麦产量的显著差异,显示有限补偿供水的高效性;有限补偿供水和一定的农艺措施相结合可实现作物的大幅度增产,每毫米供水的边际产量达20.30kg/hm^2~26.23kg/hm^2。此结果可作为制定高效经济节水方案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1991-1994年3个年度田间定位试验结果,提出了渭北旱原东部地区旱作冬小麦水分产量潜势,潜势系数及其生长,需水规律等,为研究该地区制定粮食生产发展指标及其实现途径提供了定位试验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渭北旱原冬小麦耕作施肥覆盖效应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旱地冬小麦周年地膜覆盖栽培的增产机理及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从农田集水保墒,土壤水分变化,光合生理和物质运转等方面,系统研究了旱地冬小麦周年地膜覆盖栽培的增机理及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周年地膜覆盖可有效减少冬小麦全生产年度土壤水分的蒸发损失,提高蒸腾耗水比例和光合速率,0-5cm土层≥0℃地积温增加10.5%,幼穗分化提前2d-3d,拔节后间伸长速度快,播种期较露地条播推后10d,适宜播量为每穴6位。最后还提出了该项技术应继续研究和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旱直播水稻田化学除草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云 《杂草科学》1995,(3):32-34
旱直播水稻田的化学除草需在播后苗前和苗期分别进行1次。播后苗前土壤处理用25%恶草灵乳油0.175 ̄0.2L/亩(商品量,下同)。苗期处理在稗草2 ̄3叶期进行,用20%敌稗乳油0.6L/亩+50%杀草丹乳油0.35L/亩,或20%敌稗乳油1.25L/亩。双子叶杂草多时,用20%敌稗乳油1.25L/亩+20%2甲4氯水剂0.11L/亩。  相似文献   

11.
渭北旱原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水肥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在渭北旱原合阳县,对机播条件下,采用免耕秸秆粉碎覆盖( )、免耕秸秆覆盖( )、深松秸秆粉碎覆盖( )、免耕高留茬覆盖( )、深松高留茬覆盖( )5种保护性耕作方式进行了连续4a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具有明显的保水增产增收效果,免耕高留茬覆盖和深松高留茬覆盖增产最为显著,分别比传统耕作增产37.5%和34.9%,免耕(深松)高留茬覆盖还具有省工节能,用养结合的特点,经济、生态和社会综合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2.
沼液控制水稻白叶枯病及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白叶枯病应用的化学药剂,虽有较好防治效果,但造成的环境污染及稻谷中的农药残留直接影响人体健康。为消除隐患,我们于1988~1995年与土肥部门协作开展了利用pH7.5沼液控制水稻白叶枯病与肥效及增产效应的研究,进行了控病效应小区试验与大区示范。现...  相似文献   

13.
粉煤灰磁化复合肥对一些经济作物的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砂姜黑土、潮土、黄褐土等不同土壤类型,花生、大豆、芝麻、油菜、棉花等经济作物施用粉煤灰磁化复合肥均有显著增产效应,花生增产20.2%~29.7%,大豆增产25.9%~34.9%,芝麻增产14.3%~55.3%,油菜增产21.9%,棉花增产25.6%。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施肥条件下地膜小麦增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8年~1999年在渭北旱原不同施肥条件下进行地膜小麦增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显著提高覆膜冬小麦的水分利用率[1.9~3.9kg/(mm  相似文献   

15.
在渭北旱原合阳县,对机播条件下.采用免耕秸秆粉碎覆盖(Ⅰ)、免耕秸秆覆盖(Ⅱ)、深松秸秆粉碎覆盖(Ⅲ)、免耕高留茬覆盖(Ⅳ)、深松高留茬覆盖(Ⅴ)5种保护性耕作方式进行了连续4a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性耕怍具有明显的保水增产增收效果,免耕高留茬覆盖和深松高留茬覆盖增产最为显著,分别比传统耕作增产37.5%和34.9%,免耕(深松)高留茬覆盖还具有省工节能,用养结合的特点,经济、生态和社会综合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6.
春小麦伤根节水增产效应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栽试验中,分别在小麦的苗期与拔节期切断其一部分根系,通过测定其叶面积动态、生理量、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探讨伤根对小麦生长及其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伤根可以延缓小麦叶片的衰老,延长其功能期;可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苗期适度伤根可以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7.
旱地冬小麦全程微型聚水两元覆盖栽培技术,是夏闲期采用“微型聚水两元覆盖技术”,种麦时仍保持微型聚水两元覆盖形式不变,沟下,垄上均种小麦的一种新的旱地小麦栽培技术,它集地膜覆盖和残茬覆盖之所长,能将冬小麦整个生产年度的降水最大限度地蓄积并保存于土壤之中,从而使小麦生长健壮,分蘖增多,根系发达,成穗数增加,穗粒数增多,千粒重提高,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是渭北旱原进行旱地冬小麦高产或超高产栽培的一条  相似文献   

18.
旱地玉米垄沟周年覆膜栽培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针对陇东旱作农业区年降水量少、季节分布不均,特别是玉米生产中干旱和苗期低温等问题,从改善旱地玉米生长环境和栽培条件、提高降水利用率入手,将小垄沟集水和覆膜增温保墒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了旱地玉米垄沟周年覆膜栽培新模式试验研究。结果使旱地玉米水热条件明显改善,增产效果显著,是陇东旱地玉米自然降水高效利用,实现高产稳产的最佳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9.
渭北旱原冬小麦全程地膜覆盖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1996~1997年度,在乾县试区进行的旱地冬小麦全程地膜覆盖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旱地冬小麦全程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冬小麦全程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将“冬小麦夏闲期微型聚不两元覆盖”与“冬小麦穴播全生育地膜覆盖”两项技术相结合,而组成的一种新的旱地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它集以上两种地膜覆盖民长,能将冬小麦整个生产年度的降水最大限度地蓄积并保存于土壤之中,加之土壤温度的提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分析研究了旱砂田宽膜覆盖与其它覆膜方式的籽瓜土壤水分和温度效应.结果表明,砂田宽膜覆盖能显著保蓄土壤水分,增加籽瓜土壤水分含量.开花期较播种,砂田全膜覆盖、砂田宽膜覆盖和砂田半膜覆盖较对照砂田不覆膜0 ~ 20 cm土壤含水量分别高3.5、3.4和2.6个百分点,1m土壤贮水量分别多34.3 mm、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