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大斑病施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玉米栽培地区。该病在我国春玉米和夏玉米区发生较为普遍,主要发生在冷凉地区,如东北、西北地区和南方高海拔地区的春玉米和华北地区的夏玉米区发生较重。  相似文献   

2.
玉米大斑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广泛分布于世界各五米栽培地区。该病在我国春玉米和夏玉米区发生较为普遍,主要发生在气候冷凉的地区,如东北、西北地区和南方高海拔地区的春玉米和华北地区的夏玉米发生较重。在大发生年份,一般减产15%~20%,  相似文献   

3.
玉米大斑病是玉米的重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玉米栽培地区。该病在我国春玉米和夏玉米区发生较为普遍,主要发生在气候冷凉的地区,如东北、西北地区和南方高海拔地区的春玉米和华北地区的夏玉米发生较重。在大发生年份,一般减产15%~20%,严重时减产50%以上。例如,1974年吉林省267万公顷玉米普遍发生大斑病,减产20%,仅长春一个地区就损失玉米1.6亿千克。  相似文献   

4.
栽培施肥模式对华北旱作玉米生长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起垄覆膜侧播模式和平作模式下复合肥和缓释肥对春玉米产量、干物质量、叶面积指数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河北旱作地区春玉米选择栽培方式及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相同耕作模式条件下,缓释肥处理春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显著高于常规施肥;而在相同施肥条件下,起垄覆膜处理春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显著高于平作不覆膜处理。各处理中,以起垄覆膜栽培模式配施缓释肥(RC-SRF)处理产量及氮肥利用率最高,产量增幅为5.55%~25.64%,氮肥农学利用率增幅为39.00%~131.60%,氮肥表观利用率增幅为28.11%~80.78%。在不同耕作模式下,同常规施肥相比,缓释肥在春玉米收获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提高12.80%和15.33%,氮素积累量分别提高18.55%和16.11%。同传统平作不覆膜栽培模式相比,起垄覆膜栽培模式和缓释肥的施用显著提高了春玉米的产量及氮肥利用率,效果优于常规春玉米栽培模式,可作为河北旱作地区有效的栽培与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5.
《农技服务》2016,(2):38-39
高海拔冷凉地区气候环境恶劣、土壤肥力低,土壤酸化,对玉米栽培技术提出了严峻挑战。文章从气候、栽培密度、施肥、栽培方式、田间湿度等方面分析了高海拔冷凉地区玉米低产的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薹蒜—半春玉米高效栽培模式,并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薹蒜和半春玉米的栽培技术,以期为薹蒜—半春玉米高效栽培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薹蒜—半春玉米高效栽培模式,并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薹蒜和半春玉米的栽培技术,以期为薹蒜—半春玉米高效栽培模式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双季玉米栽培模式、双季稻栽培模式、春玉米-晚稻栽培模式和早稻-秋玉米栽培模式四种栽培模式对一亩田一年的粮食产量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四种栽培模式每亩田的粮食产量以双季玉米栽培模式为最高(每667m2产量1086.7kg),其次为春玉米—晚稻栽培模式(每667m2产量1063.9kg)、双季稻栽培模式(每667m2产量965.1kg)和早稻—秋玉米栽培模式(每667m2产量943.0kg)。经济效益以春玉米—晚稻栽培模式为最高(每667m2纯收入350.9元),其次为双季稻栽培模式(每667m2纯收入280.4元)、双季玉米栽培模式(每667m2纯收入265.4元)和早稻—秋玉米栽培模式(每667m2纯收入147.5元)。  相似文献   

9.
不同密度对高海拔单作区马铃薯栽培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怀利 《农技服务》2009,26(6):16-16
通过马铃薯"合作23"在六盘水高海拔草作区进行密度(4.5万~8.25万株/hm~2)试验,以建立马铃薯在高海拔单作区不同栽培密度下的栽培模式,在模型模拟寻优和示范验证的基础上,提出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模式。结果表明:一般高海拔单作地区密度以6.75万株/hm~2为宜。该研究为大面积推广脱毒优良马铃薯品种提供了推广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粮食产量和安全对于全球来说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双季玉米栽培模式、双季稻栽培模式、春玉米-晚稻栽培模式与早稻-秋玉米栽培模式四种模式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对其粮食产量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旨在更高的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通过一定的分析可以看出,四种栽培模式中粮食产量以双季玉米栽培模式为最高,而经济效益以春玉米-晚稻栽培模式为最高。  相似文献   

11.
嵊州市位于浙东地区,地处曹娥江上游.随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春玉米、大葱等经济作物面积逐年增加.春玉米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大葱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净产值达54.6万元,经济效益良好,春玉米、大葱为该市较成功的一种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介绍玉米的品种分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产玉米的栽培技术,对于高海拔地区玉米栽培技术现有的问题进行分析,以达到促进玉米高产栽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介绍高海拔地区玉米粪团育苗移栽技术,包括育苗、移栽、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玉米栽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绿洲农区玉米生产的生态适应性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绿洲农区的光、热资源的耦合效应及其玉米适应方式,对春玉米在绿洲农区和非绿洲农区适应性差异做了对比.结果表明:绿洲农区春玉米的适应性是对绿洲特殊的光热耦合下的适应,许多方面是非绿洲地区所无法比拟的.为了提高春玉米对绿洲条件的适应性,应该对春玉米生产进行区域化,因地制宜采用适当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介绍高海拔地区玉米粪团育苗移栽技术,包括育苗、移栽、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玉米栽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为了摸索江汉平原地区玉米连作种植的适宜品种和播期,进行了春玉米—秋玉米连作模式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春玉米—秋玉连作模式中,春玉米最早要待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土壤表层5~10 cm温度达到10~12℃时播种,参考潜江市历年3月和11月气温资料,地膜覆盖的可提前到3月10—15日播种,露地播籽的可提前到3月20日左右;春玉米播期不宜迟于3月30日,秋玉米播期不宜迟于7月30日。  相似文献   

17.
金花菜—春鲜食玉米大棚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棚金花菜—春鲜食玉米栽培模式是通过应用金花菜无公害栽培技术、甜糯鲜食玉米新品种、大棚春提早栽培鲜食玉米及玉米秸秆全量还田等技术集成的新模式,有效缓解了重茬障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确保了金花菜产业提质增效。本规程规定了金花菜—春鲜食玉米大棚栽培的产地环境、种植要求、病虫草害防治和生产记录,适用于长江中下游金花菜—春鲜食玉米大棚栽培。  相似文献   

18.
根据石山地区"玉米-油葵"一年二作免耕丰产栽培试验示范项目,总结介绍"春玉米-秋油葵"免耕模式的高产栽培技术,为山区实现粮油双增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吉林农业科学》2013,(4):18-20
以金山27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与实验室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栽培模式下春玉米的经济效益及实用性,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单位面积内春玉米产值及总投入两者均为再高产栽培模式>高产栽培模式>农户栽培模式;收益上,高产栽培模式为最优模式,其经济效益及实用性都较高。  相似文献   

20.
在山地和丘陵地区采用“丰产坑”种植模式,旨在寻求适合于高海拔、低气温的冷凉地区春玉米旱作高产栽培技术。采用连续4年挖“丰产坑”并结合覆膜、揭膜、生物覆盖和去雄等技术措施,并与当地传统种植模式的玉米相对照。玉米“丰产坑”栽培技术连续4年平均产量比当地传统种植槿武下的玉米增产45%。因此,旱作玉米采用“丰产坑”栽培技术具有节水、提温、保苗之功效,在冷凉旱作地区有比较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