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县从1967年开始种植蘑菇,1969年已办菌种厂生产麦草蘑菇栽培种,1972年正式生产河泥蘑菇菌种。现在我县七个蘑菇菌种厂,全部生产河泥菌种。河泥菌种与麦草菌种在菌种瓶内菌丝生长情况见表。  相似文献   

2.
韦兰英  刘建灵  陈勇 《广西园艺》2009,20(3):12-12,14
在生产中,双孢蘑菇菌种菌龄的长短直接影响到双孢蘑菇菌种的质量,是蘑菇种植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为了探讨不同菌龄的菌种对双孢蘑菇种植的影响,找出适宜菌龄的菌种,进行此项试验,为正确使用双孢蘑菇生产用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巴县陈家桥镇1986年共种植蘑菇8万平方市尺,总产量达到了62,400公斤,平均单产高达每平方市尺0.78公斤。天马山二组农民张中华,种植蘑菇500平方市尺,一共产菇787公斤,总产值1,737元,平均单产达1.575公斤,方平3.47元。陈家桥镇从1972年开始种植蘑菇,到1983年前的12年间,蘑菇产量一直徘徊不前,从84年开始,他们认真总结了蘑菇产量低的三个原因:一是菌种丰产性能差;二是备料粪草比例差;三是堆制发酵质量差。原因找  相似文献   

4.
2015年3月14日~24日,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组团赴美国考察食用菌行业最具代表性的7家公司,分蘑菇菌种公司和蘑菇种植公司两类,详细介绍所考察公司的规模、设备、产量、工艺,总结表述考察者的心得和体会。  相似文献   

5.
殷戎一  黄丹枫 《食用菌》1992,14(4):12-12
目前,国际上多采用谷粒蘑菇菌种,这种制种方法在国内虽已试用,但由于多数蘑菇产区因栽培设施简陋,杂菌污染严重,成品率低,且易受鼠害,因此未能普遍推广。近年来,我国利用棉子壳发酵料制蘑菇菌种,菌种质量虽提高了,而且勾瓶、播种也方便,但制种工序仍较繁琐,并易受自然条件影响,菌种质量不稳定。为此,笔者自1990年2月开始,采用棉子壳免堆制发酵制蘑菇菌种,试图通过培养基配方的改良和生产工艺的改革,以达到简化蘑菇菌种的制作工序,提高蘑菇菌种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加入WTO ,中国的蘑菇罐头出口形势看好。其栽培面积倍增 ,制种用的小麦消耗量增大 ,为减少粮食消耗 ,提高菌种质量 ,寻找制种合理代用料。为此进行利用羊粪粒代替小麦进行蘑菇制种试验 ,现将试验初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菌 种 供试母种为AS2 796。1.2 材 料 羊粪粒 ,小麦 ,石膏 ,CaCO3 ,石灰 ,发酵牛粪 ,磷酸二氢钾。1.3 培养料配方 ①羊粪粒 96 % ,石膏 1% ,CaCO3 3% ,磷酸二氢钾 0 .5 % ,pH7.2 ;②羊粪粒 90 % ,发酵牛粪 6 % ,石膏 1% ,CaCO3 3% ,磷酸二氢钾 0 .5 % ,pH7.2 ;③CK麦粒 90 % ,…  相似文献   

7.
富阳市位于杭州西郊,地处亚热带中部,年平均温度16.1℃,总积温5800~6100℃,它是浙江省的一个蘑菇种植大县,占全省总种植面积的六分之一,在1989年种植面积曾达120万平方米,但由于螨害的日益严重,它几乎每年给我市带来上百万元的经济损失。因此,我们在浙农大植保系的指导下,对蘑菇害螨的种类及在菇房和菌种中为害的优势种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取样和镜检。经鉴定在本市为害蘑菇的螨共有13科19种。蘑菇矮螨、矩形拟矮螨、兰氏布伦螨、费氏穗螨、中国拟矮螨及拟褐马长头螨等六种为害严重的菇房或菌种内优势种。现将调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巴中罐头食品厂为了提高蘑菇菌种质量,对蘑菇麦粒菌种进行了三年的深入研究。最近,巴中县科委对该项目组织的技术鉴定已获得通过。该项目解决了菌种配方,含水量及酸碱度等关键性技术。目前本地实际推广面积已达16.3%,蘑菇产量比草料菌种增产39.4%,制种成本比草料菌种降低62.1%。实践证明,本制种工艺先进合理,成本低,蘑菇单产高,能取得明显社会  相似文献   

9.
正2017年11月19日,在福建省漳州市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蘑菇节上,国际蘑菇学会秘书长、美国篮宝菌种公司技术总监Christine Smith作了关于双孢蘑菇菌种发展史的专题报告,指出非谷粒菌种是未来蘑菇菌种发展的趋势。这种非谷粒菌种外观似木屑菌种,使用前须用粉碎机粉碎成适当大小的颗粒(图1)。其培养料配方涉及十余种原料,相比大颗粒的谷粒(麦粒、小麦)菌种,100克非谷粒菌种接入发酵料,生长点多而均匀,因而发菌速度快,抗杂菌能力强。  相似文献   

10.
蘑菇商业化生产的持续成功发展有赖于蘑菇菌种商提供可靠的、高品质、高产量及其纯度和质量一致的优良菌种,并配合适当的栽培基质和生产系统,从而生产优质蘑菇供给竞争激烈的消费市场。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的产量和品质均获得了显著提升。这些提升除了菌种选育和改良外,主要是通过改进栽培技术,诸如菌种制作、堆肥处理、覆土材料、生长条件控制,以及机械播种和采收等的进步和创新得以实现。双孢蘑菇是西方国家栽培的主要菇种,也是美国和欧洲主要消费蘑菇,近年来它的栽培面积在中国迅速扩张。双孢蘑菇的全年商业化栽培始于1780年,当时法国人在地下采石场(矿坑)内栽培蘑菇。1865年,栽培拓展到英国,而后美国人利用温室架下的黑暗区域栽培。1914年美国双孢蘑菇已经实现工业化栽培,其产量超过85%集中于宾夕法尼亚州南部。美国人口普查局数据显示,1930年美国有516名栽培者,其中350名在宾州切斯特县(Chester County)。20世纪70年代,宾西法尼亚州在宾州州立大学与蘑菇产业界的长期合作下,最终获得谷粒菌种的革命性开发和推进,其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双孢蘑菇的产量,使美国的蘑菇产业在当时具备了国际竞争力。在此过程中,宾州州立大学的JAMES W. SINDEN教授是双孢蘑菇的菌种配制播种、栽培生产的早期研究先驱。谷粒菌种的制作技术系SINDEN教授发明,并在1932年和1936年获得了配制"Sinden Grain Spawn"的专利。他将专利权转移给宾州州立大学后,大学成立宾州研究公司(Pennsylvania Research Corporation)来处理大学专利事宜。"谷粒菌种"是当时全新的蘑菇栽培接种系统,为蘑菇产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SINDEN教授另于1948年开发出一种合成堆肥,取代了当时使用的马粪堆肥,他还发现播种时添加少量的营养素即能显著提高蘑菇产量。SINDEN教授于1952年加入瑞士苏黎世Hauser Champignon Laboratorium公司并将其发展成为一个典型的模范蘑菇农场和销售全球的蘑菇菌种供应商。本文回顾了双孢蘑菇现代化生产的历史,并由此阐明了谷粒菌种的开发需要配合基础和应用研究,以及持续的财政支持。正是高校和产业致力于长期合作,带来了上述粮食菌种发展的革命性发现。  相似文献   

11.
平菇菌糠制作蘑菇菌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蘑菇菌种一改传统的粪草菌种以来,就以棉籽壳、小麦等为基质材料制作蘑菇菌种,而平菇一般也是利用棉籽壳进行生产的.我们就平菇生产后的下脚料菌糠替代蘑菇制种基质棉籽壳进行了研究,认为用平菇菌糠代替棉籽壳制作蘑菇菌种是完全可行的.用平菇菌糠制作蘑菇菌种,不仅提高了棉籽壳的整体利用率,扩大了蘑菇制种的基质来源,又缓解了蘑菇制种与平菇栽培等食用菌生产原料的矛盾.平菇菌糠制作蘑菇菌种还具有省工省时,操作方便,降低菌种生产成本,提高了资源利用率等优点.操作流程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是典型的草腐性真菌。新疆农副产品原料丰富,闲置日光温室较多,使得双孢蘑菇产业已逐渐成为当地农业结构调整的支柱产业。目前,新疆主要利用种植蔬菜的日光温室进行改造后生产双孢蘑菇,菌包主要来自新疆九鼎天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健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等加工厂,栽培的品种有A15、W192、As2796等。但菌种供应主要来自内地,部分菌种仍由国外控制生产。  相似文献   

13.
素以“蘑菇乡”闻名的上海市南汇县书院乡,从1988年起以大、小麦为原料,生产并推广颗粒菌种发展蘑菇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该乡蘑菇总产量达209公斤,菇农收入765万元,创外汇100多万美元,连续10余年夺得市郊桂冠。1990年全乡共生产颗粒菌种144万瓶,占菌种总数的95%以上。改用颗粒菌种有四大优势:一是省本,1瓶颗粒菌种可抵3瓶垄糠菌种,节省费用三分之一。二是快发,颗粒菌种的菌丝比常规菌种萌发快2~3天,且发菌健壮。三是  相似文献   

14.
主要进行双孢蘑菇菌种液氮保藏中菌丝的培养基质、不同冷冻保护剂、不同降温速率及菌种解冻方式等因素对菌种活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长3d-5d菌龄的PDA菌丝块,以10%甘油作为冷冻保护剂及聚丙烯吸管安瓿为容器,制备的菌种保藏管在液氮罐口缓慢降温至-40%左右时,迅速浸入液氮保藏,提取的液氮保藏菌种以快速解冻方式进行复苏,双孢蘑菇菌种经过4年的液氮保藏,存活率达100%,栽培出菇的农艺性状仍保持原有菌株特性,研究建立的双孢蘑菇液氮保藏方法已成为我所蘑菇菌种长期保藏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双孢蘑菇菌种基质改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报导了用于双孢蘑菇菌种制种基质材料的研究。结果证明:平菇生产下脚料是替代棉籽壳制作蘑菇菌种的好材料,其菌种质量与棉籽壳菌种无差别,大大地降低了菌种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6.
采用猪牛粪配稻麦草堆积发酵后制成的蘑菇粪草菌种,在我国沿用近50年了。随着科学的发展,传统的蘑菇粪草菌种已处于淘汰的边缘。继之而兴的麦粒菌种应运而生。它具有生产周期短,工艺简便,菌龄一致,  相似文献   

17.
回顾了国内外双孢蘑菇的栽培历史,介绍了国内麦粒菌种生产现状与国外专业化菌种公司生产麦粒菌种现状,阐述了双孢蘑菇麦粒菌种的生产流程,对比分析了国内与国外采用的不同生产技术、麦粒菌袋的应用以及国内外麦粒菌种质量差异。为我国麦粒菌种高质量高效地应用于双孢蘑菇生产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分别采用液氮和4℃冰箱保藏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菌种,并对液氮菌种进行活化处理,通过栽培试验比较各处理对双孢蘑菇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液氮法保藏双孢蘑菇菌种的产量较理想;液氮菌种经活化处理后的产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1932年,美国植物学家先顿获得了制作蘑菇谷粒菌种的专利,到50年代,国外已广泛采用。70年代,国内开始试制谷粒菌种,但因原料来源的限制和制作技术没过关,未能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我们于1979年对蘑菇谷粒菌种继续进行研究和扩大示范试验;到1982年,这项技术措施已在全省蘑菇产区推广普及,有力地促进我省蘑菇事业的发展。一、试验材料和方法供试菌种双孢蘑菇“5.150”菌株——日本品系复壮菌株,属半匐匍型或匐匍菌丝型;“梅农”菌株——法国品系复壮菌株,属气生菌丝型。培养基组成谷粒种子(小麦、稻谷、高梁,无虫蛀霉变),氧化钙(建筑用),碳酸钙(工业用),牛粪粉(晒干粉碎),谷壳。  相似文献   

20.
杨雪松  赵海静 《蔬菜》2021,(11):11-15
为筛选出适宜春大棚黄瓜槽式栽培的基质,以黄瓜“北农佳秀”为试材,选用蘑菇棒、牛羊粪、草炭、珍珠岩和蛭石等5种基质材料,研究了不同基质配比对黄瓜生长、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为蘑菇棒∶牛羊粪∶草炭∶珍珠岩∶蛭石体积比为2∶1∶3∶1∶1时,黄瓜植株长势较强,667 m2产量、单方水产出和667 m2收益均最高,分别为12 947、61.9 kg和9 565元,且果实品质较好。在春大棚中,蘑菇棒∶牛羊粪∶草炭∶珍珠岩∶蛭石体积比2∶1∶3∶1∶1是黄瓜槽式基质节水栽培适宜的基质配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