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稻粒黑粉病是杂交水稻制种中最常见的危害最普遍的病害之一,一般年份病粒率为5%左右,重病年达25%以上,严重的造成制种减产,直接影响制种质量.本文就其发病规律及诱发病害产生的相关因素作分析探讨,并根据景谷县制种区域的气候特点,提出系列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制种稻粒黑粉病发生规律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粒黑粉病在杂交水稻制种田和繁殖田中发生极其普遍 ,危害也日趋严重。为了有效防治稻粒黑粉病的发生 ,近几年我场与扬州大学农学院植保系联合研究了该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 ,现总结如下。1 发病规律1.1 病菌的生物学特性 :稻粒黑粉病是杂交水稻制繁种特有的一种真菌性病害 ,病源以厚垣孢子越冬。越冬途径有两个 ,一是在种子内外潜伏 ;二是在土壤中越冬。在温湿度适宜的情况下 ,厚垣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 ,主要以担孢子萌发侵染稻粒造成危害 ,萌发适温为2 6~ 32℃之间。担孢子萌发对湿度的要求也很高 ,相对湿度为 6 5%时不能萌发。随着…  相似文献   

3.
宿松县近4a来杂交稻制种稻粒黑粉病的发病率与气温及降水量的关系表明(见表1),黑粉病的发生轻重程度年度间差异较大,一年中不同抽穗扬花时段轻重程度也不一样。即不育系抽穗扬花时期日平均气温在26℃以上,雨日天数少,降水量小,发病就轻;日平均气温23℃以下,雨日天数多,降水量大,发病愈重。  相似文献   

4.
胡艾 《种子科技》2005,23(2):109-110
稻粒黑粉病俗名乌谷、黑谷病,属于真菌型病害,是杂交水稻制种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其重点表现在不育系上.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实践探索,特对该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作如下的浅述.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制种田稻粒黑粉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艾 《种子世界》2005,(2):45-45
稻粒黑粉病是一种由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病菌的厚垣孢子在土壤种子上越冬,种子带病菌是侵染源之一,但以土壤表面菌源为主。当第2年水稻开花期,病菌萌发产生小孢子并随水、随风飘散,侵入水稻花器,病菌菌丝在谷粒颖花内蔓延,使米粒不成形,种子成熟后,部分病粒颖花随雨开裂,病菌粘到附近健粒上或落人土壤中越冬。此病在开花到乳熟期最易感病,  相似文献   

6.
杂交稻制种田稻粒黑粉病防治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大文 《种子》1995,(1):55-56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20%三唑酮乳油3种处理对杂交稻制种田稻粒黑粉病防治药效试验,通过结果分析比较表明,3种处理以20%三唑酮乳没防治效果最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次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不明显。从而为生产上防治杂交稻制种田稻粒黑粉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论水稻制种稻粒黑粉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华全 《种子》2000,(5):55-56
随着70年代中后期杂交水稻推广以来,稻粒黑粉病在水稻制种田危害日趋严重,一般年份影响产量10%左右,重发年份20%以上,严重影响了杂交水稻制种的高产稳产。为了有效防治稻粒黑粉病,查阅了有关资料报道,并作一些试验和调查,对其发病规律有了新的认识。本文主要通过该病的发生规律,提出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从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稻粒黑粉病是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后期的一种重要病害,不仅造成大幅度的减产,还会严重影响种子的质量及其商品品质。铜仁地区从事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已有20多年历程是贵州省的主要水稻种子生产基地之一,同时也是稻粒黑粉病的重发病区。多年的田间调查资料显示,稻粒黑粉病的发病率都在9.61%以上,严重的高达50%以上。平均每年因稻粒黑粉病损失的制种产量在20%以上。为了有效控制这一病害,我们从2004年开始对黑粉病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观察研究,初步搞清了稻粒黑粉病的发生特点,并总结提出了其农业综合防治技术措施。通过2006-2007年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防效十分明显,治理区发病率控制5%以下。  相似文献   

9.
侯格平 《种子科技》2006,24(1):51-52
玉米黑粉病是由玉米黑粉病菌为病原的真菌性病害,分布极广。玉米早期被害后植株矮小,影响生长,重者形成空秆。雌雄穗被害后结实减少或全部变成黑粉,对产量影响很大。近几年来,由于亲本自交系来源广泛而复杂,生态型多样,黑粉病发生普遍。结合近年来防治经验,总结制种玉米黑粉病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供制种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玉米瘤黑粉病又称"灰包",在新疆分布极广,是玉米制种田的主要病害之一.植株如果早期被侵染可引起果穗不实或植株死亡,大量爆发时可减产10%~40%.所以,对该病害不能不重视. 1 发生机理 1.1 病原:玉米瘤黑粉病菌属于担子菌亚门,黑粉菌目,黑粉菌属.其冬孢子在26~34℃的最适温度下几个小时就可以萌发,再经过15~20 h就能长出具有4个细胞的担子,在担子顶端侧生4个担子孢子,担子孢子可以反复产生大量的次生担孢子,担子孢子或次生担孢子可以萌发产生侵染丝.  相似文献   

12.
玉米丝黑穗病,有的农民称其为“乌米”,是我国玉米生产中的常见病害,并对玉米生产危害极大。由于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在我国的耕地面积中,适合种植玉米的地块难免造成连年重茬,再加之受到近年一些特殊的气候影响以及引进一些对丝黑穗病抗性较差的品种等因素,在土壤中积累的菌源数量不断增加,致使近年来玉米丝黑穗病发病普遍且有上升的趋势,有的地方甚至造成减产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3.
水稻粒黑粉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粒黑粉病已经成为杂交稻制种田的重要病害。目前国际上关于稻粒黑粉病的研究总体看来还较少,也存在较多的争议。主要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对水稻粒黑粉病的研究情况,对发病症状、病原物及其分类地位、生物学特性、病害循环与侵染机制、发病因素与病害流行、分级标准和综合防治进行了综述,同时探讨了目前关于该病害研究所存在的争议及以后值得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制种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自东北至西南狭长的玉米种植带中,70%以上的玉米种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辽西是辽宁省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杂交玉米制种和商品玉米种植在本地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多年来,由于制种基地的相对固定和规范化建设,玉米制种轮作倒茬困难较大,重茬种植现象比较突出,玉米丝黑穗病经常发生.由于玉米杂交种的发病率与双亲自交系的抗病程度关系密切,而且玉米丝黑穗病不存在明显的生理分化,凡是高抗的自交系或杂交种在各地区均表现为高抗,凡高感的自交系或杂交种均表现高感.因此,随着玉米制种组合的增多,感病品种的种植,加之品种间差异很大,一般都是出穗后才显露症状,少数自交系在苗期即显露症状,对玉米的产量影响极大,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已经成为影响玉米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大青棵在杂交水稻种植中常有发生,粳稻较籼稻严重,给水稻生产带来潜在的危险。本文阐述了大青棵特征特性、发生特点及原因,并介绍了预防和控制大青棵发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八年常优1号、2号、3号等杂粳组合制种实践,总结出了常优系列杂粳组合制种的特点,从亲本特性、气候条件、技术管理措施等几方面分析了影响该系列组合制种产量的主要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常优系列杂粳组合制种产量的主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7.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国内植物检疫对象。带病的种子是初侵染源。做好制种田防治,是杜绝初侵染源的关键。但制种栽培有其特殊的管理过程,当父、母本幼穗发育差异时,要采用割叶、施用高氮素等进行花期调整,这样都会给病菌入侵蔓延创造有利的发病条件。在生产操作如何做到趋利避害,理顺防治与调整花期的矛盾。做到既增加制种产量,又杜绝种子带菌。可见,制种生产的综合防治是一门较复杂的技术。  相似文献   

18.
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发展是目前制约我国杂交水稻应用与普及的瓶颈。制种主体、分布、规模、技术力量、风险、利润等因素及构成的变化,与现有杂交水稻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增加投入,规范管理,提高技术,加大扶持,外拓发展,是适宜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