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究了滔罗定的体外抑菌效果及对人工混合感染雏鸡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治疗效果.采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滔罗定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绿脓杆菌标准菌株和临床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选择180只4日龄罗曼雏鸡随机分为健康组(Ⅰ),感染对照组(Ⅱ),氟苯尼考治疗对照组(Ⅲ)和滔罗定高、中、低剂量组(Ⅳ、Ⅴ、Ⅵ)等6个不同处理组,进行人工致病治疗试验.试验结果:滔罗定对受试菌株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256μg/ml.治疗试验中,与感染对照组相比,滔罗定高、中剂量组的死亡率分别降低了20.0%、16.7%,治愈率分别提高了23.3%、16.6%,差异均极显著(P<0.01);滔罗定高、中剂量组的有效率和治愈率均高于氟苯尼考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滔罗定的体外抑菌效果较差,但对人工混合感染雏鸡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银翘天甘中药制剂抗鸡体内大肠杆菌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观察银翘天甘中药制剂抗鸡体内大肠杆菌的效果,将15日龄雏鸡用O2型大肠杆菌攻毒并开展预防和治疗实验。预防试验是用15日龄雏鸡O2型大肠杆菌攻毒同时口服银翘天甘中药制剂0.5 mL、1.0 mL、2.0 mL,1次/天,连用10天,测定发病率、死亡率和保护率;治疗试验是先用O2型大肠杆菌攻毒并建立疾病模型后口服上述药物,2次/天,连用10天,以头孢噻肟钠作为阳性对照,测定治愈率、有效率和死亡率。预防试验结果表明,银翘天甘中药制剂组实验动物死亡率均极显著低于感染对照组(P<0.01);中、高剂量组对实验动物的保护率超过85%;在18日龄时,给药组实验动物发病率均极显著低于感染对照组(P<0.01)。治疗试验结果表明:银翘天甘中药制剂实验组感染雏鸡死亡率显著低于头孢噻肟钠阳性对照组(P<0.05);中、高剂量组治愈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或P<0.01),高剂量组有效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口服银翘天甘中药制剂能够有效预防和治疗鸡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3.
皮下及气囊途径接种噬菌体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评价噬菌体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本研究分别对噬菌体皮下及气囊接种途径下雏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防治用的噬菌体悬液对雏鸡是安全的,与对照组相比,在感染致病性大肠杆菌前12 h给雏鸡气囊接种4×108 pfu噬菌体,雏鸡的死亡率由80%降至10%,而在感染前3 h皮下接种相同剂量的噬菌体,雏鸡的死亡率由80%降至40%。本研究结果表明,气囊接种更能有效预防雏鸡大肠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从健康的鸡盲肠内容物中筛选出具有较高抑菌活性的病源拮抗菌JM-11菌株,经形态、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鉴定此菌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subsp. subtilis)。经耐受胃肠道环境及胆盐试验,结果表明,JM-11菌株能耐受0.3%的胆盐环境,在pH为3.0的人工胃液中能够很好的存活。利用抗生素打乱雏鸡肠道菌群后,饲喂致病性大肠杆菌来制作腹泻模型。经益生菌JM-11对腹泻雏鸡的治疗试验结果显示,JM-11能显著降低腹泻雏鸡粪便中的大肠杆菌的数量(P<0.01),增加乳酸菌的数量(P<0.01),提高雏鸡免疫器官指数(P<0.05),对雏鸡具有安全无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银翘天甘对猪链球菌Ⅱ型病理模型的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观察银翘天甘中药制剂体内抗猪链球菌病的效果。用猪链球菌Ⅱ型对18~22 g昆明鼠攻毒并开展预防和治疗实验。预防试验是用猪链球菌Ⅱ型对18~22 g昆明鼠攻毒同时口服银翘天甘中药制剂0.5、1.0、2.0 g/mL,1次/d,连用3天,观察7天后的动物发病率、死亡率和保护率;治疗试验是先用猪链球菌Ⅱ型攻毒并建立昆明鼠疾病模型后口服上述药物,2次/d,连用3天,观察7天后的动物死亡率、治愈率和有效率。预防试验结果表明:银翘天甘中药制剂组实验动物死亡率均极显著低于感染对照组(P<0.01);给药组实验动物发病率均极显著低于感染对照组(P<0.01);治疗试验结果表明:银翘天甘中药制剂组昆明鼠死亡率极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低剂量组治愈率极显著高于中、高剂量组(P<0.01),低剂量组有效率显著高于中、高剂量组(P<0.05),与阳性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表明,口服低剂量银翘天甘中药制剂能够在昆明鼠猪链球菌病理模型上发挥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复配头孢噻呋对大肠杆菌的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用3株大肠杆菌标准株和2株地方分离株,选择氯霉素、乳酸环丙沙星、利福平、磺胺-6-甲氧嘧啶钠、氟苯尼考、头孢噻呋和抗菌增效剂舒巴坦钠、TMP进行药敏试验,比较几种药物单一或与增效剂合用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大肠杆菌对头孢噻呋均无耐药性,其它的药物不同程度耐药;(2)头孢噻呋与舒巴坦或TMP复配体外抑菌效果明显,3﹕1配比抑菌效果最好,表明头孢噻呋与舒巴坦或TMP复配具有增效作用,舒巴坦的增效作用优于TMP。  相似文献   

7.
芦荟蒽醌类物质的提取及其抑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利用超声波提取库拉索芦荟中蒽醌类物质,测定其含量,并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抑菌性研究。用滤纸片法、固体稀释法及最小抑菌浓度法(MIC)分别检测芦荟蒽醌类物质对各种菌的抑菌性,并比较分析3种方法的抑菌效果。由固体稀释法测定芦荟蒽醌提取液的抑菌效果可知,蒽醌类物质百分浓度越高,菌落数越少,显示出越高的抑菌性。最小抑菌浓度法(MIC)测出,芦荟蒽醌提取液对大肠杆菌、金色葡萄球菌的MIC为90%,对枯草芽孢杆菌的MIC为80%,显示出MIC都较高,说明低浓度的芦荟蒽醌类抑菌能力有限,需要较高的浓度才能抑制菌生长。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预防铁门关地区犊牛大肠杆菌病和沙门氏菌病,提高犊牛腹泻的防治水平,利用腹泻犊牛中分离鉴定出的优势致病菌O78血清型大肠杆菌、O111血清型大肠杆菌、都柏林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制备氢氧化铝佐剂二联四价灭活疫苗。用上述疫苗对4组牛:A组(1日龄首免,14日龄加强免疫一次)、B组(1日龄首免,21日龄加强免疫1次)、C组(60日龄首免,74日龄加强免疫1次)、D组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进行接种,采用玻片凝集试验检测血清抗体水平,并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表明:A、B、C组免疫42 d后血清抗体水平93.3%以上超过1∶32,不同组之间抗体水平无明显差异;免疫牛能抵抗90亿的O78血清型大肠杆菌、O111血清型大肠杆菌、都柏林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菌沙门氏菌攻击。说明制备的疫苗安全可靠,且对该病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9.
百球清对仔猪等孢球虫病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百球清(Toltrazuril)对猪等孢球虫病的治疗效果,用15 mg/kg.bw和7.5mg/kg.bw2个剂量的百球清口服治疗感染猪等孢球虫(Isospora suis)的7日龄仔猪,用粪便性状及腹泻持续时间、OPG值及排卵囊持续时间、增重率、死亡率及剖检病变等指标来判定百球清治疗效果。结果显示,首次给药后第5—6天给药组(Ⅰ、Ⅱ组)仔猪粪便性状全部恢复正常,首次给药后第3—4天Ⅰ、Ⅱ组仔猪粪便卵囊转阴率达100%,仔猪精神、食欲等明显好转,除Ⅰ组死亡1头外,组其余仔猪全部存活。Ⅰ、Ⅱ和Ⅲ组仔猪2周内增重率分别为65.1%、61.9%和34.7%,Ⅰ、Ⅱ组仔猪增重率提高显著(P<0.01)。而感染不给药组(Ⅲ组)仔猪首次给药后1周仍有少量卵囊排出,死亡2头,存活仔猪明显消瘦。表明百球清对仔猪等孢球虫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半胱胺(CS)对雏鸡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500羽1日龄草杂雏鸡,随机分成五组,即:试验1组、2组、3组、4组和5组,每组100羽,半胱胺分别按0.5g/kg、1.0g/kg、1.5g/kg、2.0g/kg和0.0g/kg添加到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试验4组和试验5组的基础日粮中。试验期为60d。试验结果表明,饲喂添加CS 0.5g/kg、1.0g/kg、1.5g/kg日粮的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雏鸡的日增重较对照组雏鸡高9.0%(p<0.05)、17.3%(p<0.05)和1.5%;饲喂添加CS 2.0g/kg日粮的实验4组雏鸡日增重较对照组雏鸡低(p<0.05);试验结果表明,添加CS 1.0g/kg日粮能显著提高雏鸡的生长性能。当CS添加量达到2.0g/kg日粮以上时会抑制雏鸡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三种中草药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及机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鹿蹄草、功劳叶和地榆三种中草药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活性及作用机理。采用菌落计数法测定中草药提取液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中草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时间段菌液吸光值和电导率值;将大肠杆菌在带药营养肉汤培养基中培养10 h并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观察大肠杆菌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三种中草药均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且中草药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鹿蹄草的MIC值为31.25 mg/mL,MBC值为62.50 mg/mL;功劳叶和地榆的MIC值均为62.50 mg/mL,MBC值均为125 mg/mL。加药组的大肠杆菌生长受到抑制,菌体细胞膜渗透性增加。扫描电镜显示大肠杆菌细胞出现变长现象,表面出现许多凹坑。三种中草药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中鹿蹄草的抑菌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2.
采用酶辅助溶剂萃取法(EASE)、酶辅助水蒸气蒸馏法(EASD)、酶辅助同时蒸馏萃取法(EASDE)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提取油樟树叶中的挥发性精油,收率分别为1.36%、3.00%、3.70%和2.29%。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发现,提取物的主要成分均为1,8-桉叶素,并且在酶辅助同时蒸馏提取物中相对含量最高,达到54.05%。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检测樟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樟油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结果显示,樟油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较弱;酶辅助溶剂萃取、酶辅助水蒸气蒸馏和酶辅助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的樟油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好的抗菌作用,而超临界流体萃取提取的樟油抗菌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3.
大叶南五味子多溶剂分步提取物的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大叶南五味子果实的体外抗菌活性。将大叶南五味子依次以石油醚、乙酸乙酯、无水乙醇,水为溶媒,每种溶剂均先用超声波提取20 min,再加热回流提取2 h,采用微管-平板法测定4种溶剂的提取物对鸡大肠杆菌、猪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有机溶媒提取率在0.35%~5.50%,水提取率达到51.2%;有机溶媒提取物对鸡大肠杆菌、猪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0.44~34.08 mg/mL,水提取物对鸡大肠杆菌、猪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204.63、329.13、232.5 mg/mL。说明大叶南五味子果实有机溶媒提取物虽然得率少,但其化学成分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该研究为大叶南五味子临床应用、抗菌活性成分的分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试验用胃蛋白酶酶解鲶鱼头、鱼骨,酶解得到抑菌活性较高的鲶鱼骨酶解液,冷冻干燥后配成不同浓度,与常用食品防腐剂进行抑菌活性的比较。确定了鲶鱼骨蛋白酶解液对大肠杆菌、藤黄微球菌,以及枯草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1%的酶解液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是质量分数为0.025%Nisin的5~6倍,是0.1%SDA的2~3倍,是1%大蒜汁的1~2倍;对藤黄微球菌的抑制作用与0.025%的Nisin作用相当,是0.1%SDA的4倍,是1%大蒜汁的1~2倍;对枯草杆菌的抑制作用与0.025%的Nisin作用相当,是0.1%SDA的2倍。可见,酶解液粗品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鲶鱼骨酶解液对大肠杆菌、藤黄微球菌以及枯草杆菌的最低抑菌质量分数分别为0.04%,0.04%和0.08%。  相似文献   

15.
留兰香提取物体外抗菌作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摘要】 目的:研究留兰香提取物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管碟法测定留兰香提取物抑菌圈大小,采用试管2倍稀释法测定留兰香提取物对4种动物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判定抗菌效果。结果:留兰香水煎剂、醇提物、挥发油对4种动物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尤其是对猪葡萄球菌抑制效果比较明显,留兰香水煎剂Ⅰ的MIC为0.0313g/ml,醇提物Ⅲ的MIC为0.0625g/ml,挥发油Ⅴ的MIC为2.5μl/ /ml,挥发油Ⅵ的MIC为2.5μl/ /ml。结论:留兰香水煎剂、醇提物及挥发油体外有一定抑菌作用,不同提取方法所得提取物对试验菌抑制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6.
为了获得具有抗菌活性的天然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利用褐藻门马尾藻属的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ergiiKuntze)乙醇提取物,通过对靶菌Escherichia coli,Pseudomonas aeruginosa,Bacillus subtilis,Staphylococcus aureus,Botrytis cinerea和Penicillium expansum的抑制率来评价其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鼠尾藻提取物有很强的抗细菌和抗真菌活性,抑制Escherichia coli,Pseudomonas aeruginosa,Bacillus subtilis和Staphylococcus aureus生长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5 ̄12mg·mL-1,抑制Botrytis cinerea和Penicillium expansum真菌生长的MIC为12 ̄16mg·mL-1。采用10mg·mL-1的多酚处理草莓,其发病率和病斑直径分别比对照低28.4%和47.6%。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四黄止痢颗粒中六味中药体外相互配伍抗菌活性。采用微管-平板法测定试验药物抗鸡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肉汤稀释棋盘法测定四黄止痢颗粒中六味中药相互配伍15个药对抗鸡大肠杆菌的协同指数(SI)及呈现协同作用时组方中各味中药的配比。结果表明:六味中药水提物中,黄连抗鸡大肠杆菌的活性最强,MIC为125 mg/mL;配伍呈现协同作用的药对有4对,其中黄芩与黄柏配伍的SI为0.27,配比为8:1,MIC为31.3 mg/mL;黄芩与黄连配伍,SI为0.63,配比为1:2,MIC为62.5 mg/mL;黄芩与甘草配伍的SI为0.25,配比为1:4,MIC为125 mg/mL;黄芩与大黄配伍的SI为0.38,配比为1:2,MIC为125 mg/mL。本试验依据体外联合抗菌活性获得4对中药配比,为四黄止痢颗粒复方的拆方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出口水产品中微生物污染调查分析及限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出口水产品中微生物污染状况,并为制定微生物限量标准提供依据。采用GB/T 4789—2010的微生物检测方法,检测待出口水产品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并与国内外微生物限量标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374份检测样品中均未检出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总检出率为1.87%;菌落总数基本符合标准,达标比例分别为:鱼制品93.3%,冷冻鱼类96.36%,虾类100%,软体动物85%,饭食类88.89%;大肠菌群为主要污染菌,上述种类符合标准的比例分别为:58.53%,77.38%,72.73%,45%,100%。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蓝刺头粗多糖及其洗脱纯化组分蓝刺头多糖A、B、C的体外抗氧化和抗菌作用,初步确定蓝刺头多糖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添加浓度相同时,蓝刺头粗多糖的总还原能力以及清除DPPH有机自由基能力最强,显著高于蓝刺头多糖A,极显著高于蓝刺头多糖B、C。当添加浓度为0.1~0.3 mg/m L时,蓝刺头粗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略高于蓝刺头多糖A,但差异不显著;当添加浓度为0.4 mg/m L时,蓝刺头粗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略高于蓝刺头多糖A,蓝刺头多糖A略高于蓝刺头多糖B,三者差异不显著,但均极显著高于蓝刺头多糖C,当添加浓度为0.5 mg/m L时,蓝刺头粗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显著高于蓝刺头多糖A、B,极显著高于蓝刺头多糖C。试验条件下,蓝刺头粗多糖和蓝刺头多糖A对大肠杆菌为低度敏感,最低抑菌浓度均为0.62 mg/m L,蓝刺头多糖B和C对大肠杆菌不敏感,最小抑菌浓度均为1.25 mg/m L;蓝刺头粗多糖、蓝刺头多糖A、B和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不敏感,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25,2.50,2.50,2.50 mg/m L;蓝刺头粗多糖、蓝刺头多糖B、C对铜绿假单胞菌为不敏感,最低抑菌浓度均为5.00 mg/m L,蓝刺头多糖A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抑制作用;蓝刺头粗多糖和蓝刺头多糖A、B、C对沙门氏菌均为不敏感,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2.50,2.50,1.25,5.00 mg/m L。说明蓝刺头粗多糖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其次为蓝刺头多糖A,而蓝刺头多糖B和C的抗氧化能力较弱。蓝刺头粗多糖和蓝刺头多糖A具有一定的抗大肠杆菌活性,蓝刺头粗多糖和蓝刺头多糖A、B、C均无抗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沙门氏菌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研究酵母培养物对鹌鹑生长性能、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1日龄朝鲜龙城系鹌鹑720羽,随机分4个处理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0.1%、0.15%和0.2%的酵母培养物,试验期42d。[结果]结果表明:试验Ⅱ组和Ⅲ组均能显著提高鹌鹑1-21d、22-42d和1-42d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显著提高21d和42d鹌鹑法氏囊指数和42d鹌鹑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均能显著降低21d鹌鹑盲肠中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数量,试验Ⅱ组和Ⅲ组能显著增加乳酸杆菌数量,且试验Ⅰ组和Ⅲ组组间差异亦显著;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均能显著降低42d鹌鹑盲肠中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数量,显著提高乳酸杆菌数量,试验Ⅰ组和Ⅲ组组间差异均显著。[结论]说明酵母培养物提高鹌鹑的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改善肠道的菌群结构。适宜添加量为0.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