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高机采茶叶加工质量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的紧张和采摘成本的上升,机械采茶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不少茶叶科研部门和茶叶生产单位都在致力于开展茶叶机采技术的试验研究,但目前所研究的多是采茶机械的应用技术及机采茶园的栽培管理技术,而对机采茶叶的加工技术和加工机械适应性的研究却较少,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机采技术的推广。由于机械采茶是一次性采摘,无选择性,采摘批次比手采大大减少,茶叶  相似文献   

2.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机械化采茶的茶园条件、机械选配、栽培管理、树冠培养、茶叶采摘、机械保养等技术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大宗茶类。 2.术语 2.1 机采茶园 使用采茶机采摘茶叶的茶园。 2.2 大叶种茶区 适宜大叶种茶树生长的茶区。 2.3 中小叶种茶区 适宜中小叶种茶树生长的茶区。 2.4 机采机剪 机器采茶和机器修剪的简称。 2.5 整形修剪 幼龄、重修剪、台刈茶园在定型修剪之后,为使树冠符合机采要求而采取的整理树冠的修剪。  相似文献   

3.
机械采茶是实现茶叶生产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手工采茶质量下降,采摘成本上升的情况下,不少科研、生产单位在机采茶园栽培管理等方面研究甚多,而在机采鲜叶加工和适应机采鲜叶加工机械等方面研究较少。因此,研究与机采鲜叶相适应的加工技术,是推广使用机械采茶的又一重要课题。笔者现将近两年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机采茶园是指大宗茶类使用机械采摘的茶园。实行机采是节约用工,降低采摘成本,保障大宗茶类品质,提高茶叶产量的高效低耗生产技术。但目前的采茶机只适合于采摘大宗茶类,名茶还是要用手工采摘。近年来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名茶需求量增加,名茶的生产已成为部分茶场的重要项目。怎样处理好机采与名茶生产的关系,机采园能否采摘名茶、怎样实现机采茶园的名茶优质高产、采摘名茶后又怎样进行机采等等一些问题已成为当前许多茶场在生产上急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文依据试验结果与生  相似文献   

5.
一、机采试验的开展新昌县是浙江省重点产茶县之一,早在70年代后期,全县就有条植新茶园6万亩,产量接近2500吨(5万担),且每年以300吨的幅度递增,采茶劳力的供需矛盾开始暴露,实行机械采茶就显得越来越重要。那时,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和浙江省农业厅要选择机采的试点,由于该县在70年代全面推广了春茶留大叶采的采摘方法,茶园面貌较好,于是,1978年春  相似文献   

6.
茶园机械采茶技术试验结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茶园中应用机械采茶技术,明显地提高了采茶工效,同时可以避免人为地强采、滥采鲜叶的弊病,能够适时按标准进行采摘,不但保证了鲜叶品质,而且起到了保护茶树资源,促进茶树生育的作用,从而提高了茶叶产量,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不同品种对机采适应性有差异,福鼎大白茶是适宜机采的良种。机采茶园树高宜控制在75~85公分,修剪成弧型树冠,并于行间留15—30公分的操作道。栽培管理工作上要重视培肥技术,以提高机采茶园的采收量。  相似文献   

7.
机械采茶具有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和提高工效等优点,推广机采已成为茶区尤其大中型茶场的迫切要求。大中型茶场,茶园面积大,而且集中,采茶高峰期需要雇用大量劳力采茶,但手工采茶费工、费时,成本又高,采摘质量也差,而且粗采乱采现象严重,影响茶树生机和茶叶经济价值发挥。机采省工、效率高,不仅可以把握住采茶上的主动权,解决采茶劳力不足的矛盾,而且还能做到嫩采,充分发挥鲜叶原料的经济价值,提高经济效益。 但机采是一次性采摘,选择性较差,故对茶树的要求较高,要求茶树有良好的树冠结构,高度与幅度适中(一般在85cm左右),冠面平整,发芽整齐,长势旺盛,新梢持嫩性强。现有大中型茶场的茶园,多为六七十年代种植,品种比较混杂,管理水平不一,园貌树势差异很大,冠面参差不齐,大多不适应机采的要求,而且这  相似文献   

8.
机采茶园不同施肥次数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机械采茶不单纯是采摘方式的改变 ,同时对茶园的肥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机械采摘批次而言 ,虽采摘次数少 ,顶端优势控制面大 ,但对茶树刺激性强 ,伤害重。每次机采后 ,则需要大量肥料供给 ,否则 ,茶园的高产优质就难以实现。为此 ,本文就机采茶园不同施肥次数这一问题进行了有关方面的试验 ,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材料长江牌尿素 ,由湖北省化工厂 (技江市 )生产 ,产品执行标准为 GB2 4 40— 91 ,含 N量为 4 6 .3% ;东捷牌多元复混肥 ,由湖北省黄石市东方化工厂 (下陆区 )生产 ,产品执行标准为 GB1 50 6 3—…  相似文献   

9.
茶叶采摘技术是茶叶加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对茶叶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综述茶叶采摘技术及采摘机械研究进展,重点从采茶机的行走方式、操作方式、切割器结构、智能控制等部分中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现状,由此指出采茶机存在机采效率较高但无法达到精细采摘要求、对芽叶缺乏选择性等问题,同时提出我国茶园机械化采摘技术仍需加大研发力度,克服现有困难,掌握新方法,开拓新模式,实现更全面、更高水平的茶园机械化,为采茶机的创新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适宜机械化采摘的弧形与平形茶树树冠,分析了两种形状树冠在树高与树幅变化、叶层分布、新梢生长及产量等方面的异同,提出了机械化采摘茶园树冠培育的基本方法,以及幼龄茶园、手采茶园改机采茶园的机采树冠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11.
人工修剪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人工采茶花工大,占茶叶生产全部用工的一半多。在茶园成片集中、单产水平高、多种经营项目多的生产单位,到采茶旺季,往往由于缺少劳力而使鲜叶得不到及时采摘,从而降低了鲜叶的质量。因此,推广应用机剪、机采是提高生产率,确保鲜叶优质的一项重要措施。 1978年杭州西湖茶区开始应用机剪、机采技术,1981和1982两年在茶园较集中的七个场队的不同类型茶园进行了示范性试用,两年机剪、机采茶园共616亩,其中机采鲜叶68818斤(225亩)。经过试点示范,初步显示出机剪、机采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机采对小绿叶蝉及天敌——茶园蜘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树是一种叶用作物,及时采摘幼嫩芽叶,对提高茶叶品质,增加收益和抑制芽、叶害虫的发生是明显的。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推行机械采茶的地区越来越多。为了探讨机采对小绿叶蝉及其天敌茶园蜘蛛的影响,1990年我们对机采茶园、手采茶园进行系统调查和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3.
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秀铿等主持的“机采茶树栽培技术研究”,经过12年的探索,提出了适应机械采茶的树冠形状、修剪制度、适采品种、采摘适期、机械选型等配套技术体系。1986年11月25日,省农科院组织了国内同行专家、教授对此进行了鉴定。专家教授们一致认为,该研究第一次较系统、全面地研究了茶园管理与机械采茶的相应关系及其基本规律,是机械采茶研究上  相似文献   

14.
王会丽 《福建茶叶》2016,(1):168-169
茶叶受季节影响很大,采摘时间必须控制在一定期限内。由于采茶具有工作任务重的特点,采茶中已经逐渐开始使用机械采摘手段。与传统的手工采茶相比,机采具有效率高的显著优势。但其采摘效果却没有人工采摘效果好。因此,茶产业要想取得长远发展,就必须重视解决茶叶采摘难题。本文对名优茶并联采摘机器人的结构与工作空间设计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三)采茶机的使用技术 1.采茶机(包括修剪机)机型的选用一般应以单人机和双人机相配套,以双人机为主,在劳力矛盾突出的平地和缓坡地茶区,宜选用双人机,以提高工效。双人机的工效高于单人机3倍以上,且劳动强度低,作业质量好,采后的蓬面整齐美观。在茶园坡度较大的山地茶区,宜选用单人机,较为方便。幼龄茶园(包括改造后的茶园)宜用平形机,有利培养侧枝,扩大树冠;成龄茶园宜用弧形机,以获取高产。 2.田间操作使用双人采茶机系跨行作业,由三人配合操作,其中两人用手抬着机子沿采摘面向前推进来采摘,来回一次完成一行茶树采摘。机采要有熟练的技术,恰到好处地留鱼叶割下。集叶袋一般由一人扶着在蓬面上滑  相似文献   

16.
4.机采茶园修剪技术修剪技术是机械采摘茶园栽培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其作用是调节茶树顶端与侧枝的生长关系;调节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相对平衡;调节发芽部位,促进树冠复壮;因而定向培育成广阔平整的采摘面,创造理想的机采树冠.由于我们是现有茶园进行机采,所以,根据垦区云大种密植茶园的现状,在机采茶园修剪上主要作以下三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7.
茶叶采摘是茶园管理一项重要作业,不但花工多,且季节性强。采茶劳力的短缺严重地影响了茶叶品质和经济收益。为此,省茶科所经过12年研究,弄清了适宜机械采摘的树冠形状、留蓄秋梢、修剪制度、品种筛选、施肥水平、采摘适期、机械选型等方面的配套栽培技术。4月21日,省茶科所邀请有关专家、教授对“机采茶树栽培技术”研究进行现场验收。  相似文献   

18.
机械化采茶经历了漫长时间的探索研究,虽获重大进展,但至今仍然未能全面推广,成为茶叶生产机械化的一个难题,原因主要是当前的茶园大都品种混杂,特性各异,加上气候、土壤等外界自然环境的千差万别,以及栽培管理措施的不同,致使茶树长势不一,园貌各异,很难形成平整匀齐的采摘面而不适应机采,同时也给采茶机的设计增加了难度.笔者近年研制的4C-80型微功率电动采茶机(见《中国茶叶》1994年第五期“简介4C-80型微功率电动采茶机”一文),充分考虑了我国茶园的上述情况,已将采幅大胆地缩小至几十毫米的范围内,这就可以大大降低对茶园树冠平整度的要求(相对于目前日本产的往复式采茶机对茶园要求而言),以适应在我国广大茶园中应用.因为采幅越窄,采摘面上茶梢长势的差异就越小,机采鲜叶的质量也就越高.但采幅越窄,采摘效率也就越低,采摘质量与采摘效率形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笔者通过反复试验,已将该机的采幅设计成无级可调式,较好地协调了这一对矛盾.目前该机已申请了专利(专利号:ZL92225538.5),并在江苏省无锡县堰桥中学橡塑电器五金厂投入生产.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在机械采茶方面的研究主要有茶树品种、机采适期及茶机选择等内容,揭西大洋机采以加工大宗茶炒茶为主,与手工采茶相比具有成本低、利润高的优点,存在茶叶附加值低、茶园生态建设受限及加工技术落后等问题。建议推广生态茶园建设、名优茶机采技术及配套的加工技术,提高茶叶品质,增加茶叶品类,从而提高大洋茶叶的产值和附加值。  相似文献   

20.
五月茶事     
《中国茶叶》2010,32(5):32-33
1.茶叶采摘 生产茶园继续采摘,机械采茶注意按操作规程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