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油菜栽培技术的发展,油菜冻害防御的新技术也在生产上得到应用.其中包括覆膜栽培防冻、控旺防冻、治病防冻等技术. 1.覆膜栽培防冻油 菜地膜覆盖栽培,增产效果明显.实践证明,油菜地膜覆盖栽培不仅能通过保温、增温(一般使土壤温度升高2.7~4.5℃)防治冻害的发生,而且还能保水、保肥,提高油菜自身的抗寒能力.如1998年我县武桥乡西桥村1000亩连片油菜大面积冻死,而地膜覆盖油菜却获得了157.3千克的好收成.地膜覆盖冻害率比露地栽培(冻害率为63.7%)低57.3%,能有效地预防冻害.  相似文献   

2.
迟播油菜地膜覆盖试验结果表明,在迟播油菜上使用地膜覆盖能明显促进油菜的生长发育,形成较为理想的壮苗越冬,进一步增强迟播油菜抗寒、抗病和抗倒伏的能力,大多数经济性状得到明显改善,平均增产28.7%,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为迟播油菜高产栽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甘蓝型油菜地膜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膜覆盖栽培对油菜具有增温和保墒作用,增产效果十分明显.增产幅度与地膜覆盖面积成正相关.地膜油菜的高产播期较露地油菜可适当推迟5~15d,玉米茬对地膜油菜的生长没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油菜大田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油菜育苗移栽与地膜覆盖相结合的一项新的栽培技术体系,是油菜栽培史上的一次创新.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安徽省油菜生产上存在的干旱、晚茬、冻害、肥水流失等一系列问题.促进了油菜秋发多长叶,冬前有效花芽分化增多,春后多长枝结角,从而达到增产目的.一般增幅20%~30%,每亩增产菜籽30~50kg.1999年秋种,全省地膜油菜发展到近30万亩,长势喜人.  相似文献   

5.
干旱山区双低油菜地膜覆盖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蓝型双低油菜近年来在甘谷县栽培面积逐年扩大,并不断向浅山干旱山区扩展。本地制约双低油菜安全越冬的主要因素是冷冻和干旱,通过增加地膜覆盖可大大改善这一难题,并可提高油菜越冬亩株数,使之达到苗齐、苗壮、苗全。  相似文献   

6.
地膜覆盖栽培油菜能增加地温,使油菜根系发达,吸收养分能力增强,促进秋冬发棵;避免养分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油菜分枝数、角果数、角粒数和粒重,从而取得比不覆膜增产30%以上的显著效果。介绍了地膜油菜栽培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7.
张庆标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7):204-204,211
油菜地膜覆盖栽培能解决油菜移栽期与前茬衔接的矛盾,改善油菜生长环境,促进秋冬双发,提高油菜的抗旱、抗冻、防病能力,达到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8.
油菜覆盖地膜的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甘蓝型同菜在直播、育苗移栽两种栽培方式下,采用地膜覆盖对其生长发育、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对油菜具有增(保)温、呆墒、促进油菜生育进程、优化产量性状、显著提高产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地膜油菜生产效益、增产机理与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地膜覆盖栽培油菜能增加地温,使油菜根系发达,吸收养分能力增强,促进秋冬发棵;避免养分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油菜分枝数、角果数、角粒数和粒重,从而取得比不覆膜增产30%以上的显著效果。介绍了地膜油菜栽培的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0.
油菜大田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油菜壮苗移栽与地膜覆盖相结合的一项新的栽培技术体系,是油菜栽培史上的一次创新.经过安徽省东至县农技推广中心两年的试验示范,平均每667平方米(1亩)增产30~50公斤,增幅18.9%~32%.  相似文献   

11.
渭北旱塬油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不同覆膜方式 ,对渭北旱塬的油菜栽培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覆膜栽培增产效果明显 ,尤以膜上穴播栽培增产显著 ,比露地栽培增产 71.2 8%;膜侧栽培增产效果次之 ,比露地增产 33.36 %。 1999~ 2 0 0 1年3年大面积覆膜栽培的实践证明 ,膜上穴播不便于机械化操作 ,且费工费时 ;膜侧栽培利于机械化种植 ,群众乐意接受 ,3年累计在渭北旱原推广 2 .85万 hm2 ,增产油菜籽 1.85万 t,新增产值 332 6 .2万元  相似文献   

12.
朱春来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545-13546
[目的]研究覆膜种植的春油菜在不同肥料用量下的肥料效应。[方法]在青海东部农业区采用覆膜种植方式进行春油菜小区试验。[结果]结果表明,采用覆膜种植方式施用不同处理用量的肥料后,各处理产量与不覆膜种植的空白对照相比均有明显提高,且与空白对照产量差异显著。[结论]覆膜种植能优化春油菜的产量性状,最终大幅度提高春油菜产量水平,是一项值得大力推广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3.
揭膜时间·密度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二因素饱和D-最优回归设计,研究了揭膜时间、密度对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与揭膜时间均对油菜产量产生影响,其影响大小为密度>揭膜时间>互作效应;随着揭膜时间的推迟和密度的增加,产量均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抛物线变化趋势,两者的最佳组合为栽后44d揭膜、密度11.75万株/hm2;当控制揭膜时间在移栽后42~47d,密度在11.1万~12.3万株/hm2范围时,油菜产量可达4400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14.
不同越冬措施对凉粉草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田条件下,以露地栽培为对照,研究了稻草覆盖和薄膜覆盖两种越冬措施对凉粉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覆盖能显著提高凉粉草的株高、茎鲜重、地上部总鲜重和茎叶比,其增幅分别为19.5%、26.1%、15.0%和16.8%;薄膜覆盖能显著提高凉粉草的株高、单株叶长、单株叶宽、茎鲜重、叶鲜重和地上部总鲜重,其增幅分别为52.4%、46.7%、43.8%、42.2%、42.8%和42.6%。说明薄膜覆盖比稻草覆盖更能促进凉粉草的生长,是凉粉草安全越冬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在2水平上对甘蔗综合栽培技术措施中5个因素的组合群体的叶面积指数(LAI)、冠层相对光照度(RI)和蔗茎产量(Y)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处理组合间LAI、RI和Y都存在显著差异;LAI主要受盖膜、品种新台糖10和一次施肥的影响;RI主要受盖膜影响;Y主要受益膜和品种新台糖10影响;最优因素水平处理组合为M1T1A0V2B0;另外,根据LAI、RI和Y的相关分析,Y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群体叶面积较大,从而有较大的光合面积,截获较多的太阳辐射能所致。  相似文献   

16.
不同密度·揭膜时间和施氮量对免耕油菜生育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寻求油莱大田免耕种植密度、揭膜时间和施氮量的最佳组合。[方法]运用三因素二次回归饱和D-最优设计,探讨密度、揭膜时间和施氮量对免耕油菜生育动态的影响。[结果]在试验范围内,随着密度、揭膜时间和施氮量的递增,免耕油菜生育动态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施氮量对免耕油菜生育动态的影响大于密度和揭膜时间;密度与揭膜时间互作效应大于施氯量与密度、施氮量与揭膜时间。[结论]免耕油菜生育动态最佳组合为:密度为154925株/hm^2、揭膜时间为110d、施氮量为315kg/hm^2。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金铁锁覆盖栽培的效果,笔者采用白色农膜覆盖、银黑双色农膜覆盖、绿色无纺布覆盖和不覆盖任何农膜(CK)四种方式,研究了金铁锁种子直播栽培的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栽培金铁锁,其生长情况存在很大差异,其中表现最好的是覆盖银黑双色农膜,杂草滋生和病虫害都较少,长势也较好。相对较差的是对照和覆盖绿色无纺布种植,覆白色农膜的表现一般;不同覆盖栽培方式栽培的金铁锁,其有效成分总皂苷的含量也存在一定差异,覆盖银黑双色农膜的总皂苷含量最高,其次是覆盖白色农膜的,覆盖无纺布的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乌兰察布市地膜使用和残留污染现状。明确土壤残留地膜污染程度.采用发放调查问卷和田间样品采集两种方法对该市典型区域进行了地膜残留调研,结合历年统计资料对该市地膜使用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0年鸟兰察布市地膜覆盖面积和地膜使用量总体上呈现先直线下降后稳定回升的“V”字形变化趋势。2005年地膜覆盖面积和地膜使用量均迭到低谷.与2001年相比降低幅度为42.02%和40.28%,2010年地膜覆盖面积和地膜使用量较2005年增加幅度分别为67.60%和93.54%。鸟兰察布市基本维持着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耕翻深度不足25cm,该地区地膜使用量为3.0-3.5kg/667m^2,大部分残留地膜集中在0-20cm层次,20-30cm层次残膜较少,0~30cm地膜残留量为0.8~6.4kg,/667m^2,初步认为鸟兰察布市地膜使用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基本没有负面影响.但必须警惕地膜覆盖面积和使用量大幅度增加后引发的环境污染和残膜污染威胁。鸟兰察布市无残膜回收机具.残膜通过耙耱和抛茬作业被带出农田,耙耱次数越多地膜残留越少。建议鸟兰察布市优化耕作制度,通过作物间合理轮作倒茬.推广后期揭膜技术、应用降解地膜、研制或引进地膜回收机具,并加强宣传培训、政策引导和法制保障等手段正确认识地膜残留危害.大幅度降低地膜残留污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影响干旱地区葡萄迟栽成活、生长和越冬的因素。[方法]采取葡萄连片栽培,分户管理的实施措施。[结果]葡萄苗栽的太迟又保存不良,易造成发芽过长,严重影响其成活和越冬。栽前浸泡1~3 d最有利于葡萄苗的成活、生长和越冬。栽植深度在20cm以下的种苗,成活率和长势均高于栽的较深的,但越冬存活率又低于栽植较深的。栽后及时灌水,铺地膜的种苗成活率比未铺膜的要高,长势也明显好于未铺膜的。[结论]在推迟了葡萄正常定植期的情况下,采用嫁接苗、铺膜、及时灌水和加强栽后管理等措施,仍可挽救,但最好还是前1年开沟,施肥,填土,翌年按时适时定栽最好。  相似文献   

20.
朱德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040-5041
[目的]为试验区半夏的人工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7因素2位级正交试验研究种级、有机肥、地膜等技术措施对半夏产量的影响。[结果]7个措施组合的小区(面积为20 m2)平均产量为23.6 kg,组合7产量最高,组合4产量最低,分别为30.4和16.7 kg。栽培措施对产量的影响依次为:防旱保墒>地膜>种级>播期>遮阴>有机肥>叶面喷肥。撒麦糠与不撒麦糠2、级种与3级种间差异极显著;进行地膜覆盖与不进行地膜覆盖、早播与晚播间差异显著。[结论]防旱保墒、地膜和品种对半夏产量影响较大,其最佳栽培措施组合为:撒麦糠进行防旱保墒,地膜覆盖,选用二级种在早期播种,其产量可达15 180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