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陕西省留坝县《发挥山区优势、大力推广科学养蜂》及《中蜂科学饲养是山区致富的有效途径》两篇文章,对推广科学养蜂有一定参考价值。希各地因地制宜地尽快推广中蜂科学饲养。  相似文献   

2.
为落实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科技组《关于发展养蜂业和推进养蜂现代化的建议》,充分利用本省资源,积极推广普及中蜂科学饲养技术。福建省农业厅畜牧局委托福建农学院养蜂系举办了一期中蜂科学饲养技术训练班。各地、县选派了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具有一定养蜂专业知识并有实践经验和独  相似文献   

3.
2.徽江县约有中蜂五:千余群,群众有饲养的习惯,但多数仍为旧法饲养,产蜜量低。县科委对推广科学养蜂十分重视,泪毅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宣传、试点工作。图为正在过箱的一群中蛛积极推广中蜂科学饲养——云南省养蜂学会举办短期训练班~~  相似文献   

4.
传统养蜂和现代养蜂是文县饲养中蜂的两大方式。传统养蜂的蜂巢——棒棒巢与现代养蜂的活框蜂箱——意蜂十框标准箱是目前中蜂养殖的主要类型,分析其不同养殖方式与不同养蜂用具饲养中蜂的特点与优势,技术难点、生产难度,对推广中蜂科学饲养技术,提高中蜂养殖水平与生产效益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传统养蜂和现代养蜂是甘肃饲养中蜂的两大方式,传统养蜂的蜂巢-棒棒巢与现代养蜂的活框蜂箱-意蜂十框标准箱是目前中蜂养殖的主要类型,分析其不同养殖方式与不同养蜂用具饲养中蜂的特点与优势,技术难点,生产难度,对推广中蜂科学饲养技术,提高中蜂养殖水平与生产效益具有现实工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蜂科学饲养推广是我国当前科学养蜂普及和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蜜蜂生物学是科学养蜂的理论基础。就中蜂人工育王的蜜蜂生物学理论在中蜂科学饲养和生产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为了积极推广中蜂科学饲养技术,农牧渔业部畜牧局委托中国农科院养蜂研究所于一九八二年九月廿日至十一月廿日在北京香山举办了一期全国中蜂科学饲养技术师资进修班,为全国中蜂主产省、区培训推广中蜂科学饲养技术的师资。要求学员回去后,能承担省一级中蜂科学饲养技术训练班的教学工作和指导中蜂科学饲养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全国中蜂协作委员会第二届一次委员会于1985年9月24至27日在湖北恩施市召开。会议着重讨论了我国中蜂的“七·五”发展规划,并商定:第三次全国中蜂科技经验交流会将于1986年8月在甘肃省天水召开。为纪念全国中蜂科技协作十周年,会议期间,将对为我国中蜂科学饲养的推广、普及和研究工作做出重大贡献的老专家进行表彰。与会同志还对“安徽中蜂资源”、四川省涪陵市的花粉食品,以及由中国农科院养蜂所主持的五省中蜂活框饲养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9.
字必雄 《蜜蜂杂志》1998,(10):18-19
云龙养蜂,据史料记载已有2300多年历史,但活框饲养中蜂却是近几年才开始的。1992年,云龙县畜牧局成立了养蜂站,科学饲养中蜂才在云龙逐渐推广起来。本地传统的养蜂情况是:蜂群来去不定,蜂蜜产量的有无、多少完全靠天,因此有养蜂靠天吃饭一说。自推广中蜂活...  相似文献   

10.
《中国蜂业》2017,(4):43-44
<正>传统养蜂和现代养蜂是文县饲养中蜂的两大方式,传统养蜂的蜂巢棒棒巢与现代养蜂的活框蜂箱意蜂十框标准箱是目前中蜂养殖的主要类型,分析不同养殖方式与不同养蜂用具饲养中蜂的特点与优势,技术难点,生产难度,对推广中蜂科学饲养技术,提高中蜂养殖水平与生产效益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文县中蜂80%的蜂群普遍用传统的棒棒巢老法饲养,一年只取一次蜜,产量低;蜂农一般养殖8~20巢,最多的150巢,最少的1~2巢,养殖规模小,分散养殖,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福建南靖县饲养中蜂有了很快的发展。据统计,1984年全县有养蜂专业户200多户,养蜂人员3500人,饲养中蜂3.5万群,产蜜115万斤,连续4年稳产高产,居全省第一,成为福建省出口冬蜜的主产县。我县饲养中蜂为什么能持续稳步发展,实现稳产、高产呢?主要是: 1.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发展农村经济的各项政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县养蜂生产落实了专业承包责任制。 2.积极推广养蜂重点户的先进经验。南坑乡养蜂专业户刘石头创造了“三防”中蜂囊状幼虫病,夏季不死蜂,生产优质蜂蜜的新措施。饲养中蜂100多群,一年收入7000多元。县委和县养蜂学会及时总结了他的先进经验向全县养蜂专业户推广。 3.充分发挥县养蜂学会这个群众性学术组织的作用,组织开展养蜂研究,举办各种形式的训练  相似文献   

12.
《中国蜂业》2015,(11):39-40
<正>中蜂活框饲养在养蜂书籍上称为科学养中蜂,相对中国传统的中蜂土法饲养,也就成了落后的养蜂方式。本人以活框、传统两种方式饲养中蜂多年,总结对比,发现各有所长。我把活框养蜂的技术注入到中蜂土法饲养的管理中,经反复实验,给传统中蜂饲养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在此,我把自己的经验,作为对中蜂传统饲养的入门知识介绍给大家,希望对喜爱中蜂传统饲养的人们有所帮助。传统养蜂的好处是蜂具简便,蜂种易得,投资少,  相似文献   

13.
全国中蜂科学饲养技术推广工作会议,于一九八五年九月二十至二十三日在湖北省鄂西自治州首府恩施市召开。会议得到中共鄂西州委、州人民政府以及湖北省扬子江蜂业公司的支持。参加会议的有承担国家经委农牧渔业部下达的中蜂科学饲养技术推广项目的湖北省、四川省、湖南省、安徽等省、地、市、县的有关领导和农牧部门主管养蜂和中蜂科学饲养技术推广的干部。还有其他中蜂主产区,如云南、广西、福建、甘肃等省的代表共65人。这次会议虽然时间短,但收效大,大会不但交流了经验,参观了现场,而且还提出“七五”期间如何进一步推广中蜂科学饲养的建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采用科学饲养中蜂这种方法,在书刊杂志上讲得很多,但具体到实处,除少数专业养蜂者采用外,农村很多分散的中蜂饲养者还在采用原始的木桶或墙洞饲养,使中蜂群无法进行管理,易分蜂、飞逃、生病,从而导致了蜂群弱小,蜂产品产量低,蜂群数量发展缓慢。如何推广科学饲养来发展中蜂?经本人一年多来的实践,谈以下几点拙见与大家商榷:1榜样示范我地有许多养蜂户,有些也知道中蜂可以进行科学饲养,但是不敢尝试,担心改良后的中蜂会因不适应环境而飞逃;有的虽尝试过,结果失败了;有的甚至根本就不知道这种方法,所以采用科学饲养的中蜂群几乎没有。要想推广…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逐渐在农村的普及,许多饲养中蜂的养蜂员逐步开展了中蜂的科学饲养。但是,多数养蜂员却为没有中蜂良种这  相似文献   

16.
胡耀邦总书记视察鄂西自治州时指出:“你们要发展养蜂,一可增加收入;二对农业生产有好处,可以增产。”深刻地阐明了发展养蜂是一举多得的事业。本文试从一个养蜂专业户的启示,浅谈怎样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发展我州养蜂事业。一、一个养蜂专业户的启示恩施市七里区养蜂专业户杨荣海,利用本地丰富的蜜源和中蜂资源,实行中蜂科学饲养,连续三年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1982年越冬蜂10群,收入1788元,大灾之年的1983年有越冬蜂24群,收入1067元;84年有蜂46群,收蜜3000斤,全年可收入4000多  相似文献   

17.
李淑琼 《蜜蜂杂志》2009,29(1):33-33
2008年12月23~24日,云南省养蜂科技推广工作培训会议在腾冲县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云南省家畜改良工作站主办,腾冲县畜牧局协办.有来自省内11个地州17个县养蜂管理站的人员,还有部分养蜂员代表.本次参会人员涵盖面广,涉及到省、市、县、乡、村五级单位,共有31个单位的代表82人.会议就中蜂多种形式饲养的科学改良技术以及蜂箱的科学改良、中蜂的不同取蜜技术、中蜂特色产品生产技术、云南省近年来养蜂科技推广情况报告等内容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18.
<正>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优良地方蜂种,它适应性强,善于利用零星蜜源,具有饲养成本低,生产性能好,产品价值高等特点,适宜山区和半山区定地饲养。中蜂科学饲养就是改墙洞、树桶饲养为活框箱饲养,改毁巢取蜜为摇蜜机取蜜,它克服了传统饲养的诸多弊端,既便于开展科学的饲养管理,增加蜂蜜产量,还可以定向选种,保护中蜂蜂种资源,推广中蜂科学饲养技术是挖掘中蜂资源,提高养蜂效益最为有效的途径。中蜂科学饲养技术推广工作是一项细致、长期的  相似文献   

19.
刘荣华 《中国蜂业》2002,53(6):39-39
科技创新 :引进科学养蜂技术 ,推广普及中蜂活框饲养方法 ,成为全省养蜂重点县之一。大姚县气候温和 ,蜜源丰富 ,养蜂历史悠久。特别是野坝子花比比皆是 ,酿出的蜜更佳 ,享有一定声誉。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人民有着传统、古老的养蜂经验和方法。在明、清时期 ,有以“大姚硬蜜”作为珍品招待客人的雅俗。民国时期 ,大姚农村就普遍利用墙洞等饲养中蜂。新中国成立后 ,195 8年开始创新 ,推广普及中蜂活框饲养技术 ,引进西方蜂种饲养 ,当年全县蜂群发展到 2 3 ,73 2群 ,第一次出现了新的大突破。 70年代创办集体蜂场 3 40个 ,中蜂土坯箱在…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垫江县的中蜂,1957年以前,都是以老法圆桶饲养,产量低,年平均群产只有8到10斤。1957年县农场首先把圆桶中蜂过箱为活框箱饲养,不但管理方便,蜂蜜产量由原来的几斤提高到50~100斤以上,开始尝到了新法饲养中蜂的甜头。邻近社员看到此办法好,也仿着过箱饲养。科学养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