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菜薹硝酸盐积累与品种、营养品质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3种不同颜色菜薹的硝酸盐积累和营养品质间的关系,以绿菜薹(菜心)、白菜薹和红菜薹为试验材料,采用水肥一体化种植和对菜薹的营养品质测定相关方法对不同颜色菜薹的硝酸盐积累与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等营养品质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绿、白和红菜薹不同品种间硝酸盐含量差异显著。硝酸盐聚类分析将44个菜薹品种划分为硝酸盐含量高和低的2个类群:硝酸盐含量高的类群(33个品种)中包括绿菜薹33个品种中的31个品种和白菜薹5个品种中的2个品种;硝酸盐含量低的类群(11个品种)包含2个绿菜薹品种和3个白菜薹品种,另6个红菜薹品种均属于硝酸盐含量低品种。菜薹硝酸盐积累与其营养指标密切相关,根据硝酸盐含量和营养品质指标(包括维生素C、还原糖、可溶性固体物质和蛋白质含量)的聚类分析结果分为3类:第1类包含32个绿菜薹品种和2个白菜薹品种,为高硝酸盐含量和营养品质指数低的品种;第2类包含6个红菜薹品种和2个白菜薹品种,为低硝酸盐含量和营养品质较高的品种;第3类包含1个绿菜薹和1个白菜薹品种,硝酸盐含量低且营养品质佳的品种。PCA分析表明,硝酸盐积累与各营养指标存在差异,且相关性分析也证实硝酸盐与营养指标存在显著相关。菜薹硝酸盐与营养品质分类和相关性分析为筛选和选育低硝酸盐高品质品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正>长江流域菜薹和菜籽两收"双低"油菜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自从推广应用以来,不仅使每亩油菜籽增产20%,而且每亩加收菜薹250~350千克。近几年,油菜薹的销售价格一直高于红菜薹和白菜薹,销售收入也远远高于油菜籽,尤其是城市周边,菜薹和菜籽两收"双低"油菜品种比其他油菜品种的种植收入每亩至少增加  相似文献   

3.
优质双低油菜"一菜两用"实用技术是我国近几年为提高油菜种植效益重点推广的高效栽培模式。该技术利用双低油菜菜薹品质优、口感好的特点,采一季鲜菜薹,弥补春节前后蔬菜市场不足,为市民增添一道新鲜蔬菜品种,又可利用双低油菜分枝能力强的特性促发一次、二次分枝,保持菜籽产量不减或略减,从而大幅度提高农户种植效益。由于油菜薹上市时,正值青菜薹刚刚萌发,白菜薹尚未长出的蔬菜淡季,因而新鲜油菜薹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堪称市场上的"抢手货"。该技术简单易行,不需增加投入,不影响菜籽产量,增收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适合四川省成都平原区种植且综合生产效益高的油蔬两用甘蓝型油菜品种,并研发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选用‘菜薹-1'(CT-1)、‘菜薹-2'(CT-2)、‘菘蓝油菜1号'(SLYC-1)和‘菘蓝油菜2号'(SLYC-2)4个甘蓝型油蔬两用油菜品种为材料,以‘蓉油18'(RY-18)为对照,研究品种和采摘次数对油菜薹和油菜籽产量、品质及综合生产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摘薹1次相比,摘薹2次显著降低了菜薹外观品质、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但显著增加了可溶性糖含量。与不摘薹相比,摘薹显著降低了株高。与不摘薹相比,摘薹1次显著增加了单株有效角果数和菜籽产量,而摘薹2次则显著降低。摘薹对油蔬两用油菜籽品质影响不显著。SLYC-2菜薹产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综合生产效益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在本试验条件下SLYC-2的菜薹品质和综合生产效益最高,适合在四川省平原区种植。摘薹1次是保证油蔬两用油菜籽产量和综合生产效益的最佳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紫菜薹地方品种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国特产紫菜薹的分布、主要农艺性状分类和代表性品种,将紫菜薹种质资源分为湖南品种群、四川品种群和湖北品种群,认为紫菜薹种质资源有长沙、武汉、成都三个原产中心  相似文献   

6.
菜薹(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var.utilis Tsen.et.Lee),又称菜心,是我国南方的主要蔬菜,近年来在北方地区种植面积逐年增大.从70年代以来,我国就开始对菜薹一代杂种的利用进行研究,由于制种技术难度大,至90年代中期进展不大.1989年开始,我们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以直接利用的大白菜异源胞质雄性不育系CMS3411-7的不育性向菜薹转育,选育出菜薹胞质雄性不育系TCMS6-1-2-7-5-1-3,进而培育出了菜薹一代杂交种"秦薹1号",2001年已通过省级成果鉴定.经在各地示范推广,该品种表现出优质、高产、稳产、多抗、适应性强等特性.通过在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的多年试验,我们总结出了适宜该地区菜薹雄性不育系杂交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7.
紫菜薹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菜薹又名红油菜薹、红菜薹等,属十字花科,在长江流域种植较多。紫菜薹以柔软的花薹供食,其品质脆嫩、风味别致、营养丰富,是白菜类稀有的特色菜,无论是素炒、荤炒、凉拌、煲汤无不鲜嫩爽口。紫菜薹腋芽萌发力强,可多次采收侧薹,每株可采8~30枝菜薹,产量高,市场供应期自当年11月至翌年3月,正值新春佳节,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8.
Ogura雄性不育细胞质导入紫菜薹及杂种优势利用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邦全  李薇  居超民  周勇 《种子》1999,(3):57-57
通过种间杂交将Ogura萝卜雄性不育细胞质导入了紫菜薹,通过连续回交获得了叶色正常、蜜腺正常的紫菜薹Ogur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将雄性不育的紫菜薹成都品种与雄性可育的武汉紫菜薹品种进行杂交,所配的四个杂交组合都比亲本表现了较强的营养生长优势,其中二早子×九月鲜不但营养体长势较好,而且抽薹较早;阴花红油菜×十月红营养生长势最强,但抽薹较晚。这两个组合都有可能在生产上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能不能抽空来看看我们的白菜薹啊,好多一蔸蔸地死了,种不成了。"湖南省益阳市兰溪镇三叉堤村村干部黄胜打来电话。该村种植晚稻后种植一季白菜薹已有二十多年的优良传统,虽说三、五年价格行情好,一年行情差,但农民一直未丢下这个行当,特别是今年零售价2.5元/斤,批发价也达到  相似文献   

10.
江淮地区双低油菜"油蔬两用"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淮地区推广的皖油18、中油杂10号、中双8号3个优质油菜品种为材料,设计播期和密度试验,研究了品种、播期、密度及其交互效应对优质油菜菜薹、菜籽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播期对菜薹产量影响不显著,品种×密度、播期×密度、品种×播期×密度互作效应不显著,品种、密度对菜薹产量有极显著影响.(2)密度对菜籽产量影响不显著,品种×播期、品种×密度、品种×播期×密度互作效应不显著,品种、播期对菜籽产量有极显著影响.(3)综合评价以中油杂10号、8月28日播种、密度1.2x105株/hm2时产值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1.
为评价新选育出的芥蓝F1组合‘#25’的应用价值,对该组合及广东生产上使用的5个杂交种和3个常规种的农艺性状及菜薹品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参试的9个品种除菜薹的维生素C含量无显著差异外,在产量、植株性状、菜薹性状及菜薹的总糖、蛋白质和粗纤维含量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参试的6个F1杂交种比3个常规种表现生长较为整齐一致,菜薹收获期相对集中,其中‘#25’、‘顺宝’和‘芊翠’3个F1杂交种的主侧薹产量居前3位,表现出明显的产量优势;‘绿宝’和‘夏翠’菜薹产量较低,但早熟,薹茎叶比较高,菜薹外观商品性好。经综合比较,F1新组合‘#25’具有植株生长势强、株型紧凑、菜薹产量高、商品性及品质较佳等特点,值得在南方芥蓝生产区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正>油菜为十字花科作物,除主要作为油料作物种植外,还广泛地作为饲料、蔬菜加以利用。在油菜蕾薹期(主茎高30厘米左右时)采收菜薹作蔬菜食用,脆嫩可口,营养丰  相似文献   

13.
<正>一、采收菜心可收主薹和侧薹,一般早熟品种生育期短,主薹采收后不易萌生侧薹,中晚熟品种在主薹采收后,还可发生侧薹。主薹采收适期为菜薹长到叶片顶端高度,顶端有初花时,俗称"齐口花"。如未及齐口花就采收,则薹嫩,影响产量;如超过适宜采收期,则薹变老,质量降低。优质菜薹应是薹粗,节间稀疏,薹叶少而细,顶部初花。早熟品种只采主薹时,采收节位应在主薹的基部,中晚熟主、侧薹兼收品种,采收时应在主薹基部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充分利用四川橘园空行土地和气候资源,经过多年探索总结出橘园间作大豆-油菜绿色轻简高效栽培及利用技术。根据四川自然生态特点和橘园时空潜力,从品种选择、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绿色覆盖、菜薹采摘、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大豆-油菜绿色高效轻简化栽培及利用技术,以期为四川橘园综合利用提供新的种植模式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出一批优异的菜薹抗根肿病材料。以8份不同品种的菜薹为试材,3个不同来源的4号生理小种为菌源,采用菌土法对其进行了苗期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各菌源的致病力差异极大,菌源C致病力最强,菌源B次之,菌源A致病力最弱。综合3种菌源抗性表现,筛选出3份抗病材料。同时表明现有的根肿病鉴别系统存在一定局限性,应完善补充新的寄主作物,以期更加准确、稳定地鉴定根肿病生理小种,推动菜薹抗病育种的研究进程。  相似文献   

16.
菜薹型油菜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品种选择 在当前生产中推广的几个"双低"油菜品种中,以浙双72最佳,其次可选择浙双6号、沪油15等.这几个品种菜薹品质好,油菜籽产量也高.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在基肥中施用不同浓度的硒肥对菜薹生长的影响,筛选合适的施肥量,以“农科”富硒肥为材料,设置5个硒肥处理组(硒肥用量0(CK)、225.0、337.5、450.0、562.5 kg/hm2),测定不同处理的菜薹相关的生理指标。结果显示,基肥中施用不同质量的硒肥,对菜薹的植株生长性状没有显著影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显著上升趋势,丙二醛(MDA)含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显著下降趋势;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葡萄糖和蔗糖的含量降低,而果糖含量呈显著上升趋势;低浓度时硒促进了菜薹对氮、磷、钾吸收,高浓度时硒抑制了菜薹对氮、磷、钾的吸收;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菜薹硒的含量呈上升趋势,4个处理菜薹鲜样中硒含量分别达到0.059、0.096、0.107、0.133 mg/kg,是对照的19.66~44.33倍。研究结果可为指导大田生产富硒菜薹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国土面积大,南北气候差异大,植物呈现多样性,形成了植物不同适宜种植区域。农作物适宜种植区域是由品种确定的,品种对气候、土壤、环境、耕作方式、栽培措施等方面的要求不同,其适宜种植区域也不同。农作物品种的适宜种植区域是由国家或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时确定的,在品种的推广、经营、广告、事故鉴定、审定、监督管理等方面被广泛应用,现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9.
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但近年来由于种植技术落后,产量低,效益差,导致种植面积大量减少.我国一半以上的人口需要食用菜籽油,油菜籽榨油后的饼粕是与大豆饼粕相近的良好精饲料,油菜薹又是色艳味美的蔬菜,深受日本、韩国市民的青睐.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直播“油蔬两用”双低优质油菜部分品种在铜仁市不同摘薹高度对油菜籽产量、菜薹产量及综合效益影响。试验记载不同采摘高度对农艺性状、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油菜适度采摘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菜薹产量随摘薹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油菜籽产量随摘薹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摘薹5~10cm增产增效效果极显著,适度摘薹有利于增加油菜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