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越冬病枝水培与PCR结合检测枣疯病植原体的存活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感染枣疯病的婆枣为材料进行了以下两方面的研究:其一,采集越冬期和越冬前后的枣疯病枝条并对越冬期枝条进行水培,通过萌芽的症状观察和PCR检测,发现病枝条韧皮部和萌芽内均可扩增出1.5 Kb的枣疯病植原体特异性条带,此结果表明,枣疯病植原体可以在-10℃左右的地区在枣树枝条内安全越冬;其二,利用PCR技术检测了冬季轻病树的病枝、根部、主干及树冠内未表现症状的枝条韧皮部,结果只在病枝内检测到植原体的存在,而在其它部位都未发现植原体.  相似文献   

2.
该文通过嫁接枣疯病病皮和病枝传病的方法 ,对抗病材料婆枣 (JL)和壶瓶枣 (Hu)共 10棵单株 ,结合感病酸枣 (Suan)品种的健枝和疯枝作对照 ,应用DAPI染色技术对抗病材料体内植原体的侵染情况进行了荧光观察 ,结果表明 :抗病植株体内已感染了植原体病原 ,说明应用嫁接方法进行枣疯病病原接种是可行的 ,但其却不表现丛枝症状 ,证明了抗病材料具有一定的抗病性 ;同时 ,抗病材料中发现的金黄色自发荧光 ,也为其抗病物质的寻找和抗病机理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3.
[目的]不同组植原体检测和鉴别的特异性探针已有报道,为了筛选出适合于我国不同组植原体检测和鉴别的特异性探针,建立管芯片检测和鉴别植原体技术,并对我国发生的疑似植原体病害进行鉴别。[方法]通过PCR扩增结合管芯片杂交技术,对收集到的15种植原体侵染的植物样品及其健康对照进行检测和鉴别。[结果]建立了管芯片检测和鉴别植原体技术体系。15种病害样品中,13种获得显著的阳性杂交信号,并且所有的健康对照都呈现为阴性。13种植原体病害依16Sr DNA直接测序可分为16SrⅠ、Ⅱ、Ⅴ、XIX四组植原体。在所有探针中,植原体的通用探针(Pp-502)可以检测到所有确定的植原体样品。16SrⅠ组特异性探针(PpⅠ-465)可以确定16SrⅠ组的泡桐丛枝、苦楝丛枝、桑树萎缩和莴苣黄化4种植原体样品。16Sr II组特异性探针(PpⅡ-629)仅可以确定16Sr II组的花生丛枝、甘薯丛枝和臭矢菜丛枝3种植原体样品。但16Sr V组的枣疯病、樱桃致死黄化和重阳木丛枝及16Sr XIX组的板栗黄化皱缩植原体与其他组专化性探针皆有明显的交叉杂交信号。相比于PCR扩增的凝胶电泳检测,管芯片检测的灵敏度提高了1 000倍。对疑似植原体病害的诊断结果显示河南濮阳的红花槐丛枝的病原应为16Sr V组植原体,福建福州的长春花黄化丛枝应为16SrⅠ组植原体;而北京戒台寺牡丹黄化皱叶和内蒙古包头柳树丛枝未出现任何植原体专化的杂交信号。[结论]管芯片杂交技术作为一种检测和鉴别植原体的方法,可应用于我国植原体病害调查和诊断,并为植原体的鉴别和分类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枣疯病是枣树毁灭性病害,由枣疯病植原体引起。针对河南省新郑、濮阳、镇平、灵宝、永城等县(市)枣区的枣疯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新郑枣区发病情况较为严重,放任枣园较枣粮间作和集约管理的枣园发病严重。分析发病的原因,主要是疏于管理,导致树体营养失衡,抗性减弱,媒介昆虫增多,加速病原传播,防治措施缺乏,病树得不到处理造成的。建议采取平衡施肥,改善树势,做好枣园植被管理,防治害虫,防止病害传播,及时修剪,消除病原等措施,开展枣疯病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5.
分别从河北唐县赞皇大枣、辽宁凌源梨枣和河南濮阳扁核酸3个品种的枣疯病和来自山东、江西和北京的不同无性系的泡桐丛枝病树上采集丛枝枝条作为组织培养材料,获得的枣疯病和泡桐丛枝病组培苗皆表现典型的丛枝症状。其中感染植原体的赞皇大枣组培苗(Ft)和扁核酸组培苗(HPD)在未加任何激素的MS培养基和其它培养基交替继代培养1a以上仍能维持丛枝苗生长;而发病梨枣(LD)除产生丛枝外,还出现叶片黄化和植株矮化、枯梢等衰退症状。泡桐丛枝病植原体可在不同无性系组培苗上通过各种培养基交替和单纯的MS培养基继代培养,并已在实验室内连续保藏达10a,其引致丛枝症状的能力无明显的改变。用枣树Ft染病材料作接穗,以健康冬枣(DJ)和抗病婆枣(W14)砧木进行组培苗间嫁接传病试验,可使部分DJ和W14发病;而嫁接未发病的砧木多数像健苗一样正常生长。用感染山东泡桐丛枝病植原体ZD株系丛枝组培苗为接穗,嫁接健康泡桐无性系组培苗致使无性系MB33、TY2T和C125发病。用植原体16SrDNA通用引物进行PCR,确证了泡桐和枣树发病苗和嫁接发病组培苗体内存在植原体。用DAPI荧光显微镜技术比较组培苗韧皮部筛管中的植原体浓度,结果显示,Ft和嫁接发病冬枣(DJ-Ft)筛管中植原体浓度相对较高,但仍低于各泡桐无性系染病丛枝组培苗;HPD和LD浓度中等,而发病的W14砧木含有植原体的筛管数量较少、且浓度很低。在嫁接不成功或未发病的DJ和W14砧木组织及健康对照组织中皆检测不到植原体荧光。  相似文献   

6.
植原体检测和鉴定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原体是一种广泛传播的植物病害病原,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非常大的经济损失。各国的研究人员对植原体造成的病害,一直进行着不懈研究。利用传统的组织和化学检测技术,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又建立了许多植原体的鉴定和检测的新方法,为探索植原体的遗传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提供了技术基础。本文就植原体被发现以来,对此病害检测和鉴定技术的发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一种能够特异性检测和鉴定16SrⅠ组植原体的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实现16SrⅠ组植原体的快速检测。【方法】以植原体tuf基因作为靶标,通过序列比对,设计多组具有特异性的LAMP引物组,筛选出一套适用于16SrⅠ组植原体的特异性检测体系。以16SrⅡ组、16SrⅤ组、16SrⅩⅨ组植原体样品按照此检测体系进行反应,来验证其特异性;同时将稀释后的感病组织样品同步进行PCR和LAMP检测,以确定其检测灵敏度。对来自不同省市的6份田间样品以及9份组培样品进行检测,以验证其检测的稳定性。【结果】16SrⅠ-LAMP在恒温63℃条件下40 min内完成扩增,能检测5种分别引起泡桐丛枝、苦楝丛枝、桑树萎缩、莴苣黄化和长春花绿变病的16SrⅠ组植原体,不能检测其他组植原体包括16SrⅡ组的花生丛枝、甘薯丛枝、臭矢菜丛枝、16SrⅤ组的枣疯病、红花槐丛枝、樱桃致死黄化和16SrⅩⅨ组的板栗黄化皱缩植原体。通过在反应液中加入钙黄绿素肉眼判断绿色为阳性结果,褐色为阴性结果,与用荧光定量设备进行判读扩增曲线的结果一致。相比于PCR检测,16SrⅠ-LAMP检测的灵敏度提高了8倍;16SrⅠ-LAMP能够快速检测出来自不同区域的田间泡桐发病样品、感病泡桐组培苗和嫁接传病脱毒苗。【结论】以tuf基因作为靶标,建立能同时检测5种16SrⅠ组植原体的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具有高效、特异、操作简便、检测时间短及成本较低等优点,适合于基层和现场检测。  相似文献   

8.
采用以感染枣疯病的枣树作砧木嫁接健康休眠接穗的方式,对丰台区8个主栽枣品种进行了抗病性鉴定,并应用DAPI荧光显微方法和PCR方法对接穗进行了枣疯病植原体检测.结果表明,8个供试品种均能被感染,并表现丛枝症状,对枣疯病植原体均无免疫性,其中金芒果枣和冬枣为易感痛品种,尜尜枣和京枣39为相对抗性品种.  相似文献   

9.
枣疯病的综合治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枣疯病是由植原体引起的枣树生产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传染性检疫病害。主要从科学建园、病树治疗与康复及其他技术措施等方面对枣疯病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0.
绣线菊丛枝病病原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植原体16S 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对表现黄化、丛枝、顶枯等症状的绣线菊DNA进行PCR扩增,得到了约1.2kb的特异性片段.测序结果证明其病原为植原体.RFLP和序列分析表明:该分离物属于翠菊黄化组的16SrⅠ -B亚组.与GenBank中其他植原体分离物序列比较,发现该分离物与16SrⅠ -B亚组中的西方翠菊黄化植原体(SAY)同源性高达9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