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放后七年来全国水稻地区,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治螟运动,在治螟实践中考验了原有的各种治螟办法,也产生了不少新的治螟办法。原有的治螟办法,效果不好的应当加以否定和淘汰;新办法中效果好的应当加以肯定和推广。但是迄今由于螟虫研究工作者的意见还未一致,因此各地农业推广工作干部和基层党政领导无所适从,在上级指示的"综  相似文献   

2.
为配合我省秈改粳地区水稻千斤丰产运动,进行了两次螟虫越冬调查。第一次了解的重点是虫口密度和螟种分布;第二次了解的重点是死亡率,并了解冬季治螟的情况。总的要求是了解冬耕冬种灭螟的效果,同时摸摸几个秈改粳重点示范区螟虫的“底子”,供冬季治螟以及今后治螟工作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越冬基数及灯诱蛾量2个方面分析了吴江地区水稻2001—2016年螟虫种群发生动态情况,结合吴江地区水稻栽培方式、种植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分析了近年来大螟种群逐年回升的原因,提出了优先采用调整播栽期、无纺布隔离育秧等非化学防治技术,以及协调应用高效、环保药剂化学防治技术,突出秧田治螟、秧苗带药下田、控制水稻前期大螟的危害、减少后期虫口基数的水稻大螟综合防控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4.
水稻本田生育期间可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内螟虫生存率是不同的:圆稈期和结实期螟虫生存率低;分蘖期和孕穗末期螟虫生存率高,并为害水稻。这就是螟害机制。根据这个机制,可提出一个新的理论:水稻螟害与虫口关系不大,而与水稻栽培情况关系密切,即在栽培上使水稻抗螟力最弱时期与螟虫发生期错开,虫口虽然很多,螟害不一定重;反之,如栽培不当,水稻抗螟力最弱时期与螟虫发生期相遇,虫口虽然不过多,也能造成螟災?菡飧隼砺?可提出三种治螟措施:(1)早熟避螟;(2)晚熟避螟;(3)依照水稻生育期施药治螟。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的治螟实践表明,仅依赖化学防治措施,不仅增加防治成本,而且不能实现持续控制,还可能带来害虫抗药性上升、环境污染、稻谷农药残留超标等新问题,所以防治水稻三化螟应采取综合治螟措施。对于水稻三化螟防治要从消灭虫源抓起,综合运用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保护害虫天敌等综合技术措施,根据不同稻区虫害发生情况,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展防治。  相似文献   

6.
水稻是我区主要粮食作物,其栽培制度以一季中稻为主,早、中、晚稻混栽。稻螟是本区水稻生产的主要敌害,历年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据多年調查观察:本区稻螟主要有三化螟、二化螟、大螟和褐边螟等四种。为了掌握稻螟种羣分布的特点,并研究分析影响分布的环境因子,以便提供资料制定防治稻螟的策略和工作規划,从而因地制宜地推行农业和药剂相結合的综合治螟措施,作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赤眼蜂对齐齐哈尔地区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齐齐哈尔地区优势赤眼蜂蜂种防治水稻二化螟,对齐齐哈尔地区不同种赤眼蜂寄生水稻二化螟的能力进行研究,并对其防治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稻螟赤眼蜂对水稻二化螟卵粒的寄生率最高,防治田虫伤株率最低、防效最高。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各项防治指标略低于稻螟赤眼蜂,但是数值之间差异不显著。螟黄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较差。由此可见,稻螟赤眼蜂为寄生水稻二化螟的优势蜂种。  相似文献   

8.
本工作组1956年在孝感朋兴乡开展大面积综合治螟工作的同时,结合试行预测预报进行了研究初步结果如后。 一 水稻螟虫的发生为害 湖北省以二化螟为主,分布遍及全省,较三化螟广泛;但不同地区三化螟发生数量也相当多。二化螟一年一般发生3代,间有少数的第4代发生,  相似文献   

9.
一防治水稻螟虫的技术措施采用农业技术及药剂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积极开展消灭越冬螟虫工作,大力推广药剂防治,适当推行栽培技术治螟。1.消灭越冬螟虫:各地应根据具体情况,划分类型,采取不同措施,分别对待,大力消灭稻根、稻草、茭白和杂草内的越冬螟虫。  相似文献   

10.
7.水稻大螟坚持"以农业防治措施为基础,化学防治为关键"的防治策略。一是农业防治。清除田边杂草,减少虫卵;避免不同生育期水稻混栽。二是化学防治。采取"巧治二代,狠治三代"的防治策略,掌握在卵孵高峰期用药防治。对二代发生量大、且不能与二化螟或稻纵卷叶螟兼治的田块需针对性用药防治;对三代重发地区,卵孵盛期内,掌握在水稻  相似文献   

11.
使用六六六防治水稻螟虫,在我国已大面积地推广。1963年我国用六六六防治稻螟共达一亿二千万亩次,这是世界上所罕見的。因此,如何掌握施用技术,确定防治对象田,决定施药的适期和次數等,以便经济有效地使用农药,則是当前药剂防治水稻螟虫的一项重要問题。今將作者數年来工作結果整理如下,以供参考。一、六六六治螟以毒杀蟻螟为主以往对六六六治螟有两种不同的見解:有人主張以杀螟蛾为主;有人則主張以毒杀  相似文献   

12.
我省水稻螟虫有三化螟、二化螟、大螟和褐边螟四种。其中以三化螟近年来持续大发生,为害最严重。二化螟也有上升趋势。根据去冬今春气候温暖,越冬幼虫死亡很少,存活数量很多的情况,今年这两种螟虫都可能是个大发生年。为了彻底消灭它们的危害,保证水稻稳产高产,作者根据我省水稻螟虫发生为害的规律,以及多年生产实践和群众性的治螟斗争经验,将二、三化螟虫调查方法及药剂防治指标,整理写成本文,仅供我省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水稻螟虫是我国水稻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在我国水稻产区发生呈加重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云南地区水稻螟虫发生严重,重点是通过农业防治和调整防治策略,以及选用治螟药剂。本文将通过水稻螟虫发生的特性和防治技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药剂防治水稻三化螟,效果很不稳定,甚至无效居多。其原因何在?尚未探討清楚。因此,中国、日本、印度三国的螟虫工作者,对药剂治螟,尚存在很多問題。自栽培治螟发現以后,找出了水稻生长期与螟虫生存的关系,才弄清了問題的主要关鍵是在于施药时期;如果施药时期适当,即效果显著,施药期不当,則效果很差。目前螟虫工作者,对施药时期仍有二种主张:一是根据螟虫发生期施药;另一是根据水稻生长期施药。(一) 根据螟虫发生期施药:国内外螟虫学者都认为水稻全部生长发育时期皆适于螟虫生存,要消灭螟害,就应大量杀死螟虫,依照螟虫发生期施药最为可靠。因此中、日、印三国螟虫学者,均主张根据螟虫发生时期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防治水稻大螟的有效药剂,2010年进行了8种不同药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刮对水稻大螟的防效最佳,但成本偏高,可在经济发达地区使用,适宜用量为10mL/667m^2;130%水胺.三唑磷乳油、50%稻丰散乳油对水稻大螟的防效也较好,可大面积推广应用,适宜用量分别为100、150mL/667m^2。  相似文献   

16.
洞庭湖区水稻大螟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发生规律、危害习性,对湖南益阳水稻大螟的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调查,总结了大螟的危害特点,并提出了一套简易可行的水稻大螟综合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不同药剂防治大螟及稻纵卷叶螟药效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陈慧  葛霞 《现代农业科技》2012,(20):128+135
进行不同药剂防治大螟和稻纵卷叶螟药效研究试验,结果表明: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 mL/hm2和10%稻腾悬浮剂450 mL/hm2对大螟的保穗和防虫效果优异,同时对稻纵卷叶螟防效也十分理想,对水稻安全,但在蚕桑密集地区使用要慎重,2种药剂的成本较高。50%稻丰散乳油2 250 mL/hm2对水稻大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也较为理想,对蚕桑也比较安全。40%敌百虫.毒死蜱乳油1 800mL/hm2、20%阿维.二嗪磷乳油2 250 mL/hm2和32%丙溴磷.氟铃脲乳油900 mL/hm2对大螟的防治效果一般,在以大螟为主治对象的防治活动中尽量少使用或不使用。  相似文献   

18.
单季稻大螟为害特点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水稻大螟的发生规律、为害习性,提出了调节水稻播、栽期,清洁公共区域环境,加强桥梁作物田防治,科学合理用药的近期水稻大螟综合治理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19.
稻螟是水稻的大敌,它在水稻收获后一般躲在根茬内越冬。掌握稻螟越冬規律,对于冬季治螟具有重要的意义。据1961—1962年在桐城地区的观察研究,三种螟虫越冬比例因地区类型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三化螟在圩畈区越冬数量多、密度大,二化螟以丘陵区和山区为主要越冬地区,大螟越冬情况与二化螟相似,但数量极少。通过初步分析,三化螟幼虫由于体内油脂腊質校少,因而构结保护膜越冬。随着气温的变化,結膜率在12月份以前平均将近50%,翌年1—2月份則上升到100%,待春暖花开时,从膜内化蛹,开始新的一年生活。二化螟先在稻桩内越冬,然后因气温变化則迁移到其他禾茬和杂草内,而以高粱茬中密度最大。  相似文献   

20.
蕪湖地区是我省水稻主要产区,但因螟虫为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减产。当地水稻栽培制度原为中熟和稻区,中稻与油荣、綠肥、大小麦輪作,或冬漚休閑,螟害以麦茬迟中稻严重,白穗率一般为10—30%,重的达74.8%,損失很大。1955年耕作制度改变,冬作及双季稻面积扩大,早、中、晚稻都有,螟害更加猖獗,其中双季連作晚稻及迟栽单季晚稻受害最重,一般枯心率10—20%,最高达65.9%,是全省的重螟区。因此,現将我所对蕪湖地区水稻螟虫发生消长規律及防治研究結果初步整理如下,供作制定治螟措施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