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随着安溪县茶叶产业化的调整和"安溪铁观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严格管理,安溪铁观音呈现规范化生产的趋势,其规范生产制作工作流程为:基地建设-鲜叶采摘-晒青-凉青-摇青-炒青-揉捻-初烘-复包揉-复烘-复包揉-烘干-毛茶。根据不同季节、气候、鲜叶成熟度、栽培水平等方面差异,灵活运用"看青做青"和"看天做青"的制茶技术,同时应用空调制茶技术,力求使铁观音茶叶  相似文献   

2.
铁观音由于具有独特做青工艺从而有自然的花香味,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出现了铁观音的新的制作工艺。然而传统花香铁观音依然是主导地位。传统花香铁观音制作工艺进行论述,尤其是重点探讨了对铁观音品质有重要影响的做青、炒青工艺,为传统花香铁观音的制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武夷水仙     
乌龙茶以其香高、味醇的优异品质特点而享誉海内外。而生产于风景秀丽的武夷山的“武夷水仙”更以其浓郁芬芳的兰花清香,甘爽醇厚的独特滋味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1999年,武夷山天游茶厂根据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基本规律,在武夷岩茶初制技术的基础上,溶入了闽南乌龙茶初制技术的特点,所制作的“武夷水仙”在武夷山市茶叶学会举办的“99岩茶毛茶评比”中荣获第一名,并一举获得中国茶叶学会第三届“中茶杯”特等奖。笔者现将其制作过程整理概述于下。1 鲜叶采摘“武夷水仙”优异品质的形成,与其鲜叶原料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必须选择晴天采摘具…  相似文献   

4.
从鲜叶采摘、晒青、摇青、炒青、包揉造型、烘干等方面,对清香型乌龙茶加工技术进行阐述,为清香型乌龙茶优异品质形成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为了改进用新鲜桑叶制作桑叶乌龙茶的工艺技术,通过检测分析不同加工工艺条件下制作桑叶乌龙茶的营养活性成分与理化性状指标及挥发性香气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变化,确定晒青程度、摇青次数、杀青温度、包揉次数以及干燥温度等工艺条件对桑叶乌龙茶的品质和风味有重要影响。对上述重要工艺条件的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在晒青18 min、摇青3次、220℃杀青、包揉6次、90℃炒干的工艺条件下,制作桑叶乌龙茶的氨基酸、可溶性糖等营养保健成分保留率相对较高,香气成分形成的风味较好,具有良好的桑叶乌龙茶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6.
双井名茶始于唐、盛于宋、鼎盛于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是修水县当前两大茶叶品牌(宁红、双井绿)之一。以原产于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的家乡修水县杭口镇双井村而得名。1双井茶制作工艺的演进双井茶属绿茶类。初为蒸青团茶——将鲜叶蒸后,捣碎制饼穿孔,贯穿烘干。元·柳贯诗:“旧闻双井团茶美……”。唐·陆羽《茶经》:“荼之造”即是叙述蒸青团茶的制法。  相似文献   

7.
前言杀青是形成绿茶品质起决定作用的工序。在杀青过程中,鲜叶大量失水,并伴随着强烈的热化学反应。杀青锅温的高低、投叶量的多少、鲜叶的失水快慢等,对名特茶品质形成影响极为明显。本试验针对杀青工艺对品质形成的效应,选用四个品种,采用两种杀青下锅温度和不同投叶量进行研究,结论是:高温杀青(不出现焦叶焦边为度)对干茶色泽和叶底明亮度有利;适温杀青有利于滋味和香气的形成。经过对于茶的理化分析和感观综合审评认为,杀青工艺采用180℃下锅温度,0.3~0.4kg投叶量,杀青程度以鲜叶减重率35~40%,失水速率掌握在4—5%/分,可作为名特茶制作较好的杀青工艺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种茶的目的是为了从茶树上采收量多质优的鲜叶。鲜叶是制茶的原料 ,优质的鲜叶是形成良好品质的基础。随着茶园面积的不断扩大 ,以及近年来茶叶市场的疲软 ,茶农在茶园管理上呈粗放型的现象越发严重 ,茶叶数量的增长使市场竞争日益剧烈。为适应市场 ,开拓市场的要求 ,茶农要改变重数量轻质量的观念 ,树立以质量求生存 ,创效益的意识 ,进一步提高科学种茶的水平 ,培育优质的鲜叶、制出好茶、迎合市场。这是振兴茶区经济、提高单位面积效益的一条根本出路。不同茶类其鲜叶标准不一 ,总体优质鲜叶要求 :叶芽壮、芽重、节间短、叶厚、叶色浓绿 ,内含物丰富 ,各种有机成份比例协调 ,其化学性状及物理性状良好。土体因素最直接关系到茶树的营养水平 ,茶园局部小气候也对鲜叶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同一品种、若光照充足、通风透光、茶树健壮 ,其鲜叶质量较好。要提高茶叶鲜叶质量 ,必须对茶园进行科学合理施肥 ,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 ,创造良好的茶园小气候 ,适时按各茶类标准合理采摘。茶树鲜叶的优质培育 ,田间管理应主要抓好以下几点 :1 早施重施基肥茶树一般采用农家肥 (有机肥 )做基肥 ,以增加茶园有机质 ,使土壤疏松 ,土壤水、肥、气、热处于相...  相似文献   

9.
浅谈金观音工夫红茶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观音新品种系从铁观音与黄旦的人工杂交后代中选育而成的无性系新良种,综合性状优良,抗性与适应性广,多茶类兼制。近几年,广大茶区应用金观音鲜叶原料制作高香型红茶,品质优异。系统介绍了金观音茶树品种的特性,并结合目前红茶市场现状,提出重萎凋、轻发酵、适度烘焙的金观音红茶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0.
茶鲜叶适当摊青可散发青草气,清香显露;适当破坏叶绿素,成茶色泽更翠绿;使鲜叶变软,有利做形.笔者于3月24日在大悟县悟峰名茶厂开展了茶鲜叶摊青试验,旨在探索在一定条件下鲜叶摊青时间与成茶品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灯茶是系列工艺茶之一,灯茶的特点,一是利用中档原料创造名优茶的价值,采摘一芽二三叶为制茶原料,二是不与名优茶和大宗茶争机器设备和劳力,鲜叶经过杀青、揉捻和初干后在冰柜中低温保存,在春茶结束或夏茶结束后,再用人工扎制,然后烘干,包装贮存。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银杏原料生产国。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 ,积极开拓银杏叶的应用范围 ,发挥银杏叶所具有的药用功能 ,为消费者提供实用的新型保健饮料 ,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增加银杏产地农民收入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近年来 ,一些主要银杏叶产地 ,纷纷依照绿茶的生产工艺生产银杏叶茶 ,即运用杀青、揉捻、烘炒等工艺流程进行初制。但由于银杏树鲜叶的外部特征、主要内含成分、酶类等与茶树鲜叶有很大的差异。如何根据其特点 ,探索出合理的杀青工艺 ,生产出色、香、味符合消费者口味的优质银杏叶茶 ,是笔者开展该项研究的目的所在。1 …  相似文献   

13.
茶叶品质是由鲜叶质量和制茶工艺决定的,鲜叶原料是基础,鲜叶原料的好坏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高山出好茶”,这是我国劳动人民对茶叶生产的经验总结。高山茶园所产的茶叶品质所以会好,这是由  相似文献   

14.
茶叶“三高”技术操作模式(二)陈宜(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330202)4优质茶叶加工鲜叶的质量是形成茶叶品质的内在依据,制茶技术则是茶叶形、质转化的外在条件,科学加工,获得优质、低耗、高效益的茶叶产品是实现茶叶生产“三高”的重要环节。4.1特种绿茶的...  相似文献   

15.
绿茶是我国生产的主要茶类之一,历史悠久、产区广、产量多、品质好、销区稳,这是中国绿茶生产的基本特点。绿茶利用高温杀青经做形(或揉捻)、干燥等工艺而成,具有“清汤绿叶”的品质特征。桑叶经过工艺加工也可以制成绿茶,即桑叶绿茶。  相似文献   

16.
猕猴桃茶日本松泽恒友等人研制出来的猕猴桃茶,其加工制作技术是:先将猕猴桃叶洗净,放入蒸汽杀青机内用100℃蒸汽蒸15 min,再进行揉捻15~20 min,使猕猴桃叶的组织细胞被破坏,汁液流出.然后再在烘干机中用100℃的热风烘干,即制成猕猴桃干叶粗品,再和茶叶制作成猕猴桃茶.制作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猕猴桃干叶粗品与绿毛茶进行掺和、搅拌、碾碎及装袋,制成猴猴桃茶袋泡茶;另一种制作方法是将茶鲜叶杀青、揉捻后,与猕猴桃叶混和放入揉捻机中揉捻,而后再经过抖筛、分筛、初烘、摊凉及复烘,制成条状猕猴桃茶.由于猕猴桃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前身物质,这种物质在高温加工过程中可转化为维生素C.因此,猕猴桃茶含有大量维生素C及其它营养保健物质,具有清凉、消脂、降压、抗癌防癌等保健功效.  相似文献   

17.
素负盛名的“婺绿”除品种优良,栽培精细外,与在茶叶初制中掌握高温杀青,小桶快揉、分段干燥和低温长炒的工艺是分不开的。目前,“婺绿”约占全省茶叶产量的三分之一,认识其初制要点,对改进制茶工艺,提高毛茶品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前言在鲜叶原料一定的前提下,加工工艺对名优绿茶品质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在制作过程中,其品质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为探讨多因子组合对名优茶品质和工效的影响,我们针对杀青温度和炒坯温度对名优绿茶品质形成的效应和杀青投叶量与工效的影响,在原有实验数据基础上,借助正  相似文献   

19.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鲜叶采摘质量参差不一 据多年对我县名茶生产的调查,发现鲜叶采摘质量参差不一的现象十分明显.所采鲜叶大小不匀、长短不一、品种混杂、匀净度差,给我县名茶加工带来困难.一是茶树品种比较混杂,以黄山种为主的群体品种;二是各茶区栽培管理水平高低不一;三是山区茶园地理位置差别大,微域气候明显,茶芽生长情况不同,芽叶肥瘦壮弱、大小长短差别很大;四是茶农对雇请的采工忽视必要的采前技术培训,采工技术不熟练;五是相当一部分茶农对制订和执行合理的采摘标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采摘鲜叶标准执行不一.  相似文献   

20.
专利展示     
《山东家禽》2008,(2):52-53
一种肉畜、肉禽用的配合饲料;青(黑或黄)胫隐性白羽高产新品种的培育方法;青(黑或黄)胫隐性白羽地方鸡的培育方法;一种治疗动物咳喘的中药及其制作工艺;一种治疗动物泻痢的中药及其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