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1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必然性 农业资源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禀赋条件、利用状况及前景决定着农业发展的水平和潜力.我国以耕地和水为核心的农业资源相对匮乏,人均耕地面积0.1hm2,人均淡水资源不足2 300m3,分别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和1/4;森林覆盖率为13.9%,人均林地面积0.12hm2,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人均草地面积不足0.33hm2,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均资源占有量逐年下降,呈资源强约束型.  相似文献   

2.
一、发展农业教育的环境分析 (一)发展农业教育的有利因素 1.通过国情教育,依靠科技教育兴农已取得共识,并有了紧迫感 中国是一个有11亿人口的国家、农业资源相对紧缺,人均耕地、草地、水资源都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我国人均农产品拥有量中的粮、油、糠、水果、肉、蛋、奶、水产等,均低于世界水平,每年新增人口1500万以上,而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我国的农业形势是处于需求不断增长,负荷日益加重,发展不容停滞的状态,而农业资源的破坏和自然灾害等原因,又严重地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十三届七中、八中全会都特别提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地生态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人多耕地少,人均占有耕地只有0.087公顷,仅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中国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全球21%的人口;中国水资源相对紧缺,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生物资源中草地资源3.1亿公顷,居世界第2位,人均占有量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3;森林资源1.29亿公顷,居世界第5位,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长期以来以相对紧缺的资源承担着巨大人口压力。全国人均耕地是世界平均的1/3;水资源更加紧缺,人均占有量为世界平均的1/4,人均矿产资源及能源也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源基础的先天不足以及人口的巨大压力客观上要求我国农业必须走一条资源节约及合理利用的道路。中国生态农业正适应了这一国情特点,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业长期以来以相对紧缺的资源承担着巨大入口压力.全国人均耕地是世界平均的1/3;水资源更加紧缺,人均占有量为世界平均的1/4,人均矿产资源及能源也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6.
民生水利惠百姓 水是生命之源,是农业生产的"命脉". 修武县位于太行山南麓,山川各半,是一个人口小县,农业大县.全县3/4面积水资源贫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50立方米,亩均水资源占有量347立方米,分别占全国平均水平的1/8和1/5,仅接近全省平均水平.2004年,该县人口27.4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3.01万人,饮水不安全人数为10.63万人,可以说有近半数农村人口饮水达不到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7.
咱们国家农业资源虽然丰富,但是人均农业资源却很贫乏,如我们赖以生存的耕地资源人均只有1.4亩,人均水资源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同时,我国仅有的农业资源浪费现象又非常严重,如农业生产中存在严重的大水漫灌、施用过量的化肥和农药,以及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不能有效利用等等。  相似文献   

8.
王宁 《甘肃农业》2001,(12):35-36
一、甘肃水资源现状 甘肃地处西部,是我国严重缺水的省份之一.全省多年水资源294亿m3,人均水资源1150m3,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2,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8,接近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m3的缺水下限,水资源短缺的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世界上人均资源非常短缺的国家,许多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经济发展与资源分布空间错位、农业产业发展的资源分布空间结构失衡.本文认为,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通过建立信息化基础上的农业优势产业资源配置的新时空观,形成农业优势产业资源时空配置的新格局,以摆脱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的信息化困境,实现农业优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何建军 《河南农业》2016,(20):75-76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宁夏地处西北干旱地区,人均水资源量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世界平均水平的1/24,经济社会发展完全依赖于限量分配的黄河过境水,水资源严重短缺是制约全区发展的主要"瓶颈".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五位,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辽宁是全国贫水地区之一,人均占有量987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锦州地区历年少雨,人均占有水量仅483立方米,相当于全省人均占有量的一半。从三十多年水资源演变情况看是逐渐在减少,近几年连年雨水不足,尤为突出。由于资源的匮变导致农业栽培环境恶化。农作物生长季常因农田水分不足酿成不同程度的干  相似文献   

12.
我省人口众多,其中农村人口约占总人口的80%,但是耕地资源又相对贫乏,农民人均占有耕地仅1.3亩。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人均经营耕地还不足5亩,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2001年,全省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的粮食仅为1200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与发达国家相比平均差距近百倍。这是目前我省农民增收根本的制约因素,也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拥有世界人口的1/4,虽然地大物博。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人均占有量却很低。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人均资源不足。在较为偏远、闭塞、落后地区还有未摆脱贫困的状态。人口基数大增长较快,虽然实行计划生育减缓了人口的快速增长,但这一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沉重包袱。解决好人口、生态、环境、资源、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加强农业节水技术应用促进农业生产稳步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社会经济用水安全保障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迫切问题。文章分析了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农业用水各个环节开展内涵节水、发展可持续节水型农业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正>耕地是农业生产最基础的要素之一,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我国虽然幅员辽阔,但是并不具有耕地优势。“人多、地少、水缺”是我国基本国情。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相似文献   

16.
资料显示,我国的人均耕地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耕地无疑是极其珍贵的资源.要实现土地资源的效益最大化,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方法改造传统农业走现代农业的道路,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现代农业研究室主任蒋和平日前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现代农民是现代农业的基础,合理划分农民群体,激发他们创业干事的积极性,重视农民的发明创造,实现农民的有效增收,对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将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粮食之一,同时也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因而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必然对水稻有着极大的需求量.我国的水稻种植面积位列世界第二,占世界粮食生产面积的28%,而粮食产量位居世界首位,占世界总产量的39%. 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水稻与其它农作物相比,是耗水量最多的作物,占整个农业用水的70%.然而我国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仅占世界的7%,人均淡水占有量更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然而,我国的淡水用量又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因此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的水荒是一个不可磨灭的事实,且其有着蔓延的趋势,给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和农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1 我国的水资源形势十分严峻,农业用水更为困难 "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也是农业和整个经济建设的生命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水的问题".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 300 m3,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09位;每公顷土地平均水资源占有量27 000 m3,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  相似文献   

19.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排在世界第109位,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社会的进步、工业和城市用水量的激增,农业用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比重已从80年代初的80%降到目前的65%左右。随着全球工业现代化进程进一步推进,人类对生态  相似文献   

20.
一、深化对发展旱区农业战略地位的认识,增强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的紧迫感 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国家,人均占有水资源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国50%以上的耕地受到干旱的威胁,涉及近1100个县市,旱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