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玉米青枯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玉米青枯病的病原、发病规律、抗病机制、抗性遗传、防治对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对玉米青枯病的深入研究和有效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综述了玉米青枯病的病原、发病规律、抗病机制、抗性遗传、防治对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对玉米青枯病的深入研究和有效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综述了玉米青枯病的病原、发病规律、抗病机制、抗性遗传、防治对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对玉米青枯病的深入研究和有效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适合福清市种植的抗青枯病花生品种,特引进7个品种,鉴定其青枯病抗性。结果表明:泉花646青枯病抗性最强;泉花27产量高,青枯病抗性较强,这2个品种适合在福清市青枯病发生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茄科植物青枯菌病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青枯菌菌系的分类及其致病机理,从抗病育种和DNA分子标记研究了作物对青枯病的抗性遗传改良,介绍了青枯菌生防菌研究近几年所取得较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茄子对青枯病的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茄子青枯病抗性的遗传,试验选取7个对青枯病抗性差异显著的材料,采用G riffing的双列杂交设计方案配制杂交组合,利用苗期人工接种青枯病病原菌方法测定亲本及F1组合青枯病发病率。经统计分析表明:茄子青枯病抗性遗传不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存在着非等位基因间的上位作用;茄子青枯病抗性主要受少数隐性基因控制,属隐性遗传。  相似文献   

7.
利用自然病圃初步评价茄子资源对青枯病的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枯病是危害我国茄子生产的严重病害,抗病育种是控制病害的根本途径。本研究结合资源的繁殖保存及选种在自然病圃对92份商业品种、资源、育种系及杂交组合的成株青枯病抗性进行了3批次调查,结果表明自然病圃可以明显区分抗、感材料,我国茄子品种青枯病抗性存在丰富变异,南方茄子比北方茄子抗性强;试验鉴定了一批本课题组收集的抗源材料及培育的自交系,多数材料对青枯病具有较强抗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作物细菌性青枯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综述了我国作物细菌性青枯菌的生理小种,生化型,血清型,溶源型,致病型和菌系的研究概况,阐述了我国青枯菌细菌素和利用青枯菌无毒株进行诱导抗性的研究进展,论述了青枯菌致病因子和作物品种抗青枯病菌的研究情况,提出了作物青枯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由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侵染引起的植物细菌性青枯病(Bacterial wilt)素有“植物癌症”之称,是一种毁灭性土传细菌病害。目前,青枯病已成为制约我国番茄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抗青枯病番茄品种表现出与劣质农艺性状连锁遗传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而且番茄青枯病抗性主要为数量遗传,不利于优良抗病品种的选育。根际微生物参与调控植物免疫系统,提高寄主植物青枯病抗性,反之,寄主植物的健康状况也能够影响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根际微生物在番茄青枯病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对抗青枯病番茄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及微生物群落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讨论了根际微生物参与调控番茄青枯病抗性遗传的作用机制,并对利用有益根际微生物调控番茄青枯病研究方向的热点进行展望,为番茄青枯病诱导抗性机制的解析、遗传育种以及番茄青枯病的防治与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0.
茄子抗青枯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假单胞菌杆菌引起的青枯病已成为茄子生产上的主要病害,目前的防治措施均难以奏效。综述了近 年来国内外关于茄子青枯病抗性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茄子资源抗性材料筛选与鉴定、茄子青枯病抗性遗传规律分 析、与青枯病抗性相关基因的分子标记、茄子杂交育种和远缘杂交育种、组织培养和基因工程等相关技术在抗病育 种中的应用,并介绍了茄子嫁接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在防治茄子抗青枯病的相关情况。同时,讨论了现阶段研究中 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以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环江香猪妊娠早期胎儿体重与胎液生化参数的关系,为揭示宫内发育迟缓的发生机制及探寻其防治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体重35—40 kg的雌性环江香猪,7头,单栏饲养,每栏1头。配种第45天,颈动脉放血处死并解剖,分别称取胎儿、胎盘和子宫的重量;对每头母猪各选取2只体重最大和最小的胎儿,采集与胎儿对应的母猪羊水、尿囊液和胎盘,-20℃保存备用。【结果】与体重最大胎儿相比,体重最小胎儿的体重及母体胎盘重、子宫重和羊水+尿囊液体积分别低23%、62%、41%和39%(P<0.05),羊水总胆固醇浓度高30%(P<0.05),尿囊液丝氨酸、丙氨酸和酪氨酸浓度分别低58%、44%和29%(P<0.05),而赖氨酸、精氨酸和苏氨酸浓度分别高25%、40%和114%(P<0.05);胎盘总蛋白质含量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分别高39%和70%(P<0.05),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低22%(P<0.05)。【结论】妊娠早期胎儿体重大小与部分生化参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补饲不同剂量原花青素对伊犁马1 000 m速度赛前后血清抗氧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年龄 2岁,1 000 m 速度赛成绩接近的伊犁马公马 16匹,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以四个剂量组原花青素进行为期 28 d 的补饲,在第28 d 进行1 000 m速度赛并进行采样,采样的时刻为赛前30 min、赛后即刻、赛后30 min、赛后90 min、赛后24 h。采集静脉血对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静息状态:SOD 活性实验组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SH-PX 活性添加60 mg /kg BW和40 mg/kg BW剂量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运动后30 min:SOD 、GSH-PX活性添加60 mg/kg BW剂量组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MDA含量添加60 mg /kg BW剂量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运动后90 min:SOD 活性添加60 mg/kg BW剂量组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SH-PX 活性添加60 mg/kg BW剂量组极显著高40 mg/kg BW剂量组、20 mg/kg BW剂量组和对照组(P<0.01);运动后24 h:SOD、GSH-PX 活性添加60 mg/kg BW剂量组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马补饲原花青素的量控制在60 mg/kg BW可有效提高运动型伊犁马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固原市原州区苗圃发展现状以及病虫害防控存在问题的分析,从建立联防联治机制、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6个方面提出了苗木病虫害防控措施,以期为苗圃地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多拉菌素浇泼剂对昆明小鼠消化道线虫驱杀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多拉菌素浇泼剂对小鼠自然感染的消化道线虫的驱杀效果。选取140只小鼠分4组按不同剂量给药:多拉菌素浇泼剂低剂量组(2mg·kg-1BW)、中剂量组(5mg·kg-1BW)、高剂量组(15mg·kg-1BW)及空白对照组(不用药组)。通过用药组与对照组虫体感染情况的比较,结果表明,多拉菌素浇泼剂能有效驱除小鼠体内线虫;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药物残效期均在28d以上,二者驱虫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剂量即5mg·kg-1BW为最佳用药量。  相似文献   

15.
将Wister雄性大白鼠70只,随机分成5组(3个处理组,阴性、阳性对照组),处理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按每千克体重225.5、111.5、55.625、0 mg腹腔注射阿特拉津,阳性对照组按每千克体重0.5 mg腹腔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并于注射后30 d、60 d和90 d采样测定大鼠血清中睾酮的含量.高剂量组30 d、60 d和90 d分别为137.63±73.45、762.66±449.84和89.39士47.15;中剂量组30 d、60 d和90 d血清中睾酮的的含量分别为355.44±507.32、303.87士101.26和171.51±122.51;低剂量组分别为363.54士86.70、94.84±121.22和98.30±51.94.低剂量阿特拉津作用组,大鼠血清睾酮水平3次测得数据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而中剂量组3次测得数据呈现递降趋势,高剂量组则在60 d采样时出现睾酮分泌高峰,且30 d和90 d时睾酮水平很接近.各剂量组阿特拉津对大鼠血清睾酮的含量水平均有影响,且30 d时存在时效关系.  相似文献   

16.
21头次1岁龄江苏小型山羊,先期增按8mg/kg体重铜的硫酸铜口服19周而未显示出明显临床症状,被分为5组,分别作铜中毒和用三硫钼酸盐予以预防和治疗铜中毒.另6头健康山羊,分别静脉注射三硫钼酸钠或生理盐水,作上述实验对照。发现:(1)三硫钼酸盐有治疗急性铜中毒作用,剂量按每羊 0.5-0.8mg/kg体重钼换算成三硫钼酸盐一次静脉注射是安全有效的。(2) 在给予硫酸铜之前3h预先注射硫钼酸盐,对中毒病羊仅有部分预防作用.(3)以 0.5mg/kg体重钼的剂量换算为三硫钼酸盐,一次静脉注射,对健康山羊无明显副作用。(4)硫钼酸盐治疗急性铜中毒的机制可能与它增加了TCA不溶性血浆铜,延缓了铜离子向组织和器官渗透并产生毒害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农村公共危机防控质量的评估对政府部门进行农村危机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服务质量管理理论,以湖南省长株潭地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农村地区公共危机的特点,利用改进的Servqual模型,增加预警性的维度,构建农村公共危机防控质量评价模型,评价农村公共危机防控质量,探讨农村公共危机防控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湖南省长株潭地区农村公共危机防控质量评价结果为-0.178,农村公共危机防控质量较低。影响湖南省长株潭地区农村公共危机防控质量的由大到小排序依次是响应性、有形性、可靠性、预警性、保证性和移情性。研究表明,湖南省长株潭地区农村危机防控缺乏危机管理意识、交流沟通渠道和完备的农村公共危机机制等。因此,政府防控部门应当以关注农村居民需求为重心提升防控人员工作能力、以管控舆论为重点创建多元信息沟通渠道和以协同预警网络为抓手完善农村危机防控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外源性γ-氨基丁酸(GABA)抵抗仔猪氧化应激的作用效果,及海马神经元GABA受体调节凋亡信号通路在其中可能的介导作用,为GABA作为动物应激调节剂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成功构建的仔猪活体和大鼠海马神经元氧化应激模型,考察外源性GABA对仔猪血清及海马组织中氧化/抗氧化相关指标、仔猪日增重、脑海马GABA受体以及大鼠海马神经元中GABA受体及凋亡信号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低、中、高浓度的GABA灌喂组(LD+OS; MD+OS;HD+OS)仔猪血清的MDA含量均极显著低于氧化应激(OS)组(P<0.01),而GSH水平均极显著高于OS组(P<0.01),同时HD+OS 组仔猪血清T-AOC水平极显著高于OS组和对照组(P<0.01);且高浓度(100 mg·kg-1 BW)GABA降低仔猪血清MDA含量和增加GSH水平的幅度均高于低浓度(20 mg·kg-1 BW)和中浓度(60 mg·kg-1 BW)GABA。因此,后续研究仅考察100 mg·kg-1 BW GABA的作用效果及其抗氧化应激的机制。OS组仔猪0-7、8-14和0-28日龄的日增重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HD+OS组0-7、8-14和0-28日龄仔猪的日增重极显著高于OS组(P<0.01);OS组仔猪15-28日龄的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D+OS组15-28日龄的日增重极显著高于OS组(P<0.01)。以上结果表明,100 mg·kg-1 BW GABA的灌喂极显著地增加了仔猪的日增重。对照组、OS组和HD+OS组在前、中、后期的腹泻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氧化应激组海马组织的MD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HD+OS组 (P<0.01),而T-AOC和GSH的水平均极显著低于另外两组(P<0.01),表明GABA能提高仔猪海马组织抗氧化能力。HD+OS组的海马组织GABAA和GABAB受体水平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氧化应激组(P<0.01),表明GABA提高了海马组织GABAA和GABAB的水平。氧化应激组脑海马Bcl-2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ax和Caspase-3蛋白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HD+OS组的Bcl-2蛋白水平极显著高于氧化应激组(P<0.01),Bax蛋白水平极显著低于氧化应激组(P<0.01),Caspase-3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氧化应激组(P<0.05)。与此一致的是,氧化应激组、GABA+OS+Picrotoxin组和GABA+OS+CGP54626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Bax和Caspase-3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GABA+OS组(P<0.05),表明GABA缓解了氧化应激状态下海马神经元的损伤,而GABA受体抑制剂的添加阻挡了GABA的抗应激损伤作用。【结论】 GABA降低了仔猪海马的氧化应激水平,而GABA抗应激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降低凋亡蛋白基因的表达相关,而GABAA和GABAB受体介导了该过程。  相似文献   

19.
玉米秸秆颗粒替代羊草饲喂育成牛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平均体重196kg的27头育成母牛,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按出生日龄、体重一致原则,随机等分为3组.对照组按牛场现行饲喂制度喂料,试验I、II组分别用玉米秸秆复合颗粒饲料I、II替代对照日粮中的羊草,羊草和玉米秸秆复合颗粒饲料I、II均按自由采食量供给.试验期由15d预试期和45d正试期组成.结果表明,尽管试验初期育成母牛对玉米秸秆复合颗粒饲料的采食量较低,但至试验后期,育成牛对玉米秸秆复合颗粒饲料的采食量增加,并接近羊草的水平.试验I、II组的平均日增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高幅度分别为4.9、2.3%.表明饲喂玉米秸秆复合颗粒饲料替代羊草,对育成牛的生长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Birth weight(BW) and days to 100 kg(D100) are important economic traits that are both affected by polygenes. However, the genetic architecture of these quantitative traits is still elusive. Genotyping-by-sequencing(GBS) data containing a large number of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 have become a powerful tool in genomic analysi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ir complex genetic structure, a total of 600 Yorkshire pigs were sequenced using GBS technology. After quality control, 279 787 SNPs were generated for subsequent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 A total of 30 genome-wide SNPs(P1.79 E–07) were identified for D100. Furthermore, a total of 22 and 2 suggestive SNPs(P3.57 E–06) were detected for D100 and BW, respectively. Of these, one locus located on SSC12(position: 46 226 512 bp) were evaluated to affect both BW and D100 in Yorkshire pigs, indicating the pleiotropism in different traits. Considering the function of candidate genes, two genes, NSRP1 and DOCK7, were suggested as the most promising candidate genes involved in growth traits. Thus, use of GBS is able to identify novel variants and potential candidate genes for BW and D100, and provide an opportunity for improving pig growth traits using genomic selection in pig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