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鳖菜共生是指在种植水生蔬菜的池塘中套养中华鳖,达到同一水域动植物和谐共生的效应,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一种高效健康、环境友好的绿色综合种养模式。该文概述了鳖菜共生的内涵,介绍了鳖-莲藕共生、鳖-茭白共生、鳖-菱角共生等主要应用模式,总结了鳖菜共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出了促进鳖菜共生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鳖菜共生模式的推广普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藕田套养中华鳖,利用中华鳖喜食福寿螺的习性,可有效控制福寿螺的危害;同时福寿螺又为中华鳖提供了营养丰富的食物来源,降低了养鳖成本,减少了农残和污染,达到了藕鳖共育增产、增效和增质的效果。探索了一套藕鳖共育的高产高效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养殖模式对中华鳖(Trionyz sinensis)营养品质的影响,为深入探讨提高原生态养殖鳖营养、保健功能的途径和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原生态、池塘和温室养殖模式下中华鳖肌肉和裙边的基本营养成分及肌肉氨基酸、脂肪酸组成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池塘养殖鳖和温室养殖鳖相比,原生态养殖鳖的肌肉蛋白质、脂肪和胶原蛋白含量最高,水分含量最低;裙边水分、蛋白和胶原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鳖和温室养殖鳖(P<0.05,下同),但脂肪含量最低.从3种鳖的肌肉中能检测出16种氨基酸,且肌肉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均以原生态养殖鳖最高.从中华鳖肌肉中共检测到21种脂肪酸,包括7种饱和脂肪酸、6种单不饱和脂肪酸、8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原生态养殖鳖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鳖和温室养殖鳖,温室养殖鳖的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最高,但除C18∶2n-6外,其他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以原生态养殖鳖最高.[结论]原生态养殖鳖的品质优于池塘养殖鳖和温室养殖鳖.  相似文献   

4.
中华鳖人工仿野生养殖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控温养殖中华鳖,改变其冬眠习性,可延长生长期,提高产量,但鳖的商品品质有所下降。人工模拟野生中华鳖生存生长的自然环境和饵料区系,科学合理的高密度养殖,在提高鳖商品品质的同时,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茭白与鳖共生高效生态种养殖模式,并分别介绍了该模式下茭白栽培技术及鳖养殖技术,以期为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三段式中华鳖生态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浙西南山区水库的生态环境条件,进行温室+池塘+水库网箱三段式中华鳖生态养殖技术研究,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中华鳖生态养殖实用技术,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果。对生态养殖模式、设施建设、经济效益、鳖的品质等技术经济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进行茭鸭共育模式下鸭子不同放养密度对鸭子、茭白的生产影响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适合江苏里下河地区茭鸭共育鸭放养密度为300~450只·hm~(-2),此时经济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8.
介绍南陵县中华鳖产业现状,总结其幼鳖培育技术,以为该县中华鳖的养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茭鸭共育模式的经济效益及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茭鸭共育种养模式的依据、生产条件、技术要点及其综合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茭鸭共育可有效控制茭白无效分蘖、病虫杂草危害、改善生态环境,节省用工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茭白产量和鸭蛋、母鸭质量,显著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以5~7日龄的中华鳖稚鳖为试验动物,采用静水停食实验法,在水温(27.4±1.3)℃条件下,开展了乐果、三唑磷、氟虫腈对中华鳖稚鳖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3种农药对中华鳖稚鳖均呈现以蓄积为主导的急性毒发效应,乐果对中华鳖稚鳖的急性致毒高峰期略滞后于三唑磷和氟虫腈;3种农药毒性强度大小依次为三唑磷、氟虫腈、乐果,其对中华鳖稚鳖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28μg/L、0.28 mg/L和124.4 mg/L;所构建的中华鳖稚鳖累计死亡概率与质量浓度和实验时间间数学模型和半致死时间—质量浓度回归方程可作为侦查和分析农药排放时间和致中华鳖稚鳖大量死亡时间的重要计算工具。  相似文献   

11.
福寿螺发生危害蔓延迅速,已成为余姚市水生蔬菜茭白的主要有害生物之一。通过福寿螺防治技术探索与茭白田套养中华鳖防治福寿螺的试验与示范,明确了茭白田套养中华鳖控制福寿螺的作用与良好效果,并提出了茭白田套养中华鳖防治福寿螺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莲藕与中华鳖共作模式是将水生植物种植和水产动物养殖有机结合的一种绿色种养模式,该模式具有“一水多用、一田双收”等特点,能实现节水减排、提质增效,社会、经济及生态效益显著。本文在肥西县丰乐镇藕鳖共作试验示范的基础上,从藕鳖共作系统田间工程改造、莲藕栽培、中华鳖放养、种养综合管控、产品收获等方面总结了莲藕与中华鳖生态共作关键技术,以期为安徽地区藕鳖种养户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茭白田养鱼和养鸭生产技术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针对浙江省茭白田茭鸭共育和茭鱼共养这两种模式进行了探讨和比较。同时,对茭白田养鱼和养鸭的方法和技术要点进行了较细致的分析,并对两种模式进行了成本核算。  相似文献   

14.
测定分析了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幼鳖的肌肉营养成分,并对其营养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中华鳖幼鳖脏体比和含肉率分别为10.31%和14.65%。中华鳖幼鳖肌肉(鲜样)中水分、粗脂肪、粗灰分、粗蛋白的质量分数分别为79.11%、0.81%、1.08%、19.18%。肌肉中共检测出16种氨基酸,总量为67.77%(质量分数,干样),其中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EAA)总量是26.93%,占氨基酸总量的37.74%;其中EAA的构成比例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标准。中华鳖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82.47%,4种鲜味氨基酸(DAA)为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总量为27.92%(干样),其中特征性的鲜味氨基酸是谷氨酸和天冬氨酸,占干物质含量的18.89%。表明中华鳖幼鳖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和丰富平衡的氨基酸,具有较好的营养价值,研究结果为开发中华鳖幼鳖配合饲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不同地理群中华鳖的pomc基因的多态性,建立区分中华鳖不同地理群的分子遗传标记,采用PCR-RFLP的方法扩增得到4个不同地理群(太湖鳖群体、沙鳖群体、台湾鳖群体和黄河鳖群体)中华鳖的pomc基因,比较4个地理群中华鳖的pomc基因的同源性,构建遗传进化树,对其亲缘关系进行分析,并用AccⅡ、BscBⅠ、AsuⅠ和TscⅠ4种限制性内切酶对pomc基因进行酶切分析。结果显示: 4个不同地理群的中华鳖均能扩增出786 bp的pomc基因。亲缘关系分析表明:在遗传上台湾鳖和沙鳖亲缘关系较近,而太湖鳖与黄河鳖亲缘关系较近。用酶切分析pomc基因扩增产物,结果表明:用AccⅡ内切酶对4种中华鳖pomc基因进行酶切,其中沙鳖切出303 bp和483 bp 2个条带,而其他3个种属的中华鳖只有1个786 bp的条带。用BscBⅠ酶对4种中华鳖pomc基因进行酶切,其中台湾鳖和沙鳖切出351 bp和435 bp 2个条带,而其他2个种属的中华鳖只有1个786 bp的条带。用AsuⅠ酶对4种中华鳖pomc基因进行酶切,其中台湾鳖和黄河鳖切出349 bp和437 bp 2个条带,而其他2个种属的中华鳖只有1个786 bp的条带。用TscⅠ酶对中华鳖pomc基因进行酶切,其中黄河鳖和太湖鳖切出349 bp和437 bp 2个条带,而其他2个种属的中华鳖只有1个786 bp的条带。这4个限制性内切酶的联合使用分析,可使这4个地理群的中华鳖在分子水平都得到明确的鉴定。从这4个地理群的中华鳖pomc基因核苷酸序列的显著差异和酶切位点的变化,进一步证明pomc基因可以作为区分这4个不同地理群中华鳖的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不同中华鳖养殖模式中水环境的状况,对不同中华鳖养殖模式的浮游植物功能群特征和水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价,为中华鳖的养殖生产和尾水处理提供指导。通过逐月检测中华鳖高密度养殖、生态养殖、莲鳖套养、菱鳖套养4种养殖模式的水质指标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结果显示,莲鳖套养模式中透明度(SD)最高(P<0.05),高密度养殖模式亚硝酸氮(NO2--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Mn)和叶绿素a(Chl a)最高(P<0.05),菱鳖套养模式氨氮(NH4+-N)、总氮(TN)最高(P<0.05),RDA分析显示影响浮游植物功能群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Chl a、TP、SD、CODMn、DO。4种中华鳖养殖模式共检测出9个门54属浮游植物,浮游植物的丰度为高密度养殖>生态养殖>莲鳖套养>菱鳖套养,在4种养殖模式中,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呈现相同的趋势,莲鳖套养和生态养...  相似文献   

17.
<正>根据中华鳖生物学习性,将中华鳖稚鳖在温室培育到200克以上,然后投放到野外池塘中常温养到400克以上的大规格鳖种,再将大规格鳖种投放到稻田中养成600克以上的高品质商品鳖的养殖模式,将连续三年以上的养殖过程称为中华鳖三段式养殖。相比于传统的单一温室养殖或“温室+池塘”两段法养殖,既能实现苗种阶段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提高苗种成活率,  相似文献   

18.
稻田养鳖生态系统构建与种养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水稻种植环境伴随化肥和农药的长期使用而不断恶化,各种病虫害频繁发生,导致恶性循环。近年来,以浙江为代表的稻田养鳖模式,通过中华鳖与水稻的有机结合,使中华鳖捕食田间虫害、清除杂草、疏通泥土;同时中华鳖养殖的残饵粪便又作为水稻的有机肥料,可使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降低40%~50%,改良了种养殖田间生态环境,减轻了面源污染,提升了水稻和鳖产品品质,增加了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目前稻田养鳖的种养模式在安徽刚刚起步,为了广大农民能够准确掌握稻田养鳖知识,方法和技术,该文就相关重要环节进行了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有效开发利用中华鳖资源,以宁波中华鳖粉为例,分析概括中华鳖粉不同的营养组分含量,总结胶原蛋白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在国内外各领域上的应用现状,以及中华鳖在医药、保健食品行业的功效研究进展,指出对于无法进行活体销售的中华鳖原料,可以对其进行深加工,充分利用鳖源胶原蛋白、优质脂肪酸及副产物鳖甲等,提升中华鳖产品附加值,为中华鳖在食品、医药以及保健品行业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高活性干酵母对中华鳖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抗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高活性干酵母对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幼鳖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抗病力影响的研究结果。试验共设6个组,在各组饵料中高活性干酵母的添加量依次为每千克体重0mg(对照组)、600.0mg(试验Ⅰ组)、800.0nag(试验Ⅱ组)、1000.0mg(试验Ⅲ组)、1200.0mg(试验Ⅳ组)和1400.0mg(试验Ⅴ组)。投喂30d后,从每组中各取10只中华鳖幼鳖采血,测定了中华鳖幼鳖血液中自细胞的吞噬活性、血清中溶菌酶和补体活性;另从每组分别取30只中华鳖幼鳖用注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方法行人工感染,检测其抗病力。研究结果表明,各试验组中华鳖幼鳖血液中自细胞的吞噬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第Ⅰ和第Ⅱ组中华鳖幼鳖血清中溶菌酶活性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而试验Ⅲ、Ⅳ组和Ⅴ组中华鳖幼鳖血清中溶菌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第Ⅱ、Ⅲ、Ⅳ和第Ⅴ组中华鳖幼鳖血清中补体活性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第1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投喂高活性干酵母能增强中华鳖幼鳖对人工感染A.hydrvphila活菌的抵抗力。研究结果证明在中华鳖幼鳖饵料中添加高活性干酵母的量以每千克体重1200.0mg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