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型省份建设既是城镇化发展的深化,也是新时代适应世界科技浪潮的必然要求。对安徽省市民展开了问卷调查,分析了影响创新省份建设的主要因素,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建设路径:由于安徽省在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体制机制、创新配套政策、创新关键技术、创新产业布局、协同联动能力、社会创新环境等方面的不足是制约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关键因素,在新发展理念下,安徽省应以现代化科技为支撑,把握好科技创新与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一体化关系。  相似文献   

2.
林木生物质资源收集及运输过程是典型的物流系统工程,是我国生物质能源开发试验、试点示范和产业化研究的瓶颈问题.概述了林木生物质资源集料物流系统的定义、系统要素、系统模式的建立,给出了林木生物质资源集料物流系统的装备配置.  相似文献   

3.
资源、环境和经济系统之间如何保持高效协同状态是我国加快推进全要素融合、地区一体化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研究课题.文中围绕多系统间耦合协调发展系统梳理分析了学界展开的相关研究,阐述不同系统维度下的核心研究内容,介绍多系统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的技术手段(包括测度指标体系、测算方法及结果分类和评价标准),概述多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创新型人才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高等林业院校是培养生态文明建设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正成为我国高等林业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为此,在简单介绍美国创新教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美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具体途径及措施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指出美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注重紧跟社会需求,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强调选拔关口前移,严格大学培养过程;多种手段并用,通过建立以全面发展为导向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灵活的课堂教学和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实践教学等,加强创新能力培养;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创新氛围、为学生提供各种科研工作锻炼机会和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同时,针对我国高等林业院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创新教育理念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落后、创新型人才培养环境缺位、教师创新团队力量薄弱等问题,在借鉴美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高等林业院校推进创新教育的关键是要树立尊重个性发展的创新教育理念、构建重视实践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营造开放宽松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环境、打造"引""育"结合的教师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5.
针对橱柜设计面临的困境,引入交互设计理论进行设计创新.首先进行了橱柜设计要素理论构建,结合事理学理论,提出了运用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整合橱柜设计要素的方法,并结合交互设计理论构建了橱柜设计要素系统.其次基于456份橱柜消费者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依托当代行为与社会科学领域量化研究的重要统计方法结构方程模型进...  相似文献   

6.
森林生态经济系统结构的讨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对森林生态经济系统结构的要素进行了分析 ,并对各构成要素的因子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 ,指出森林生态经济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可以对森林经营、森林经济效益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林业产业》2011,(1):78-79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并把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作为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和举措。推进产学研结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国家创新系统各要素及其相互联系和作用.涉及科技、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8.
国家公园作为国民游憩与教育的生态场所,可以满足人民深度旅游需要.以神农架国家公园为例,从内容、手段和形式三方面分析国家公园科普需求,依据体验、知识、技能、价值观和管理的科普解说目标,依据大众传播系统的要素构建了由解说供给、解说内容、解说媒介和解说受众四个子系统构成的国家公园科普解说系统,并设计了科普解说系统运作模型,实...  相似文献   

9.
从流域综合治理及系统科学的概念出发,阐述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组成要素并分析了流域综合治理中的系统科学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对我国经济林标准体系发展与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我国经济林生产的特点和生产过程要素的相互关系以及加入W TO的新形势,论述了经济林标准体系应包含的范围,阐述了经济林标准化系统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经济林标准体系建设的主要依据(其中我国经济林科学技术水平是重要的依据)以及原则,即统筹规划、循序渐进;突出重点、分清主次;市场优先、提升产业;引进创新、国际接轨.旨在为我国经济林标准体系建设的科学性和经济林标准制定的规范性作参考.  相似文献   

11.
袁莉 《绿色科技》2014,(7):303-304
指出了人才资源是一种战略资源,围绕着创新型人才展开的争夺,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分析了我国创新人才问题,从优化人才结构、本土化培养、评价体系、产业交流等方面探讨引进海外和国内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家公园解说系统规划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国家公园概念及其解说系统的解说对象、解说内容、解说方式、解说受众、解说组织等构成要素.分析国家公园解说系统的布局结构、规划步骤、规划方案等的内容及其要点.认为在进行国家公园解说系统规划时,应充分考虑解说系统的人性化问题,重视环境教育和资源保护,加强与学校、科研院所、社区及环保组织的联系,构建公众环境教育网,开展解说子系统适用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城市特色的内涵;系统梳理了遵化市城市绿地系统特色要素构成,即人文要素和自然要素;指出遵化市城市绿地系统特色应通过以下6点来塑造,即顺应良好的城市地理环境条件,与城市布局结构形成共轭关系,布局上尊重城市自然肌理,城市蓝脉水系的营构,尊重地方文化,延续城市文脉,塑造城市绿脉特色。  相似文献   

14.
森林资源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之一,重大、突发的森林资源灾害往往会严重地破坏森林资源,带来重大损失。森林资源灾害应急智能决策系统是应对这些森林资源灾害的有力手段。本文分析了建设该系统的必要性,提出了系统的概念结构,并探讨了其中各组成要素的作用,可为建立相关的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引导下的高校考试改革的主要方向,建立一套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校考试模式与保障体系,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具有着特殊的意义.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校考试改革,应努力实现由一元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由理论考核转向实践运用考核、由目标管理转向全程性监管.改革的具体措施是:实施以生为本的全面发展性评价;完善基于学分制的“全面培养”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健全考试改革的制度、组织和保障机制,建立起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考试制度,使高校考试真正发挥出导向、检测和反馈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对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具有重大的意义.西南大学以学科平台、师资队伍、人才培养为基础,提出了开展“光炯行动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理念与思路;并从“光炯”创新实验班、大学生科技创新“光炯”培育项目、“光炯”学术论坛、创新型研究生后备生源“光炯”抚育计划、“光炯”奖学金等方面入手,构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西南大学“光炯行动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突出体现了以下特色:以“光炯”创新实验班作为实施单元,培养创新型人才;以大学生科技创新“光炯”培育项目为平台,培养科研型人才;以研究生后备生源“光炯”抚育计划为保障,优化“本—硕—博”连读培养机制;以“光炯”学术论坛为平台,加强名家大师与学生的交流;以“光炯”奖学金作为奖励手段,激励学生奋发有为.  相似文献   

17.
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布局规划的功能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布局规划的三个层次,即市域大环境、规划区和规划建成区;阐述了影响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布局的四大要素,即观念要素、城市布局模式、自然生态要素、绿地系统布局模式要素;明确了城市绿地系统布局应考虑的基本要求;指出了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布局规划的主要功能属性,即适合并强化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强化绿地生态空间格局、塑造城市绿地空间特色、通过宏观整体结构布局,达到城乡一体化建设,优化城市边缘地带的生态属性。  相似文献   

18.
科技奖励是科技创新领域为鼓励科技进步和发明创造的一项重要科技政策,科技奖励工作质量高低、绩效如何,体现着国家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直接影响着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创造热情,乃至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目标的达成.通过构建科技奖励工作后评估指标体系,梳理分析后评估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聚焦问题短板,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杨秀翠 《绿色科技》2014,(7):323-324
指出了旅游系统是通过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使各种旅游组成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把旅游视为一个相互作用的综合体,是一种全面的、整体的,能够分析事物内部联系和影响的一种考虑问题的方式。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构建了景区旅游系统,包括景区旅游系统由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对象)、旅游介体(旅游服务机构)、旅游载体(旅游环境)4个部分组成,并用图分析了4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旅游危机防控管理系统:旅游主体子系统、旅游危机事件子系统、旅游客体子系统。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系统论(System Approach)关注系统、要素、结构、功能4个层次的联系,“产城融合”是产业要素与城镇要素良性互动并产生功能溢出效应的目标性概念。从理论范式上讲,“产城融合”属于系统方法论研究的范畴。用系统论分析方法对“产城融合”进行了规范解释,从系统、要素、结构、功能4个层面对其进行了内涵界定和外延拓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产城融合”理论向前推进了一步,使之更好地指导当前新型城镇化和产业化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