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温弱光胁迫是瓜类作物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对瓜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商品产量的影响极大。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瓜类作物耐低温弱光的研究进展,包括形态指标、生理生化指标、光合特性、分子基础等方面,展望了瓜类作物耐低温弱光性的研究前景。从施用外源物质、选育耐低温弱光品种和农艺措施等方面论述了提高瓜类作物耐低温弱光性的途径和措施,旨在建立科学快速的瓜类作物耐低温弱光鉴定体系,为解决生产过程中低温弱光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不合理的灌溉及其他环境因素,土壤盐渍化问题日趋严重,盐胁迫严重影响蔬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限制土地利用。盐胁迫主要改变蔬菜作物的净光合生产率、呼吸作用、细胞膜结构和各类酶活性。本文综述了盐胁迫对蔬菜作物表观形态的改变和植物内部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阐述了蔬菜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包括渗透调节、离子区域化、抗氧化代谢)和分子调控(包括转录因子、离子平衡调控基因、抗氧化基因、小RNA)机制;总结了各类蔬菜耐盐性的鉴定方法;展望了蔬菜作物耐盐性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 《中国蔬菜》2013,1(13):20-21
瓜类种子性状遗传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王敏等(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中国蔬菜》2013(14)种子性状与植物的生长发育、产品器官的产量和品质以及环境适应性等密切相关。探究种子性状遗传和发育调控机制对作物种质改良、提高产量与解决生物能源问题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种子性状研究在瓜类蔬菜作物上取得较快进展,本文综述了瓜类种子性状的遗传特性、发育调控机制及分子  相似文献   

4.
瓜类作物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包括西瓜、甜瓜、黄瓜等。蔓枯病是瓜类作物上发生的一种重要的真菌性病害,近年来逐渐在我国西瓜甜瓜产区流行蔓延,并呈日益加重的趋势,严重危害瓜类产业的健康发展。笔者从瓜类蔓枯病发生与危害、蔓枯病菌分类地位、蔓枯病菌产孢条件和鉴定方法、诱导抗性反应、抗性遗传机制和分子标记、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对未来瓜类蔓枯病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我国瓜类作物嫁接育苗的生产现状,介绍了嫁接技术在瓜类作物生产上应用的主要目的、常用的嫁接方法、瓜类作物嫁接栽培应注意的问题、嫁接的生理机制以及嫁接技术在瓜类作物中的应用,展望了瓜类作物嫁接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瓜类作物离体雌核诱导单倍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霞  邓英  陈劲枫 《园艺学报》2020,47(9):1810-1826
单倍体和双单倍体对于作物改良和遗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在瓜类作物的研究中,通过诱导离体雌核发育是获得单倍体和双单倍体的有效途径。综述了瓜类作物未受精子房和胚珠离体培养的研究概况及影响因素,总结了再生植株鉴定、单倍体加倍和应用方面的进展,分析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最后对瓜类作物单倍体研究的发展前景做简要地展望,以期为后续瓜类作物离体雌核发育诱导单倍体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种子性状与植物的生长发育、产品器官的产量和品质以及环境适应性等密切相关。探究种子
性状遗传和发育调控机制对作物种质改良、提高产量与解决生物能源问题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种子性
状研究在瓜类蔬菜作物上取得较快进展,本文综述了瓜类种子性状的遗传特性、发育调控机制及分子生物
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该领域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瓜类作物单倍体育种的研究进展,包括花药培养、未授粉子房培养和辐射花粉诱导单倍体培养在瓜类作物育种中的应用;总结了近年来所采用的瓜类作物染色体倍性鉴定方法和加倍技术;讨论了目前这些领域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我国瓜类作物嫁接育苗生产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我国瓜类作物嫁接育苗生产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嫁接在瓜类作物生产上应用的主要目的,分析了瓜类作物嫁接苗集约化生产的关键技术,并针对国内瓜类作物嫁接育苗的有关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瓜类蔬菜是重要的蔬菜种类,广泛种植于世界各地。瓜类蔬菜多为蔓生作物,生产中通过设立支架提高产品的产量与品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和基因工程技术的深入研究,对作物矮生性状及其相关基因的研究也愈加深入,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对作物株高进行遗传改良已成为提高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培育合理株型已成为作物育种的重要目标。矮生性状作为瓜类蔬菜育种中的一个重要的结构性状,也是当前瓜类蔬菜育种工作的热点。笔者综述了瓜类蔬菜矮生性状的遗传学研究进展,特别是黄瓜、西瓜、南瓜和甜瓜等主要瓜类蔬菜矮生性状相关基因的遗传学分析、基因定位以及基因克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瓜类蔬菜矮生性状在作物分子育种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果形是瓜类和茄果类蔬菜作物重要的感官品质性状,也是种质资源分类和消费者感官评价的标准之一。果形是遗传机制复杂的数量性状,对其进行遗传研究相对较困难。本文对蔬菜作物果形的遗传研究方法、生长发育类型和主要蔬菜作物的果形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蔬菜作物的果形研究进行
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董亚静  王川  罗伏青  苏琼 《蔬菜》2004,(4):34-35
近年来在南瓜大棚栽培过程中常常有由于盐离子浓度过高而导致减产和毁苗的现象发生,不少温室因此而被废弃。关于作物耐盐性的研究在农作物和西瓜上已有报道,对于大多数作物,种子萌发和早期幼苗阶段对环境胁迫最为敏感。文采用琼脂固定法以NaCl 为胁迫盐对红栗南瓜发芽种子成苗过程进行研究,以期为南瓜抗逆育种及南瓜设施栽培提供依据。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南瓜种子为湖南省瓜类研究所提供的红栗南瓜种子,是西洋南瓜的杂交种。2. 实验方法实验在湖南省瓜类研究所实验室进行。将种子用冷水浸种4 h,于28~30 ℃催芽,选取根芽长0.5 cm的种子备…  相似文献   

13.
转录组学技术作为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瓜菜作物上也有不少成功应用。运用转录组学技术,可以从转录水平上探究瓜菜作物在特定发育阶段或特定生理状态下的基因功能和基因结构,从而为了解瓜菜作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发育调控及胁迫响应机制提供数据基础。本文主要介绍了转录组学的技术方法及转录组学技术在西瓜、甜瓜、黄瓜、番茄和西兰花等瓜菜作物上的应用,最后展望了转录组学技术在瓜菜作物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瓜类枯萎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瓜菜》2016,(3):1-6
枯萎病又称蔓割病、萎凋病,是瓜类作物上最主要的病害之一,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该病是由尖孢镰刀菌侵染引起的一种土传、种传维管束病害,防治困难且病原菌具有寄主专化性,在全球大部分的瓜类产区均有发生,给我国及世界各国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结合最新的研究内容,对瓜类枯萎病病原菌寄主专化型、病原菌全基因组测序与致病机制、病原菌分子检测、寄主抗病分子机制以及病害防治措施进行了概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单倍体培养技术是瓜类作物育种中一种重要的辅助育种手段。对影响瓜类作物单倍体育种技术的一些主要因素,如基因型、发育时期、培养基、碳源、生长调节剂、活性炭、三十烷醇、低温预处理和热击处理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也概括倍性鉴定与植株再生技术,并针对瓜类作物单倍体育种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甜瓜霜霉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霜霉病对葫芦科瓜类作物危害严重,在黄瓜上对其研究较多,在甜瓜和其他瓜类作物上的研究相对落后。从侵染循环、生理小种分化、抗性遗传、诱导抗性和防治措施等方面阐述了甜瓜霜霉病的研究现状,探讨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光质和光敏色素在植物逆境响应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光敏色素是植物感受外界光环境变化最重要的光受体之一,不仅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还介导植物对各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响应。已有研究表明,光敏色素缺失会导致植物对病原菌、害虫等生物胁迫以及低温、高温、干旱、盐等非生物胁迫的抗性发生改变;改变光质(如调节红光远红光比率)可提高植物对上述逆境胁迫的抗性,并且通过水杨酸、茉莉酸和脱落酸等激素信号途径诱导植物的抗性。在系统综述近年来光敏色素在逆境响应中的作用以及防御机制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讨论了在园艺植物生产中通过利用光质和对光敏色素信号途径相关基因进行遗传改良,提高作物抗性,促进作物增产和改善作物品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国内外质子辐射育种研究的现状,重点阐述了质子束技术在黄瓜、西瓜、甜瓜等瓜类作物上研究进展,质子束瓜类育种特点等。  相似文献   

19.
瓜类作物霜霉病,1868年在古巴首先报道,20年后又在日本发现,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瓜类生产的重要病害.各国相继在病原菌的寄主范围、生物学特性及生理分化,寄主的抗性遗传及抗病机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主要瓜类作物抗霜霉病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生理分化、抗病性鉴定方法、抗霜霉病遗传及抗病机制等方面,对国内外主要瓜类作物抗霜霉病育种的研究进展作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并提出了这一研究领域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