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健聪  康晖鋆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12):2532-2534
将中国各省份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基于中国各省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业务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信贷业务确实对农民收入的提高有显著的影响,不同的信贷业务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不尽相同。同时农业政策性金融信贷业务在不同地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也不相同。因此,农发行信贷业务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不能片面的只在全国范围内研究,还需要分区域调查。本文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有关农发行信贷业务的政策建议,以便更好地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2.
农业经济发展与农民收入提高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恒久不变的话题,其中,财政支农将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最直接的方式,政策性农业保险是降低农民承担的风险,侧面稳定农民收入的一项惠农政策。在粮食连续增长但农民收入相对降低的大背景下,张家界市的农业发展也处于探索中,幸而财政支农资金与政策性农业保险使农民收入保持着一个长期稳定的关系,对于促进农民增收、扶持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探寻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的调整政策结构,以助于农民农村的更好发展。按照张家界市财政部、统计局统计资料,运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就财政支农资金与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探寻提高张家界市农民收入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目前农业政策性金融职能定位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农业政策性金融职能发挥的制约因素,认为农发行职能定位主要受到财政政策、农村金融市场环境和农发行主观能动性3个方面因素的制约。要完善农发行的职能,使其更好地为“三农”服务。需要加强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的配合,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制订农发行可以接受农民土地抵押贷款的政策,加强信用环境建设和发挥农发行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结构战略性调整、传统型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起步阶段.在这个重要时期,加强银企合作,强化监督与服务,提高收购资金封闭管理水平,完善和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支农功能,对保护农民利益具有特殊意义.一是粮食安全事关国民全局,直接影响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积极支持粮食收购,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二是积极支持粮食购销企业按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是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三是坚持"以销定贷、以效定贷"原则发放退出保护价粮食收购贷款,是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应对中国加入WTO挑战的重要举措,最终目的是引导和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5.
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选取农业政策性金融和乡村振兴指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灰色关联度模型,实证分析农业政策性金融与河南乡村振兴的协调关系以及关联程度。结果显示:河南省农业政策性金融与乡村振兴的协调度不高,农业政策性金融规模与河南省乡村振兴的关联度大于其效率的关联度,河南省农业政策性金融效率有下降趋势。应制定差异化的农业金融政策,科学合理分配和发放贷款,以提高农业政策性金融对河南乡村振兴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6.
政策性粮食收购贷款是我国政府针对粮油收购市场化、市场价格波动的现状适时提出的惠农政策。但是每项贷款政策的颁布实施都会伴随一定的风险和问题,通过对政策性粮食贷款的概念、特点及开展情况的论述,总结当前我国政策性粮食收购贷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希望能够充分利用政策性粮食贷款的优越性、发挥农发行调动资金的作用,实现农业增收,保障农民利益、保证我国粮食安全,为我国粮食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7.
以2014—2019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样本,构建中介效应模型,从收入来源渠道角度检验金融科技对江苏省农民增收的影响,并对粮食主产区和非粮食主产区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中介效应检验得知,金融科技通过促进非农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影响农民增收,但不存在金融科技通过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财政支农强度促进农民增收的中介效应;区域异质性分析得知,金融科技对非粮食主产区作用更加显著。政府要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提高农民金融素养,加强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正规、完备的农村征信数据库及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农民广泛就业,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8.
<正>尽管贷款余额不断上升,缺乏良好的金融环境仍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央行最新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三农"贷款增速全面回升。截至今年9月末,主要金融机构及小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财务公司本外币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余额16.73万亿元,同比增长18.6%。与此同时,农业企业的发展仍然面临资金不足的困境。"农业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钱。"海南省农业交流协会秘书长周大卫在10月22日召开的海南热带现代农业发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的解决"三农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给金融领域对现代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就金融支持与现代农业发展之间的内在影响机理进行分析;然后采用定量分析的方式,以咸阳市2013~2017年的农业发展数据作为基础,以农业生产总值作为解释变量,以保费收入、全社会投资总额、年末贷款余额、财政支农支出等作为控制变量,从而构建回归分析模型,最后得出保费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末贷款余额等与农业生产总值存在显著关系,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同时采用财政补助的方式,促使更多农民参保,另外创新乡村战略下新业态的金融服务模式,以此加快和推动我国农村现代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强化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农民收入增加难的一大原因是对农业的投入难,农业资金投入短缺、农户和农村中小型企业贷款难。但这并非是农民不愿投入或是不想投入,而是因为农民和农业企业缺少贷款抵押物和有关产权证,向金  相似文献   

11.
为了做大做强政策性金融业务,更好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结合襄阳农发行实际,就如何优化农发行信贷结构,促进农发行信贷业务持续有效发展进行了深刻分析,并提出了农发行信贷结构调整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发展现代化农业仅依靠农民自有资金积累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国家政策性资金扶持,其中农业政策性银行的政策性贷款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农业政策性银行多年来的债务以及自身运营问题依然相当严峻,对农业政策性扶持的作用也越来越不明显,在黑龙江省的发展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3.
<正>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转型、农村发展为根本目的,从供给端发力化解"融资难、融资贵",将金融手段摆到与财政产业手段同等重要的位置,统筹施策,切实提高农村经济供需均衡水平。截至2016年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6110.2亿元,较年初增长15.7%,高于全省贷款平均增速3.3个百分点;农业保险保费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33.9%。充分发挥政府与市场"两只手"协同作用需  相似文献   

14.
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一项重要支农惠农举措,也是确保农民灾后能及时恢复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保证。为了积极推进高台县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近年来,高台县农业农村局组织专门力量开展了推进政策性制种产业保险的调研。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农业政策性贷款的概念、农业信贷市场的分类等角度,概括了其理论边界、业务边界和规模边界。认为农业政策性贷款的规模边界受财政补贴、盈利水平和风险损失率的限制。要控制农业政策性贷款的风险损失率,需要进行抵押担保制度创新,防范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以来,白山市为农户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供了创新性、多层次的金融支持。截至4月末,白山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213.1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9.1亿元,增长15.81%。其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余额45.0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9.37亿元,增长75.32%;农林牧渔业贷款余额32.2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0.44亿元,增长1.4%。一是着力支持特色产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发  相似文献   

17.
农发行桦甸市支行,现有在册职工24人,贷款客户22户,2008年末贷款余额83540万元,其中:政策性剥离挂账贷款55369万元,准政策性粮食收购贷款21671万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贷款6500万元。  相似文献   

18.
农发行蛟河市支行(以下简称,蛟河支行),现有职工21人,贷款客户17户,2008年末贷款余额75687万元。其中:政策性剥离挂账贷款23640万元,政策性粮食收购贷款48061万元,商业性贷款3986万元。  相似文献   

19.
农业技术推广的最优反应动态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浙  李静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2):2575-2578
推动农业技术的发展,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从有限理性重复博弈的角度出发,通过最优反应动态,对农业经济技术的推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发展现代化农业仅依靠农民自有资金积累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国家政策性资金扶持,其中农业政策性银行的政策性贷款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农业政策性银行多年来的债务以及自身运营问题依然相当严峻,对农业政策性扶持的作用也越来越不明显,在黑龙江省的发展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