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探讨高产品种特性,为夏大豆高产育种提供理论参考,于2007~ 2010年,对冀豆17等6个具有高产潜力夏大豆品种以及各级区域试验的57个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明确了高产夏大豆品种应具备如下生育特性:(1)植株高大(R=0.551 6*)、有效荚数多(R =0.739 7*)、荚粒数多(R=0.318 9);(2)开花量大(单株130朵以上),成荚率高(52%以上),后期落荚少(落荚率40%以下);(3)主根、侧根较长(分别达到20 cm、15 cm以上),基部节间短(基部6节总长25 cm以下),植株重心低(40 cm以下);(4)茎秆干重较高、干物质转移较多(平均4.29 g);(5)鼓粒后期(始粒30 d以后)籽粒重持续增加,不降低.同时提出夏大豆品种生育模式:播种~出苗5d,出苗~开花29 ~ 33 d,开花~始粒29~33 d,始粒~成熟32~36 d,全生育期95 ~106 d.这种生育期结构模式,既能满足当地两熟制大豆生态条件,也能满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的充分发育,有利于夏播品种的高产. 相似文献
2.
夏大豆高产育种的农艺性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3年安徽省夏大豆联合鉴定56个品种(系)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有效分枝、底荚高、单株荚数和株高变异系数较大。单株产量与有效分枝、单株荚数正相关,与百粒重负相关,与生育日数、底荚高、单株荚数、荚粒数和百粒重多元直线相关。选择高产新品系,应突出单株荚数的选择,选择荚粒数多、百粒重高、生育日数适中的株系。 相似文献
3.
夏大豆密植高产型育种途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夏大豆密植高产型育种途径探讨杨青春苑保军吕广伦耿臻(河南省周口地区农科所·466001)大豆产量的高低最终取决于单位面积上的产量。如何协调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发育关系,充分利用地力与提高光能利用率,是众多育种家一直探讨的问题。如何实现大豆产量的突破,国内... 相似文献
4.
北方夏大豆品种高产基因型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通径分析结合多元统计方法,研究了一般产量和较高产量两组品种(系)群体的高产基因型的基本性状。结果表明:高产基因型性状特征随群体产量水平水同而异。对于中低产大豆品种(系)群体主要特征是:单株结荚数多、茎重大、植株高、分枝多,这些性状和株粒重的优化回归方程为:产量=-16.875+0.80株荚数+0.61株茎重+0.41株高+0.24分枝,四性状对株粒重的总决定系数为90.49;对于高产大豆品种群 相似文献
5.
对黄淮地区36个夏大豆品种及品系的产量构成因素、生育特性、开花结荚动态及产量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单株产量与粒数、荚数、株高、主茎节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结荚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株高、主茎节数、荚数、粒数对产量有较大的正向直接作用.结荚高度对产量有较大的负向直接作用.早花型品种产量水平较高,高产品种均为亚有限结荚习性,其产量空间分布为垂直分布均匀型和水平分布主茎型. 相似文献
6.
大豆叶烧病(Xanthomonas phaseoli var. sojensis)是一种细菌性病害。据报导,美国,巴西、印度、苏联等国家均有此病发生,美同南部湿度大的地区发病尤为严重,我国东北、华北以及华中地区亦有此病发生,1980年湖北省大豆叶烧病十分严重,著者在本所试验场的观察研究结果,大豆开花前后(武汉地区7—8月)连续阴雨,低温寡照是此病害发展的适宜条件;叶烧病对大豆产量、品质均有较大影响;不同品种的感病程度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与种皮色、原产地以及生育期有一定关系。通过品种资源的抗病性研究,将有可能为大豆生产和大豆育种工作提供抗病(叶烧病)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永城市地处黄淮海腹地,大豆以麦收后夏播为主。2008年以来通过高产创建活动,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大豆低产原因,实施以推广良种、良种良法配套为主线的技术方案,实现了万亩大豆超200公斤的高产目标,逐步完善了麦后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淮北地区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豆科技》2015,(5)
介绍了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包括优良品种选用,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化学除草,适时调控、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 相似文献
9.
10.
11.
夏大豆是河南省主要秋粮作物之一。为了实现种地养地、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1994年安阳县开展了“6000hm2大豆综合增产栽培技术应用与推广”项目,取得了单产2635.5kg/hm2,总产15813t,较前3年平均增产46.4%的好收成,创历史最高水平,增加经济效益975.63万元。其主要栽培技术措施如下。1选用良种与麦垄套种选用适应本地区种植的丰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豫豆8号、10号、14号和诱变30等。据北部乡、辛村乡、高庄乡、良种场等4点结果,优良品种较当地常规品种增产20%左右。大豆麦垄套种是解决晚种、温度低、光照不足… 相似文献
12.
河南大豆种植制度为麦—豆一年两熟耕种制,耕作管理粗放,旱、涝病虫害频繁,大豆产量不高,七十年代以前亩产只有50公斤左右。1978年以来,随着大豆科技的开发推广,全省大豆单产逐步提高,八十年代平均亩产达80公斤,进入九十年代已上升到90公斤,有一半以上的地市单产已达到100公斤以上,并出现了一些象滑县、浚县、社旗等县10万亩以上大面积单产超过125公斤的高产县。万亩单产150公斤以上、小面积单产250公斤以上的高产典型各地都有出现,展示了夏大豆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3.
定远地处江淮地区中部,土壤较肥沃,水利条件较好,适宜夏大豆的种植.从整地施肥、选用良种及种子处理、播种、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与存储等方面总结了江淮地区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夏大豆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夏大豆淮豆3号系淮阴农科所育成,1996年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于淮北一年两熟(或与玉米间作)地区种植。该品种主要优点是早熟高产、抗病抗倒、出苗性好、个体调节能力较强。白马湖农场农科所1994~1996年3年试种,平均产量3885公斤/...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品种资源品质分析课题组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85,(4)
大豆是营养价值较高,用途广的经济作物。近些年来,我国大豆生产正在迅速恢复和发展,对产量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育种工作者既要注意大豆产量的高低也要重视品质的优劣。为此,我们于1981年对征集到的夏大豆品种资源412份进行了粗脂肪、蛋白质、脂肪酸的分析,以便能为大豆品质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1986~1989年,在本所试验田,运用四因子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方法,对夏大豆产量与种植密度、底肥用量、追肥时期、灌溉间隔天数等综合栽培技术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山东省气候条件和本试验土壤肥力水平下,夏大豆亩产225kg以上,种植密度为1.87~1.99万株·亩~(-1),底施复合肥(N:P_2O_5:K_2O=15:15:15)18.5~21.4kg·亩~(-1),出苗后43~47天追肥(尿素10kg·亩~(-1)),每9~10天灌溉一次。密度和灌溉间隔天数是影响夏大豆产量最主要的因素。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夏大豆产量影响很大。单因素边际产量随环境条件而变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陇东地区的自然生态条件,提出了在冬小麦、冬油菜等收获后复种夏大立的轮作制,研究了复种夏大豆的高产栽培技术,现已成为该地区的主要轮作形式。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湛江地区农科所1981年,在土质粘重肥力较低的1.066亩旱田上进行夏大豆丰产试验,结果总产干豆431.5斤,平均亩产为404.7斤,创湛江地区大豆单产最高纪录,事实证明,低纬度地区,夏大豆同样可以获 相似文献